侍郎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8月12日) |
侍郎 | |||||||
漢語名稱 | |||||||
---|---|---|---|---|---|---|---|
漢語 | 侍郎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Thị lang | ||||||
漢喃 | 侍郎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시랑 | ||||||
漢字 | 侍郞 | ||||||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ᠠᠰᡥᠠᠨ ᡳ ᠠᠮᠪᠠᠨ | ||||||
穆麟德轉寫 | ashan i amban |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創建於漢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沿革
秦漢時期是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侍衛,屬郎中令(光祿勳)[1]。
東漢以後,作為尚書的屬官之下[1],初任為郎中,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
之後隨着尚書台的權力擴大,侍郎日漸重要。隋唐之時,於京城內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管國家政務。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為輔佐尚書主官[1]之事務實際執行者,相當於今內閣部會次長。中書省的副官稱為中書侍郎,門下省的副官稱為門下侍郎(黃門侍郎)。宋元明清皆沿襲此制。136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六部侍郎升為正三品。之後,清朝沿襲舊制,亦設左右侍郎,均為滿人、漢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間均有侍郎四名(雍正八年起定為從二品)。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徐連達 (編).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上海: 上海大學. 2010: 367. ISBN 978-7-81118-556-0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