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民寺
佑民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處佛寺。其位於八一公園的北面,東湖的東岸。全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公元503年),先後重建七次,多次易名。
歷史
據乾隆版的《南昌府志》記載,南朝時期的佑民寺為豫章王蕭綜之師葛鱘所捐之宅。起初名曰上蘭寺。天監年間,宅旁之井內「蛟斗甚激,豫章王蕭綜造大佛一尊,以鎮蛟龍。」因此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葛鱘捐宅建寺,供奉鎮蛟大佛,寺院也因之改名為大佛寺。
唐朝開元年間,大佛寺改名開元寺。大曆四年(公元769年),禪宗高僧馬祖道一造訪寺院,同時講經說法。因此四方信徒雲集洪洲,馬祖道一收入室弟子139人,這一時期的開元寺成為江南的佛學中心。據《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記載,開元年間初期,有新羅僧人金大悲居住於寺內。大曆年間,洪州一度改名鍾陵。大曆八年(公元773年),禪宗八祖之尊的釋道一住入寺內,在寺內弘法長達15年。
唐朝以後,寺院建築多次毀而又修,同時曾多番更名,如承天寺、能仁寺、永寧寺。
清朝順治年間,寺院更名為佑清寺。嘉慶年間,寺院後殿鑄一尊銅製接引佛,高1.6丈,重三萬六千斤,因此南昌民謠有說「南昌窮是窮,還有三萬六千銅」。但寺中寺及諸銅佛在文革中被毀,僧人被驅出山門,寺院建築被其他單位與個人佔有。
中華民國初年,佑清寺被軍閥佔為營房。後國民革命軍軍隊將寺內殿宇劃作軍火庫,成為禁區,僧人被驅逐。期間寺內火藥數次爆炸,寺內建築遭到破壞。1927年,「南昌起義」戰鬥期間,起義軍攻打國民革命軍彈藥庫——佑清寺。1929年,南昌居士姚國美、曾非歟等與南海行宮住持恆定和尚一起捐資募款以修復佑清寺。姚國美捐出診金數萬元,合眾重修大雄寶殿,改建山門,復建念佛堂,重塑佛像等。姚國美還在山門右側房開設診所,用藥金供給寺中香火。山門左側房則為佛經流通處。寺內西側還建有花崗岩結構的四層四角形鐘樓,原普賢寺內的銅鐘被安置於其上。修復完工後,姚國美等倡議改寺名為「佑民寺」。後來,姚國美等在念佛堂成立南昌居士林(又名「覺集念佛林」)。此後,釋慈舟、釋印光和居士梅光羲等先後入寺講經。西藏諾那呼圖克圖及其弟子貢噶上師也在寺內啟壇,灌頂傳道。
1986年9月,佑民寺着手重建。至1991年初,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鐘樓先後竣工。 南昌「三寶」(佑民寺銅佛、鐘樓銅鐘、普賢寺鐵象)中唯一倖存的銅鐘(鑄於南唐年間,重10064斤)現被安置於鐘樓內。1995年重鑄接引銅佛。
逸聞
傳說朱元璋曾微服佑民寺,寺僧再三追問其姓名,朱元璋大為惱火,便題詩一首於殿壁上,曰:「余盡江西數萬兵,腰間寶劍摁留腥。野僧不識山河主,只管叨叨問姓名。」題罷便擲筆而去,並說要嚴懲寺僧。寺僧甚懼,正好一雲遊僧夜宿於此,其將壁上的原詩抹掉,另題一首,曰:「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惟恐鬼神愁;好將江水頻頻洗,猶有毫光射鬥牛。」而後當朱元璋準備問罪之時,閱過新詩後便不再追究了,並贊「寺內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