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發生於1974年1月下旬,西沙海戰爆發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護衛艦第18大隊南下編隊在福州軍區全力策應下,於21日晚間至22日凌晨[註 1]順利航行通過台灣海峽,支援南海艦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藉由此次航行打破了中華民國的軍事封鎖——關閉政策,恢復艦隊在台灣海峽的通航。福州軍區的上萬名官兵[2]福建基地的32艘艦艇、多個岸炮和高炮營以及十多個觀通站參與了此次航行的掩護任務[4]。197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批准海軍,將首航航線作為海軍船舶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航線之一。同時,總參謀部決定在台灣海峽航行的軍用船舶都需報福州軍區批准,直到1985年福州軍區撤銷為止[2]

背景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岸分治。為對抗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在中國領海執行軍事封鎖——關閉政策。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在其它海域逐步突破軍事封鎖,但在台灣海峽,由於美國的支持和中華民國軍事實力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緣故,中華民國得以長期維持關閉政策。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與民用船舶類似,在1974年前未通過台灣海峽。中國大陸南北調動小型艦艇——魚雷艇時,一般用火車運輸[5],大型艦艇則以通過台灣島以東,繞行太平洋的方式進行南北航行。1965年,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後,中華民國海軍不再對解放軍海軍主動出擊[6]

首航歷程

艦隊編制

南下艦艇編隊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駐浙江舟山的海軍護衛艦第6支隊第18大隊,是當時的主力戰鬥部隊。第18大隊原由四艘仿蘇聯里加級6601型護衛艦編成,分別是昆明艦(舷號505)、成都艦(506)、貴陽艦(507)、衡陽艦(508)[2][4]。6601型護衛艦是小型近海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僅1320噸,航速28節。1970年代初,被海軍改裝為導彈護衛艦,裝備上游號艦對艦導彈發射架兩座。四艘軍艦中,貴陽艦因入廠中修,未參加編隊。昆明艦為編隊指揮艦,稱一號艦,成都艦為二號艦,衡陽艦為三號艦[2]

起航前準備

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爆發。此前,南海艦隊司令員張元培即已向中共中央軍委解放軍海軍請求東海艦隊支援[4]。根據南海艦隊兵力不足的現實,海軍向中央軍委請求,將東海艦隊的第18大隊調往南海艦隊,加入其作戰序列。經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中央軍委委員鄧小平同意,再報總理周恩來、主席毛澤東同意,中央軍委批准了海軍的請求,並要求福州軍區負責第18大隊通過台灣海峽時的軍事行動和掩護任務。此次行動的保密級別為機密級,除主要首長和作戰部門外,其餘參與者並不知情[2]

1月19日,海軍下達預先號令,當日下午,第6支隊進行了圖上作業,制定各類航行方案[4]。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負責編隊南下行動的指揮,東海艦隊司令員馬龍在浙江舟山負責布署。由於保密需求,編隊以春節戰備出海巡邏任務進行出航準備工作[2]

海軍要求編隊於1月20日[4](即臘月廿八,1月22日為大年三十)起航,巡邏海域為浙江南部海域。第18大隊主官隨隊出海。同時,第6支隊副隊長嚴恩明帶領政治部保衛科長在內的10餘名機關幹部隨同出海,他亦是編隊指揮員[2]

通過海峽前

福州軍區方面,由軍區司令員皮定均負責指揮南下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行動。副司令員朱紹清等人則組成福州軍區工作組,在編隊抵達前趕赴福建沙埕港。得到中央軍委批准後,皮定均下令:海軍福建基地組織多支護衛艇、魚雷艇編隊進入沙埕、東沖、東山、崇武等8個港口內待命出擊;福建海岸炮兵進入陣地,做好射擊的準備;福建沿海海空軍雷達站全線開機,掌握編隊在台灣海峽的艦位和空情;海軍福建基地派出有經驗的航海人員,為編隊領航;駐閩空軍在福州、漳州機場的殲擊機進入起飛待命狀態,飛行員要坐在座艙里,等待命令起飛;福州軍區技偵部隊加強對台灣海空軍部隊調動出動情況的掌握;所有擔負掩護任務的部隊進入一級戰鬥準備,擔負任務的領導幹部一律堅守崗位。並要求上述部署在1月21日[註 1]16時前到位[2]

1月20日[註 1]6時許,編隊從浙江舟山出發。中午11時許,在大陳島拋錨,進行補給。編隊首長向官兵傳達東海艦隊和海軍的命令,告之此行真正的目的地。編隊於當日[註 2]15時抵達福建沙埕港。抵達沙埕港後,朱紹清在昆明艦上會見了編隊指揮員嚴恩明。福州軍區領航組為編隊制定了具體的通過台灣海峽的航線。同時,福州軍區工作組要求編隊在通過東引島金門以東之間的海域時,保持無線電靜默[2]

通過海峽及後續

1月21日[註 1]17時30分,南下編隊從沙埕港起航,19時在福建台山島以南海域進入台灣海峽。航行路線是此前領航組制定、福建軍區批准的,在軍區能提供火力掩護範圍內的南下航線[2]。自福建沙埕港起航後的具體航線是,在福建台山島進行第一次轉向,東引島第二次轉向,牛山島第三次轉向,崇武以東海域第四次轉向,龍海東錠島第五次轉向,廣東南澎島第六次轉向,最終達到廣東潮陽企望灣[2]

航行中,編隊進入一級戰鬥準備,實行燈火管制[2],各艦前後主炮均炮彈上膛,隨時進入戰鬥狀態[4]。海軍福建觀通部隊,則每10分鐘對南下編隊進行一次雷達定位[2]。定位以密碼通報艦艇,編隊依照陸地指揮航行[1]。同時,定位層層上報至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值班室。22日[註 1]凌晨3時,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與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通電話,他得知南下編隊順利通過烏丘後,表示「那好,你們辛苦啦。」[2]

22日[註 1]凌晨6時,南下編隊抵達廣東潮陽海面,進入南海艦隊轄區。海軍汕頭水警區副司令員[註 3]魏治國帶領獵潛艇第74大隊接應南下編隊[2]。7點31分,汕頭水警區的一艘獵潛艇向先導艦——昆明艦發出燈光信號:「海軍劉道生副司令員祝賀編隊順利通過台灣海峽[4]。」隨後,完成補給的編隊繼續南下,於23日17點30分抵達廣東湛江港,南海艦隊司令員和政委出席歡迎儀式[4],後開赴西沙群島[2]

1974年年底,完成修整的貴陽艦通過台灣海峽南下匯合,歸入南海艦隊序列[2]

中華民國的反應

《金馬前線綜合情況(74.1.16-1.31)》文件中涉及解放軍編隊首航台灣海峽的紀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記述,中華民國國軍在南下編隊自沙埕港起航後,即已掌握、跟蹤編隊行程。在烏丘以東海域巡航的中華民國海軍陽字號驅逐艦編隊,自南下編隊進入台灣海峽後,轉至台灣海峽中線以東[5]。國軍的一架偵察機亦一路跟蹤編隊,23日編隊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後,國軍飛機返回台灣[2]。其餘情況不詳,中華民國方面未有公開說明。1980年代末,中國大陸開始流傳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允許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偽史——西沙戰事緊

2010年代,中華民國國史館的機密檔案解密。其中,中華民國國軍《金馬前線綜合情況(74.1.16-1.31)》文件提及當年「元月23日新發現,汕頭匪海軍『一二一特編部隊』曾一度要求提供南海氣象資料。判與匪加強南海備戰措施有關。」此份文件中,國軍將南下編隊稱為「一二一特編部隊」,當是指其通過台灣海峽的時間(1月21日),並準確判斷編隊南下目的,但國軍反應僅是「其後續動作注意中」。[3]

參見

注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兆新的文章[1]說法是編隊於1月20日從舟山出發,21日晚間開始通過台灣海峽。王昌太的文章[2]說法是編隊於1月22日舟山起航,當日抵達沙埕港,晚間開始通過台灣海峽。中華民國國軍文件[3]中,將編隊稱為「一二一特編部隊」,當指其通過台灣海峽的時間(1月21日)。本條目皆依李兆新文章中的時間。
  2. ^ 王昌太的原文[2]是「於22日15時抵達福建沙埕錨地錨泊」,根據李兆新文章[1]推論,當在20日。
  3. ^ 王昌太的原文[2]提及魏治國的職務是司令員,根據個人簡歷應是副司令員。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李兆新. 《西沙海战中我支援军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的真实过程》. 黨史博採(上) (石家莊市: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河北省中共黨史學會). 2010, (2010年第10期) [2019-04-02]. ISSN 1006-8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簡體)). 1月20日海軍情報部通知我們,東海三援艦已在舟山基地出發,將於21日夜間秘密通過台灣海峽。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王昌太. 責編:吳思瑤、謝磊 , 編. 1974年,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通过台湾海峡.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 2015-05-06 [2019-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中文(簡體)). 
  3. ^ 3.0 3.1 蔡“省长”送出神助攻,又一历史谣言被揭穿. 騰訊網. 2019-02-23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中文(簡體)).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蒋介石说“西沙战事紧”的历史真相(图). 環球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8-03-12 [2019-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中文(簡體)). 
  5. ^ 5.0 5.1 西沙战事紧哪:1974年我海军战舰首次过海峡为何台军不拦截. 鳳凰網. 2017-06-14 [201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中文(簡體)). 
  6. ^ 《西沙风云》电影开拍 会出现蒋介石“协助大陆”的剧情吗. 觀察者網. 2017-03-29 [2019-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