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萬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瑞2012年在柏林

萬瑞(英文名:Garry Orriss,1967年),澳洲畫家攝影師,已經辦過14次個人作品展,出生於悉尼的他現居德國柏林。他是德國,法國愛爾蘭人的後裔,幼年時為一對居住在澳洲的英國夫婦所收養。通過對於身份的探索,使他開始打破了政治,社會和宗教上的禁忌,去質詢或挑戰他們本身的文化障礙。在澳大利亞,他由於在1988年為勞埃德·瑞斯(Lloyd Rees)繪製了臨終遺相而知名。

1987年,萬瑞贏得了澳大利亞國家學生獎學金的最高評價獎。在1988年時贏得皇家周年紀念復活節畫展二等獎,1989年時又獲得Bowral市攝影藝術獎一等獎。1991年時他隻身離開家鄉,用一輛自行車週遊世界,一直來到英國的牛津,那裡是他父親的出生地。多次的旅行使他歷經了不同文化的衝擊,最終讓萬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創作風格。萬瑞在國際上的成名作,是他為一群來自不同種族的裸體情人所拍攝的室內造型照,在同一背景下,模特們顯示出了絕對的個人特徵和文化烙印,其對比度是令人驚嘆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超乎尋常的探索着形態各異的生命,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審美標準,那就是使觀看者通過他們的藝術鑑賞力看到被攝者自傳式的文化本原。他繪畫的布景通常在幾大捲紙上,這些紙可以同時容納五個人,每張都曾用作他大型展覽的布景,它們長達十一米寬三米。

作品

  • Lloyd Rees最後的肖像,1988年
該肖像繪製於畫家20歲的時候,畫家由此贏得了澳大利亞阿奇博而德大獎並且進入了新南威爾士的藝術畫廊,之後就以一萬美元的高價被出售了。藝術家在1988年與勞埃德·瑞斯(Lloyd Rees)和布雷特·懷特利(Brett Whiteley)見面之後創作了這副作品,現今它被一澳大利亞藝術收藏家所收藏。
  • 十對戀人2000年
十對真正的戀人赤裸地躺在一張背景上,看起來在狂歡行樂。其中很多人打破了政治上,社會上和宗教上的禁忌而躺在了一起,比如以色列人和伊朗人,胡圖人和圖西人,希臘塞浦路斯人和土耳其塞浦路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等等。作品展現了人們共有的意識和他們所代表的多源文化。
  • 胡里族人衛理 2003年
在照片中,一個從巴布亞新幾內亞來胡里族獵顱蠻人,和殺死了他兄弟的兇手的頭骨躺在一起, 這個男人為衛理的父親所殺,之後衛理的爸爸又被這個男人的親族所殺。在幾頭豬被偷了以後戰爭終於爆發了,持續了28天的戰爭中衛理家族一共有17人慘死。 相信作品是受了藝術家祖父的影響,他是第一批前去拍攝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穌庫獵顱蠻人的白人中的一個。
  • 瑪利奧和伊馮2000-2006年
這十張作品展示了一對紋身六年的情侶,他們身體上的紋身圖案來自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在那裡誕生了人類最早的紋身(庫克船長 1700-71)。情侶身下的背景是和他們身上的紋身同步設計的。最終,這一對被吞入了一個充滿馬克薩斯群島紋身的大海里,被看成是非常迷幻的自然世界。 在德國這種藝術被稱為一個活着的愛舍(1400-45)(一位十四世紀的德國藝術家, 他創造了這種視覺的繪畫)。瑪利奧和伊馮的肖像(作品第八號)被稱作是萬瑞最有名的作品。2006年被製作成海報,在柏林民間聞名遐爾, 現今已被翻譯成五種語言。150張作品將會做成將近真人大小的版本將在全球發售。

獲獎

  • 推薦提名獎:澳大利亞國家學生藝術獎,巴瑟斯特,澳大利亞。1987年
  • 二等獎:紀二百周年皇家復活節繪畫展,悉尼展廳,悉尼,澳大利亞。1988年
  • 一等獎:柏拉攝影藝術獎,柏拉,澳大利亞。1989年
  • 提名獎:青年獎, 柏里馬藝術社區,柏里馬,澳大利亞。1991年

個人作品展

  • 雲蒂。史密斯 畫廊,布打努,澳大利亞 1987年
  • 藝術家工作室,布打努,澳大利亞 1988年,1989-89年,1990年,1991-91年
  • 卡爾·蔡司 天文館,柏林,德國 2000(柏林的博物館之夜,超過4000參觀者)
  • 凱賓斯基飯店,252房間,北京,中國。1999年
  • 藝術家工作室,柏林,德國 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
  • 貝特加首飾工作室,柏林,德國(長期展覽 2002-2009年)

集體創作和表演

  • 無約束聚會,1989年,布打努,澳大利亞
  • 燃燒,1990年,燃燒所以藝術作品,布打努,澳大利亞
  • 蒙若坡(擴展和萎縮),1992年,巴嘎拉海灘,澳大利亞
  • 聰明的國家,1993年,高速公路,澳大利亞

出版物

  • 《主場》,其蒂雜誌,封面和第20頁,柏林,德國,2006年5月25日
  • 《萬瑞在北京》,北京日報,北京,中國,1999年
  • 《披露世界》,曼寧河時代,澳大利亞,2005年2月1日
  • 《行吟藝術在布達貝克找到安寧》,新消息,澳大利亞,1993年1月27日
  • 《回收假日》,今皮時代,澳大利亞,1992年9月29日
  • 《藝術家繪出偉大的旅行》,可夫斯港新聞,澳大利亞 199?年
  • 《直從馬口》,哥而布倫郵報,澳大利亞,1991年4月11日

影視

  • 《大冒險家:森林王子》,1993年,斯蒂文·薩莫爾斯,電影,華特迪士尼
  • 《胡里族人衛理》,回到過去,2002年,柏林,德國
  • 《奧克提維亞,韋恩和比里皮人》,2005年,拉爾夫·恩爾克,老酒吧,澳大利亞
  • 《深入肌膚》,2006年,桑德拉·弗里茨,戈爾特世界出品。

旅行

  • 藝術家本人第一次的遠徒旅行是在他15歲的時候和朋友們一起到達喜馬拉雅山脈的一次心靈朝聖之旅。

1991年他騎着自行車離開澳大利亞,到達了他父親的出生地英國牛津,這次行程共五計十五公里,穿越了45個國家,歷時5年。從那時起,藝術家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創作之旅,嘗試着給那些獨特的情人和個人拍照攝影。

廣播

  • 牧場河岸廣播,悉尼,澳大利亞,1985 對學生會的採訪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