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楼宇设计类型 - 和谐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和谐式(英语:Harmony[1],简称 "HR" ),是香港公营房屋其中一系列之住宅建筑设计,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划、设计及发展,部份楼宇会聘请坊间私人建筑事务所协助规划及设计(多数是负责细部设计)。

和谐式住宅楼宇不但遍布全港各区,对往后公营房屋发展影响甚钜。

和谐式大厦列表

历史与概述

"和谐式" 之词及其代表的建筑设计、均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设计与创造。当中 "和谐" 意味不论是哪个家庭居住,都可以提供舒适居住环境,并达到融洽共处[2]

和谐式第一代设计在1987年草拟[2],于1989年正式发表(1988年经已出现建筑设计的蓝本方案[2]),1989年底首次采用[3][注 1]。第二代设计在1992年发表。第三代设计在1994年至1997年发表。因应新和谐式在1999年发表、亦为了汲取住户意见等原因,故此在2000年将部份已经动工及打桩基的大厦略作更改设计,譬如将不是属于主结构的厨房浴室布局作出改良、将天井平衡阵改为每层均设立等,是为第三代小改良设计及特色。

特点在于采用高度统一的设计,采用大量预制组件以加速兴建过程及减低成本(包括使用预制楼梯、预制干、预制厨房工作台、预制外墙面板,以至半预制楼板),兴建过程如工人把预制组件吊上楼层,再移动至预定位置安装。但亦有不是使用预制组件的设计。另外本来

规划时,可以加入和谐附翼大厦与大厦主体相连,加强单位配搭的灵活;亦可以因应需求而改变单位设计及配搭,以提供不同数量的大小单位。

所有和谐式大厦均使用统一的指示牌及字体设计系统(主要是名为 "房署宋体" 的宋体、但有可能是参照或直接以写研公司的照相排版宋体 "本兰明朝" 所修改订正;后期实则上可能改用其他字体风格、又或者因为时代转变而改为采用电脑向量字体,例如与华康-微软的 "细明体" 或相近的宋体字体),首个版本于1991年7月发表、但其后修改若干次,所以即使属同一代大厦设计亦可能会有相异的指示牌及字体,所以实际上并不算是 "统一" 。

每款单位采用了统一厨厕面积的设计(单方向及小型单位大厦则不一定),客饭厅及主人房间的长阔尺寸也是统一,各款家庭单位的设计是建基于一睡房(1B型)单位,并且可伸延为两睡房及三睡房,又或者在切角钻石空间部份改为一人小型单位[4],这样就可以构成十多款单位编排款式(主要是单位的配搭及设施布局不同),并且因应社会/人口/家庭环境等编排,尽显机动灵活。

虽然和谐式大量借鉴Y型大厦之建筑架构及设计特色等(譬如三角形窗台、无梗房间隔等),不过建筑师亦为和谐式注入不少视为创新之设计(至少在香港公营房屋层面),譬如统一指示牌、全面采用预制组件、可随变灵活单位设计等,可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相比私家屋苑,和谐式之大厦建筑的电梯大堂及通道等公用地方所占的楼面面积比例居多,甚至比大部份私家屋苑的公用地方宽敞得多。但审计署曾经因此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批评房委会 "没有善用土地以获得最多实用面积" [5],在新和谐一型大厦时代亦是如此。上水清河邨所在用地虽然获准地积比为7倍,然而最后仅使用约4倍。而且审计署非常建议房委会日后设计新款住宅大厦建筑时、可以仿效私家楼宇采用 "剪刀式楼梯" 设计,以节省楼面空间[5]

1986年之前:"前辈"

1986-1987年:一切伊始

1987-1989年:萌芽

1989-1992年:正式发表

1993-1998年:家传户晓

1998-2002年:不甘止步

2003-2009年:无不散之筵席

2009-2012年:未完待续

截至2009年(随秀茂坪南邨落成后),"广义" 和谐式大厦系列合共已经兴建达 531座(唯不包括附翼大厦);当中单是和谐一型已经建成 292座,处于和谐式大厦系列中执牛耳地位,可见建筑师偏好采用此型号。皆因和谐一型占地细小、却保持用地效率,同时保持住屋提供单位、品质及居住面积都不下降。

2012年至目前:低调 "流传" ?

设计

楼宇

和谐式楼宇平面图
和谐一型
和谐一A型


单位

和谐式单位平面图
综合
初代和谐附翼大厦
和谐一型改装
新和谐一型改装
新和谐附翼一至四型
新和谐附翼五型、新和谐一型第六款
小型单位大厦 单位元件
云汉邨第一款设计
云汉邨第二款设计
云汉邨第三款设计
云汉邨第四款设计
云汉邨第五款设计

单位模组简表

和谐式住宅大厦单位模组简表
所属 代号 代号(官方) 单位类型 单位间隔[注 2] 连原装梗房? 连窗台? 大约室内楼面面积(平方米[6] 编配人数标准[注 3]

(仅适用租住房屋)

和谐式
一型 HR-1/2P-1 小型(1或2人单位,钻石形 - 1/2 Persons Unit,diamond-shaped) 开放式 16.32/16.33/16.90 1至2人
二及三型 HR-1/2P-2 小型(1或2人单位,方形 - 1/2 Persons Unit,square-shaped) 17.08/17.46
旧附翼 HR-1/2P-3 小型(1或2人单位 - 1/2 Persons Unit,Old Annex) 16.50/16.92/17.08
新附翼 HR-1/2P-4 小型(1或2人单位 - 1/2 Persons Unit,New Annex) 16.33/16.38
一型 HR-1/2P-5 小型(1或2人单位,改装 - 1/2 Persons Unit,Converted)[7][注 4] 21.97/22.47
新附翼 HR-2/3P-1 小型(2或3人单位 - 2/3 Persons Unit,New Annex) 开放式/1房1厅[注 5] 20.13/20.64 2至3人
一型 HR-2/3P-2 小型(2或3人单位,改装 - 2/3 Persons Unit,Converted)[7][注 4] 23.31/23.43
一~三型、乡村型、幸福邨特别设计、小型 HR-1B 中型(一睡房单位 - 1 Bedroom Unit) 1房2厅 两者皆可 30.34/34.38/34.44/34.76 3至4人
一~三型、乡村型、小型 HR-2B 中型(两睡房单位 - 2 Bedrooms Unit) 2房2厅 39.74/43.20/43.26/43.58 4至6人
一型 HR-3B-1 大型(三睡房单位第一款,连窗台 - 3 Bedroom Unit Type 1,with windowsill) 3房2厅 49.02/49.06/49.34 6至8人
一型、乡村一型 HR-3B-2 大型(三睡房单位第二款,钻石形 - 3 Bedroom Unit Type 2,diamond-shaped) /52.21/52.66
二及三型、乡村二及三型 HR-3B-3 大型(三睡房单位第三款,方形 - 3 Bedroom Unit Type 3,square-shaped) 52.21
新和谐式
一型 NHR-1/2P-1 小型(1或2人单位,钻石形 - 1/2 Persons Unit,diamond-shaped) 开放式 17.81/17.99/18.85 1至2人
NHR-1/2P-2 小型(1或2人单位,方形 - 1/2 Persons Unit,square-shaped)[7][注 6] 15.56
NHR-1/2P-3 14.67
NHR-1/2P-4 小型(1或2人单位,钻石形 - 1/2 Persons Unit,diamond-shaped)[7][注 6] 16.65
新附翼五型 NHR-1/2P-5 小型(1或2人单位 - 1/2 Persons Unit,New Annex) 17.40/17.81
一型 NHR-2/3P-1 小型(2或3人单位 - 2/3 Persons Unit) 开放式/1房1厅[注 5] 两者皆可 21.69/21.75/21.96 2至3人
新附翼五型 NHR-2/3P-2 小型(2或3人单位 - 2/3 Persons Unit,New Annex) 21.04/21.14
一型 NHR-1B 中型(一睡房单位 - 1 Bedroom Unit) 1房2厅 30.03/30.34/30.89 3至4人
NHR-2B 中型(两睡房单位 - 2 Bedrooms Unit) 2房2厅 39.59/39.74/39.77 4至5人
NHR-3B 大型(三睡房单位,钻石形 - 3 Bedroom Unit,diamond-shaped) 3房2厅 49.06 5至7人
小型单位

整体演进简表

和谐式大厦(不包括新和谐式、又称为改良和谐式)于兴建期间作出不少改动或改良,大致可以简略地分为三代:

位置 世代 第一代(1992-1996年落成,又称 "早期" ) 第二代(1996年至1997年落成,又称 "过渡期" ) 第三代
结构
原始(1997年至2002年落成,又称 "后期" ) 改良(1998年至2002年落成,又称 "第三代半" 、 "后期" ) 小改良(2001年至2003年落成,又称 "第三代半" 、 "后期" )
公用 外墙及整体结构
  • 物料改为以 "油漆为主,纸皮石为辅" ,设计亦从本来的平滑表面改为每层均有直条纹路
  • 1995年前落成的和谐一型大厦于每翼顶部设有经过抽象处理的鸟翼形装饰(后来为降低建筑成本而于1995年后取消)
  • 电梯大堂外光井对出的的平衡阵为每三层加设一条
  • 增设冷气机石矢台
  • 兴华(一)邨葵盛东邨尚德邨等部份第三代和谐式大厦底部设有厚板转换层结构(Transfer Plate)设计,下方则设有商场或停车场基座,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 电梯大堂外光井对出的的平衡阵改为每层都加设
公用设备
  • 地下屋宇设备房(包括变压器房等)使用铁门
  • 楼梯呈弧形设计
  • 每条楼梯左右两边设有光井
  • 从1998年1月落成的尚德邨及广明苑开始,位于大厦地下的屋宇装备房(包括变压器房等)改用不锈钢门,取代沿用多年的铁门
  • 兴华(一)邨平田邨其中三座及葵盛东邨其中两座的和谐一型大厦不是第三代后期版本设计,但紧急发电机房设于天台
  • 楼梯改为方五角形设计
  • 每条楼梯左右两边的光井改为屋宇设备房、不再设于电梯大堂的钻石形空间,这样可以腾出空间提供更多更大的单位(Wing A是垃圾房、Wing B是喉管房、Wing C及Wing D都是电表房)
  • 紧急发电机房改设于天台
  • 加高水缸设计
  • 标准楼层数目改为41层(除少部份项目)
单位 房间
  • 不设梗房,只有厨房浴室为固定间隔,理论上可以在一整个空间之中、自行按需要间隔房间;不过其建筑设计原本已经预留一定数目窗户,意味著存在间隔房间的建议
窗户
  • 面积甚大
  • 物料为(房委会于1990年8月通过,往后兴建的大厦窗户改为采用[8]
  • 华心邨华冠楼、水边围邨叠水楼及富泰邨君泰楼除外,因为这三座大厦获选为塑料窗试验大厦,而不是采用铝窗
  • 厨房窗户方正,然而大窝口邨的三座和谐一型大厦采用了缩窄的露台窗户,形状近为长方形,而且厨房布局与同期大厦有分别
  • 因应环境保护署的建议,窗户面积缩小大约三份之一。故此,家庭单位的客厅窗户面积较大、睡房窗的面积则更小[注 7]
  • 到了后期(约1997年落成一批的楼宇),部份楼宇之睡房窗户面积得到增加、与客厅窗户面积一致,故此便确立之后和谐式大厦的设计,同时对第三代及新和谐式设计影响甚钜,此设计亦沿用至秀茂坪南邨为止
  • 客厅及睡房窗户采用了同一高度的设计
  • 和谐一型1P单位的厨房窗则缩得比前两代更小
供水、排污及座厕通风喉
  • 设于单位露台内
  • 位置与第一代相同,但部件细节稍有微调
  • 改为设于大厦外墙,减轻了喉管损坏时散发异味到单位内及传播病菌等弊端
露台
  • 均附设在家庭单位的厨房外
  • 依然保留,但细节稍有微调
  • 取消、以扩大厨房面积并重新规划灶台及洗碗盘的位置
1P钻石型一人单位
  • 厨房厕所空间为钻石形,客饭厅及房间为长形
  • 与第一代相似,但细节稍有微调
浴室与厕所
  • 三睡房单位 "破天荒" 采用了厕所与浴室分离的设计
  • 三睡房单位保留第一代的浴厕分离的设计[注 8]
  • 三睡房单位改为提供一个设有浴缸的洗手间连同一个不连淋浴设备的洗手间(与1995年起落成的私人参建居屋看齐,并可自行间一间套房)
  • 一、二及三睡房单位的洗手间的洗手盘及座厕的位置对调,并安装楕圆形洗手盘连木制桌面及长型镜子
  • 家庭式单位改为与新和谐式相近的设计、门口改为面向正门,据说是因应有许多住户将厕所改动,令客厅墙壁空间更见使
  • 不过单位面积依旧不变
三角形向外窗台
  • 和谐一型及三型A、C翼尾的1B(部份)及3B型单位设有三角形向外窗台
  • 为节省建筑成本,再度修改和谐一型及三A、C型之翼尾1B型单位的设计,例如取消向外三角形窗台的设计,建筑师如无特别理由、则需采用此设计,故此在部份屋邨及屋苑的和谐一/三A/三C型楼宇、可以见到其翼尾的1B型单位不设窗台[注 9],3B型单位则作保留(因为有一间房需要采光,如果没有窗台则会导致该房间成 "暗房" )
例子
  • 首幢第三代后期版本和谐一型为何文田邨景文楼
  • 拥有最多第三代后期版本和谐一型的屋邨为秀茂坪邨,一共有11座

和谐式(Harmony, HR)

和谐一型(Harmony 1, H1)

外型呈十字型,造形组织严密,中央水电表房,大小单位组合相当灵活,附属设施设于地下,每层16-20个单位。楼宇一般高38至40层,较新版本楼高41层。因为它呈为十字形,不但提高用地效率及让住户的居住环境更舒适(尽量满足家庭中每一位成员所需及住得更舒适、如改善通风、采光等,以呼应本设计概念 - 和谐),亦予人较高级、突破的感觉[注 10];与此同时,由于和谐一型的实用率达百分之七十五,故此适宜以居屋形式出售,但仍然比其他私家楼宇略低。

值得一提是,天瑞邨之和谐一型楼宇是全港首批动工的和谐式大厦,因为早于1989年3月中为部份楼宇的地基工程招标、并且于同年7月正式动工,故此和谐一型理应在1989年3月或之前已经发表(二型与三型亦可能如此)。


...采用了原来拟建的1996年版本设计(第三代半和谐式),不符合合约内附加的“更正令”改为使用1997年版(略作改动的第三代半和谐式)的规定...

天盛苑#不合格组件

  • 1996年版本设计(第三代半和谐式)
  • 1997年版(略作改动的第三代半和谐式)

各影视作品场景拍摄

和谐一型大厦在1990年代至今[注 11](亦可能至 "非标准型设计大厦" 出现之前),是不少香港电影或电视戏剧节目等取景之对象,虽然这些影视作品并非特意向和谐一型楼宇取景或以其为题,但因为这些影视作品通常是主角/环境围绕公共屋邨屋苑为主,故此制作团队取景时、会顺道同时向和谐一型大厦取景。如果影视作品的制作背景身处1990年代至约2010年代,和谐一型是各影视之制作团队的 "热门" 选择;同时,房委会及房屋署批核各拍摄场景使用申请之际、通常会借出和谐一型予制作团队,除非制作团队额外提出特别需求。

以下列出部份有向和谐一型取景之影视作品例子:

  • 回魂夜-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莫文蔚等人饰演,于1995年上映的港产片
    • 大部份情节于将军澳之坑口厚德邨及厚德商场取景拍摄
    • 当中住宅场景于经已落成但未入伙的厚德邨德裕楼拍摄[9],但拍摄期间有暂时改动或加建、以配合电影氛围情节
  • 天水围的夜与雾 - 由许鞍华编写导演,任达华张静初等饰演,于2009年上映的电影;本片改编自2004年发生在天水围的“四口灭门惨案事件”
    • 部份关于天水围之情节于天水围各地方取景,若提及住所方面则在天恒邨取景拍摄
    • 电影中住宅场景可能于天恒邨和谐一型楼宇拍摄,从公用走廊及单位内部可见(恒健、恒贵及恒富楼,唯未具体提及是哪一座楼宇进行拍摄);但亦有可能是借用其他屋邨屋苑之同类楼宇拍摄,甚至可能是搭建场景(内部单位尤其可能)
    • 然而该事件是发生在恒运楼(属于新十字型 - 1999年改良版本),出于某些原因,电影公司没有借用真实之新十字型大厦取景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版本(Version)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一型 Harmony 1 款式一(Option 1) 第一代 N/A 十字形 1987~2000年 1989年 小西湾邨瑞隆楼、耀东邨慈民邨民裕楼、慈正邨正康楼、慈乐邨乐祥楼

&乐天楼、高怡邨高志楼&高远楼、大窝口邨富泰楼、安荫邨祥荫楼、嘉福邨福安楼、华心邨华冠楼、

高怡邨高志楼&高远楼,它们并非属于和谐一A型,然而其特别之处是因应启德机场高度限制、而缩减楼高只有24层
小西湾邨瑞隆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二(Option 2) 标准(Standard) 小西湾邨瑞泰楼&瑞明楼、耀东邨耀乐楼、兴东邨慈民邨民健楼&民泰楼、慈正邨正安楼、彩辉邨彩华楼&彩叶楼、广田邨大窝口邨富德楼&富贤楼、葵盛邨盛兴楼、安荫邨石篱邨天瑞邨嘉福邨福乐楼、华心邨华勉楼、厚德邨
厚德邨德富楼&德泽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天瑞邨瑞业楼&瑞林楼(1993年) 以第二款为蓝本,不过并没有提供1P单位,原有位置改为与邻近1B单位拼合为一个3B单位 天瑞邨瑞业楼&瑞林楼
有待图片,上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天瑞邨瑞业楼&瑞林楼
款式三(Option 3) N/A 佳翠苑
佳翠苑
佳翠苑 - 电梯大堂
佳翠苑 - 门口及护卫台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四(Option 4) 天祐苑(1992年) 天祐苑裕明苑康雅苑
天祐苑
天祐苑楼宇特写
裕明苑
康雅苑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五(Option 5) 第二至三代 标准(Standard) 1992年(第二代改良)
1994年-1997年(第三代改良)
2000年(第三代小改良)
天悦邨显明苑荔欣苑宝明苑
天悦邨(中间到右边的一排楼宇)
显明苑
秀茂坪邨秀慧楼&秀华楼(分别在秀明小学后右方、以及商场后方的楼宇)
荔欣苑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油塘邨华塘楼(2002年) 相比标准设计,翼尾之三睡房单位被分拆成1个1/2P单位及1个2/3P单位。


为增加非长者一人单位供应,而因应三睡房单位需求持续下降,房委会将10个和谐式及新和谐式设计项目的当中过剩三睡房单位改作小型单位。而油塘邨华塘楼便是其中之一,房委会在兴建华塘楼之前,便将此大厦的翼尾3B单位分拆作1个1/2P单位及1个2/3P单位,所以华塘楼与邨内其馀三幢同样采用和谐式设计的楼宇设计及单位数目均不同

油塘邨华塘楼
有待图片,上图片不正确
单位平面图
油塘邨华塘楼
款式六(Option 6) N/A 石篱邨石广楼&石荣楼(2002年) 石篱邨石广楼&石荣楼、明德邨华荔邨
明德邨(左边两座楼宇)
华荔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七(Option 7) 锦丰苑广明苑唐明苑晓丽苑裕东苑
晓丽苑(下方浅色楼宇)
锦丰苑
裕东苑
唐明苑
楼宇平面图
标准
锦丰苑锦蓉阁
款式八(Option 8) 只兴建了两座,分别是天华邨华萃楼及华祐楼 天华邨华萃楼&华祐楼
天华邨华萃楼&华祐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九(Option 9) 只兴建了四座 富泰邨爱泰楼、雍盛苑
雍盛苑雍荟阁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十(Option 10) 海富苑尚德邨
海富苑海宁阁
尚德邨尚智楼&尚礼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和谐一A型(Harmony 1A, H1A)

设计标准中定为21层,所以高度较和谐一型矮,不过大厦高度其实可以修改;由于采用这款设计的房屋项目地盘都是位于启德机场高度限制区、并需要迁就其,所以建筑师会按不同地盘实际所受之高度限制、从而灵活增加或减少层数(幅度为13至25层不等)。在有限楼宇高度下,建筑师会按当时房屋供应情况、用尽地盘发展潜力以增加单位供应,故此和谐一A型楼宇通常将升降机机房置于顶层、并不是天台,所以升降机是不能到顶层,而且天台水箱较为扁平。大厦楼宇顶部及楼梯则改用和谐三型的设计。

值得一提是,和谐一A型以和谐一型为蓝本,故此保留六条井槽,但因为层数及单位较和谐一型少,所以取消两部升降机,原有井槽便用作屋宇设备房(如改为垃圾房及电表房);至于原本用作屋宇设备房的空间则得以腾出(采用第三代设计的白田邨润田楼除外),以提供更多大型住宅单位,同时善用空间。虽然和谐一A型所提供的单位总数较少,不过单位间格与第二及三代和谐一型大厦相若灵活。

随著启德机场于1998年关闭,相关高度限制范围得以更改,加上近年全部房屋项目的楼宇改为采用非标准大厦设计,和谐一A型现时已经停止兴建。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一A型 Harmony 1A 款式一(Option 1) 第一代 十字形 1987~1989年 1989年 乐富邨(1995年) 乐富邨乐泰楼(1996年) 每层有4个1P单位及4个3B单位,款式多元,迎合不同家庭所需。


合共兴建了4幢。

乐富邨
乐富邨乐泰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款式二(Option 2) 第一及三代 丽安邨(1993年) 白田邨润田楼(1997年) 每层有4个1P单位,不过没有提供3B单位,仅提供8个2B单位。


合共兴建了6幢。

丽安邨丽正楼&丽平楼、白田邨润田楼
丽安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三(Option 3) 第一代 (没有兴建) 没有提供1P单位,主要提供大型单位(2B及3B单位)。


此款是出租公屋版本,但鉴于出租市场对3B单位需求逐渐下降(家庭人数减少), 故此自发表以来也没有兴建。

(没有兴建)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款式四(Option 4) 第一代 怡靖苑(1993年) 高俊苑(1996年) 没有提供1P单位,主要提供大型单位(2B及3B单位)。此款乃出售居屋版本。


合共兴建了8幢。

怡靖苑高俊苑


怡靖苑
高俊苑
楼宇平面图
怡靖苑闲静阁
高俊苑俊汇阁
款式五(Option 5) (没有兴建) 没有提供1P单位,改 为提供2B及3B大型单位(与第三款分别在于提供更多2B单位)。


此款是出租公屋版本,但鉴于出租市场对3B单位需求逐渐下降(家庭人数减少), 故此自发表以来也没有兴建。

(没有兴建)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款式六(Option 6) (没有兴建) 没有提供1P单位,改 为提供2B及3B大型单位(与第四款分别在于提供更多2B单位)。


此款是出售居屋版本,但自发表以来却没有兴建。

(没有兴建)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新和谐一型(New Harmony 1, NH1)

以上代之和谐一型为蓝本,外型呈十字型,每层16至20个单位。楼宇一般高40层(不计地面层)。

相比前代和谐一型,新和谐一型有不少变更,譬如[10]

  • 揉合不同款式与及大小的单位组合、兴建更多小型单位以迎合当代社会/家庭结构之需求
  • 因应小型单位需求日益俱增,精心设计并且加入一款新单位模组,是为适合编配给二/三人家庭、室内楼面面积约21.69平方米之小型单位,最后祇有新和谐一型第六款有配搭此模组[11](其实是参照新和谐附翼同类单位设计、并加以改良而已)
  • 参考用家(住户)意见及自行之改动,重新改善单位的室内间隔,例如将单位内的厨房和浴室之通道及格局大幅更变(即不再将浴室门口面向客饭厅、而是改为面向大门口),使客厅有多一幅墙壁及空间以摆放家俬,让单位更加实用;这是原装设计结构,并不需要由住户自行装修时花费改变格局
  • 单位面积较前代和谐一型略细
  • 窗台形状由前代和谐一型的三角形转为梯形(部份大厦改用矩形),面积比前代三角形窗台更大更见使

新和谐一型由房屋署总建筑师Mr. Chris GABRIEL以及其团队共同设计。当完成设计后,房屋署便规定在1999年2月至2000年代中期准备动工之房屋项目采用[10];首个采用此建筑设计及动工的房屋项目为清河邨、于1999年动工,不过首批落成的房屋项目为长宏邨二期(宏勇、宏心、宏意及宏善楼)。同时存在 "2000年1月" 编订版本,唯尚未知与1999年版本有何区别[12]

虽然直至今天,几乎每座新和谐一型大厦之楼层数目约40层,其实建筑师亦可以按照地形、环境周遭等而更改特定座数的楼层数目,譬如青衣第十区 - 长宏邨二期的宏善楼、楼高只有29层[13],故此新和谐一型并没有预设既定高度规限;顺带一提,和谐一型第三代半之设计亦是如此,少部份房屋项目之建筑师亦为其住宅大厦设计成低于楼高40层之情形,譬如长宏邨一期之所有楼宇都只有24至30层不等[13]

尽管采用同一款型号之建筑设计,但建筑师在设计不同房屋项目期间、或经时代变迁,不同楼宇也有各自独特设计

  • 窗台
    • 一般会在翼尾的2/3P单位及1B单位设有梯形窗台
    • 秀茂坪南邨采用比一般设计更阔的梯形窗台
    • 美田邨一及二期葵涌邨五期采用了面积与一般设计相若的矩形窗台
    • 美田邨三期采用另一款面积较阔、设三扇窗但不设则窗的矩形窗台
    • 油丽邨三期及硕门邨一期使用面积较浅及较阔的矩形窗台
    • 元州邨元智楼&元禧楼改用上代和谐式的三角形窗台,因为该两座大厦相邻翼尾单位距离过近
    • 部份与附翼相邻的2-3人及1B单位并不设窗台
    • 秀茂坪南邨秀美楼其中两翼翼尾单位、以及梨木树邨翠树楼&荣树楼最靠近和宜合道的一翼之1B单位不设窗台
  • 退台
    • 美田邨葵涌邨之楼宇有采用、属于 "特别设计" ,但退台设计要直至 "非标准设计大厦" 流行才获得广泛采用
  • 公用空间终饰
    • 受“孙九招”影响、为达到公屋与居屋“互换性”及考虑到环境保护,从2004年到2009年落星的新和谐一型之部份/全部公用空间终饰质素与规格会被降格
      • 地下大堂:由花岗岩砖改为磁砖
      • 每层大堂:由磁砖改为外墙漆
      • 升降机桥箱内:,不一定采用镜面设计(2004年之前不论公居屋都采用镜面设计)
      • 后期(约2007至2009年)落成之新和谐一型第六款、由于所有翼尾采用2-3人单位模组,房屋署预计居住人数“较其它款式少”,故此减少一部升降机、变相只有5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注 12];虽然可以减低建筑成本,却导致居民等候乘搭升降机需时甚久、繁忙时间显得严重。采用此模式之楼宇如:元州邨元乐楼&元雅楼、彩盈邨盈富楼&盈安楼&盈顺楼及鲤鱼门邨鲤隆楼
  • 更多设计细节,请参阅下表所列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版本(Version)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新和谐一型 New Harmony 1 款式一(Option 1) 新和谐式 标准(Standard) 十字形 1995~1999年 1999年1月21日[10] 健明邨二期(2003年) 彩盈邨盈乐楼&盈顺楼(2008年) 健明邨健华楼&二期、彩盈邨盈乐楼&盈顺楼、美田邨美秀楼&美景楼
彩盈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石排湾邨碧银楼(2005年) 每层近电梯大堂的其中一个小型单位划入邻近的1B单位,成为3B单位,每层伙数因此减至19伙(连附翼则为30伙 石排湾邨碧银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石排湾邨碧银楼
款式二(Option 2) 标准(Standard) 海富苑海欣阁(2004年) 石排湾邨碧山楼&碧园楼(2007年) 海富苑海欣阁、石排湾邨一及二期
石排湾邨(左边)
仰望石排湾邨碧月楼(右边楼宇)
海富苑海欣阁(中间楼宇)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石排湾邨碧山楼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石排湾邨碧朗楼(2005年) 25楼以下大致使用标准图则。不过在26楼开始、每层近电梯大堂的其中一个小型单位划入邻近的1B单位,合并为3B单位,故此26至40楼之每层伙数减至19伙 石排湾邨碧朗楼
仰望石排湾邨碧朗楼(左边楼宇)
楼宇平面图
石排湾邨碧朗楼
款式三(Option 3) 标准(Standard) 长宏邨二期(2003年) 长宏邨宏勇楼&宏心楼、清河邨清誉楼&清平楼、梨木树邨荣树楼&翠树楼、元州邨元智楼&元禧楼、美田邨美致楼&美满楼
长宏邨(左边三幢)
元州邨元禧楼(右边草色楼宇)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清河邨清平楼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白田邨丽田楼(2004年4月20日) 1999年底完成设计蓝图

25楼以下大致使用标准图则。不过在26楼开始、每层近电梯大堂的其中一个小型单位划入邻近的1B单位,合并为3B单位,故此26至40楼之每层伙数减至19伙

白田邨丽田楼
白田邨丽田楼(中间偏右)
楼宇平面图
白田邨丽田楼
葵涌邨逸葵楼 葵涌邨百葵楼&合葵楼 有退台设计 葵涌邨
葵涌邨百葵楼&合葵楼
楼宇平面图
  • 标准楼层
美田邨美满楼(2008年) 虽然大部份结构与标准设计几乎无异

不过,翼尾两睡房单位的最大面积房间较标准设计略大;另外将该房间窗户扭转90度角放置(即改为设于旁边的墙),从而更改座向;同时加大窗户面积(类似1989年面世之第一代和谐式大厦)

美田邨美满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外观
美田邨美满楼
楼宇平面图
  • 标准楼层
款式四(Option 4) (没有兴建) 设有一至三睡房单位,并且设任何一人小型单位。

此款似乎是居者有其屋版本,但鉴于因为“孙九招”停售居屋, 故此自发表以来也没有兴建。

(没有兴建)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五(Option 5) 健明邨三及四期(2003年) 清河邨清润楼(2008年) 健明邨三及四期、清河邨清润楼&清泽楼
健明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清河邨清润楼
款式六(Option 6) 长宏邨二期(2003年) 秀茂坪南邨(2009年) 清河邨清颂楼&三期、长宏邨宏意楼&宏善楼、葵涌邨三及四期、白田邨太田楼、梨木树邨乐树楼&健树楼、鲤鱼门邨鲤隆楼、油丽邨三期[注 13]彩盈邨盈富楼&盈安楼&盈康楼、秀茂坪南邨元州邨元乐楼&元雅楼、石篱邨石怡楼、显耀邨显耀楼、美田邨美丽楼&三期
葵涌邨三期
油丽邨三期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显耀邨
清河邨清颂楼
款式七(Option 7) 健明邨明日楼(2003年) 秀茂坪南邨(2009年) 清河邨清显楼、健明邨明日楼、石篱邨石伟楼、逸东邨居逸楼、葵涌邨绿葵楼、秀茂坪南邨
秀茂坪南邨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清河邨清显楼


和谐二型(Harmony 2, H2)

外型呈Y字型,楼高37层,每层18-21个单位、每翼每边各设2及4或5个单位。大厦三边侧翼相同,板模可轮流及重复使用,大小单位组合灵活。附属设施设于地下,大厦共设3道紧急走火楼梯和6部升降机(每层至少会有2部升降机到达)。

在大厦中央为每3层上下贯通的半开放式电梯大堂中庭、楼底约6层高,并且延续了Y3型的中空设计,所以上层的电梯大堂楼层可以从中间的三角形天井看到下层的电梯大堂,亦令大堂非常通风;大堂围绕升降机槽而建,升降机槽位置与Y1及Y2型大厦类似。

大厦每翼翼尾采用了退台式设计,一般楼层的翼尾单位为2B型单位,但最顶两层的翼尾单位则为1B型单位。电梯大堂,

虽然和谐二型的设计是希望取代Y型大厦,而且大厦中间半开放式设计的电梯大堂令大堂通风及采光度更好、甚具特色;却是比起其他和谐式大厦设计类型占地为广,对于整体屋苑设计规划缺乏灵活,所以很少负责公共房屋项目的建筑师会采用此设计,最终于1999年5月1日停止采用。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二型 Harmony 2 款式一&四(Option 1&4) 第一至三代 Y字形 1987~1989年 1989年(第一代)
1992年(第二代改良)
1994年-1997年(第三代改良)
2000年(第三代小改良)
天瑞二及三期(1993年) 锦丰苑(2002年) 天耀邨二及三A期、天瑞

二及三期、利安邨长亨邨亨怡楼、锦丰苑锦荷阁&锦兰阁

长亨邨亨怡楼
锦丰苑锦荷阁&锦兰阁
锦丰苑(左边楼宇)
楼宇平面图
标准
锦丰苑锦兰阁
款式二&五(Option 2&5) 第一代 天耀邨二、三A及三B期(1993年) 天耀邨二、三A及三B期
天耀邨耀隆楼&耀昌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三(Option 3) 第一至三代 利安邨(1993年) 颂安邨颂智楼(2001年) 利安邨长亨邨亨俊楼、秀茂坪邨秀康楼&秀乐楼、翠屏邨十期、颂安邨颂智楼&颂群楼
利安邨
秀茂坪邨秀康楼&秀乐楼
楼宇平面图
标准

和谐三型(Harmony 3, H3)

呈T字型,因设计灵活及占地较少,故此广泛用于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的重建地盘及地盘面积狭小的项目;最高27层每层16至18个单位,其中一只短翼可以因应地盘大小而缩短,楼宇高度亦可以因应地盘限高而修改。

大厦同时包括一个屋宇装备设施单元和一个侧翼。在设计阶段时可迁就环境,将侧翼位置以0、90度(T字形)及30、45或60度(Y字形)转动,其中一只翼可以减少2个单位,以迁就地形限制,适宜在受高度限制或受地形限制的地盘兴建,尽显灵活;目前为止几乎全部楼宇的侧翼为0度角,只有慈乐邨乐安楼在特别情况下为迁就地形局限,将侧翼灵活转动为45度角;然而没有任何楼宇采用30、60及90度角版本。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侧翼可供转动度角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三型 Harmony 3 款式一(Option 1) 第一至三代 0°、90° T字形加长 1987~1989年 1989年(第一代)
1992年(第二代改良)
1994年-1997年(第三代改良)
2000年(第三代小改良)
广田邨广靖楼(1992年) 广田邨广靖楼、红磡邨红晖楼、黄大仙下邨龙昌楼、秀茂坪邨秀富楼、秀安楼、东欣苑荣欣阁、慈安苑安康阁
广田邨广靖楼
红磡邨红晖楼
葵芳邨葵健楼 - 地下门口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二&三(Option 2 & 3) 慈正邨正德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30°、45°、60° Y字形 慈乐邨乐安楼(1997年) 为了迁就地形局限,可以将侧翼灵活转动为30、45及60度角,均是呈现为Y字形


因为地形地质问题,慈乐邨乐安楼在兴建时导致两只较短的翼需要扭转45度角摆放成Y字形。不过实际上和谐三型本身就可以迁就环境局限、而灵活地转动侧翼角度,只不过建筑师很少会这样改动。

慈乐邨乐安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新和谐三型(New Harmony 3, NH3)

原本会采用于启德发展计划公营房屋,由于计划有更变,加上适逢许多房屋项目改用非标准设计大厦,所以后来没有被采用。

新和谐三型由房屋署总建筑师Mr. Chris GABRIEL以及其团队共同设计。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和谐式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新和谐三型 New Harmony 3 新和谐式 T字形加长 1990年代 1999年1月21日[14] (没有兴建) 启德1C区项目概念方案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标准楼层

和谐三A/B/C型(Harmony 3A/B/C, H3A/B/C)

和谐三A,三B及三C型为和谐三型迁就有 "旧机场高度限制" 地盘的设计,楼高约15-30层。和谐三A型其中一翼的两个单位被减去,较矮版为和谐三C型,和谐三B型则为标准和谐三型的较矮版本。和谐三B及三C型楼高约11至15层,仅用于少部份受机场附带建筑物高度限制的地盘,例如当年在启德机场航道以下的白田邨富田楼及裕田楼,及何文田邨和冠晖苑部份大厦。和谐三B及三C型比三型及三A型减少两部升降机,并将升降机房及水缸改置于顶楼,于是顶楼减少6至8个单位不等,亦于顶楼下一层最长一翼近电梯大堂的1B单位旁加设楼梯以通往顶楼单位。

同时为了在有限楼宇高度下,用尽地盘发展潜力以增加单位供应,建筑师把升降机机房及大厦服务设施置于11楼的其中两翼而非天台,所以升降机不到顶层。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和谐式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三A型 Harmony 3A 款式一(Option 1) 第一至三代 T字形加长 1987~1989年 1989年(第一代)
1992年(第二代改良)
1994年-1997年(第三代改良)
2000年(第三代小改良)
耀东邨耀兴楼(1995年) 石篱邨石欣楼(2002年) 耀东邨耀兴楼、葵盛邨盛安楼&盛国楼、石篱邨石欣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葵盛邨盛国楼(连附翼)
款式二&三(Option 2 & 3) 秀茂坪邨秀富楼(1993年) 东欣苑荣欣阁(1998年) 东欣苑荣欣阁、秀茂坪邨秀富楼、慈正邨正晖楼、慈安苑安康阁
慈正邨正晖楼(最左楼宇)
和谐三B型 Harmony 3B 款式一(Option 1) 白田邨裕田楼(1993年) 耀东邨耀明楼(1995年) 白田邨裕田楼、耀东邨耀明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款式二&三(Option 2 & 3) 何文田邨恬文楼&静文楼(2000年) 何文田邨恬文楼&静文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和谐三C型 Harmony 3C 款式一(Option 1) 白田邨翠田楼(1993年) 白田邨富田楼&泽田楼(1997年) 白田邨翠田楼&富田楼&泽田楼、耀东邨耀丰楼&耀安楼&耀辉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款式二&三(Option 2 & 3) 耀东邨耀贵楼&耀昌楼(1995年) 冠晖苑鸣晖阁(1999年) 耀东邨耀贵楼&耀昌楼、冠晖苑鸣晖阁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冠晖苑鸣晖阁

和谐附翼大厦(Harmony Annex Block, AX)

正式名称为 "和谐式一人单位附翼大厦(Harmony 1-person Annex block)"在一九八零代之前,不论是单位设计或编配单位,都以三人或以上为本,因为当时家庭结构还未缩小、甚少单身人仕或伴侣家庭,往往没有专为一至二人度身设计的单位[15]

1987年,整体重建计划使小型单位需求急剧增加,但为了让公屋资源得到高效率分配,令受到重建计划影响而搬迁的独居人仕(尤其长者)只能住在由标准单位所改装而成的分间单位(俗称“㓥房”);这些单位多数是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单位内部格局不为实用,而且不同住户需要共用空间,幸运的可以成为好友、和睦共处,但往往都是为共用设施而争执、甚至打架,引起邻里问题。

所以,房委会为了解决小型单位长期不足、因应家庭结构改变及避免引起邻里问题,在一九八八年发表两款和谐式小型单位设计,大多出现在和谐一型近电梯大堂及和谐二、三型尾端。但由于提供单位数量不足,小型单位长期供不应求,于是在一九九二年发表 "和谐附翼大厦" ,它备有专为一至二人度身设计的单位,间隔四平八稳、犹如一个 "盒子" 。大厦主要与主楼(多与和谐一型)紧密连接,多数屋宇设备(如:升降机、垃圾房等)需要依赖主楼;只因为受消防条例所定,每座附翼大厦必须独立设置楼梯。虽然附翼大厦不限年龄均可入住,但大部份住户为长者;与此同时,房委会考虑到长者喜爱乘凉,故此在每层走廊空间设置一张公用座椅[15]

然而,这款大厦亦有称为 "低座(Low Block)",例如慈正邨正安楼,有此名称相信是主楼和附翼共用 "正安楼" 名称,加上附翼比主楼明显低矮;目前只有香港政府使用该名称[16]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和谐式世代(附翼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附翼大厦一型 Harmony Annex Block 1 第一至二代(第一代) 长板形(L字形) 1988~1992年 1992年 白田邨翠田楼(1993年) 天慈邨慈恩楼&慈心楼(1997年) 白田邨翠田楼、慈正邨正晖楼&正安楼、石荫东邨荫恒楼、安荫邨德荫楼、华心邨华勉楼、嘉福邨福安楼、耀东邨一及四期、厚德邨德泽楼、天慈邨慈恩楼&慈心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石荫东邨荫恒楼
和谐附翼大厦二型 Harmony Annex Block 1 长板形(V字形)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和谐附翼大厦三型 Harmony Annex Block 3 长板形(一字形)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新和谐附翼大厦(New Harmony Annex Block, NAX)

虽然和谐附翼大厦为单身及小型家庭提供合宜住屋,毋须再与他人共用厨厕空间;可是,因为其单位形状过于四方、厨厕位置不宜及空间细小,令住户难以摆放家俱,普遍住户对此设计评价不佳、甚有投诉;所以房委会在一九九四年发表一系列经改良之和谐附翼大厦[10]、名为 "新和谐附翼大厦" ,并于翌年首次采用一型及三型[3],一九九七年初首次采用二型及四型[3]

新款附翼大厦不论在单位楼面面积、质素、间隔等均有改良,譬如单位形状不再是盒子状,而是改为以和谐式一睡房单位为蓝本的缩小设计版本[17]。第一至四型都是楼高21层;继承上一代设计,在每层走廊仍然设有一张共用座椅,不过是嵌入在两个单位之间;同样大部份屋宇设备(如:垃圾房等)仍需依赖主楼,而大厦受消防条例规定必须独立设有一条楼梯,至于因为成本等考量,附翼没有独立设置升降机

另外,因为小家庭不再限于年长者伴侣,更多的都是新婚夫妇等年轻人仕,所以在二零零零年更发表全新设计的 "新和谐附翼大厦第五型" ,除了沿用(但有改良)一至四型的单位组件外,大厦层数亦提高至36层(不过葵涌邨两幢第五型附翼大厦分别为楼高17及29层),并保留扶手,却取消设置在走廊之座椅[17]

适逢大厦发表时候已经改为采用新和谐式设计,加上五型一些设计细节与新和谐式一样(譬如部份尾端单位内的窗台都是采用梯形),所以大厦主要改为与新和谐一型主楼紧密连接。诚然,大部份屋宇设备(如:垃圾房等)仍需依赖主楼;但由于大厦层数增加,兼且仍然受消防条例规定,大厦必须独立设有一条楼梯、以及一部升降机;另外楼宇名称不一定与主楼共用、命名人可按情况为楼宇独立命名。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款式(Option) 版本(Version) 和谐式世代(附翼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新和谐附翼大厦一型 New Harmony Annex Block 1 款式一(Option 1) 标准(Standard) 第三代(第二代) 长板形(一字形) 1992~1995年 1994年[10] (没有兴建) 每层有7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2P/3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其中一面、位于中央。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二(Option 2) 每层有9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2P/3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其中一面、位于中央。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新和谐附翼大厦二型 New Harmony Annex Block 2 N/A 长板形(L字形) 尚德邨尚义楼(1998年1月) 葵盛东邨盛乐楼(1998年) 每层有8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2P/3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转角位。 尚德邨尚义楼、葵盛东邨盛乐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葵盛邨盛乐楼
新和谐附翼大厦三型 New Harmony Annex Block 3 款式一(Option 1) 长板形(一字形) 富泰邨秀泰楼&美泰楼(2000年) 秀茂坪邨秀逸楼(2001年) 每层有7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1P/2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其中一面、位于中央。 富泰邨秀泰楼&美泰楼、秀茂坪邨秀逸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二(Option 2) 天华邨华逸楼(1999年11月) 幸福邨福月楼、连两座附翼(2001年) 每层有9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1P/2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其中一面、位于中央。 天华邨华逸楼、幸福邨福月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新和谐附翼大厦四型 New Harmony Annex Block 4 N/A 长板形(L字形) 慈正邨正和楼&正怡楼(1999年) 牛头角上邨常逸楼(2002年) 每层有8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1P/2P单位;楼梯及水电表房设在转角位。 慈正邨正和楼&正怡楼、牛头角上邨常逸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新和谐附翼大厦五型 New Harmony Annex Block 5 款式一(Option 1) 新和谐式(第三代) 长板形(T字形) 1990年代 1999年1月21日[10] 健明邨健晖楼(2003年2月) 清河邨清显楼(2008年6月) 每层有11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1P/2P单位;楼梯设在大厦中央,每层设有四个水表柜,并且分别位于走廊两则尾端、以及与主楼连接的位置。


由于单位内部面积较小,加上大厦颇高,须承受风阻的问题,所以大厦主力墙厚度达500毫米。

健明邨健晖楼、清河邨清显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款式二(Option 2) 健明邨明月楼(2003年2月) 清河邨清誉楼(2008年6月) 每层有11个单位,全部单位配搭都是2P/3P单位;楼梯设在大厦中央,每层设有四个水表柜,并且分别位于走廊两则尾端、以及与主楼连接的位置。


由于单位内部面积较款式一多,毋须再承受风阻的问题,所以大厦主力墙厚度改为300毫米、与一般和谐式大厦无异。

健明邨明月楼、清河邨清誉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楼宇平面图
标准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长板形(L字形) 2000年代 白田邨运田楼(2004年) 白田邨运田楼是特别设计款式,与一般的版本不同在于、地下与一楼之间增加一层,其楼底加以增高,而且大厦的转角窗户亦是呈弧弯形。


楼高28层,每层有11个单位,全部配搭2P/3P单位,合共提供243个单位。其中一翼改用单向设计,类似新和谐附翼大厦第四型;楼梯及电梯大堂亦分别改用和谐一型及类似和谐三型的设计。

白田邨运田楼
白田邨运田楼(中间有弧形转角的楼宇)
外观
白田邨运田楼
楼宇平面图
  • 标准楼层

特别设计和谐式(Harmony Special Design, HSD)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特别设计和谐大厦 Harmony Special Design T字形 1990年代 幸福邨福月楼(2001年) 楼高28层,每层14至32个单位,合共?个单位,主楼连接两座新和谐附翼三型大厦、以提供更多小型单位。 幸福邨福月楼
幸福邨福月楼上图不正确,因未找到合适图片
楼宇平面图
幸福邨福月楼
Z字形 2000年代 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2009年)[注 14] 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
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
楼宇平面图
牛头角上邨常兴楼
牛头角上邨常盛楼
牛头角上邨常富楼
牛头角上邨常荣楼
牛头角上邨常康楼
牛头角上邨常泰楼
单位平面图
牛头角上邨

修饰和谐式(Harmony Modified[18], HM)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修饰和谐式大厦 Harmony Modified 十字形 2000年代 (没有兴建) 楼高39层,每层20个单位(39楼设退台设计、该层只有15个单位),合共774个单位。大厦最顶部设有屋顶装饰及避雷针。大厦亦在地下设有停车场、以及平台花园层,并且设有架空天桥连接毗邻之石篱邨及安荫邨。


可能以新和谐一型为蓝本。不过有数项修改,譬如更将晾衫架搬移到浴室外或房间窗口外之位置、"钻石" 切角空间增设2/3P单位模组(蓝本为1/2P钻石形)等。

后来方案不获采纳,并且重新设计成为石篱邨石欢楼,位置不变。

葵涌9H区大白田街公共房屋发展计划 - 2002年原方案
概念示意图
葵涌9H区大白田街
楼宇平面图
葵涌9H区大白田街

和谐乡村式(Harmony Rural, HR)

大厦外型因地盘环境而不同,楼高与附近环境配合,只高4至10层不等。

顶部配金字屋顶并铺上富有乡村特色的瓦片,大厦外型因地盘环境而不同,楼高与附近环境配合只有2至12层不等,大小单位组合灵活,附属设施一般设于地下,每个标凖层设16-34个单位不等。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版本(Version) 和谐式世代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和谐式乡村一型 Harmony Rural 1 标准(Standard) 第一至三代 十字形加长 1980年代 1989年(第一代)
1992年(第二代改良)
1994年-1997年(第三代改良)
2000年(第三代小改良)
马坑邨&龙欣苑(1993年) 设计为十字长型,当中相连的两翼短翼为单向设计。 马坑邨龙欣苑
马坑邨(右下角楼宇)
楼宇平面图
龙欣苑龙俊阁
和谐式乡村二型 Harmony Rural 2 十字S形加长(两座L形合成) 金坪邨金坪楼(1996年8月) 设计放弃其中两翼为单向的设计,在原有的十字造型上增建并连接1-2个L形的翼,外形类似于两个相连的S形。 金坪邨
金坪邨(左边楼宇)
和谐式乡村三型 Harmony Rural 3 十字形加长 龙德苑(2000年) 雅宁苑(2002年) 设计则类似十字长型连家庭式单位附翼,附翼可以因应地盘特性而选择相连于两只设有1B单位的翼尾之一。 马坑邨龙德苑雅宁苑
马坑邨
雅宁苑
楼宇平面图
龙德苑晋德阁
特别设计(Special design) 坪丽苑(1996年8月) 与标准三型设计近乎相同,但沿用二型的电梯大堂设计 坪丽苑
坪丽苑(右边楼宇)
楼宇平面图
坪丽苑

小型单位大厦(Small Household Block, SHB)

(注:有些单方向设计大厦同时采用 "小型单位大厦" 设计;有这样的混淆是因为房委会将此两种大厦的设计一概而论(合并分类)、又或者一座大厦既有 "小型单位" 及 "单方向" 特征,造成难以分类的尴尬情况,暂时按照 "香港地方 - 建设及建筑物" 所分类)

大厦建筑设计概念于1994年发表面世[19],并且于1995年中期开始采用[3]

设有标准的单位设计,但大厦没有固定的设计,后期落成的大厦偏向采用附翼大厦及和谐式的单位单元来兴建大厦,多数大厦均设有少量家庭式单位以照应大量年老住户。单位及大厦设计会根据地盘特性而决定。尽管如此,据房委会官方平面图所示,亦有八款标准设计,并且定名为 "一型~八型" [20](详情见下)。

不过几乎所有款式的大厦都会在楼梯位置设有庇护间、并且设有窗户以作通风,让行动不便的住户逃生时可作暂避。另外,小型单位大厦最大特色之处是均提供大量小型单位[注 15],同时为贯通 "长幼共融、相互扶持" 概念,建筑师在为住宅大厦设计规划时候、亦会搭配少量 "家庭式" 中/大型单位,并且置于大厦前/尾端,而小型单位则置于楼梯或升降机附近,让长者住户能够便于出入或逃生之外,年幼家庭住户与年长住户更可以建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万一哪方有意外问题亦可以立刻协助解决[19]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小型单位大厦一型 Small Household 1 T字形 1990年代 幸福邨福明楼(2000年3月) 楼高21层,每层有21至23个单位,整座大厦有435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大厦基座是两层高的购物中心 - 幸福商场。 幸福邨福明楼
幸福邨福明楼
楼宇平面图
幸福邨福明楼
小型单位大厦二型 Small Household 2 W字形 1994年 华贵邨华爱楼(1997年10月) 楼高21层,每层有20个单位,整座大厦有450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大厦设有3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设有3条楼梯。 华贵邨华爱楼
华贵邨华爱楼
华贵邨华爱楼(左下角楼宇)
楼宇平面图
华贵邨华爱楼
小型单位大厦三型 Small Household 3 T字形 红磡邨红昇楼(1999年9月) 楼高21层,每层有18个单位,整座大厦有342个单位。


实际上大厦外形设计是以和谐三型蓝本,其中一翼的单位分布全部是和谐式家庭单位。

红磡邨红昇楼
红磡邨红昇楼(最左边)
楼宇平面图
红磡邨红昇楼
小型单位大厦四型 Small Household 4 C字形 彩明苑彩耀阁(2001年8月) 楼高21层,每层有20个单位,整座大厦提供400个单位,配有1P/2P的小型单位及少量家庭单位。 彩明苑彩耀阁
彩明苑彩耀阁
楼宇平面图
彩明苑彩耀阁
小型单位大厦五型 Small Household 5 H字形 海富苑海裕阁(1999年7月) 楼高20层,每层有20个单位,整座大厦有604个单位。大厦基座是四层高的购物中心 - 海富商场。 海富苑海裕阁
海富苑海裕阁
楼宇平面图
海富苑海裕阁
小型单位大厦六型 Small Household 6 T字形加长 葵芳邨葵爱楼(2000年11月) 楼高21层,每层有24个单位,整座大厦提供456个单位。大厦属于单向设计,可避免单位受道路噪音影响;基座是四层高的购物中心 - 葵芳广场。 葵芳邨葵爱楼
葵芳邨葵爱楼上图不正确,因未找到合适图
楼宇平面图
葵芳邨葵爱楼 标准楼层
小型单位大厦七型 Small Household 7 两座V字形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2000年2月) 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外型呈V字型,两座大厦楼高9层,每层有20至21个单位,高盛楼及高悦楼分别有198个及166个单位。

在设计期间,因为启德机场高度限制的关系,故此只有8层高,位于低层的长者住屋三型设有3条通道互相连接两座楼宇。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中间较矮楼宇)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 门口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外观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楼宇平面图
高怡邨高盛楼&高悦楼
小型单位大厦八型 Small Household 8 长板形(多座长廊合成) 何文田邨雅文楼&欣文楼(1998年10月) 冠晖苑高晖阁(1999年) 为了迁就同区旧邨重建对小型单位的置业需求,以及座落于有旧机场高度限制的地盘,所以兴建小型单位大厦,每座楼高14层,雅文楼、欣文楼及高晖阁分别提供221个、150个及152个单位,每层分别有21-29个、14-20个及14个单位,每个单位实用面积约27平方米。


当中高晖阁为全港仅有全座为小型单位大厦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项目。

何文田邨雅文&欣文楼、冠晖苑高晖阁
何文田邨雅文楼
何文田邨欣文楼
冠晖苑高晖阁
楼宇平面图
何文田邨
冠晖苑高晖阁
小型单位大厦其他款式 Small Household Others Types 不规则形状(一座T字形及L字形合成,然后对称成两边) 1990年代~2000年代 1990年代 云汉邨汉松楼(1998年2月) 由兴业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楼高21层,每层有30个单位,合共600个单位。 云汉邨汉松楼
云汉邨汉松楼(左边楼宇)
外观
云汉邨汉松楼
楼宇平面图
云汉邨汉松楼
L字形 1990年代 云汉邨汉柏楼(1998年2月) 由兴业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楼高21层,每层有18个单位,有403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大厦地面设有一间保良局老人中心。 云汉邨汉柏楼
云汉邨汉柏楼
楼宇平面图
云汉邨汉柏楼
不规则形状(各一座一字形及较矮的L字形合成) 1990年代 常乐邨常乐楼(1998年4月) 楼高18层,每层有?个单位,共有358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 常乐邨常乐楼
常乐邨常乐楼
外观
常乐邨常乐楼
楼宇平面图
常乐邨常乐楼
一字形 1990年代 颂安邨颂平楼(1998年9月) 楼高6层,每层有?个单位,共有160个单位。 颂安邨颂平楼
颂安邨颂平楼
颂安邨颂平楼
颂安邨颂平楼(向内园另一面)
颂安邨颂平楼地下门口(向内园另一面)
一字形 1990年代 宝林邨宝俭楼(1998年9月) 楼高21层,属于单向设计,每层有?个单位,提供264个单位、有小量和谐式家庭单位。设有3部升降机于中央圆形部份、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另设有3条楼梯。最高的一层设有一个空中花园。 宝林邨宝俭楼
宝林邨宝俭楼(左下方楼宇,面向内园)
宝林邨宝俭楼(左边远处的楼宇,面向宝丰路)
宝林邨宝俭楼(右边远处的楼宇,面向宝丰路)
宝林邨宝俭楼
楼宇平面图
宝林邨宝俭楼
一字形 1990年代 环翠邨逸翠楼(1998年10月) 由吴享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高18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184个单位。外墙设有遮光板,大厦而造型上在当时而言乃设计独特(即使在现在而言亦感到新颖可观)。 环翠邨逸翠楼
环翠邨逸翠楼
外观
环翠邨逸翠楼
L字形 1990年代 丽瑶邨荣瑶楼(1999年3月) 楼高21层,每层有18-21个单位,共有436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高层设有空中花园,外墙的修饰亦较多。 丽瑶邨荣瑶楼
丽瑶邨荣瑶楼
丽瑶邨荣瑶楼(另一边)
外观
丽瑶邨荣瑶楼
楼宇平面图
丽瑶邨荣瑶楼
不规则形状(一座T字形及呈一字形的一翼合成) 1990年代 白田邨安田楼(1999年7月) 楼高9层,每层有35-43个单位,共有347个单位,主要提供2P/3P单位及2B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


有趣的是,大厦顶部屋檐为三角形,并且铺上具特色的瓦片。

白田邨安田楼
白田邨安田楼
白田邨安田楼
V字形 1990年代 爱东邨爱善楼(2001年1月) 楼高21层,属于单向设计,每层有19个单位,共有256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最低七层是停车场及多用途设施。 爱东邨爱善楼
爱东邨爱善楼(中间最高楼宇)
爱东邨爱善楼(左边最高楼宇,另一角度)
外观
爱东邨爱善楼
楼宇平面图
爱东邨爱善楼
T字形 1990年代 尚德邨尚美楼(2002年12月)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有208个单位,兴建期间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最低七层是社区综合设施,另外设有三层高的尚德社区会堂。 尚德邨尚美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外观
尚德邨尚美楼
  • 相片三
一字形 1990年代/2000年代 爱东邨爱宝楼(2005年) 楼高21层,每层有26个单位,有390个单位。大厦设有3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电梯大堂设有防烟门;整座楼宇设有3条楼梯及 "庇护间" 。


住宅下层设有社区会堂及多层社区综合设施,譬如地下至一楼为爱秩序湾社区会堂、1至4楼为安老院舍 - 雅明湾畔护养院。

爱东邨爱宝楼
爱东邨爱宝楼(最前方楼宇)
外观
爱东邨爱宝楼 相片一
十字形 ?-2000年8月[21] 2000年8月22日[21] 海丽邨海瑞楼(2005年) 楼高31层,每层有18个单位,提供540个单位。设有3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2条楼梯亦并非位于两翼切角中央[21]。不过,现时楼宇设计与2000年发表之原来方案略有不同,例如在2/3P单位内增设窗户、为一睡房单位的房间增设窗台等。


实际上,海瑞楼本来采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然而,由于政府及房委会鼓励改用非标准设计,加上有更多小型家庭或单身人仕希望申请居屋,故此在建造地基前改为兴建与新十字型结构相近的小型单位大厦(尤其从电梯大堂及切角位置的 "钻石" 部份可见),以供上述人仕选购[21]。后来因为房屋政策有变、原先的海丽苑改为公共屋邨出租,海瑞楼亦一并改为出租公屋。

海丽邨海瑞楼
海丽邨海瑞楼(左边较矮楼宇)
海丽邨海瑞楼(最前方较矮楼宇,另一角度)
楼宇平面图
海丽邨海瑞楼


单位平面图
海丽邨海瑞楼
十字形 大坑东邨东健楼&东怡楼(2002年11月) 楼高21层,每层有16个单位,每座提供336个单位,包含12个1P/2P单位及4个2P/3P单位 大坑东邨东健楼&东怡楼
大坑东邨东健楼&东怡楼(较左边最高两座楼宇)
F字形 牛头角上邨常悦楼(2002年8月) 楼高20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个单位。设有?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 牛头角上邨常悦楼
牛头角上邨常悦楼(最右边很多窗户的一座)
T字形 梨木树邨康树楼(2005年) 楼高16层,每层有20个单位,提供320个单位。设有2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电梯大堂设有防烟门;整座楼宇设有3条楼梯及 "庇护间" 。 梨木树邨康树楼
梨木树邨康树楼
楼宇平面图
梨木树邨康树楼
间距不密集的梳篦形(四翼T字形合成) 石排湾邨碧辉楼(2005年9月) 楼高9层,每层有24个单位,提供216个1/2人单位。设有2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面积稍大的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时仍有充裕空间,电梯大堂设有防烟门;整座楼宇设有3条楼梯及 "避火处" 。

大厦最为特别在于,面对渔光道的一面有4只翼、每翼每层设有4个单位,自成一角,既提升隐私度(但会见到对面单位)但不失保持邻里互助关系,如是者、从俯瞰以观者就像一把梳篦。

石排湾邨碧辉楼
石排湾邨碧辉楼(最左边楼宇)
石排湾邨碧辉楼(大厦门口)
楼宇平面图
石排湾邨碧辉楼
间距不密集的微弯梳篦形(两翼个T字形及一翼V字形合成) 宝达邨达祥楼(2002年3月) 楼高18层,属单向设计,外型修长、并设有两只小翼,每层有?个单位,合共提供?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基座设有宝达商场、停车场及平台。 宝达邨达祥楼
宝达邨达祥楼
宝达邨达祥楼(航空拍摄,右下角楼宇)
T字形 石篱邨石禧楼(2000年9月)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600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 石篱邨石禧楼 石篱邨石禧楼
T字形 翠乐邨翠禄楼(1999年4月)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320个单位。 翠乐邨翠禄楼
翠乐邨翠禄楼
一字形 石篱邨石福楼(2003年10月、亦有一说是2001年)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360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 石篱邨石福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石篱邨石福楼
镜像倒转的J字形 葵盛邨盛和楼(2003年1月) 楼高20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362个单位,采用了附翼大厦单位组件及和谐式单位组件。除了小型单位住宅,大厦还设有两间安老院、1间家务助理服务中心及1间长者健康中心,可以服务住户及毗邻街坊[22]


楼宇名称乃继承葵盛东邨楼宇名称之共通字 "盛" ,并且命名为 "盛和楼" ,取其 "和谐安宁" 之意[22]。楼宇原本预定在2001年12月竣工[22],但某些原因而延迟建成。

葵盛邨盛和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葵盛邨盛和楼
L字形 葵盛邨盛家楼(1999年7月)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410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 葵盛邨盛家楼
葵盛邨盛家楼
葵盛邨盛家楼(上方楼宇)
L字形 翠屏邨翠楣楼(1998年4月) 楼高21层,每层有16个单位,提供240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每层设有2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时仍有充裕空间,电梯大堂设有防烟门;整座楼宇设有2条楼梯,并设有3间庇护间(毗邻3及4号单位的庇护间面积甚巨)。 翠屏邨翠楣楼
翠屏邨翠楣楼(左边楼宇)
楼宇平面图
翠屏邨翠楣楼
L字形 德田邨德欣楼(2001年8月) 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294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 德田邨德欣楼
德田邨德欣楼
不规则形状(一座L字形及一座T字形合成) 康东邨康瑞楼(1998年12月) 楼高17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475个单位,低层设有长者住屋三型。 康东邨康瑞楼
康东邨康瑞楼
康东邨康瑞楼 - 门口
不规则形状(两座L字形合成,其中一座为镜像相反) 2000年9月16日[23] 元州邨元健楼(2008年) 方案于2000年9月发表[23],唯未悉其后有否修改。楼高20层,每层有23个单位,合共提供337个单位[24];楼宇低层为基座、同时为安老院。 元州邨元健楼
元州邨元健楼(面向内园)
元州邨元健楼(面向元州街)
元州邨元健楼(面向元州街)
楼宇及单位平面图
元州邨元健楼
F字形 水边围邨叠水楼(1998年1月) 由何显毅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高18层,每层有15个(2至3楼)、20个(4至5楼)、21个(6楼)、19个(7至11楼)及12个单位(12至17楼),合共提供258个单位。


地下设有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另外设有平台连接屋邨其他位置。

水边围邨叠水楼
水边围邨叠水楼(外观,中央偏左位置)
水边围邨叠水楼(楼梯及艺术绘画)
外观
水边围邨叠水楼
L字形 慈乐邨乐欢楼(2004年) 由胡周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高14层,每层有19个单位,提供266个单位。 慈乐邨乐欢楼
待图片,此图片不正确
慈乐邨乐欢楼

单方向设计大厦(Single Aspect Building, SAB)

(注:有些单方向设计大厦同时采用 "小型单位大厦" 设计;有这样的混淆是因为房委会将此两种大厦的设计一概而论(合并分类)、又或者一座大厦既有 "小型单位" 及 "单方向" 特征,造成难以分类的尴尬情况,暂时按照 "香港地方 - 建设及建筑物" 所分类)

大厦建筑设计概念于1990年代发表面世[19],其后于1996年底首次采用[3]

大厦建筑外形并没有固定设计,会根据地盘特性而设计,亦可对标准单位的设计作出少量修改以迎合大厦设计。同时为避开噪音来源,面向噪音一方是不设单位,只设走廊、公用设备、甚至是休憩座椅等。大厦可采用和谐式单位、附翼大厦单位或小型单位等设计或组件,迎合不同住户需要;值得一提是,通常每座单方向设计大厦均会提供大量小型单位[注 15],不过为了贯通 "长幼共融、相互扶持" 概念,建筑师亦会搭配少量 "家庭式" 中或大型单位于大厦内,并且通常会置于大厦前/尾端,除了让长者住户能便于出入或逃生外,更盼望较年幼之家庭住户与年长住户建立守望相助之邻里关系[19][25],这种做法与小型单位大厦如出一辙。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建筑设计特色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单方向设计大厦 Single Aspect Building 长板形(一字形) 1990年代 天华邨华彩楼&华朗楼(1999年11月) 两座大厦楼高21层,每层有?个单位,华彩楼及华朗楼分别提供168个及147个单位。天华邨的屋邨办事处则设于华朗楼地下。 天华邨华彩楼&华朗楼
天华邨 "孖生兄弟" 华彩楼&华朗楼(最右旁)
葵涌邨茵葵楼(2000年1月) 大厦楼高21层,每层有12个单位,提供240个单位。每层设有2部大型升降机、为居民提供服务,其中1部面积更大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时仍有充裕空间,电梯大堂不设防烟门。设有2条楼梯,并设有2间庇护间。面向马路一则除了设置屋宇公用设备、更设置多张座椅。


大厦一律提供1P单位。

葵涌邨茵葵楼
葵涌邨茵葵楼 上图不对,未找到合适图
楼宇平面图
葵涌邨茵葵楼
颂安邨颂和楼(2000年2月) 大厦楼高27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363个单位。 颂安邨颂和楼
颂安邨颂和楼,向马路一面(最右旁楼宇)
富昌邨富凯楼&富良楼&富怡楼(2001年4月) 富良楼建于地面上,楼高15层,每层有10个单位。至于富凯楼及富怡楼设有基座、为楼高四层的停车场,总计楼高19层。


三座(以每座计算)均会在每层设有2部升降机、为居民提供服务,其中1部为大型升降机、以便救护担架及轮椅进入时仍有充裕空间,电梯大堂设有防烟门;各座楼宇设有3条楼梯,并设有3间庇护间。提供大量2P单位,不过在翼尾两端各自设有1间2B家庭式单位,这样是为了贯通 "长幼共融与相互扶持" 之概念。

富昌邨富凯楼&富良楼&富怡楼
富昌邨富良楼(中间)及富凯楼(最右边)
楼宇平面图
富昌邨富凯楼&富良楼&富怡楼
长板形(E字形) 秀茂坪邨秀晖楼(2001年1月) 大厦楼高21层,每层有22个单位,提供440个单位,全部为小型单位,没有家庭单位。 秀茂坪邨秀晖楼
秀茂坪邨秀晖楼(最右边)
长板形(T字形) 黄大仙上邨溢善楼(2001年6月) 大厦楼高20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288个单位。向内园凸出来的一翼是设有与附翼大厦类近的小型单位。基座设有停车场及平台。 黄大仙上邨溢善楼
黄大仙上邨溢善楼(昭善楼的右旁,向龙翔道的一面)
黄大仙上邨昭善楼(2001年6月) 大厦楼高26层,每层有?个单位,提供360个单位。向内园凸出来的一翼是设有与附翼大厦类近的小型单位。基座设有停车场及平台。 黄大仙上邨昭善楼
黄大仙上邨昭善楼(向龙翔道一面)
黄大仙上邨昭善楼(最右边楼宇,向内园一面)
黄大仙上邨昭善楼(中间楼宇,向内园一面)
长板形(稍微呈V字形) 梨木树邨葵树楼(1999年2月) 大厦楼高27层,每层有16个单位(21至26楼则每层15个单位),提供363个单位。每层设有4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整座楼宇设有4条楼梯,并设有3间庇护间。大部份1B、2B及3B家庭式单位,备有少量1P小型单位。 梨木树邨葵树楼
梨木树邨葵树楼(面向和宜合道)
楼宇平面图
梨木树邨葵树楼
黄大仙上邨普善楼(2000年3月) 大厦楼高10层,每层有15个单位,提供135个单位。每层设有2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整座楼宇设有3条楼梯,并设有2间庇护间。大部份1B及2B家庭式单位,备有少量1P小型单位。 黄大仙上邨普善楼
黄大仙上邨普善楼 上图不对,未找到合适图
楼宇平面图
黄大仙上邨普善楼
富泰邨君泰楼(2000年12月) 大厦楼高23层,每层有?个单位,有308个单位;最低七层是停车场、富泰商场及多用途设施。 富泰邨君泰楼
富泰邨君泰楼(左边楼宇,面向青山公路)
L字形(多座长板形楼宇合成) 石荫邨勇石楼(2000年8月) 楼宇外形及占地非常长,可以分为两个翼:小型单位一翼楼高仅21层,而提供家庭单位的一翼则楼高32层,每层有30个单位,一共提供813个单位。每层设有4部升降机为居民服务;整座楼宇设有4条楼梯。

向马路(大白田街)一面则没有任何单位、只有走廊及窗户,咋眼看甚至颇像工厂大厦或学校[26](楼梯为开放式,与 "千禧校舍的楼梯" 非常近似;其后苏屋邨部份新厦亦有此设计,但实际上是继承苏屋邨旧厦的设计)。

石荫邨勇石楼
石荫邨勇石楼(最右边楼宇)
石荫邨勇石楼(最右边楼宇)
石荫邨勇石楼
楼宇平面图
石荫邨勇石楼

参考的文献

  1. ^ Block Types. 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2019-07-17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英语). 
  2. ^ 2.0 2.1 2.2 香港地方. 公屋類型(四)和諧系列. 
  3. ^ 3.0 3.1 3.2 3.3 3.4 刘骐嘉、胡志华、李兆麟. 充分善用土地 (PDF). 香港: 立法局秘书处 - 资料研究及图书馆服务部. 1997-06-19: 24. 
  4. ^ 香港地方. 公屋類型(四)和諧系列 - 標準化的單位設計(圖片). 
  5. ^ 5.0 5.1 審計署報告 (PDF).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6. ^ 香港地方. 和諧一型單位單元組合. 
  7. ^ 7.0 7.1 7.2 7.3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Conversion of Surplus 3-Bedroom Flats to Small Flats in Standard Harmony Blocks (PDF). 2000-01-28. 
  8. ^ 房会聘海外顾问公司检定和谐式公屋品质 从用家对楼宇期望随时提改动意见 孟志凌透露和谐式公屋将改用铝窗.《大公报》,1990年8月24日,第6页.
  9. ^ 香港经济日报 - TOPick. 鬼片屋邨遊  《回魂夜》邊條邨拍?. 2016-08-12.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建築小組通過改善和諧式公屋大廈設計.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11. ^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9-2000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2000年: 第24页. 
  12. ^ 香港房屋委员会. Proposed Master Layout Pla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Lam Tin Estate Phases 7 & 8 (PDF): P.40. 2001-06-21. 
  13. ^ 13.0 13.1 香港房屋委员会. Revised Client Brief, Schem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st Budget for Redevelopment of Tsing Yi Area 10 Phase 2 (PDF). 2000-05-19. 
  14. ^ 建築小組通過改善和諧式公屋大廈設計.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15. ^ 15.0 15.1 香港地方.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五)和諧附翼大廈. 
  16. ^ 強制檢測公告詳情 (2022 年第 772 號號外公告) (PDF): 6. 2022-08-14. 
  17. ^ 17.0 17.1 香港地方. 香港地方 |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六)新和諧附翼大廈. 
  18. ^ 香港房屋委员会. Proposed Master Layout Pla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Public Housing Development Cum Indoor Recreation Centre at Tai Pak Tin Street, Kwai Chung, Area 9H (PDF). 2002-09-16. 
  19. ^ 19.0 19.1 19.2 19.3 香港地方.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二)小型單位大廈.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中文(香港)). 
  20. ^ 香港房屋委员会. 小型單位大廈 (PDF). 1994年 [2021-02-06]. 
  21. ^ 21.0 21.1 21.2 21.3 香港房屋委员会. Revised Development Parameters, Master Layout Pla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North Part of West Kowloon Reclamation Site 10 Phase 4 and Revise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Phases 1 to 3 (PDF). 2000-08-22. 
  22. ^ 22.0 22.1 22.2 香港房屋委员会. 葵盛東邨重建計劃第7期的新樓宇命名 (PDF). 2000-10-07. 
  23. ^ 23.0 23.1 香港房屋委员会. Proposed Master Layout Plan, Scheme Desig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Budget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Un Chau Street Estate Phases 2 and 4 (PDF). 2000-09-21. 
  24. ^ 有利建築 新聞稿 (PDF). [2007-08-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7-04). 
  25. ^ 香港地方.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三)單方向設計大廈.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26. ^ Google 地图. 大白田街 - Google 地圖(見街景). [2021-03-14]. 

备注

  1. ^ 然而 "1989年底首次采用" 之说法未必正确,因为房委会早于1989年3月中、为天瑞邨的和谐式楼宇地基工程招标、并且于同年7月正式动工,此时理应已经 "首次采用"、并非待1989年底才采用
  2. ^ 大部份和谐式型大厦的单位采用 "无间隔" 设计,房间及厅的数目呎吋由住户按需要自行釐定,所以下表之间隔仅作参考
  3. ^ 视乎公屋轮候册、时代及社会环境、房屋兴建情况等而釐定
  4. ^ 4.0 4.1 从三睡房(窗台版本)改建得来
  5. ^ 5.0 5.1 由将来住户按空间等条件及所需自行间隔
  6. ^ 6.0 6.1 从三睡房(钻石形版本)改建得来
  7. ^ 但葵芳邨葵明楼及葵正楼、平田邨平信楼、平仁楼、平旺楼及平诚楼、秀茂坪邨秀康楼及秀乐楼、金坪邨以及坪丽苑则开始采用与第三代设计相近的较大面积的客厅及睡房窗
  8. ^ 但部份屋邨/屋苑、如:金坪邨及坪丽苑已经开始取消在浴室内浴缸设计、改为采用屏风式企缸设计
  9. ^ 仅有极少数于1997至1998年间落成的大厦仍然保留该设计,例如天慈邨、天丽苑、晓丽苑、锦丰苑第一及第二期、石篱邨石泰楼等
  10. ^ 在和谐一型发表之前,普遍私人楼宇及居屋项目均采用十字形大厦设计,在公屋项目则很罕见(只有新田围邨、兴民邨等可以见到十字形大厦)
  11. ^ 然而截至2021年,因为越来越多建筑楼宇类型出现(例如:非标准型等)视乎影视作品之题材、氛围、价值观等,制作团队未必一定要借用和谐一型大厦作为拍摄场景;另外房委会及房屋署未必一定要借出和谐一型大厦予制作团队拍摄。目前,各影视作品以香港的公共屋邨屋苑为题材时,和谐一型大厦不再是 "热门" 拍摄场地
  12. ^ 当中维持2部升降机服务低层区。但只剩下1部升降机服务中层及高层区;中层及高层区更要共用1部停达20多层、的升降机,它同时服务中层及高层区的住户。
  13. ^ 丰丽楼及盈丽楼的外型与沙田的硕门邨相似,以及大厦单位组合与新和谐一型第六款相同。但其细则设计则有别于普遍的新和谐一型,譬如翼尾单位内的小窗口由“梯形”设计、改为“方形”,而大厦内电梯槽由六条改为五条等,所以还是归类为“非标准设计”
  14. ^ 但亦属于非标准设计大厦的“Z型”。单位采用新和谐一型构件
  15. ^ 15.0 15.1 因为此款大厦建筑设计处于兴建时候(约1990年代至2000年代中)当时公营房屋对小型单位需求上升,因为大家庭越来越鲜见。而有这样的结果。除了香港的大家庭数目趋向减少外,亦归咎于香港房屋供应不足、房屋署坚持秉行“人均居住面积”等所限、只能提供细小面积单位予小家庭,而非提供更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