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毓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毓祥
出生(1950-10-14)1950年10月14日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1]
逝世1996年9月26日(1996岁—09—26)(45岁)
 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登野城尖阁 (实际控制)
 中国钓鱼台列屿海域 (主权声索)
台湾钓鱼台列屿海域 (主权声索)
国籍 英国属土
籍贯广东朝阳
教育程度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
硕士
母校堡垒山官立小学
英皇书院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职业香港保钓运动领袖
配偶刘舜卿
儿女长女:陈安然
幼子:陈安立

陈毓祥(英语:David Chan Yuk Cheung,1950年10月14日—1996年9月26日)生于广东潮阳香港保钓运动的领袖,1996年9月26日于钓鱼岛海域遇溺去世,终年45岁。

生平

陈毓祥出生广东潮阳,8岁时随父亲移居香港[1],小学就读于北角堡垒山官立小学,学业成绩突出,1964年起入读香港英皇书院[2],且在该校中学毕业。在校时曾于1967年参加由新亚书院主办的全港学生书画展览会[3]。及后取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1970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单方面宣布拥有钓鱼台列屿主权,并派警察登上钓鱼岛拔除中华民国国旗。陈毓祥在此背景下,在1970年代就投身于民间保卫钓鱼岛运动。1971年担任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保钓运动中学生组组长。毕业后曾在香港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粤语播音组工作,是香港第一代烽烟节目主持,具有一定知名度,并曾于1989-91年与岑逸飞交替出任《五棱镜》主持(当中,由他主持的集数题为“寰宇掠影”),同时亦担任另一论政节目《议事论事》的主持。

陈毓祥热心参与社会活动。1985年,他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后来更投入1991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不过被揭发在大学时代曾参加亲共“国粹派”及政治原因,最终落败。1995年获新华社香港分社委任为香港地区事务顾问。

为保钓牺牲

1996年7月,日本青年社于钓鱼岛上兴建灯塔,掀起华人社会新一轮保钓运动。

陈毓祥于同年9月初成立“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并租用远洋货轮“保钓号”(注册船名建华二号)前往钓鱼台列屿宣示主权。

“保钓号”于9月22日从香港出发,计划到钓鱼岛附近便转以快艇抢滩,拆除岛上日本右翼人士所建的灯塔,并重新竖立中国国旗。9月26日,“保钓号”进入钓鱼岛12海哩内海域航行,被多艘日本船舰拦截,加上风浪太大, 队员决定取消抢滩,在距离钓鱼岛约3海哩位置,陈毓祥率领另外四位队员穿上救生衣以绳索系腰,从“保钓号”跳入海中游泳宣示主权以代替抢滩行动。因脚部被绳索缠住及被船只撞伤头部,头部浸于海中近4分钟, 船上成员将其拉上船上,陈毓祥已昏迷不醒,船长魏立志要求日本海上保安厅协助,并将事件通报台湾海巡署,保安厅随即以直升机派两名医护人员到“保钓号”上为陈毓祥进行急救,当场证实不治。另一队员方裕源受伤,被送往石垣市医院治理。

纪念

1996年10月6日在香港举行“保钓英雄陈毓祥”悼念会,有20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官员及台湾保钓人士。

2006年10月22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的“保钓二号”渔船载著中国大陆保钓人士起程先往台湾,再与台湾保钓人士会合前往钓鱼台宣示主权,但遭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阻挠。“保钓二号”在距离钓鱼岛10多海里的水域停下,并为10年前于行动中在钓鱼台水域溺毙的陈毓祥举行公祭仪式,然后折返回航。

2016年9月26日,陈毓祥殉难20周年,“全球华人保钓联盟”为他举办纪念活动,并将鲜花撒落大海,纪念他英勇爱国的事迹。

家庭

陈毓祥与妻刘舜卿育有一子一女,长女陈安然2008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主修表演,现职舞台剧演员。幼子陈安立现职ViuTVNow观星台Now芒果台节目主持。陈安立曾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以父亲为荣,希望有朝一日能以中国人身份,在钓鱼岛游泳。

著作

  1. 《香港新生代:陈毓祥对谈录 1》(南粤出版社,香港,一九八九年)
  2. 《香港新生代:陈毓祥对谈录 2》(南粤出版社,香港,一九九零年)
  3. 《香港新生代:陈毓祥对谈录 3》(南粤出版社,香港,一九九零年)
  4. 《建港路》(广角镜出版社,香港,一九九一年)
  5. 《九七蓝图:议事论事陈毓祥论文集》(广角镜出版社,香港,一九九一年)
  6. 以下姓名后标注者为已逝人物。
  7. 1985年《脉搏人物》负责访问张敏仪、李植悦、何世柱曾荫权谭惠珠郑宇硕、卢景文、刘迺强谭耀宗杨孝华李鹏飞黄震遐范徐丽泰司徒华梁展文唐明治张家敏廖瑶珠陈祖泽、高汉钊、卢龙光、黄伟雄、梁振英湛佑森曾德成黄钱其濂、吴崇文、马宁熙、许贤发杨宝坤冯检基周梁淑怡张鉴泉何俊仁麦海华邝广杰程介明、冯可立李怡吴霭仪、陈乃强

参见

参考来源

  1. ^ 1.0 1.1 关美琼 (编). 我的小時候. 突破出版社. 1990: 94-95. 
  2. ^ 小學升中考試揭曉. 华侨日报. 1964-07-17: 21 [202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3. ^ 新亞書院今年續辦 全港學生書畫展覽. 华侨日报. 1967-11-10: 13 [2024-02-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