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邓一儒(16世纪—17世纪),汝为合虚湖广承天府沔阳州[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邓一儒是万历十六年(1573年)的举人,授繁昌知县,为政刚柔得体,当时正值饥荒,他率领民众捐出粮食数千石,到穷人家中计口给米,人民赖以复苏,而病者给药、死者给棺,恩惠让县民都忘了是凶年,并为他立祠祭祀[2][3],之后他升任高唐知州,数月后就致仕回乡,居林下三十年两次奉恩进秩亚中大夫,著有《一映草》流传。

邓一儒儿子邓光启,以诸生任镇抚,崇祯年间升沔阳卫指挥佥事,孙邓林培为贡生、邓林育为生员[1]

引用

  1. ^ 1.0 1.1 光绪《沔阳州志·卷九·人物志》:邓一儒,字汝为,号合虚,沔卫人,中万厯戊子乡试,初授繁昌令有异政,载《南国甘棠集》三异传,忤权贵转高唐州,甫数月致仕归,居林下三十年两奉覃恩秩,进亚中大夫,著有《一映草》。子光启,字维敬,诸生以祖勋膺镇抚,崇祯中领漕挽功升本卫指挥佥事,厚重简默与人无忤,光启子林培明经,林育诸生皆克世其家。
  2. ^ 道光《繁昌县志书·卷十·职官志》:邓一儒,字合虚,沔阳人,明万厯间以举人令,秉性宽仁,清介绝俗,莅政刚柔得体,加意附循,时值大祲,民无粒食,儒捐俸倡率义民,得谷数千石,躬履穷檐计口给米,如此二载民赖以苏,至若病者药之死者槥之,恩流普氾众忘凶年,擢高唐州,一时如失所怙,乡城立祠俎豆之,见吴兴韩碑。
  3. ^ 乾隆《(安徽)太平府志·卷二十三·名宦志》:邓一儒,湖广沔阳州人,万厯中以举人知(繁昌县),宽而有制、简而不傲,待士有礼、御民有恩、驭吏有法,救荒民、被实惠,谳狱明敏、摘发如神,民为立去思碑,秣陵朱之蕃撰记。

参考文献

  • 光绪《沔阳州志》·卷九·人物志
  • 道光《繁昌县志书》·卷十·职官志
  • 乾隆《(安徽)太平府志》·卷二十三·名宦志
官衔
前任:
徐有为
明朝繁昌县知县
1605年-1610年
继任:
王柱
前任:
王任
明朝高唐州知州
万历年间
继任:
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