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令扬(1935年10月26日—2019年6月19日),籍贯广东澄海,出生于上海,中国文史学者。曾任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讲座教授。[1]是首位担任亚洲及北非洲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主席的华人学者,主持了1993年在香港举行第三十四届会议。[2]2001年退休,获大学颁授“荣休教授”衔。2019年6月19日于香港玛丽医院病逝。[3][需要较佳来源]

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

赵令扬父亲赵世铭,广东澄海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母亲赵璧,广东人,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随著日本侵华战事形势急变,赵家曾南下避难。上海沦陷后,虹口一带生活粗安,赵世铭夫妇返回故居,在上海教授西洋画和音乐为生。1940年,赵璧病逝,临终托挚友阮谨之照顾丈夫及子女,后赵世铭举家暂迁广州荔湾区阮谨之的祖屋,并与阮谨之成婚。1942年,香港沦陷,赵令扬随家人回到汕头赵氏祖屋;待局势稍平定,赵世铭夫妇南下香港另谋出路。战后,赵令扬由祖母和姑母于1946年自汕头携至香港团聚,后入读喇沙小学[4]

求学与任职经历

赵令扬1954年于喇沙书院毕业,于1955至1956年于葛量洪师范专科学校完成师资培训,并在1956至1958年任教窝打老道山新法书院,主要教授英文科,也曾代兼音乐课。[5]

1958年,他入读香港大学,1961年,获中文系文学士学位,1963年由罗香林教授指导下以《唐宋时广州市舶司研究》论文获颁授文学硕士学位。[6]

1963年3月,澳洲雪梨大学东方学系(Department of Oriental Studies)聘用赵令扬出任讲师,翌年1月履新,任教汉学;主讲课程包括《史记》、《儒林外史》、《明史》,属高级课程。后来成为汉学家的杜博妮粤语杜博妮是他首年开明史课的唯一学生。同时,赵令扬在雪梨大学东方学系系主任戴维思教授指导下,在1968年以《何启爵士的生平与思想》论文获得博士学位。[7]

1969年,赵令扬回到香港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主讲明史、中西交通史、政治思想史和近代文学等课程。[8]1973年,升为高级讲师。1976年,升为教授(Reader)。1984年,破格晋升讲座教授(Personal Chair),并在何丙郁教授退休后接任中文系的汉学讲座。[9]他在港大期间,另曾出任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日文系创系主任,2001年,赵令扬退休,因升任讲座教授满12年,获授“荣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荣衔。[10]

从香港大学退休后,赵令扬随即担任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金融管理学院院长,致力促进中港经济及文化交流,继续在新岗位上发挥管理和学术方面的贡献。[11]

赵令扬又曾服务海内外多家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受聘职位包括:

赵令扬退休后仍以不同身分活跃于学术界,包括:

  • 中国史学会会员
  • 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终身会员
  • 港大中文学院名誉教授
  •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12]
  • 上海财经大学顾问
  •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13]
  • 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学术成就

赵令扬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明清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和海外华人史。曾参与撰写《明代名人传》。他的学术专著包括:

  • 《明史论集》(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2000)
  • 《关于历代正统问题之争论》(香港:学津出版社,1976)
  • 《宁王朱权及其〈庚辛玉册〉》(何丙郁合著,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澳洲:School of Modern Asian Studies, Griffith University,1983)
  • Zheng He: Navigator, Discoverer and Diplomat (Singapore: Unipress, 2001)

合编史料有:

  • 《明实录中之东南亚资料》(香港:学津出版社,1968-1976)
  • 《明实录中之天文资料》(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6)
  • 《海外华人史资料选编》(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94)
  • 《苦笑录:陈公博回忆,1925—1936》(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硏究中心,1979)

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如:

  • 〈从张岱史学观点看明代文化思想变迁之历程〉(载《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
  • 〈论龚自珍对史之观念〉(《冯平山图书馆金禧纪念论文集(1932–1982)》[香港: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1982])
  • 〈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观念〉 (Singapore: Unipress, 2001)
  • 〈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份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梅光达,邱菽园与康、梁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 〈陈寅恪先生与民族文化史研究〉(胡守为:《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 〈儒学与香港专上教育关系之今昔〉(载杜维明编:《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新加坡1988年儒学群英会纪实》,台北:正中书局,1997)
  • “The Thought of Founding a Nation: Dr. Sun Yat-sen’s Views During His School Years”

赵令扬的学术成就,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新加坡国立大学前文学院院长Edwin Thumboo教授在2003年在新加坡为赵令扬举办荣休纪念学术研讨会。(研讨会论文集题为 East-West Studies: Tradi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 A Festschrift in Honour of Professor Chiu Ling Yeong on the Occasion of his Retirement from the Chair of Chines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4]

对香港大学中文系的贡献

赵令扬出掌香港大学中文系期间,设中国语文学部,纳入原属港大语文中心(Language Center)的普通话和广东话课程,增加校内师生学习中国语言的机会。此外,加设“中文增补课程”,让香港大学各学科的学生都能系统学习中文。[15]

香港大学中文系分得的资助研究生奖学金(Studentship)名额有限,中文、历史、翻译三组,各仅有一个名额。赵令扬系主任任上,拨出系内经费加设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职位,又把原有导师(Demonstrator)职位分拆为二,惠及原本未获资助的研究生,也鼓励了有志进修的本科毕业生。赵令扬也致力敦促大学投入更多经费培养学术人才。在他任内,中文系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翻译三个组别的研究生名额与资助都见增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批的年青研究生学成毕业,为本地及海外学术机构提供了不少教学和研究人才。[16]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扩张的背景下,赵令扬说服查良镛教授、徐谷华兄弟、徐展堂博士捐款,推展大学多元化的学术活动,大有成效。[17]

推动学术研究交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放改革之初,赵令扬即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供三地两岸学者交流研究心得,同时亦邀请海外学人参加,使中国历史或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甚至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得以切磋。这类国际研讨会和讲座具前瞻性和影响力,大略计算,不下四十馀次,时间横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纪。[2]

被誉为“学术界奥林匹克”的国际盛会“亚洲及北非洲研究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首次在香港举行,赵令扬是历届以来首位担任会议主席的华人学者。此后两届(1997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和2000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他也获邀担任会议名誉主席。[5]

赵令扬屡邀国内外著名学者到香港大学讲学。

1985年,赵令扬创办《明清史集刊》,[18]在他经营下,不少著名学者投稿,与当时美国Ming在他经营下,不少著名学者投稿,与当时美国Ming Studies、台湾《明史研究专刊》、日本《明代史研究》、中国大陆《明史研究论丛》等期刊,共同推展明清史研究交流,令香港大学中文系成为当时国际间明史研究的重要推手。[19]

参考资料

  1. ^ 李焯然、梁绍杰、杨永安、许振兴、杨文信编:《赵令扬教授上庠讲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6月),〈前言〉,页v。
  2. ^ 2.0 2.1 《赵令扬教授上庠讲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前言〉,页vii。
  3. ^ 存档副本. [201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4. ^ 赵子美、赵子强编:《平生玉露洒河汾 — 赵令扬教授追思集》(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9年8月)。
  5. ^ 5.0 5.1 《平生玉露洒河汾 — 赵令扬教授追思集》。
  6. ^ 英文题为Superintendents of Customs in Canton during T'ang and Sung Dynasties。《赵令扬教授上庠讲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前言〉,页v。
  7. ^ 有关此论文的简介,参看Frank Joseph Shulman and Anna See Ping Leon Shulman compiled and edit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n Hong Kong 1900-1997: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p.266.
  8. ^ 马楚坚:〈罗香林教授与香港大学中文学术权威之建立及其振行〉,《明清史集刊》,12卷(2017年6月),页354-358。
  9. ^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网页http://web.chinese.hku.hk/main/school-history/、杨永安主编:《足迹──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九十年》(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7),页3-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单周尧主编:《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历史图录》(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学院,2007),页211。
  11. ^ 存档副本. [201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12. ^ 存档副本.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13. ^ [1]
  14. ^ Thumboo教授为该论文集撰Foreword,见单周尧、李焯然、王润华主编:《东西方文化承传与创新:赵令扬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新加坡:UniPress和新加坡八方出版社,2004),页VII-IX。
  15. ^ 《赵令扬教授上庠讲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前言〉,页vi。
  16. ^ 〈敬悼赵师〉,《牢骚总集》, http://laosaomaster.com/blog/?p=13226;[失效链接] 杨永安:〈摭拾与缅怀──悼念赵师令扬教授〉,《明报月刊》,2019年8月号,页73-76。[永久失效链接]
  17. ^ 查良镛先生捐款事,见赵令扬:〈悼念查良镛教授──兼谈“查良镛学术基金”成立经过〉,《明报月刊》,2018年12月号,页91-93。孙慧玲:〈永远怀念,恩师赵令扬教授〉,《灼见名家》,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永遠懷念%EF%BC%8C恩師趙令揚教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参 《明清史集刊》 第一卷,赵令扬序
  19. ^ 赵令扬:〈序〉,《明清史集刊》,第1卷(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5);该刊各卷撰文者及所收论文题目,参〈《明清史集刊》各卷篇目〉,载《明清史集刊》,第12卷(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学院,2017),页49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