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战役
缅甸战役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 |||||||
1945年4月,英军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开入仰光,正式宣告盟军成功收复缅甸 | |||||||
| |||||||
参战方 | |||||||
中国 美国 | 泰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阿奇博尔德·韦维尔 路易斯·蒙巴顿 威廉·斯利姆 罗卓英 卫立煌 廖耀湘 孙立人 戴安澜 † 约瑟夫·史迪威 昂山(1944–1945) |
饭田祥二郎 河边正三 木村兵太郎 牟田口廉也 翁山(1942–1944) 銮披汶·颂堪 拉达那恭·社里龙里 钱德拉·鲍斯 | ||||||
兵力 | |||||||
60,000(1941)1 42,000 (1942)1; 100,000 (1944)2 |
316,700 (1944)[1] 35,000 43,000 (1945) | ||||||
伤亡与损失 | |||||||
死伤71,244人[2] 伤亡约130,000人 |
死亡约144,000人,另有约70,000人伤 总和:约200,000人3 | ||||||
1 中国远征军 2 驻印军(X军)和滇西军(Y军) 3 大日本帝国陆军 |
缅甸历史 |
---|
|
缅甸战役,是指在1942年-1945年由于日本及泰国入侵并占领缅甸的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背景
东南亚的缅甸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位于中国的西南方,西接印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的战略意图包括:切断中国陆路补给线以孤立中国,为日本占领的英属马来亚及荷属东印度建立西面的战略防卫纵深,以及作为入侵英属印度的基地等。当时英国由于在西欧陆战和不列颠空战中受到德国的重创加上要对付地中海和北非的意大利,无力在亚洲布署足够的战力抵抗日本进攻,只有在新加坡布署重兵防御日军自海上入侵,且英国当时仍寄望泰国维持中立,并在1940年促成签订英泰互不侵犯条约,寄望以政治手段牵制日本在东南亚的陆地侵略。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中、英、美三国在缅甸的战略目标并不相同,使得盟军作战变得复杂。
日军进攻(1941年-1942年)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日军成立第15军,用于侵略泰国、缅甸。当时第15军辖第33师团、第55师团。12月8日,日军从陆路入侵泰国,泰国政府命令泰军停止抵抗,并签署同盟与日本成为盟友,允许日军第15军全军进驻泰国,并以泰国作为根据地进攻缅甸。12月15日,以日本陆军第143联队抽调的宇野支队占领了缅甸最南境的城镇高当,并在该地宣布招募反英国殖民统治的缅甸人加入日军一同对抗英国。12月28日,在日本特务机关南机关支持下,缅甸独立义勇军在泰国成立。独立义勇军的人数快速增长,在1942年6月改组前人数达到三万人。[3]
1942年1月4日,由日本帝国陆军第112联队抽调组成的冲支队越过泰缅边境,入侵占领缅甸土瓦。1942年1月20日,第15军主力侵入缅甸,直指孟邦首府毛淡棉,由于缅甸独立义勇军的宣传成功获得了缅甸民众的响应,因此在日军进军初并没受到民间剧烈反弹。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毛淡棉,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在缅甸东部守备的主力为英属印度陆军第17印度师,受到英军陆军重建之困,当时的印度师在战力上均不完整,因此无法抵抗日军进犯。2月15日,新加坡驻守的英军投降,用于攻占马来西亚的日军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北调缅甸。而当时指挥缅甸防御的韦维尔上将原本为了争取撤退时间在友军未能撤退完毕前便在2月22日爆破跨越锡当河东西岸的桥梁,但此一战术未能阻止准备周全的日军,日军仍迅速的横越锡当河,并在3月8日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在缅甸南部被日军控制后,日军主力开始北上,企图切断滇缅公路。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是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不过,孙立人新编第38师与33师团于4月17日激战三天,为英军解围。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4月29日,东路的日军56师团占领腊戍,切断中国军队退路。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孙立人38师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5月1日,18师团占领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
5月5日,东路日军56师团攻入滇西怒江边惠通桥。缅甸5月中旬进入雨季,5月底日本控制了缅甸全境。
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1942年6月至1943年10月,日军建成了连接曼谷与仰光的米轨泰缅铁路。
双方对峙(1943年)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摩洛哥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达成了在东南亚战场与中国战场的规划。
1943年3月27日,日本成立缅甸方面军。在缅日军由4个师团扩大为三个军10个师团又3个旅团,1个飞行师团。
1943年8月1日,缅甸国独立,并向盟国宣战。1943年10月21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仰光成立,10月24日对盟国宣战。3万在缅印度裔英军战俘编入印度国民军。
1943年10月30日,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与美军麦瑞尔突击队开始反攻胡康河谷的日军第18师团。
盟军反攻(1944年)
1944年3月,在缅甸孟加拉沿海边境英军第15军团击退日军第55师团。
1944年3月8日至7月3日,日军在战线中段发动英帕尔战役。
1944年4月,在中国驻印军反攻初具成果之后,国民政府从云南派出中国远征军。5月11日夜,卫立煌指挥的16个师的中国远征军开始渡过怒江,展开收复滇西之旅。
1944年5月17日至8月22日,美军麦瑞尔突击队空降后围攻密支那日军第114联队。
1944年6月2日,怒江惠通桥旁边的松山(日军称拉孟)的日军拉孟守备队被华军包围。至9月7日,拉孟守备队全部阵亡。1944年6月27日至9月13日日军腾越守备队全部阵亡。
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转入总攻。11月上旬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12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八莫。
反攻仰光(1945年)
1945年缅甸战局,主要由英军、英属印度军为主反攻仰光。
1945年1月,中缅国军会师南坎。[4]:46中印公路首次通车,蒋决定命名为“史廸威公路”,自兹由印度运入作战物资,得以畅通,印度输油管亦接通至昆明。[4]:46
1945年1月至4月曼德勒战役。3月3日英军占领米铁拉。3月19日,日军弃守曼德拉。3月27日,仰山指挥的1.1万缅甸国民军反正,转入盟军阵营。3月,中国远征军占乔梅,与英军会师。[4]:46
1945年4月23日,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放弃指挥,从仰光撤往毛淡棉。5月2日英军占领仰光。
影响
日本占领缅甸后,在缅甸实行殖民统治,日本又将领土割让予其盟友泰国,因此许多缅甸人民积极展开与日本和泰国的斗争,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不过,缅甸国内也有很多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希望缅甸独立的人士,如缅甸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翁山。翁山有著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他在抗日战争之前,曾在日本组织和训练缅甸独立义勇军,因此对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日本侵略战争中参加过日军与盟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独立后,政策却出现了大转变,开始转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开始反攻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即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并在获得英国的承认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由于日本人早先支持过缅甸脱离英国统治,翁山率领的缅甸新政府在战后对日本持一种较为友好的态度,可以从战后赔款等问题上体现出来。
日本占领缅甸时,英国人组织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组成的孟加拉v支队阻止日军进入印度,但他们没遵照指令讨伐日军,反而主要是抢夺若开人的土地,屠杀佛教徒,引起战后两族不断的纠纷。
参见
参考文献
- ^ Allen, Burma: The Longest War, p.662
- ^ Allen, Burma: The Longest War, p.638. Minimum of 6,665 dead, but not all fatalities recorded
- ^ Stephen C. Mercado. The Shadow Warriors of Nakano: A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s Elite Intelligence School. Potomac Books. 2003-03-17: 91 [2018-05-05]. ISBN 978-1-61234-21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英文)
- ^ 4.0 4.1 4.2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