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清诗别裁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诗别裁集》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是中国清朝初年诗歌总集。沈德潜编,共三十二卷。

《清诗别裁集》之前已有《唐诗别裁集》、《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始选于乾隆十九年(1754),收清朝前期诗作3952首,乾隆二十二年完稿,二十四年初刻于广东,故称番刻本;首版发行后,沈德潜即发现不妥处甚多,随即著手重订,此一过程中删诗300馀首,又加入150首,乾隆二十五年再出教忠堂刻本。王豫称此书“截断众流,别裁伪体,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寂”。[1]乾隆二十六年沈德潜上京,献给乾隆做寿礼。《清诗别裁集》虽经多次修订,卷十五仍出现误收宋人秦观之诗。[2]

乾隆皇帝对此集以所谓“贰臣”钱谦益之诗作居卷首深为不满,延伸为对沈德潜其人的不满,从某一方面亦导致了后来徐述夔诗案爆发后,沈德潜被夺谥仆碑的下场。

注释

  1. ^ 王豫;《群雅集》
  2. ^ 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第三十九则:“渺渺孤城白水环,舻人语夕霏间。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此秦少游《泗州东城晚望》诗也,见《淮海集》中,而沈归愚入之《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