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木鱼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鱼歌又称木鱼唱木鱼摸鱼歌,是一种广东曲艺,属于弹词系统,为唐代佛教的俗讲变文宝卷传唱至粤,与地方民歌民谣逐渐融合演变,于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多为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发展出唱本木鱼书,衍生出龙舟歌南音

木鱼歌初为清唱,没有口白,也没有乐器伴奏,曲体、拍子自由,腔调朴素简单,一般按唱词自然诵唱,不需从师学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职业木鱼歌艺人,男称瞽师,女称瞽姬。职业艺人比较讲究唱工,唱腔也刻意求工,逐渐发展出擅于表达哀伤的“苦喉”梅花腔[1]

紫霞杯》为第一个木鱼书故事被拍摄成香港电影,由南洋影片公司出品,侯曜编导,罗品超梁雪霏主演。

早期作品以观音行迹相关故事最为流行。到了清代,开始有文人创作木鱼歌,除了有宗教色彩的故事及“劝世文”之类的内容外,还有下述题材:

  • 演义小说改编
    • 《万花楼》
    • 《金刀记》
    • 《钟无艳》
    • 《仁贵征东》
    • 《四下南唐》
  • 元明杂剧传奇民间故事改编
    • 《白蛇雷峰塔》
    • 《再生缘》
    • 《背解红罗》
    • 《梁山伯牡丹记》
    • 《陈世美三官堂》
  • 根据社会生活创作,反映历史事件
    • 《三姑回门》
    • 《金山婆自叹》
    • 《老糠记》
    • 《梁天来告御状》
    • 《金山客自叹》
    • 《金山客叹五更》
    • 《华工诉恨》。
  • 民间故事、独立创作
    • 《玉葵宝扇》
    • 《亦朋种花》
    • 《金丝蝴蝶》
    • 《梅李争花》
    • 《锦绣食斋》
    • 《呼家后代》
    • 客途秋恨
    • 《大宋高文举》
    • 《紫霞杯》

木鱼书

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2],有将现成的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其刊本、抄本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至5000卷。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曾刊刻出版木鱼书的书肆有50多家,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

有人以收藏木鱼书为兴趣,如郑振铎所藏木鱼书约有300至400本[3]梁培炽收藏木鱼书约300至400种,2000馀册[4]

才子书

木鱼书中11部代表作品

  1. 三国
  2. 好逑传
  3. 玉娇梨
  4. 平山冷燕
  5. 金簪记
  6. 西厢记
  7. 琵琶记
  8. 花笺记
  9. 二荷花史
  10. 珊瑚扇金锁鸳鸯记
  11. 雁翎媒

花笺记

《花笺记》于1824年由英国人Peter Perring Thoms英语Peter Perring Thoms翻译成英文,1836年由德国人Heinrich Kurz德语Heinrich Kurz (Literaturhistoriker)译成德文,后来有法文俄文荷兰文等国译文。1827年2月23日,德国诗人歌德在日记中写下了阅读英译本《花笺记》的感想。[5]有学者认为《花笺记》影响歌德,使他创作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来源请求]

参考资料

  1. ^ http://www.gzsdfz.org.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广州地方志
  2. ^ 王顺隆. 潮汕方言俗曲唱本「潮州歌冊」考. 古今论衡. 2002年2月, (7): 页103–119. 
  3. ^ 郑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06083020. 
  4. ^ 梁培炽. 《梁氏所藏所見木魚書敘目》. 香港: 香港珠海书院. 1973. 
  5. ^ 余蕙静. 論《靜淨齋第八才子花箋記》:對鄭振鐸看法的再商榷.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5 (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