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晚植
曹晚植 | |
朝鲜语名称 | |
---|---|
谚文 | 조만식 |
汉字 | 曺晩植 |
文观部式 | Jo Man-sik |
马-赖式 | Cho Man-sik |
曹晚植(1883年2月1日—1950年10月15日),号古堂(韩语:고당),朝鲜独立运动家,在韩国被誉为“朝鲜的甘地”。生于平安南道江西郡。
朝鲜光复前的生涯
1908年毕业后留学日本,进入东京都的正则英语学校攻习英语,期间深受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影响,决心投入到韩国独立运动中。
1911年进入明治大学法学部学习,1913年回到朝鲜并在平安北道定州的五山学校先后任教师和校长(1915年任)。
1919年因参与三一运动而进入平壤监狱服刑一年之久,释放后继续进行民族运动培养实力。
1921年任平壤基督教青年会(YMCA)总务和山亭岘教会长老。
1922年为鼓励用国货与好友吴胤善组织了朝鲜物产奖励会并任会长。此时,曹晚植将“以积极的抗争,推翻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策略,改变为“振兴教育的运动和振兴民族产业的运动”,开展了提高朝鲜人民的精神素质和经济生活水平的“培养民族实力运动”。他是想用提倡使用民族土产品、扶植民族企业的方法,拯救民族经济。他提出“靠朝鲜的东西,过朝鲜的日子”的口号,为开辟经济自给自足道路,朝鲜展开了泛国民物产奖励运动。为此,曹晚植一辈子只穿用土布缝制的朝鲜袄裤、朝鲜长袍和朝鲜鞋,他拒绝穿外国鞋,甚至。他的名片用纸也必须用国产纸。他的爱国精神,为他赢得了巨大声望。朝鲜人们把他当做最伟大的民族运动旗帜,从此被人称为“朝鲜的甘地”。
1923年加入由宋镇禹、金性洙创建的以民族教育为目的的研政会和朝鲜民立大学期成会,并回到崇仁中学校任教。1926年参加创建新干会,任平壌支部会长。1930年参加关西体育会,任会长。
1932年出任朝鲜日报社长,开展教育言论文化事业运动。1936年创建乙支文德将军修保会、白善行纪念馆、仁贞图书馆。
1943年反对志愿兵制度,拒绝与朝鲜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对话而再次被投狱,不久释放。同年有人冒其名在朝鲜总督府机关报刊登支持志愿参加朝鲜籍日本兵的记事。
朝鲜光复后
1945年8月朝鲜光复后,曹晚植在平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当时多数朝独立运动家都集中在汉城,曹晚植是朝鲜北方最有威望的人物。11月初曹晚植在黄海道海州创建了朝鲜民主党,并任委员长,他的助手是牧师李永真。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该党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共和国,联合一切民主主义力量,发展民族工业和文化,将土地分给农民等。该党与共产党人合作,赞同他们的共同的政治纲领,并坚持与苏联友好的立场。该党在各道里都有自己的组织,并以使自己的党成为朝鲜规模最大的政党为已任。盟军托管朝鲜后,进驻北朝鲜的苏联军事政府也有意邀曹晚植出任新政府首脑,派出了苏军特别宣传部长格雷戈里・梅克莱尔与之会谈。曹当时在1945年11月成立的(38线)以北五道行政局委员会担任委员长,副委员长为金日成。
然而梅克莱尔在会谈后发现曹晚植有反共的倾向,梅克莱尔认为曹晚植只是表面讨好苏联,一旦曹晚植真正取得领导地位,他将不会遵循苏联的意思行事。此外,曹晚植反对同年12月莫斯科由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提出的朝鲜联合国托管提案,更使苏联感到此人不可用。于是苏联支持的金日成等人开始大力排挤曹晚植。1946年1月4日,金日成在苏联支持下,组织召开了“北朝鲜五道行政局委员会”,会议主题即是推翻曹晚植的不信任议案,金日成一方有16人,而曹晚植的民族阵营一方仅有6人,会后曹晚植被迫辞去了委员长一职,次日被软禁并再次入狱,直至朝鲜战争期间逝世。
在这段期间曹晚植本有望重获自由:朝鲜战争爆发几天前,北朝鲜副相朴宪永曾强烈要求曹晚植父子来向南韩交换几名共产主义者。对此李承晚要求北方先把曹晚植送来,然而北方坚持同时交换。最终双方没能达成统一意见。
被害
1950年10月15日,曹晚植被朝鲜外务省的一群职员杀害。也有说是在10月18日被枪杀或病死。软禁时一直陪伴的次子和媳妇之后下落不明。
1970年韩国授予其“建国勋章”。1991年他生前的头发被埋在韩国国家墓地。首尔和坡州有其铜像。
跆拳道
在跆拳道有叫“古堂”的套路,即为纪念曹晚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在1980年代以“主体”取代“古堂”。及后,基于跆拳道始创人的儿子,亦即国际跆拳道联盟主席崔重华总裁,为了避免跆拳道与政治主张过份关联,复以“古堂”名称取代“主体”,但套路本身则维持不变。[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 Lee, Jong-soo, The Partition of Korea after World War II,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ISBN 1-4039-6982-5
- Kim, Chun-gil, The History of Korea, London: Greenwood, 2005, ISBN 0-3133-3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