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惊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收惊(闽南语:siu-kiann),或称叫魂、喊惊、收吓、硩惊,小孩受惊或患不知名疾病时,大人施加的仪式。
历史
大清发生过几次影响全国的叫魂案,最著名是1768年中国叫魂案,也是《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研究题材。另外有1810年中国叫魂案、1876年中国叫魂案。
满族[1][页码请求]、瑶族[2][页码请求]、壮族[3][页码请求]的原始宗教以立蛋作叫魂用。
台湾收惊仪式风气甚盛,不管是民间神坛、甚至连著名的南、北大庙台南市天坛或是台北市行天宫等,皆为个中著名庙宇。现代台湾有人认为收惊为心理治疗,将其归类于传统疗法,并有私人认证制度[4]。
仪式
受术者通常无须任何配合动作,也可由受术者的衣物替代。对象则一般适用于受惊吓或无由哭闹的小孩,但近年来,受术者也不再局限于儿童。施术者通常是受术者的亲人或施术人员(如道士、道姑、效劳生等)。收惊程序大约都是施者要先膜拜神祇(如妈祖、关帝君、吕祖师、观音菩萨、清水祖师、土地公等等)央请帮忙、念咒语(读文)及特定手势。[来源请求]
咒语式、符箓式及香米式三种,差别仅是施术法器差异。[来源请求]
香米式收惊法,施术者称为先生妈的年长妇女,会于施术前先将妇人带来的一碗米倒进盘内,再使用一叠纸钱将米压平放至厅堂供桌。之后再用受术者(大多是婴儿)穿过的衣服覆盖馀米上,点香后再祈求神明帮受术者把惊乱的魂魄收归稳定。最后,先生妈掀开衣服依其米堆纹路,解释受惊原因。最后,先生妈使用拇指与食指抓起几粒米,在受术者胸前及背后念唱收惊歌后,收惊仪式才告完成。早年,家属带至用来当成法器的收惊米,成为先生妈的收惊酬劳。今日社会,则改以红包作为报酬。[来源请求]
符箓式收惊法以符箓为主体,一般来说,该符箓通称为收惊符。以纸张画上咒语的收惊符制作与一般符咒大约类似。需具有敕纸、咒法、敕笔、敕砚台,并有一定画符程序、画符口诀、敕令请神总咒等。除此,亦有执香收惊法、擦身收惊法、衣服收惊法、卍字收惊法等法术旁支。而受术者通常则需将此符箓和水服下,现代,亦有浮贴居家门柱、寝室者。[来源请求]
收惊歌
此条目论述以台湾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传统收惊歌起源来自台湾民间信仰,歌词内文借助拜请的民间信仰神祇也来自台湾道教、台湾佛教、王爷信仰、闽南地方神、外来神、自然神及动物神等等。另外,也展现对十二生肖崇拜及八字流年。
类似佛道概念
收惊在佛教道教亦有类似体现,佛教徒常会念诵佛教《心经》、《地藏经》、《金刚经》、《大悲咒》或《六字大明咒》等,希望小孩在梵音之下镇定心魂。道教信徒也会用《金光神咒》、《净心神咒》等咒语,取代收惊歌或收惊咒。
注解
- ^ 张德玉. 《滿族發源地歷史研究》. 中国: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1-10-01. ISBN 9787806444290 (中文(中国大陆)).
- ^ 徐祖祥. 《瑤族文化史》. 中国: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02-01. ISBN 9787536721975 (中文(中国大陆)).
- ^ 廖明君. 《壯族自然崇拜文化》. 中国: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09. ISBN 9787219046586 (中文(中国大陆)).
- ^ 收驚. religion.moi.gov.tw. [201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参考资料
- 张珣:〈道教与民间医疗文化──以著惊症候群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珣:〈台湾汉人收惊仪式与魂魄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联合报,《收惊:拜拜顺便收惊,行天宫逾半世纪》,2006年5月1日
- 人民网,《叫魂治病有心理学依据》
- 行天宫,收惊[1]
- 颜美娟,《从民间文学谈生命礼俗》
- 大甲镇农会,稻乡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