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颗恒行星(Planetar),比次棕矮星还小的失败恒星

恒行星(Planetar)是指比次棕矮星还小的行星质量等级的天体,它的质量太阳质量的0.004倍还要低(低于4木星质量),甚至可能比木星质量还低,温度比行星略高。此类星体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经由气体云的坍缩形成,温度是来自原恒星阶段来自重力能量的加热或摩擦造成的温度,但因质量太小无法发生核融合反应,故无法进入主序星阶段,原恒星阶段结束后即开始冷却。

另外,恒行星也可以指次棕矮星,或核融合完全停止的棕矮星,质量很小的红矮星耗尽时,若质量太小无法收缩变成白矮星,而形成一个冷却的气体天体,也可以称做恒行星。

恒行星还有另外的定义,就是不绕任何恒星公转、自由漂浮在宇宙或绕著星系中心公转星际行星,他们可以比上述天体还小,甚至低于地球质量(0.000006太阳质量),形成原因可能是是受到其他行星等天体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著公转行星系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原行星

已经提出了两个定义,但也取得了在天文学行星科学界广泛使用。

恒行星(Planetar)一词是由“planet”(行星)与“star”(恒星)的组合,意即体型介于行星恒星之间的天体,目前还没有确定的中文翻译,或中文翻译还没有共识,可以称做恒行星次恒星超行星矮次棕矮星

参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