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密特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马根国王安条克一世与密特拉神(居右者),神殿浮雕

密特拉原始印度-伊朗语主格形式为*mitras,现代波斯语为میثره)是一个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这一神祇原是雅利安人万神殿里共有的崇拜对象,在伊朗-雅利安人印度-雅利安人分化之后,开始向著不同特征发展。

词源和性质

印度-伊朗语族的一些古老语言(如梵语阿维斯陀语)中,“mitra-”可解释为“契约”或“同伴”之意(词根“mi-”表示“约束”,后缀“-tra”表示“工具”)。但梵语比阿维斯陀语更强调“同伴”的概念,因而“mitra”一词在《梨俱吠陀》中除作为神名使用、指代密多罗以外,还可以作为普通名词“朋友”使用。伊朗语言中的情况则是相反,更加强调“契约”的概念。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伊朗语言的用法更接近该词汇的原始面貌。

法国学者A·梅叶最早提出,密特拉神神名的原意是契约,因此密特拉的原始功能应是契约之神。他的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实际上,虽然密特拉后来发展为太阳神、光明之神乃至战神,但他作为契约神的性质并没有消失,有证据显示西元后仍有许多崇拜者视密特拉为契约的守护者。

发展历史

早期崇拜

密特拉是极古老的、属于阿利安宗教系统(有学者称之为原始印度-伊朗宗教系统)的神。关于阿利安人分化前的史前时代对密特拉的崇拜情况现在已经几乎不可能调查清楚。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密特拉的纪录是属于西元前14世纪赫梯语铭文,该铭文是赫梯米坦尼两国签订的合约,位于现土耳其境内凡湖东南方。铭文提到密特拉(以mi-it-ra的形式出现)是米坦尼的主神。米坦尼是有著特殊背景的国家,该国的大部分居民是胡里安人,而统治阶层则是阿利安人。通常认为,米坦尼的统治集团与印度-阿利安人同源。铭文中提到密特拉是米坦尼人崇拜的五位大神之一,而其他四个神显然对应于吠陀中的伐楼拿因陀罗双马童(双马童是双子神)。

早期印度-伊朗文献仍然保留了密特拉神的原始风貌,《梨俱吠陀》和《阿维斯陀》中对于密特拉-密多罗的描述极为相似。事实上,学者威廉·杰克森举出一个梨俱吠陀和阿维斯陀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的例子:[1]

《阿维斯陀》中《耶什特》(Yasht)部分的一段密特拉颂诗:

tam amavan tam yazatam

suram damohu savishtam

mithram yazai zao thrabyo

《吠陀》中的一段密多罗颂诗:

tam amavan tam yajatam

suram dhamasu savistham

mitram yajai ho trabhyah

(大意为:这是强有力的密特拉神,是所有被创造物中最强大者,我仅以酒献上。[2]

文献情况表明,古代印度人通常将密特拉与另一位大神伐楼拿结合起来崇拜。这两位神都属于古老的阿底提耶(意为“无碍神”,是阿底提达刹的后代的统称),司职有若干重叠之处。吠陀经常提到“伐楼拿-密多罗”,有时简直把他们视为一个神,而很少单独提到密多罗。整个梨俱吠陀中只有一首单独赞颂密多罗的诗,其它献给密多罗的颂诗都是包含在赞美伐楼拿的颂诗之中的。这一对偶神(伐楼拿-密多罗)的情况在古代伊朗人的神话体系中同样存在。阿维斯陀中对应于伐楼拿、并与密特拉组成对偶神的神祇是阿帕姆·纳帕特(水神)。

很可能在琐罗亚斯德进行宗教改革之前,伊朗人中曾广泛流行对密特拉的崇拜。已知密特拉是阿维斯陀中仅有的三位可以称为阿胡拉的大神之一(另外两位是阿胡拉·马兹达和阿帕姆·纳帕特)。琐罗亚斯德的宗教哲学立足于使阿胡拉·马兹达成为最高的神,因而密特拉的地位受到很大贬低,在阿维斯陀中最古老的部分“迦塔”中根本没有提到密特拉。但是,后来的拜火教祭司们出于某种理由又恢复了对密特拉的尊崇。阿维斯陀中较晚出(与据信是琐罗亚斯德本人所写的迦塔相对而言)的部分“耶什特”中有大量关于密特拉的颂诗。[3]

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是琐罗亚斯德对原始伊朗宗教进行改革之后的产物。改革的明显结果是引入宗教上的二元论,把世界表现为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与恶神(安格拉·曼纽)之间的斗争;并改变了原始的多神系统,使阿胡拉·马兹达成为唯一的天神,其他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祇则成为天使。这样使密特拉的地位受到很大冲击。在琐罗亚斯德本人所写的迦塔中根本没有提到密特拉的名字。在年代较晚的、由后代祭司编写的耶什特中,密特拉被表明是与其他天使一样属于被创造物(“我创造了他”,阿胡拉·马兹达对琐罗亚斯德说,“并使他像我本人一样应该受到献祭和祈祷”)。在耶什特中密特拉的称号是“灵魂的裁判者”,并与其创造者阿胡拉·马兹达一起照看人类事务。即使这样密特拉也不是一个重要的神,他甚至不在地位最高的六大天使之内。在琐罗亚斯德教诸神灵的等级体系中密特拉只占一个中等位置,是最伟大的雅扎塔之一(所谓雅扎塔是阿胡拉·马兹达创造出协助与恶神斗争及管理世界的助手)。密特拉是阿胡拉·马兹达在人世中的代表,保护真理和正义不受安格拉·曼纽的邪恶力量侵害。不过密特拉一直是一个抽象神,只是有时与光明连系起来。与史前时代保护契约、制裁违背契约者的原始功能相似,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密特拉是真理和忠诚的象征,对好的事物予以奖赏,对坏的事物予以打击。

密特拉教

杀牛者密特拉

伊朗文化的密特拉被希腊-罗马文化接受后形成了一种新的信仰:密特拉教。密特拉教是一种神秘主义宗教,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奇特混合物。密特拉最初进入希腊人的视野是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希腊化时期,希腊人把他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把其它宗教系统的神与自己的神连系起来是希腊人的传统)。大约在西元前2世纪,密特拉-赫利厄斯变成了以后密特拉教中的主神密特拉斯(Mithras),这一转变大概是在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完成的。罗马人至少在格奈乌斯·庞培于东方作战时就已经知道这个教派的存在了。这个新奇的信仰在西元前1世纪传入罗马,并在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以后迅速扩张。康茂德皇帝和三世纪危机时的那些士兵皇帝都对密特拉教青睐,这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武士阶级宗教”的性质。密特拉崇拜在罗马军队中广泛流行,成为士兵的普遍信仰,并扩展到不列颠莱茵河这些帝国的边缘地区。

要重构密特拉教的形态很困难,这是由于它的崇拜仪式的高度神秘(可以比拟古希腊的秘仪)和信仰者团体的高度排外性(只接受被推荐的男性入教)。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密特拉的性质与原始印度-伊朗宗教及拜火教的密特拉都不相同。密特拉教中密特拉的形象是“杀牛者”,这一形象在任何伊朗文化系统中都未出现。大概这里密特拉相当于战神或军人的保护者。有学者相信密特拉教受到了巴比伦占星术的强烈影响。[4]

密特拉教的崇拜仪式在天然的或人工挖掘的洞穴里举行,这种洞穴称为神殿,据说是为了模仿密特拉的出生环境。有许多神殿位于已有的大型建筑物的地下。现在在意大利德意志还有许多这种神殿的遗迹。

密特拉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在西元3世纪密特拉信仰鼎盛时,这两种宗教曾广泛争夺过信徒。圣诞节与密特拉的关系最奇特,因为这一节日(按现行格里历是12月25日)在罗马帝国时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并由罗马皇帝奥勒良在公元274年所订定。[来源请求]新约和一些最古老的诺斯替派文献并没有记载耶稣的出生日期,圣诞节的日期实际上是在2世纪以后才由教会确立的。[5]希波的圣奥古斯丁就指出圣诞节与异教节日有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很多近代及现代研究者(如金枝的作者詹姆斯·弗雷泽)认为早期基督教会为了更好地吸引异教徒入教而刻意选择了这个日期。总之,在基督教与密特拉教的斗争中,密特拉教最后失败了,但不能认为它没有留下任何影响。

佛教

多数现代佛教学者认波斯-印度相关的光明/太阳崇拜思想,被含摄进入到大乘佛教内而成为弥陀信仰之一部分 [6] [7] [8]

亦有学者认为未来佛弥勒菩萨(Maitreya)即佛教化的密特拉。[9]另有学者指出弥勒信仰受到密特拉的影响仅仅只是表象上的,思想仍属于不同体系。[10]

其它地区的密特拉信仰

对密特拉神的崇拜在受伊朗文化影响的地区里广泛存在。安息人(帕提亚人)是属于东伊朗语支的民族,在进入伊朗本土之前游牧于中亚。他们受到希腊文化的强烈影响,但在宗教上仍然属于伊朗系统。有许多安息国王的名字是“米特里达梯”(意为密特拉之子),说明密特拉信仰在安息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小亚细亚亚美尼亚一带,历史学家知道这里的王公曾经信奉密特拉,但这种信仰是否在民间拥有强大影响还不能断言。本都王国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一个同时受到希腊文化和伊朗文化影响的地区,许多王公拥有“米特里达梯”这个名字,包括著名的米特里达梯六世。更远的地区,包括中亚和印度北部,由于伊朗文化的扩展也曾经存在过密特拉信仰。在贵霜帝国发行的钱币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密特拉的名字和形象。

参考文献

引用

  1. ^ 《祆教史》,12~13页
  2. ^ 前言,13页
  3. ^ 前言,26页
  4. ^ 前言,185页
  5. ^ 圣诞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主教百科全书
  6. ^ 释印顺. 淨土與禪. 天华出版社. : 第22页. 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然在大乘普应众机的过程中,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所以,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 
  7. ^ 吕澂.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上). 天华出版社. : 第153页. ...现代学者认为希腊、波斯的宗教信仰与阿弥陀、阿閦佛有关相信光明的神等这一思想。 
  8. ^ 佐佐木教悟等; 释达和译. 印度佛教史概說. 佛光出版社. : 第82至83页. ...此等信仰可令人想见其与毘瑟笯派接触之深,更能使人想见其所受波斯宗的影响,所以其成立之可能在西北印度,也是可以推知的。 
  9. ^ 梁国超. 密特拉.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 在佛教,密特拉常以未来佛弥勒菩萨(Maitreya)的形象出现...有称祂未来世会下凡间救赎人类并引领进入兜率净土... 
  10. ^ 吴小丽. 丝路沿线文化交流中的弥勒信仰. 雪窦山佛教.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中文(简体)). 不过,李玉珉等学者也指出,弥勒(Maitreya )与伊朗密特拉(Mithra )之间的联系仅仅是名称的,仅仅是语音上的相似...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历史上,西北印度作为东西方文化深度交汇融合的地区,古代弥勒信仰在此与其他西方宗教文化彼此相互影响的历史事实。如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中有“梵天持天香油灌摩诃迦叶顶”的文字,而印度文化传统中一般是用水而不是香油灌顶。上元和认为,这种用香油进行圣别(灌顶),是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影响。此外,弥勒早期的交脚菩萨形象,与波斯的国王、神衹形象的坐姿也类似。尽管如此,这种影响更多的是表象层面上的,而在信仰内核上,弥勒信仰与西方宗教的救世思想传统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来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