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䲡
卫史鱼像(取自清乾隆年间《历代名臣像解》)
子鱼
本名氏:史
名:䲡
国籍卫国
别名史鱼
活跃时期春秋时期
知名于卫国大夫

qiū(?—前6世纪),子鱼,又称史鱼[1]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生平

生卒年不详。史䲡是卫灵公时期的重臣,与公叔文子等大夫共事,[2]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记载吴国季札出使卫国时,曾称赞史䲡等人为君子。卫灵公曾向其询问政务。[3]灵公十分敬重史䲡,史䲡与国君意见不合而离开卫国时,灵公特意在郊外等了三天以召回史䲡;[4]灵公与妻妾共浴时看见史䲡,便匆忙接过衣服遮住身子。[5]

灵公重用男宠弥子瑕,史䲡认为弥子瑕是不肖之臣,数次向灵公谏言,希望其任用贤臣蘧伯玉。不久史䲡忧郁成疾,临死前交待其子不要把自己下葬,欲以此来“尸谏”卫灵公:“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6]后灵公参加史䲡的葬礼,得知史䲡的意图后,便听从其遗言,斥退了弥子瑕而重用蘧伯玉。[7][6]

评价

正面评价

  • 论语·卫灵公》载:“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说苑·杂言》载:“仲尼曰:‘史䲡有君子之道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能曲于人。’”
  • 《论语注疏·子路》载:“王曰:‘荆与蘧瑗、史䲡并为君子。’”

负面评价

  •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䲡不如盗也。”[注 1]

后世影响

史䲡在后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忠义之士的典范,与曾参并称为“曾史”。[8]

考证

学者许兆昌经过考证认为卫国的太祝祝佗和史䲡为同一个人,但《论语》中对祝佗和史䲡二人的评价各有不同;学者王志平经过对名字音韵和史实的分析,认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史蒥问于夫子》里记载的史蒥和史䲡为同一个人,判定史䲡本为齐国人,属于齐才卫用的情形。[9]

注释

  1. ^ 历史学家钱穆在《蘧瑗史䲡考》中认为战国时期的学者“好为托古”,荀子反对史䲡是借此来反对托名史䲡的战国学者提出的观点。

参考

参考资料

  1. ^ 新序·杂事一》:史䲡字子鱼,《论语》所谓“直哉史鱼”者也。
  2. ^ 左传·定公十三年》:初,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䲡而告之。史䲡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䲡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戍也骄,其亡乎。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与焉。”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将去夫人之党,夫人诉之曰:“戍将为乱。”
  3. ^ 说苑·政理》:卫灵公问于史䲡曰:“政孰为务?”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
  4. ^ 孔子家语·贤君》:“又有大夫史䲡,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䲡之入而后敢入。”
  5. ^ 《庄子·则阳》: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䲡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6. ^ 6.0 6.1 《大戴礼记·保傅》:“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史怅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贵之,召迷子瑕而退,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怅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吕氏春秋·召类》与《说苑·奉使》所谓“蘧伯玉为相,史䲡佐焉”显然有误。
  7. ^ 《韩诗外传》:“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从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
  8. ^ 《庄子·胠箧》:“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成玄英疏:“曾参至孝,史鱼忠直。”又,刘孝标《广绝交论》:“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
  9. ^ 王志平. 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之“史蒥”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