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做半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做半段闽东语做半段、做半丈平话字có̤ buáng-dâung,也写作训读字做普渡[1])是中国福建福州一带与中元节相关的民俗,是福州族群的特有习俗,有时也是福州中元节的代名词,[2]其举行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后,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夕,目的是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主要流行于闽江下游一带的农村中。做半段的活动往往是由宴会和祭祖组成的,它在福州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3][4]

起源和庆典

做半段的习俗源自于福州人庆祝丰收和祭祖,是由古代的“郊社”演变而来的,[5]其时段多为每年中元节之后,这正好是在每年夏收夏种或者秋收秋种结束后的农闲期间,[6]农村也会在此时庆祝各村祖先的神诞,[3]以祭田仪式来酬谢司土地的神明,以祭祖仪式来纪念开基辟土的祖先,同时也庆祝丰收。[5]“做半段”是闽语福州话中的一个词汇,“半段”意即“半丈”,乃表示农历的一年已度过一半,而福州话中也说成“做半旦”。因为“半丈”的双关含义又为“五尺”,而福州话中的“五尺”(平话字ngô chióh)与“有啜”(平话字:ô chiók,意即“有喝、有酒喝”)谐音,因而包含有酒宴吃的意思。[3]各地做半段的时间往往不同,如福州鼓岭在农历七月初七做半段,仓山区的义序则在八月初四,城门镇是八月初八,淮安又选在九月十五。[6]

做半段前,东道主会四处邀请客人参加,而村与村之间常会互相邀请。[3]做半段的仪式程序常为当天上午在厅堂摆设祭礼,并燃烛、放炮、烧金以祭祀地主和神祇,午后开始举行酒宴,并同样以燃烛、放炮、烧金祭祀神灵。[7]做半段的庆典往往非常隆重,各个村庄会轮流举办盛大宴会、款待亲朋好友,还会延请闽剧戏班唱戏,或请评话伬唱艺人前往表演,[2]场面热闹非常,而家族祭祖活动又会结合于其中,[4]祭祖以摆设供品、焚烧纸衣的方式进行,以供祖先灵魂享用。[2]

民间俗语

福州关于做半段有不少民间俗语,“七月半,做半段”是常见的俗语,而闽侯县的上街镇还有“九月起,不买米”的说法。[2][3]

社会影响

做半段是以庆丰收、祭祖先为目的,同时也能加强福州各地村庄之间的联谊,也是增进亲友之间感情的社会活动。[6]但也有人指出做半段的酒宴往往倾向于互相攀比,一些村庄每年在做半段的投入至少都在一百万元以上,宴席奢华昂贵,有铺张浪费之嫌,而做半段过程也经常带来赌博和酒后滋事等社会问题。[3]做半段时也是当地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交通违规行为的多发期。[8]近年来有些地区已经开始控制做半段的规模,还有提倡将资金用于村庄公益事业等做法。[3]

参考文献

  1. ^ 冯爱珍,《福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 2.0 2.1 2.2 2.3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福州民俗——做半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福州新闻网
  4. ^ 4.0 4.1 薛菁,福州民俗文化主要特征论析,《闽台民俗论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 5.0 5.1 闽侯风俗[永久失效链接],闽侯县政府网站
  6. ^ 6.0 6.1 6.2 “做半段”——隆重的村庆活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陆旅游—福建
  7. ^ 何彬,传统仪式的复兴与变容: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比较研究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民俗学网
  8. ^ 林春长、刘榕彦,针对福州农村“做半段”习俗 仓山酒驾整治重点转农村[永久失效链接],东南快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