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述雕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翼精灵英语Winged_genie》、尼姆鲁德。公元前870年。

亚述雕塑是指来自古代亚述国家的雕塑,特别是公元前911年至公元前612年的新亚述帝国期间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该帝国以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的阿苏尔城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统治著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黎凡特埃及,以及安纳托利亚阿拉伯半岛和现代伊朗亚美尼亚的部分地区。构成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一个阶段,在当时,亚述文明使用了石膏雪花石膏来制作大型雕塑。

亚述雕塑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守卫入口通道的巨大拉玛苏,以及使用雪花石膏制作的宫殿浮雕,该浮雕最初曾进行彩绘,并固定在宫殿主要房间周围的墙上。其内容主题包含赞叹国王的场景,展示在战争、狩猎或履行国王职责的表现。其他幸存的艺术品包括滚筒印章[1]岩石浮雕、寺庙浮雕雕像、大门使用的青铜浮雕条[2]和少量金属制品[3]。在尼姆鲁德也发现了一组由十六个狮子形状的青铜砝码[4],上面刻有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双语铭文英语Multilingual_inscription。自从19世纪中期遗迹出土以来[5],亚述的艺术从最初完全不为人知,到成为至今艺术界等文化所讨论的主题对象,当前大部分亚述雕塑的收藏几乎于欧洲美洲的博物馆中展出。[6]

当代,亚述雕塑仍在面对人为破坏的危机,许多仍留在原地,或在其发现地点附近保存的历史遗迹[7],曾在2010年代伊斯兰国占领时被故意摧毁

宫殿浮雕

有翼精灵的细节,位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殿

正如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亚述人按照苏美尔的模式建造神庙和塔庙,并延续了艺术文化而持续发展。在亚述皇宫的建造中,亚述人在墙壁上建设了宫殿浮雕,并沿著大厅墙壁形成连续的条带。这种风格被确认早在公元前879年左右就已开始,当时的亚述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将首都迁至靠近现代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处的尼姆鲁德[8]。 此后在大约250年的时间里,直到亚述帝国末期,新建的皇家宫殿都拥有著宫殿浮雕的装饰特征[9]。尽管随著历史的发展,浮雕风格有微妙的转变,但主题和处理上依然有著非常大的连续性。[10]

宫殿浮雕的构图,被安排在通常约7英尺高的平板或直立板英语Megalithic_architectural_elements#Orthostat上制作,使用一到三个水平图像寄存器,场景通常从左到右阅读。这些雕塑通常都附有著楔形文字的铭文,以此解释人物的动作、国王的名字及头衔[11]。人物的头部和腿部通常是以侧面显示,但躯干则是以正面或四分之三视图显示,浮雕的人物眼睛通常以正面展示的。多数面板展示了少数人物,如国王和其他宫廷人物,但若是在军事行动的描绘时,则会刻画了包括数十个小人物、动物等生物,并试图展示著厮杀的场景。[12]

当描绘战役时,宫殿浮雕著重于事件顺序的过程,包括军队从前进、渡河、围城、告终、投降、进贡,以及返回家园的情景。其中,拉吉浮雕英语Lachish_reliefs曾呈现了发生于前701年前,拉吉围城战役的过程;该浮雕作为辛那赫里布宫殿的装饰,现存大英博物馆[13]。 英国艺术史学家与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也透过该浮雕观察到,浮雕中许多伤亡人员中没有一个来自亚述一方,另一个著名的浮雕是巴尼拔猎狮浮雕英语Lion_Hunt_of_Ashurbanipal,该浮雕于尼尼微北宫被发现,展现著在舞台上和被人类捕获并释放到竞技场猎杀的狮子。该浮雕中狮子的真实感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这些场景通常被认为是“亚述艺术的最高杰作”。[14]

在其他主要特征中,浮雕也出现了许多次要超自然的生物形象,包括一个称为有翼精灵英语Winged_genie的肖像,该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浮雕以及整个寺庙和宫殿中[15],通常是长著胡子的男性形象,长著鸟的翅膀。与主要以符号表示的亚述神不同的是。“精灵”常拿著桶和锥英语Bucket_and_cone做出净化、施肥或祝福的手势;其含义在当前尚也不清楚。然而,“精灵”特别是在其大型身形上,如服装、头发和胡须、树干和叶子等区域的细节和图案上,呈现比其他人物还要更加精确的雕刻。[16]

巴格达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X展览室,作为展示亚述雕塑使用。

在一部分的风景画中,浮雕远方的元素会比前景的元素高,但不会比前景的元素更小,尽管有些场景已被解释为使用比例来表示距离。其他场景似乎重复了一个人物的连续不同时刻,执行相同的动作,最著名的是一头奔炮的狮子。但这些反而是较为不常见。

统治者通常会在叙事性的画面中显示,也会以一个大型的站立人物出现在一些突出的位置,通常国王周围也由有翅膀的神祇所陪同。如亚述巴尼拔在尼姆鲁德的宫殿中,有一个被称为“宝座室”的地方重复了两次的构图,展示了一棵“神圣的树”或“生命之树”的情景,两侧是国王的人物,有翅膀的神祇在他背后使用桶和锥。在树的上方是主要的神祇之一,也许代表著亚述人的主神阿晓神英语Ashur_(god)。从有著翅膀的圆盘中伸出来,这样的场景在国王的袍子上也有展示,主要的神祇通常以圆盘或纯粹的符号形式悬浮在空中。其他地方,树通常由神灵照顾,表示神秘的存在。[17]

女性很少出现在浮雕中,通常都作为囚犯或难民出现;一个例外是亚述巴尼拔和他的王后的“野餐”场景[18]。 许多没有胡子的皇室侍从可能被认为是掌管著帝国大部分行政事务的太监,除非他们也剃光了头,戴著非常高的祭司帽子。 国王通常由几名朝臣陪同,最接近国王的可能通常是指定的继承人,不一定是长子。[19]

宫殿的巨大规模,允许宫殿浮雕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制作,使事件的顺序、大量人物的活动进行丰富详细的描述,这直到古罗马图拉真柱马可奥里略圆柱落成后才有所类比。[20]

拉玛苏

一对来自杜尔舍鲁金的拉玛苏雕像和舍杜

拉玛苏是有保护作用的小神灵,是是亚述文化中半人半兽的怪物。其雄性个体又称舍杜(希伯来语:šed (שד);阿卡德语:šêdu.[21]),二者常被置于守护寺庙或宫殿入口的左右两旁。它为亚述人的众主神之一,其脸部据说是按照萨尔贡二世的形象雕刻而成,它们有时会出现在叙事浮雕中。[22]

在亚述的雕塑中,巨大的入口身形通常被一个抓住扭动的狮子的英雄所跟随,这也是巨大的高浮雕;这些和一些旁边的拉玛苏是亚述雕塑中唯一属其他类型的高浮雕。这些英雄延续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的“动物之主英语Master_of_Animals”传统,也可能代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中心人物恩奇杜。在萨尔贡二世的宫殿中,至少共有七个精灵长马和两个带狮子的英雄团体围绕著通往“王位室”的入口。这些人物集中在一起,产生了压倒性的权力印象。在在尼尼微的西拿基立宫殿中也有十尊拉玛苏的雕像。

巨大的拉玛苏经常其他伴随有翼精灵出现,被认为是保护或净化仪式设备的功能。除了也出现在滚筒印章上,拉玛苏也出现在守卫亚述国王修建的运河起点,在部分寺庙遗迹也能够发现一对雕像的踪影。[23]

伊斯兰国在2010年代占领伊拉克北部时,曾摧毁了留在该地区的不少拉玛苏。[24]

建筑

在尼姆鲁德遗迹所发现的浮雕碎片,显示了石板的深度比例。浮雕建造的主要负责人应属宫廷太监。

“摩苏尔大理石”石膏的岩石露头,通常在亚述王国的几个区域使用,该岩石非常柔软,微溶于水,暴露的表面已经退化,需要切割才能使用。因此也有浮雕展示了辛那赫里布在尼尼微的新宫殿采石的情况,大理石的浮雕主要由战俘提取石块。以长铁将石块锯成厚板,并运在宫殿固定卧式雕像的泥砖墙体,将石块其牢固地将贴在墙上后,使用铅销和夹具固定,底部放置在沥青床上[25] 。一些浮雕使用“具有吸合力的化石石灰岩”为材料制作,与卧式雕像相反,拉玛苏的雕像反而是在采石场中雕刻完成再运至宫殿,无疑是为了减少搬运时巨大的重量。[26]

雪花石膏虽软但不易断裂,非常适合用早期铁器时代的工具进行细致的雕刻。邻近面板间的风格和品质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这表明不同的主雕刻师被分配了这些任务。可能主雕刻师先在平板上绘制或沿著设计刻线,然后由一组雕刻师费力地切除背景区域并完成人物雕刻。然后,文士会制定任何插字,以供切割者遵循,平板最后会被抛光以覆盖原色。另一件版画(在巴拉瓦特门英语Balawat_Gates上)曾展示了创造岩石版画的过程,显示文士指挥雕刻师;“想必他们确保对象为皇家和宗教方面的描绘是正确的”的情景。[27]

这些浮雕只覆盖了宫殿房间墙壁的下部,较高的地方通常会以图案的形式绘画,有时还会有其他人物图像。地板上色彩鲜艳的地毯也辅助引人注目的装饰,当代,这些作品都没有幸存下来,但部分门槛遗迹雕刻著重复的几何图案,据推测是在模仿地毯的装饰。[28]

当宫殿被废弃,失去屋顶后,未烘烤的泥砖墙逐渐倒塌,覆盖了浮雕前空间,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浮雕免受天气的进一步破坏。当前留下的颜色痕迹相对较少。学者朱利安·里德(Julian Reade)总结道:

其他浮雕

位于大英博物馆的白色方尖碑(左)和黑色方尖碑(右)

除了在宫殿中发现的雪花石膏墙浮雕外,其他带有较大浮雕的物体通常使运用于加固和装饰大门的青铜条。当前共有三套文物存下来,全部来自公元前9世纪和相对较小的城市伊古尔-恩利尔,即现代巴拉瓦特英语Balawat。巴拉瓦特的城门为双门,高约2英尺,正面和背面均装饰有八个青铜浮雕条,每个条上都有两个约五英寸高的叙事浮雕。其他亚述遗址可能也有类似的建筑,[30]但在帝国崩溃时,巴拉瓦特的建筑物在被敌人“洗劫”之前就著火了,城市的遗迹一直隐藏在灰烬和瓦砾中;与青铜不同,石膏板不值得去抢掠。这也使得巴拉瓦特的石膏板能够保存至今,该城门主题类似于墙上的浮雕,但规模较小。[31]

亚述文明的一些石碑上有类似大小的浮雕,最著名的是两个长方形方尖碑,包括前11世纪早期的亚述那西尔帕一世白色方尖碑和前9世纪的沙尔马那塞尔三世黑色方尖碑,该两者现典藏于大英博物馆,其中还有零碎的破碎方尖碑(Broken Obelisk)和拉萨姆方尖碑(Rassam Obelisk )。两者分别在八个和五个记录册的所有四个面上都有浮雕,以及描述事件的长铭文。[32]

其中,黑色方尖碑专注于从被征服的王国(包括以色列)带来贡品的场景,具有冗长的铭文,以及可能与其他来源相关的地名和统治者名称,对于楔形文字的破译具有重要意义。方尖碑包含最早提到波斯人犹太人的文字,并证实了发生在《圣经》中描述的一些事件。[33]此外,同于大英博物馆保存的亚述狮子砝码英语Assyrian_lion_weights也刻有楔形文字和腓尼基文字的双语铭文。[34]

雕像和肖像石碑

沙尔马那塞尔三世的雕像。

至今并未有大多数独立的亚述雕像保存,在进行考古挖掘调查时,考古学家并未有在神庙发现任何主要神像。此外也思考到随帝国的衰落,任何金属部分的艺术品都会被洗劫一空的举面。至今仍幸存的两尊亚述国王雕像与宫殿浮雕中的肖像相似,他们于寺庙被发现,并视为国王对神灵的虔诚。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的雕像现典藏大英博物馆,沙尔马那塞尔三世的雕像则在伊斯坦布尔保留。[35]

大英博物馆也存有一尊独特的亚述女性裸体雕像英语Assyrian_statue_(BM_124963),该雕像于尼尼微的伊什塔尔神庙中发现,然而头部、四肢在发现时早已缺失,阴毛被仔细地表现出来。它的背面刻有铭文,表明国王亚述贝尔卡拉竖立它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因此该女子雕像可能代表著爱神伊什塔尔。[36]

与其他近东文化一样,亚述人出于各种目的竖立石碑,包括标记边界、记载国王事迹、历史事件等铭文,但也有一些具有重要象征的浮雕,包括国王的大型立像、众神的符号以及类似于宫殿浮雕的雕像。[37]

类似的国王肖像也出现在石刻浮雕上,大部分都位于帝国的边缘。包括在巴拉瓦特门、以及底格里斯河隧道的区域。亚述人很可能是从赫梯人那里得到这种形式;新亚述帝国在其他地方也有制作浮雕的记录,有人提出该雕像主要的受众是神明,浮雕和常常伴随它们的铭文几乎是由统治者提交的“总查报告”的性质。由辛那赫里布修建的为尼尼微灌溉系统则拥有许多浮雕,显示国王和神明在一起。[38][39]

亚述雕塑的案例在随后展现更雄心勃勃的波斯传统的风格,并影响了随后成立的新王国,从公元前500年大流士一世为自己制作的贝希斯敦铭文开始,更宏伟的规模上反映和宣扬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力量。

挖掘

《尼尼维纪念碑》中,由欧仁·法兰丁英语Eugène Flandin所绘制的亚述雕塑版画,1849年

由于伊拉克地区在整个19世纪都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帝国允许外国挖掘和搬走发现的文物,因此在考古探勘上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即使在1870年代,挖土机也常常只受旨在用于采矿作业制度的监管,并且必须要根据所开采材料价值的一定比例,以向帝国缴纳税款。

由于亚述宫殿的特性使挖掘相当简单,通常亚述宫殿是建在高的泥砖平台上。测试沟渠会朝著不同的方向开始,一旦其中一个沟渠已经命中了雕塑,那么沟渠只需要跟随墙壁的线,通常是经过一整套房间。大多数沟渠可以露在天空中,但在尼姆鲁德,一个宫殿经常覆盖在另一个宫殿上,在某些地方必须通过隧道。

根据考古尼姆鲁德的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的经历,他在辛那赫里布宫殿里发现了近两英里的宫殿浮雕遗址以及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然而挖掘行动在现代标准下欠缺很多; 部分房间的中心不仅没有被挖掘,而且在一个房间中移除的物质可能被存放在另一个房间中,甚至由于没有人为发掘的古物进行记录,及后到达欧洲时,宫殿遗址发现的泥板与来自其他遗址的泥板混在一起。

通常,片板被锯成大约原始深度的三分之一,以减轻运送到欧洲的重量,然而该手段通常比挖掘还要更加复杂、困难。

保罗-埃米尔·博塔

亚述雕塑发现的第一个迹像出现在1820年,当时驻巴格达的英国常驻部长或领事,同时古代近东的早期学者克劳迪乌斯·里奇英语Claudius_Rich前往摩苏尔和古代尼尼微遗址,他在那里讲述了一个巨大的救济面板被发现并很快被打破。他的记述发表于1836年;并将两个小碎片带回了英国。 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尔·博塔英语Paul-Émile Botta雇人在尼尼微最大的土丘库云吉克(Kuyunjik)进行挖掘。后在当地农民建议在杜尔舍鲁金挖掘后,他们在杜尔舍鲁金地表以下几英尺处发现了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并发现了大量的浮雕。

1843年5月,博塔发现萨尔贡二世的新闻报导引起了法国政府的兴趣,法国政府向他提供了资金,法兰西文学院则派遣对波斯文物进行了仔细的考古艺术家欧仁·法兰丁英语Eugène Flandin参与博塔的调查,1844年10月,由于该地点找不到更多遗物,博塔决定将他的发现带回巴黎。然而第一批大量货物直到1846年12月才到达巴黎。共有两个巨大的拉玛苏因太大而留在原地。后亨利·C·罗林森 1849年将它们锯成几块后,拉玛苏被运至英国并在大英博物馆重组。1849年,由博塔和法兰丁创作的寺卷插图丰富的典范专著《尼尼维纪念碑》于法国出版。

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和斯特拉特福·坎宁

奥斯汀·亨利·莱亚德使用了木筏,将拉玛苏雕像运下底格里斯河。

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在1840年代初期是隶属于君士坦丁堡大使馆的巡回代理人,他已于1840年访问过尼姆鲁德地区。1845年,他说服了另一位君士坦丁堡大使斯特拉特福·坎宁英语Stratford_Canning,_1st_Viscount_Stratford_de_Redcliffe爵士,亲自资助探险队在尼姆鲁德进行挖掘。1845年11月,他在尼姆鲁德 (Nimrud) 挖掘的第一天,只有六名工人的情况下发现了石板,最初只有铭文,但很快就发现浮雕。该团队后来持续挖掘直到1847年6月。

1846年底,莱亚德从坎宁那里接管了资金以偿还她的支出。由于在遗迹发现的文物数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将它们带回英国是一项重大任务,也导致大量碎片部分被重新埋葬,大量到达其他国家。莱亚德在摩苏尔招募了20岁的霍尔木兹德·拉萨姆英语Hormuzd_Rassam,负责管理挖掘者的工资和监督,并鼓励他日后发展外交官和考古学家的职业生涯。

1849–50年发掘期间,尼尼微西南宫的入口。

莱亚德于1847年6月返回英国,还带著拉萨姆令他能够在剑桥学习。他留下了一些工人驻守于尼姆鲁德遗迹,主要让其他其他国家的挖掘者远离工地,当莱亚德的发现抵达伦敦后,于该城引起了极大的公众兴趣,他随后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尤其是1849年的《尼尼微及其遗迹碑》的资讯,极大地增加了公众的兴趣。1849年10月,莱亚德在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库珀的陪同下回到摩苏尔,并继续挖掘直到1851年4月,之后则由拉萨姆挖手负责挖掘工作。到该阶段,多亏亨利·C·罗林森与其他语言学家对泥板、铭文以及其他材料的研究,使得亚述的楔形文字得到了部分理解。

最初,拉萨姆的发现在大型文物方面有所减少,英国甚至同意将库云吉克土墩的一半权利让给法国考古团队,到 1853年12月,英国的资金快要用完了,当时拉萨姆偶然发现了位于新法属地区库云吉克的亚述巴尼帕尔宫殿,幸运的是,该宫殿还没有开始被挖掘,根据拉萨姆的说法,“这是一个既定的规则,无论何时发现一座新宫殿,其他人都不能干涉它,因此......我已经为英格兰获得了它”。 新宫殿的挖掘工作直到1855年才被清理完毕,由成立于1853年的亚述探索基金会完成。

1855年的挖掘工作结束后,对于亚述的考古黄金时代也正式结束了,尽管发现了绝大多数幸存的亚述雕塑。在地区的探勘工作也一直持续到至今也未发现新的宫殿,发现的大多是孤立的碎片,例如拉萨姆在1878年发现了两座拉瓦特门。

许多重新埋葬的作品在1960年代被重新发掘,其中一些很快被艺术经销商发掘,另一些则由伊拉克政府发掘,在遗址被指定为博物馆保存后,部分遗迹留在原地展示给游客。然而,仍有大量文物在1990年代的战争、以及2010年代被伊斯兰国统治时被摧毁。

收藏

于芝加哥展示的拉玛苏,公元前721–705年。

由于挖掘时期的历史,当前对亚述雕塑保存最好的单一藏品大多在大英博物馆,其次是位于伊拉克的博物馆和其他藏品,伊拉克在20世纪拥有最大的藏品,尽管在21世纪的战争使得目前的财产是不确定的。大量被发现然后重新埋葬的文物命运也不确定。 在挖掘的高峰期,由于发现的文物数量太大,使得英国和法国无法管理,许多作品在前往欧洲的途中在某个时候被转移,或者被博物馆赠送至其他国家。使得当前有部分拉玛苏或宫殿浮雕于巴黎柏林纽约芝加哥展览。部分宫殿浮雕于新英格兰的一些大学博物馆展示、达特茅斯学院的博物馆则有七个展板。宫宫殿浮雕在美国总共有大约75件。

除了大英博物馆,在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有10幅浮雕(2大8小),布里斯托尔城市博物馆与美术馆和美术馆有三幅大浮雕,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各一件浮雕。

参考文献

  1. ^ Frankfort, 198–199
  2. ^ Frankfort, 164–167
  3. ^ Frankfort, 194–196
  4. ^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5. ^ Reade, 5–17; see Larsen in further reading
  6. ^ Oates, 6–8; Hoving, 40
  7. ^ Reade, 5
  8. ^ Reade, 25
  9. ^ Reade, 56–60, on the latest reliefs
  10. ^ Grove
  11. ^ Frankfort, 157
  12. ^ Reade, 42–43
  13. ^ Reade, 56 (quoted), 65–71
  14. ^ Honour & Fleming, 76–77; Reade, 72–79, 73 quoted; Frankfort, 186–192; Hoving, 40–41
  15. ^ Frankfort, 146–148
  16. ^ Honour & Fleming, 75–77
  17. ^ Reade, 36–38
  18. ^ Reade, 47; image
  19. ^ 42–43
  20. ^ Frankfort, 168; Honour & Fleming, 73, 75–77
  21. ^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Gods, Demons and Symbols of Ancient Mesopotamia. (2003; Jeremy Black and Anthony Green, 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ISBN 0-7141-1705-6)
  22. ^ Frankfort, 147–148, 154; Reade, 28-29
  23. ^ Reade, 23-24 (British Museum example illustrated below)
  24. ^ Reade, 50
  25. ^ Reade, 25–26
  26. ^ Oates, 52
  27. ^ Reade, 21
  28. ^ Reade, 29–31
  29. ^ Reade, 7, 29–30, 30 quoted
  30. ^ Reade, 32, quoted; Frankfort, 164–167
  31. ^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datab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ankfort, 164
  32. ^ Reade, 32, 35, 63–64; Frankfort, 167; White, British Museum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Reade, 62–71
  34. ^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database
  35. ^ Reade, 22–23
  36. ^ British Museum.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7. ^ Reade, 20–22
  38. ^ Kreppner, throughout; 368 for 49 reliefs
  39. ^ Kreppner, 371; Malko, Helen, "Neo-Assyrian Rock Reliefs: Ideology and Landscapes of an Empi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tropolitan Museum, accessed 28 November 2015

书目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Assyrian Art: Ashurbanipal Hunting Lions, Smarthistory
  • Cohen, Ada, Kangas, Stephen E., Assyrian Reliefs from the Palace of Ashurnasirpal II, 2010,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ISBN 9781584658177
  • Frankfort, Henri,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Ancient Orient, Pelican History of Art, 4th ed 1970, Penguin (now Yale History of Art), ISBN 0140561072
  • "Grove": Russell, John M., Section 6. "c 1000–539 BC., (i) Neo-Assyrian." in Dominique Collon, et al. "Mesopotamia, §III: Sculpture." Grove Art Online, Oxford Art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19 November 2016, subscription requir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ugh Honour and John Fleming, A World History of Art, 1st edn. 1982 (many later editions), Macmillan, London, page refs to 1984 Macmillan 1st edn. paperback. ISBN 0333371852
  • Hoving, Thomas. Greatest Work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1997, Artisan, New York, ISBN 9781885183538
  • Kreppner, Florian Janoscha, "Public Space in Nature: The Case of Neo-Assyrian Rock-Reliefs", Altorientalische Forschungen, 29/2 (2002): 367–383, online at Academia.ed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ates, D. and J. Oates, Nimrud, An Assyrian Imperial City Revealed, 2001, London: British School of Archaeology in Iraq, full PDF (332 pag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SBN 978-0903472258
  • Reade, Julian, Assyrian Sculpture, 1998 (2nd edn.), 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ISBN 9780714121413
其他
  • Collins, Paul, Assyrian Palace Sculptures, 2008, British Museum, ISBN 0714111678, 9780714111674
  • Crawford, Vaughn Emerson, Harper, Prudence Oliver, Pittman, Holly, Assyrian Reliefs and Ivories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alace Reliefs of Assurnasirpal II and Ivory Carvings from Nimrud, 1980,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SBN 0870992600, 9780870992605
  • Kertai, David, The Architecture of Late Assyrian Royal Palaces, 201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723180, 9780198723189
  • Larsen, Mogens Trolle, The Conquest of Assyria: Excavations in an Antique Land, 1840–1860, 1996, Psychology Press, ISBN 041514356X, 9780415143561
  • Ornan, Tallay, The Triumph of the Symbol: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f Deities in Mesopotamia and the Biblical Image Ban, 2005, Saint-Paul, ISBN 3525530072, 9783525530078, google books
  • Russell, John M., Sennacherib's ‘Palace without Rival’ at Nineveh, 1991, Chic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