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莫言
本条目必须遵守维基百科生者传记方针。缺乏来源或来源不可靠的负面内容必须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的内容。在移除这些资料时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规范。 如果您是本条目的主角,请参见关于您本人的条目及自传。如发现条目主角编辑条目时,请参见处理条目主角所作的编辑。 |
本条目与高风险主题在世人物传记相关,故适用高风险主题流程及相关规范。持续或严重抵触维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针指引的编者可被管理员封锁或实施编辑限制。用户在编辑本页面前应先参阅高风险主题相关规范。 |
莫言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作家及撰稿人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 条目“莫言”已被列为人物类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莫言曾于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新闻动态”栏位。 |
此条目已经由新闻、媒体机构作为内容来源所引用。引用这篇条目的文章是: 于2012年10月11日所发表的《2012诺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曾获奖项盘点》,出自腾讯新闻。 请同时到Wikipedia:新闻报导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处加入有关资料。(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仅限于放在条目讨论页的页顶。) |
生日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农历乙未,正月二十五,属羊。”
来源: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08/09/content_16172142.htm note 1 可以删掉了。115.150.43.197(留言) 2012年10月11日 (四) 16:30 (UTC)
“评价”就不应该作为中文维基百科的怪现象
有评价其实挺好的
我觉得有评价挺好的,像我就很喜欢看维基百科上对人物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客观公允的了解一个人,评价就算喧宾夺主其实也是好事,关键是要把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都写进去,不要只有批评或者赞美。--九紫离火很高兴认识你♥ 2012年10月15日 (一) 11:34 (UTC)
但是假如如果“评价”被用来借“名人”之口表达用户自己的观点就不好了,每个人都是有倾向性的。看维基的人想知道的是事实,而不是一群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那里打嘴炮。--A20120312(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21:48 (UTC)
而且有些条目还引用自大纪元这种很雷很不靠谱的网站,倾向性显而易见……天天のPooh(留言) 2012年12月7日 (五) 17:24 (UTC)
区隔开评价和事实很好,会有人把评价性语句当成事实。--Qq1242380113(留言) 2019年6月6日 (四) 13:57 (UTC)
为什么这则栏目要保护,应该要申请(解除保护)!
1.申请解除保护。
2.建议把原名管谟业,改成本名管谟业。注:本名放在前面,笔名放在后面。
Jessechi(留言) 2012年10月17日 (三) 22:58 (UTC)
-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吧,“鲁迅”也不必改成“周树人”,“冰心”也不必改成“谢婉莹”;“巴金”也不必改成“李尧棠”;“艾青”也不必改成“蒋正涵”。--剑指中原(留言) 2012年10月18日 (四) 04:01 (UTC)
- 只是说本名先介绍,笔名跟在后面,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曾经把本名该在前面过,因为参照了鲁迅的条目,但后来被回退了。--InstantNull(留言) 2012年10月19日 (五) 03:01 (UTC)
莫言条目被墙
谁会使用break请给处理下,初步判断是因模版和平里的两人名字以及注解:[1]--Xingchung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01:39 (UTC)
- 条目内容不应使用break模板处理,即使是被墙。--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07:26 (UTC)
- 支持中国政府保障人民免受不良资讯涂毒,坚决反对维基干涉中国网络政策--北极企鹅观赏团(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1:56 (UTC)
- 建议把“个人评价”里面除了大江健三郎和马悦然之外的全部删去。评价者的身份五花八门,说句不好听的,“你们是什么咖”?又不是专业评论家,为什么你的评论就得放在维基上?甚至把“个人评价”整节删掉也行。—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2:53 (UTC)
- 我看大部分都算是重要的文学作家或研究者,除了艾未未以外,身份还好吧。--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2:56 (UTC)
- 感觉分量都不够,“旅居英国作家马健”和“中国作家陈村”完全没听过,好歹找个中国文学界比较有分量的吧?黄春明和张大春还可,艾就不说了,后面的伦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讲师Nicky Harman代表性都不够。—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04 (UTC)
- 马建当选过21世纪全球50名作家(原报导打错字,但看照片可确认是马建),虽说是老美观点,但至少在国际上他的成就是被熟知的。陈村的话分量是尴尬了点,我看他在上海文坛是有名衔的,全国就真的不太熟。贺麦晓,中国的大学都请他去客座讲演了,对汉文学的造诣是受同行肯定的;Nicky Harman我就真的不知道了。--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25 (UTC)
- 发现基本是直接抄来源文段,除了注明直接引用的都删了。—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29 (UTC)
- 侵权就没办法了。补充一下,Nicky Harman是引介中国当代文学译入英国的重要推手,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原本BBC的报导会去找他,应该算是英文世界认识中国当代文坛的门户。--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32 (UTC)
- 原来如此。不过我觉的“个人评价”有变成语录集锦的可能,还是删掉改成一段综述比较好。—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36 (UTC)
- 侵权就没办法了。补充一下,Nicky Harman是引介中国当代文学译入英国的重要推手,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原本BBC的报导会去找他,应该算是英文世界认识中国当代文坛的门户。--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32 (UTC)
- 所有批评性的内容,即使列出可供查证来源,都被
审查者User:Voodoowiki全数删光了[2]。--Mewaqua(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05 (UTC)- 既然有其他用户不满意“审查者”,那就删了这个词不用。--Mewaqua(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49 (UTC)
- 什么人参公鸡的吵了那么久,现在遇到一个最正宗的,原汁原味。管理员们明鉴。—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16 (UTC)
- 指某人“审查条目内容”就是人身攻击?你是不是这个意思?--Mewaqua(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23 (UTC)
- 给一个良心的建议,那几个人真的咖就小太多了,不妨综合起来说“有些人对莫言的甲乙丙丁表现不满,不认同此奖的颁发,例如某甲某乙某丙某丁。”写那么啰唆我都想删了。--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29 (UTC)
- 你问我有什么用?我又封不了你。—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32 (UTC)
- 指某人“审查条目内容”就是人身攻击?你是不是这个意思?--Mewaqua(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23 (UTC)
- 发现基本是直接抄来源文段,除了注明直接引用的都删了。—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29 (UTC)
- 马建当选过21世纪全球50名作家(原报导打错字,但看照片可确认是马建),虽说是老美观点,但至少在国际上他的成就是被熟知的。陈村的话分量是尴尬了点,我看他在上海文坛是有名衔的,全国就真的不太熟。贺麦晓,中国的大学都请他去客座讲演了,对汉文学的造诣是受同行肯定的;Nicky Harman我就真的不知道了。--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25 (UTC)
- 感觉分量都不够,“旅居英国作家马健”和“中国作家陈村”完全没听过,好歹找个中国文学界比较有分量的吧?黄春明和张大春还可,艾就不说了,后面的伦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讲师Nicky Harman代表性都不够。—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3:04 (UTC)
- 我看大部分都算是重要的文学作家或研究者,除了艾未未以外,身份还好吧。--Reke(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2:56 (UTC)
现在已经变成反共大家谈了,就知道会这样,Sigh。—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5:13 (UTC)
- 正常。--CHEM.is.TRY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12 (UTC)
- 笑一下,还装作弱势哭自己被墙。--Voodoowiki(留言) 2012年10月12日 (五) 17:38 (UTC)
人参公鸡研究专家表示,上面的“审查者”就是一种人参公鸡。看人家忍受不了说不玩了,唉。你应该好好改造他三观才对。--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02:47 (UTC)
- 虽然不太看得懂上面留言的全部意思,不过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消粗体IP内里就用了“进行政治审查”字句,从2011年以来都未听过有人投诉这是人身攻击。--Mewaqua(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03:04 (UTC)
- 可惜他心理脆弱得还没有机会看到这句话。算了,我对你的意见并无贬义。--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03:28 (UTC)
- 算了……使用break已经没什么用了,没想到的是在这一问,现在条目内反倒被人加入进去更多不河蟹段落和敏感词……--Xingchunge(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09:48 (UTC)
- 中文维基百科确实是一个训练人如何保持心胸宽阔的好地方啊……看了产经新闻的介绍,不得不说炸药奖的和平/文学奖就是政治奖嘛,幸好村上春树没有拿到。[3]--水树美月(留言) 2012年10月14日 (日) 14:33 (UTC)
- 看看莫言的记者会回应,我觉得他比起我和很多维基人要大度得多。--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03:24 (UTC)
- 那倒是啊……希望“诺贝尔奖效应”不会影响到他……(以前福井谦一获奖后各种文山会海名誉职位都找上门来以至于福井谦一抱怨自己连看化学期刊的时间够没有了)--水树美月(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11:10 (UTC)
- 看看莫言的记者会回应,我觉得他比起我和很多维基人要大度得多。--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03:24 (UTC)
不是有HTTPS么?那还会被墙?不过我觉得“评价”是不应该有,列那么多著名或不著名的人其实没什么意义,事实摆出来了,每个人自然会有判断的。那么多评价很可能会变成一些人借“名人”之口发表观点的工具。--Jack No1 加油吧学弟,学长只能帮你到这了! 2012年10月15日 (一) 04:25 (UTC)
- 请不要再加上那个模板和平了,使用break仍然没用,加上模板的所有条目都会在中国大陆被屏蔽。Sgsg(留言) 2013年3月5日 (二) 02:18 (UTC)
hallucinatory realism
很多中文网站对hallucinatory realism的翻译是幻觉现实主义,而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综和征(留言) 2012年10月28日 (日) 09:19 (UTC)
- 应该是幻想现实主义吧?—Snorri(留言) 2012年10月28日 (日) 10:02 (UTC)
- 幻觉和幻想两种说法都有[4]-综和征(留言) 2012年11月1日 (四) 06:46 (UTC)
- 我记得高中语文课本里写的都是魔幻现实主义,应当算专有名词了吧。--Danielinblue(留言) 2012年10月30日 (二) 08:30 (UTC)
- 魔幻现实主义是magic realism,不是hallucinatory realism(可以参考en:hallucinatory realism)。--Stevenliuyi(留言) 2012年10月30日 (二) 12:38 (UTC)
- 原来是这样,非常感谢!不过我感觉翻译成幻觉现实主义也不妥,因为瑞典语原文其实说得是“hallucinatorisk skärpa”而不是“hallucinatorisk realism”("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år 2012 - Pressmeddelande")翻译是“hallucinatory sharpness”,可能本身瑞典文学院就不想人们用什么“主义”来解读他们吧,果断后现代了。--Danielinblue(留言) 2012年10月30日 (二) 14:23 (UTC)
- 实际上我觉得瑞典语“原文”并不重要,因为甚至诺奖的官方网站都是用英语写的,英语已成为诺奖事实上的官方语言!hallucinatory realism这个词事实上在之前就已被一些英语媒体使用-综和征(留言) 2012年11月1日 (四) 06:43 (UTC)
- 了解了:)另外搜hallucinatory sharpness搜到一篇文章,感觉说得蛮清楚,分享之从翻译角度浅议:莫言到底是不是 “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Danielinblue(留言) 2012年11月1日 (四) 07:54 (UTC)
- 实际上我觉得瑞典语“原文”并不重要,因为甚至诺奖的官方网站都是用英语写的,英语已成为诺奖事实上的官方语言!hallucinatory realism这个词事实上在之前就已被一些英语媒体使用-综和征(留言) 2012年11月1日 (四) 06:43 (UTC)
- 原来是这样,非常感谢!不过我感觉翻译成幻觉现实主义也不妥,因为瑞典语原文其实说得是“hallucinatorisk skärpa”而不是“hallucinatorisk realism”("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år 2012 - Pressmeddelande")翻译是“hallucinatory sharpness”,可能本身瑞典文学院就不想人们用什么“主义”来解读他们吧,果断后现代了。--Danielinblue(留言) 2012年10月30日 (二) 14:23 (UTC)
- 魔幻现实主义是magic realism,不是hallucinatory realism(可以参考en:hallucinatory realism)。--Stevenliuyi(留言) 2012年10月30日 (二) 12:38 (UTC)
- 英文条目“幻觉现实主义”我昨天已经翻译了,你去改莫言和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2个条目就行了,你顺便说明一下,中共新华社翻译瑞典文学院颁奖词的时候故意漏掉了“社会批判”,同时把“幻觉现实主义”翻译成“魔幻现实主义”则是官方出的笑话。--剑指中原(留言) 2012年11月1日 (四) 11:43 (UTC)
我想加一个参考文献,但是添加了很多次,都格式不对。
莫言是 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参考文献在这里。 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请会的人告知我方法加上,多谢。
- 在你需要的句子后面加入
“<ref>{{cite web| url= http://www.view.sdu.edu.cn/new/2012/1011/44613.html | title= 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publisher= sdu.edu.cn | author= 宣文 | date=2012-10-11 | accessdate= 2013-01-13}}</ref>”
就行了。--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1月13日 (日) 13:06 (UTC)
莫言的确是共产党党员
我从BBC中文,纽约时报和央视网中找到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都有提及莫言是共产党的党员。 在各个提到莫言是党员的来源中,BBC中文提供的是报道,纽约时报的是观点,而央视网里面的则是个人档案。 [1] [2] [3]--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Katcom.jason(讨论|贡献)于2020年2月13日 (四) 18:00加入。
参考资料
- ^ 希望刘晓波尽快获得自由. BBC中文. 2012-10-12 [2020-02-14].
- ^ 莫言笔下的中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10-16 [2020-02-14].
- ^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0-02-14].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莫言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venskaakademien.se/nobelpriset_i_litteratur/pristagarna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8144939/http://www.svenskaakademien.se/nobelpriset_i_litteratur/pristagarna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9日 (三) 16:21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莫言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ulture-arts/2012/10/11/cc11moyan/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13235431/http://cn.nytimes.com/article/culture-arts/2012/10/11/cc11moyan/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