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注
 大清
族裔回族
出生1640
逝世不详

马注(1640年—?),文炳,仲修,其伊斯兰名为郁速馥(Yusuf),晚年为指南老人,迤西金齿人(今云南保山),[1]是一名清代云南裔汉语穆斯林(回族)宗教学者,推行中国伊斯兰的复兴运动,并著有《经权集》、《樗樵录》、《清真指南》等著作。[2]:1

生平

家世

马注一家是居于云南穆斯林家族,是元代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后,亦为先知穆罕默德之后,根据《赛典赤家谱》与《马氏家乘》记载,马注是赛典赤·赡思丁第十五世孙,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第四十五代裔。然而,根据云南穆斯林学者纳为信对马注家世的考证,马注实际上应是先知穆罕默德第四十三代裔。[3]:13

早年

马注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滇迤西金齿,但其出生年并没有被实际记录下来,而是根据其著作《清真指南》的序言:“余年四旬有四。”推论而出的。[3]:13

马注的家族重视儒学教育,马注幼年时期便与其兄马渥在当地举人张虚白门下接受儒学教育。[4]马注7岁时,其父马师孔过世,此后由母亲吴氏靠着耕田与纺织,独自扶养两兄弟长大。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马注仍然专注于儒学研读,并且在16岁时成功通过乡试[5]顺治十四年(1657年),马注获推荐而进入南明政府任中书职,并在不久后被提拔为锦衣侍卫[6]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云南被纳入清朝版图,南明永历帝出逃缅甸,而马注并未随之逃亡,留在云南从事教职。隔年,马注的第一本著作《樗樵录》完成,但现今已佚。[7]康熙四年(1665年),马著前往武定,继续教书。在武定,马著结识了儒学大家何观五,并学于其门下。在此期间,马注以经世济民之学完成《经权》二集。[8]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康熙帝的削藩]]政策,在云南的吴三桂开始秘谋叛乱,马注见到吴三桂在行动后,认为云南将有大乱,因此离开云南,前往北京[9]:2

客居北京

康熙八年(1669年),马注抵达北京。初抵北京,马注受到安亲王岳乐的赏识,因此安排马注在宗学中教授宋明理学[10]在北京,马注结识了一些伊斯兰学者,如杨荣业马化蛟等,并与他们有频繁的往来与交流。受到他们的影响,马注燃起了伊斯兰的兴趣,从儒学思想改为专注于伊斯兰的研究,并开始学习波斯文阿拉伯文。随着对伊斯兰的理解愈加深入,马注观察到伊斯兰在中国的发展困境,因此他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呈《请褒表》于康熙皇帝,希望皇帝能依循元代案例,对穆罕默德赛典赤进行褒扬,借此使伊斯兰的地位提升,并能够广传于中国,最终达成伊斯兰的复兴,但其请愿并未受康熙皇帝重视。[11]:13-14除此之外,马注开始撰写《清真指南》,希望以汉文完成一本阐述伊斯兰的著作,使不谙波斯文与阿文的穆斯林能确实理解伊斯兰的真理,并使非穆斯林者能接触伊斯兰。[12]:3-4在康熙二十年(1683年),马注完成《清真指南》的初稿。[9]:2

离开北京

康熙二十一年(1684年),马注与妻儿离开北京。离开北京后,马注首先前往德州,当时他仍希望他的理念能为康熙皇帝所用,时逢康熙皇帝南巡,马注希望能够获得面上的机会,但最终未能如愿。此后,马注周游中国各地,与许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学者交流,并向他们展示《清真指南》以及进行请教。[11]:13-14

回到云南

康熙二十六年(1689年),马注回到云南。回到云南后,马注以清真寺经师为职,同时继续进行《清真指南》的编写。[13]:26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真指南》的八卷版本完成。[14]:2-3 康熙四十六年(1710年)六月,马注受邀至四川会川(今会理)讲解伊斯兰教义。客居会川期间,马注在康熙四十六年著《原道跋》,并在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著《天宫赋》。此两篇文章与后来所作的《问答》三十一篇合并为《清真指南》第九卷。[15]:28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伊斯兰苏非道团格兰代Qalandiyya)进入武定,随后向东扩散,云南许多地区都受其影响。至此,在云南发展已久的逊尼派格兰代形成对立关系,而马注将格兰代视为异端,并成为逊尼派的领导者。他向武定官府告发格兰代,接着请官府将异端一事传于云南全省。此事后,马注将事件详记为〈左道通晓〉,并附注于《清真指南》,成为第十卷。[16]:244-250

逝世

马注的卒年不详,但应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后。

著作

  • 《樗樵录》:完成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是一本主题广阔的诗集,今已不存。
  • 《经权二集》:完成于康熙四年(1665年),展现马注当时的儒学思想和经世之学
  • 《清真指南》:由古典汉文书写,第一版有八卷,最终版本有十卷。
  • 卷一:八箴,指南叙,指自叙,自钗,讲经疏,授诏,请褒表,郁速馥传。
  • 卷二:客问,真慈,体认,本用,天命,前定。
  • 卷三:穷理,格物,性命,四行,天仙,神鬼。
  • 卷四:认主,五课,课施,戒持,因教,世纪,本来。
  • 卷五:格论,忠孝,宗戒。
  • 卷六:问答。
  • 卷七:八赞(独一,大能,普慈,调养,独慈,天国,地禁,判理),圣赞。
  • 卷八:登霄说,登霄传,魔鬼传,教条,禁解,讨白,条目,授书说,跋。
  • 卷九:遗珠序,原道跋,补遗,认己,天宫赋。
  • 卷十:左道通晓,戒律,附典礼二则。

在十九世纪,云南穆斯林学者马复初曾对此书进行修订,将其删减至四章,并命名为《指南要言》

参考文献

书籍

  • 马注(明),《清真指南》,清同治九年刊本,合肥市: 黄山书社, 2009。
  • 林长宽,〈评介清时期云南裔汉语穆斯林汉语穆斯林宗教学者(Ulama)菁英〉(未发表论文)。
  •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士论文》,北京市:2006。
  • 白寿彝,〈马注〉,《中国穆斯林》 ,北京市:1983。

引用文献

  1.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先生讳注,号仲修,字文炳,经名郁速馥,滇迤西金齿人。
  2. ^ 林长宽,〈评介清时期云南裔汉语穆斯林汉语穆斯林宗教学者(Ulama)菁英〉,页1。
  3. ^ 3.0 3.1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士论文》,北京:2006,页13。
  4.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与兄渥授业于虚白先生之门,虚白姓张讳世明。
  5.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七岁而孤,祖之云公怜之倍切,未几祖,故家计凋零。吴母孀居纺绩治农为先生学,十六试泮十八而吴母故治乱频,仍未尝辍学。
  6.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明永历丁酉建国滇中为阁下扶纲所荐擢之中书,旋即改锦衣侍御。
  7.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顺治十六年已亥,滇黔底定,先生避隐教读,笔耕,自膳,作隆中吟……将心事都付明月清风,著樗樵录。
  8.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乙巳游武定,武人留之教育子弟,与观五何先生游,文益修,学益进,弟子益胜,著经权二集以授门人。
  9. ^ 9.0 9.1 白寿彝,〈马注〉,《中国穆斯林》 ,1983年01期,页2。
  10. ^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燕宗王闻而诏之……退而与门弟子讲心性之学。
  11. ^ 11.0 11.1 不详(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郁速馥传〉,页13-14。
  12. ^ 林长宽,〈评介清时期云南裔汉语穆斯林汉语穆斯林宗教学者(Ulama)菁英〉,页3-4。
  13. ^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士论文》,北京:2006,页26。
  14. ^ 白寿彝,〈马注〉,《中国穆斯林》 ,1983年01期,页2-3。
  15. ^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士论文》,北京:2006,页28。
  16. ^ 马注,《清真指南》,卷十,〈左道通晓〉,页2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