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之战 (1236年)
阳平关之战,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九月,蒙古帝国窝阔台攻宋,蒙古军于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老勉县)全歼曹友闻之军的作战。
1236年九月,阔端率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民族军号称五十余万,分兵两路攻打四川,合击成都。一路由宗王末哥率领攻宕昌、阶州(今甘肃武都)等城,直趋成都。一路由阔端亲率主力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攻下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击败都统李显忠,占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另派兵猛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
四川制置使赵彦呐派扼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退守大安军。曹友闻认为大安军平坦,利于骑兵,不利步兵防守,建议还是守卫仙人关,以威胁蒙古军后方,使他们不敢长驱直入。赵彦呐没有采纳,一天发出七道令牌,强迫曹友闻转守大安。九月初九日,曹友闻退至大安。九月十六日,曹友闻与下属商议,大安无险可守,只有鸡冠山一堡可守,但是无粮无水,若坚持五日,可有转机。诸将认为坚守不战,可超过五日。
曹友闻于是派弟弟四川制置司帐前总管曹万,率一万大军到鸡冠隘(今陕西勉县西南)守卫。曹友闻亲自率精锐万人设伏,商定如果蒙古军攻打阳平关,诈败入堡,曹友闻乘机攻打其后方,两声鼓为号,内外夹击,大开阳平关城门,炊烟不出。九月廿一日,曹友闻选精兵七千七百人,从大安渡江逆江而上三百里,再渡江到刘溪、黑水一带谷地设伏。九月廿二日,蒙古军分批到达,曹万、刘孝全率军在关外迎战,蒙古军败,下午,曹万退入鸡冠隘堡,蒙古军将其包围。九月廿七日,曹友闻探知蒙古军掠夺大安,命大军到阳平关集结,走了二十里,天降暴雨,夜间人马困乏。部将吕嗣宗建议到天明再走,曹友闻考虑到鸡冠隘堡原计划坚持五日,现在已经八天,遂令大军继续前进。到达水牛岭,分三路攻打蒙古军营地,战至天明,攻破数十营,直插阳平关。曹万等将领,听到鼓声率军出堡夹击。九月廿八日,战至回回寨,阔端想要逃跑,汪世显率军从大安前来援救,阔端于是分骑兵为百十队,向宋军轮番进攻。宋军寡不敌众,战斗力大减,曹友闻中流矢,下马步战而死。曹万率领仅存五百人入堡。九月廿九日,曹万、刘孝金等见赵彦呐不派援军,城中无粮,率军突围,转战到龙门(阳平关附近的龙门洞),全部战死[1]。
注释
- ^ 《中国战典 上》.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 第7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