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琉璃阁乙墓(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城关街道东关社区)出土绹索纹兽耳罍。全器满布以绹索纹组成的长方格,内填细密的羽翅纹及若干凸圈纹。

léi[1],中国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酒器,双耳细颈罐式,[2]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前1600至前1000年的二里岗文化时期,中原开始铸造罍,并输出到长江中游,当地其后亦铸造罍。[3]在商代和西周陪葬的礼器组合中,罍较为少见。在商周疆域外围,罍一类容器却是最常见的青铜器种类,可能这是商周王朝送给友邦的礼物。[4]迄今考古发现最华丽的一组罍,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濛阳街道竹瓦街。[5]

现代仿制品

西周初年克罍,铭文记载周天子封燕召公于燕,其子克到燕地赴任,与克盉铭文相同(首都博物馆藏)
商代晚期皿方罍,为迄今出土的方罍中最大的一件(湖南省博物馆藏)

古代青铜罍由于当时工艺技术问题,底部和器物身体不能一次完成,所以底部是后加的,古代青铜罍底部很厚,达到2厘米至5厘米。而现代仿造的青铜罍底部与器物身体是一次成型,底部很薄。

此外,古代青铜罍由于在土里埋藏3000年,经过热胀冷缩变形,青铜罍内部也有与外部对应的花纹形状的凹凸。这种凹凸在古代制造时候是没有的,古代内范是平整的(内范没有必要刻上与外部一样的花纹),而是经过岁月演变发生的变化。现代仿品内部是平整的,没有经过3000年外部条件变化。

注释

  1. ^ 拼音léi南京官话luei2,魯囘,音同“雷”
  2.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竹瓦街——一个考古学之谜〉,页325-327。
  3.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竹瓦街——一个考古学之谜〉,页326。
  4.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竹瓦街——一个考古学之谜〉,页325、327。
  5.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竹瓦街——一个考古学之谜〉,页322。

参考书目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罗泰)著,张锺云译;〈竹瓦街——一个考古学之谜〉,载Lothar von Falkenhausen编:《奇异的凸目——西方学者看三星堆》(成都:巴蜀书社,2003),页32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