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伊拉克利翁的卡赞扎基斯雕像
出生(1883-02-18)1883年2月18日
 奥斯曼帝国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今属 希腊
逝世1957年10月26日(1957岁—10—26)(74岁)
 西德弗赖堡
职业小说家,诗人,散文和游记作家
国籍 希腊王国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希腊语Νίκος Καζαντζάκης,1883年2月18日—1957年10月26日),希腊小说家,诗人,散文和游记作家,记者。其一生游历各国,受到古希腊文化、天主教、佛学和共产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影响。其长诗《奥德赛:现代续篇》气势磅礴,内容庞杂。《希腊人卓尔巴》与《自由或死亡》两篇小说写克里特岛的风土人情,颂扬了当地居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小说《基督的最后诱惑》则因描绘了一个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耶稣引起极大的争议。

生平

早年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生于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父亲米哈里斯·卡赞扎基斯是个农产品和葡萄酒商人。当时的伊拉克利翁仍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尚未加入希腊。1889年,克里特岛希望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起义失败,卡赞扎基斯家到希腊本土避难半年。1897-1898年克里特岛再次发生起义,卡赞扎基斯被家人送到纳克索斯岛,进入一家法国天主教僧侣开设的学校就读,学会了法语,了解了天主教教义。1902年他进入雅典大学攻读法律,1906年毕业。1907年他的《破晓》一剧上演,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10月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卡赞扎基斯前往巴黎进修。

1908年卡赞扎基斯修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课程,受到他的生命哲学尼采哲学的影响。1909年完成了关于尼采的毕业论文。回国后,他参加了教育协会的组织工作,努力推广现代希腊语,同时将西欧哲学著作比如柏格森的《笑》翻译成希腊语。1911年结婚。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他自愿入伍,被安排驻守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基里亚科斯·韦尼泽洛斯的官邸。1914年他结识了诗人安格鲁斯·西凯里阿诺斯,两人结伴到阿索斯山寻访修道院,经历了四十天的修行生活,后又一起周游希腊朝圣,期间阅读了但丁的《神曲》、佛学著作、和托尔斯泰的著作。

参与政治与游历

俄国内战中,希腊政府支持白军,俄国政府于1919年宣布驱逐高加索地区的十五万希腊人,希腊总理韦尼泽洛斯任命卡赞扎基斯为福利部负责人,安排这十五万难民归国。8月卡赞扎基斯参加了巴黎和会,会后到马其顿地区视察了难民安置工作。1920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在欧洲漫游。1922年卡赞扎基斯在柏林遇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小组,还写了一部共产主义理论著作《苦行》。1924年从德国回来之后,卡赞扎基斯开始写作他的长篇史诗《奥德赛》。1925年他因共产主义活动被捕,后到苏联和欧洲各地当记者,撰写了多篇游记类文章和政治人物访谈。他曾访问过墨索里尼,也曾撰文介绍约瑟夫·斯大林

1930年代他将很多经典名著比如《神曲》和《浮士德》翻译成希腊语。1935年卡赞扎基斯曾到日本和中国访问,著有《中日纪行》[1]。曾到西班牙内战战场采访,访问过佛朗哥乌布穆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希腊本土被敌人占领期间,卡赞扎基斯留在希腊埃伊纳岛,一方面翻译《伊利亚特》,一方面计划再写一部长诗,并写了不少剧本,反映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故事都是描写一个孤独的人,自以为了解人生的奥秘。他明知斗争是徒然的,但还必须斗争到底。

战后岁月

伊拉克利翁的卡赞扎基斯之墓

1945年他成为一个代表非共产党的各种左翼力量的小党领导人,进入希腊政府担任不管部长。第二年很多小政党合并,卡赞扎基斯辞去部长职位。1946年卡赞扎基斯完成了他最受欢迎的小说《希腊人卓尔巴》。1947年卡赞扎基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从事组织翻译经典著作,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第二年他又辞去了职务,客居法国,专注创作以克里特岛为背景的小说,此后进入了小说创作高峰。1953年他完成了《基督的最后诱惑》和《自由或死亡》,前者将耶稣描写为一个普通的有着各种诱惑和烦恼的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后者则充分表现了克里特岛的风俗和当地居民的精神,受到文学界很高评价。他的作品不断被译为各种文字,使他声名鹊起。

1956年,卡赞扎基斯获得了列宁和平奖金。1957年末,虽然身患重病,他仍接受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邀请,前往中国访问,对中国的新面貌感到震惊,他十分欣赏梅兰芳的表演,曾和周恩来会谈讨论了塞浦路斯问题,并和郭沫若茅盾等作家交流[2]。由于他即将前往日本,他在广州接种了天花霍乱疫苗。回到欧洲后注射疫苗的胳膊开始肿胀,治疗后境况好转。他希望以在中国的经历写一部《二十年后》,却因亚洲感冒在弗赖堡去世。由于希腊正教会禁止他葬入公墓,他被葬于出生地伊拉克利翁墓志铭是 “我一无所求,我一无所惧,我是自由的”[3]

主要作品

小说

  • 《毒蛇和百合》(1906)。
  • 《精通技艺的建筑师》(1909年)
  • 《石头园》(1936年)
  • 希腊人左巴》(1946年),以老矿工左巴为主人公。左巴以自己的聪明和勇敢帮助有教养,好沉思的知识分子“老板”建立矿业公司。左巴豪饮、纵欲,毫无顾忌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左巴的影响下,“老板”背弃了自己的禁欲主义,理解了生命是什么。作者通过左巴的形象,热情地赞颂了克里特岛劳动者身上所蕴含的创造力[4]
  • 《米哈伊队长》又译《自由与死亡》(1953)主题为克里特岛发生的起义,米哈伊队长的原型即为其父亲米哈伊·卡赞扎基斯。小说人物众多,且处于不同阶层和阵营,却个个生动自然,有血有肉。托马斯·曼认为荷马的精神在卡赞扎基斯的著作中复活了[5]
  • 基督的最后诱惑》(1954年),由平民生活开始讲述耶稣基督的一生,书中将耶稣描写成一个凡人,描写了他的各种欲望和受到的诱惑。其中不同于传统宗教观点的新视角和对性欲的描写引起了极大争议。不久,梵蒂冈宣布《基督的最后诱惑》为天主教禁书。1955年在国王的干涉下,此书才可以在希腊发行[3]

诗歌

  • 《奥德赛:现代续篇》(1938)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续篇,十五年间改写了9次才出版。史诗描写英雄奥德修斯重返家园后又出外漫游:到斯巴达带走海伦,到克里特岛发动政变,又到埃及参加了工人革命,去高山上修道,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在漫游中他遇到各种象征性人物,最后死在南极,灵魂升天。长诗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又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希腊小说家,他的传记作者潘德里斯·普莱维拉基斯称之为“这是一次记录他深邃哲学思想的超人努力”。

散文和游记

  • 《苦行》(1927,1945年修改)是卡赞扎基斯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达。
  • 《中日纪行》(1938)
  • 《英国游记》(1941)

参考文献

  1. ^ 尼科斯·卡赞扎基斯. 中国纪行. 李成贵译. 译林出版社. 2008年: 35. 
  2. ^ 尼科斯·卡赞扎基斯. 中国纪行. 李成贵译. 译林出版社. 2007年: 75–77. 
  3. ^ 3.0 3.1 Patrick M. O'Neil. Great World Writers: Twentieth Century. Marshall Cavendish. 2004: 708. 
  4. ^ 朱虹. 外国名作家传(上).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2年: 552. 
  5. ^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自由或死亡. 王振基. 译林出版社. 2007年: 394. 
  • Nikos Kazantzakis. The Selected Letters of Nikos Kazantzakis. Peter Bie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17–27. 
  • Bruce Merry. Encyclopedia of Modern Greek Literatur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