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天国西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天国西征,是太平天国于1853年攻克江宁(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天京并定都在此之后,为巩固天京地位的一次军事行动,时间上与北伐约略相同,对太平天国后续发展有莫大的影响。

太平天国另有1860年至1861年间的第二次西征,由陈玉成李秀成兵分两路合取武汉,可是功亏一篑。陈得才在1862年向陕西进军之役也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西征。

缘起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江宁(今江苏南京),易名为天京。此后由东王杨秀清策划,在5月派兵北伐及西征,北伐军目标为北京,西征军目标为长江中游。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时,杨秀清解释他的意图说:“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也”。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为推翻清政权须派兵北伐,为稳固天京地位须派兵西征,以此太平军分扰南北并进。

经过

1853年5月,太平天国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国宗石凤魁,殿右十二指挥白晖怀、土官正将军林启容等率水师开始西征。太平军船千余号,由天京出发。6月重新占领安徽江防重镇安庆。太平军在此分兵驻守后,继续顺着长江逆流而上,6月下旬到达江西南昌,开始围攻该城,与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激战,不克,9月撤离南昌,分军两路,一路向东重回安庆以经略安徽,另一路向西谋九江武汉

安庆的太平军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代领,目标庐州(今安徽合肥)。10月克集贤关,11月克桐城,最后在庐州和刚上任安徽巡抚的江忠源再次遭遇。太平军首先打退清军援军,然后埋火药用地雷攻城。1854年1月克庐州,江忠源投水死。于是安徽有二十余县归入太平天国版图,成为今后主要统治区域。

西路军占领九江,继续西入湖北,复占领汉口汉阳并围困武昌。另一支部队分兵南进湖南,再占岳州,绕过长沙攻下湘潭。太平军虽然在靖港击败由曾国藩新建的湘军水军,可是在湘潭大败。湘军和北路大军统帅桂明乘势收复岳州、武汉,直指九江。天京当局派翼王石达开前往江西督师,1855年初先后在湖口及九江大破湘军水师,太平军乘胜收复武昌。

石达开认为江西是湖南屏藩,在1855年11月率兵入江西,数月间攻占江西八府五十余州县,包围省会南昌。在江西战场形势大好之际,天京被清军江南大营围困多时,石达开奉命领兵回救天京,太平军第一次西征告一段落。

影响

北伐和西征是太平天国前期最重要的两项军事行动。和北伐不同的是,太平军西征在长江上游颇有收获。长江沿岸重要江防据点如安庆、九江、田家镇和武汉都被攻克。尔后的天国重要领地江西、安徽为天京重要钱米补给出产地,都是在这段时间所奠定的基础。

对于长江上游的重要性,干王洪仁玕曾这样说:“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西南,盖由上而下,其势顺而易,由下而上,其势逆而难。况江之北,河之南,自古称中州渔米之地,前数年京内所恃以无恐者,实赖有此地屏藩资益也。……长江者,古号长蛇,湖北为头,安庆为中,而江南为尾。今湖北为得,倘安庆有失,则蛇既中折,其尾虽生不久。”其后太平天国兴衰亦可说和长江上游是否能守息息相关。1856年底武汉复为清军夺回,1858年九江复失,1861年最后的屏蔽安庆见夺。这段其间内太平军虽在它地仍有所得,如1860—1861年李秀成取得天京以东今常州苏州一带并包围了上海,和今浙江省大部分。以此建立苏福省为天国新领地。从经济意义上来看,这些地方足以代替失去的江西、安徽等地。但从军事上来说,这些成就终不能与失却长江上游、陷入战略上的被动情况相比拟。终以1864年天京失陷为结局。

也因为太平军分兵北伐和西征,以致于在这两个方面都未能取得完全的优势。北伐完全失败,而在西征时遇到新兴湘军势力时,也未能趁机一鼓作气将其消灭,终成为日后心腹大患。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