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总布胡同
东总布胡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东西走向胡同,东起建国门北大街,西止朝阳门南小街,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东总布胡同全长631米,宽约7米。
沿革
元朝时期,该胡同就已经形成。明朝时,东总布胡同与西总布胡同统称为“总铺胡同”或“总捕胡同”,属明时坊,因胡同内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朝时,该胡同属镶白旗,乾隆年间已改称总部胡同,宣统年间以南小街为界分称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后沿称至今。
历史
1913年,时任财政总长周自齐将东总布胡同修建为柏油马路,是北京的第一条马路。
住户
新门牌 | 老门牌 | 简介 | 信息来源 |
---|---|---|---|
1号 | 实业家费起鹤曾住过 | [1] | |
2号 | 陆定一故居,别称孙连仲故居、龙云故居,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最早为美国人1918年修建,1946年1月,这里成为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国国民党代表驻地,孙连仲居住在此。后为龙云家所有。陆定一曾居住在此,陆去世后仍归龙家 | [2] | |
不适用 | 3号 | 美军将领史迪威曾在此居住,已拆除 | [3] |
19号 | 10号 | 原东总布胡同10号院坐北朝南位于北总布胡同南口外东侧。清末为东省铁路学堂,北洋政府时期为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后为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此成立。1954年总署撤销,总署图书馆改为中国版本图书馆。1954年,商务印书馆迁入。195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迁入。1957年,中华书局迁入。人美出版社和版本图书馆在北总布胡同新辟大门,为北总布胡同32号。后各单位陆续迁出。10号院于2003年拆除,位置约为现今东总布胡同19号 | [4] |
15号 | 画家穆家麒曾住过 | [1] | |
17号 | 卢绮园创办的玉泉山酿酒公司,北京最早的酿酒公司 | [1] | |
19号 |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曾租住 | [1] | |
21号 | 1948年时为中华日报宿舍,后曾为人民日报社宿舍 | [3] | |
53号 | 22号 | 东总布胡同53号院,别称陈觉生宅,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曾属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陈觉生,陈觉生购得后曾按照营造法式建造将其修建为一半假山一半房。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曾居住过。1948年成为北平新闻记者公会房产,并作为北平记者公会本部。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此院成为全国文协办公地,沙汀、艾青、丁玲、邵荃麟、张天翼等都曾居住过 | [5][1][6] |
23号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史良的居住地。后来曾充当李宗仁与中共联络人的程思远曾住过 | [1] | |
24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沈钧儒 | [1] | |
32号 | 东总布胡同32号近代建筑,别称马寅初故居,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胡同中段南侧。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家于1951年迁居于此。现仍属马寅初后人 | [7][8][3][9] | |
60号 | 46号 | 曾是永盛长油盐店,1953年作家协会迁至此院。后来翻译家萧乾、文洁若夫妻,小说作家赵树理,诗人、文学评论家张光年和作家刘白羽等人先后居住过,被称为“作家院” | [1] |
59号 | 曾为惠意职业学校创办的惠意酱园,现为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总布分馆 | [1] |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住过名人最多的“东总布胡同”. 光明网-文摘报. 2018-12-27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 ^ 陆定一故居. 东华流韵. [2022-08-10].
- ^ 3.0 3.1 3.2 住过名人最多的“东总布胡同” 城墙根下 卧虎藏龙六百年(组图). 中外好人网-北京青年报. 2018-12-17 [2022-08-10].
- ^ 袁亚平. 遗事·故址与旧藏:中国版本图书馆史事考辨. 参考网. [2022-08-10].
- ^ 东总布胡同53号院. 东华流韵. [2022-08-10].
- ^ 探访赵树理寓所:曾为中国作协所在地(图). 搜狐网. 2009-12-17 [2022-08-10].
- ^ 马寅初在此烧毁了《农书》手稿. 光明网. [2022-08-10].
- ^ 东总布胡同32号近代建筑. 东华流韵.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 ^ 东总布胡同马寅初往事. 北京旅游网. [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