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Lovewhatyoudo/a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5年廣電總局方言限制令

Template (highlights)

全國總述 (未錄入a83)

  • 在我国开始推行普通话之后,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使用日益减少,直至渐渐式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共同语影响范围的扩大,方言的影响力度会逐渐减小。而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就更加令人觉得前途堪忧。[1]
  • 据了解,目前全国电视方言类节目大约有30多个,[1]
  •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自2005年10月31日开播以来,受到山东尤其是济南观众的喜爱,.....但后来《拉呱》改成了普通话,以前喜欢看的观众都纷纷表示,改版后的《拉呱》不能叫《拉呱》了,而应叫《谈话》了。[1]
  • 用方言播新闻的电视节目,大多采取了站着播新闻的形式,有别于传统新闻节目的正襟危坐,更给受众带来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感。...主持人更是采用了吹拉弹唱、插科打诨等多种形式[1]
  • 从目前的方言节目来看,方言戏曲节目、方言新闻节目以及方言栏目剧占多数。据悉,全国已有大大小小近200个栏目剧,有的以情感故事为主,有的则偏重对新闻进行二度演绎,还有的则不乏对经典名著进行戏说和新编。像成视都市生活频道的《成都情事》、四川台经济频道的《麻辣烫》以及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百家碎戏》等都创下了极理想的收视率,很多地方电视台方言栏目剧的播出时间紧随地方新闻,收视率却几乎超过了本土新闻节目。[1]

think

  • 2007年乾脆限制所有方言節目「应当报经国家或者省……依法批准」。[6][7]

電視對學習語言

  • category: 方言綜藝節目(湖南衛視越策越開心)、方言解說體育頻道 (User:Lovewhatyoudo/b29)、方言戲曲頻道、方言教學節目. 浙江缺少綜藝和体育.
  • 媒体语言已经渗透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各级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应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重视方言的推广和使用。可以适当调整部分时间用方言来播报本地市的新闻, 通过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方言节目来引起观众 (听众) 对方言的重视。......优秀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国》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对译配音版本, 以增强优秀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互动;还应适当增加方言影视娱乐节目, 可以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明星嘉宾的影响和效应, 引导年轻人重视对方言的关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该地的方言比较难懂, 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方言的节目, 满足更多人学习本地方言的需求。[9]
  • 开辟生动的方言节目(栏目)或用方言俗语进行演艺传播,在客观上起到了弘扬方言的作用。[10]
  • 吳語電視全盛時期,在學生流傳甚廣。[11]學術研究普遍指出在家看電視對於語言習得的潛移默化,比學校的語言教學更有效。[12][13]由於浙江學校普遍沒有吳語教學的課時,吳語電視的作用更為突顯。在家裡也跟父母講普通話的本地兒童,因看電視而重拾一些吳語單詞,寧波的吳語譯制片節目《阿國電影》和紹興《师爷说新闻》等尤受學習者喜愛。[14][15]2005年廣電總局剎停方言節目後,
  •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的通知, 浙广局发﹝2007﹞138号
  • 總述浙江方言電視[16]

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国》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对译配音版本, 以增强优秀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互动;还应适当增加方言影视娱乐节目, 可以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明星嘉宾的影响和效应, 引导年轻人重视对方言的关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该地的方言比较难懂, 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方言的节目

  • 收視: 《阿福讲白搭》的收视率稳定在15%以上,市场份额在55%左右。通俗地说,就是每100位接受调查的台州人中,有15人在收看这个节目。但接受调查的人里面,大部分当时没在看电视,正在看的人里面,55%在看《阿福讲白搭》。这样的收视率...在全省,包括省台在内,同一时段播出的所有自办电视节目中,都是第一。[17]/////连续四年,《阿福讲白搭》的收视率始终稳定在12个点以上,市场份额在50%左右,在浙江省所有自办电视节目中位居第一,节目一年的创收达到一千五百多万。主持人阿福签约浙江联通,与全省五大方言节目主持人联袂代言浙江联通“如意通”品牌,对联通产品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联通台州分公司鉴于良好的市场效果,2007年在频道投下了创历史的300万元的广告额度,2008年再次以183万的价格竞拍节目冠名权。2010年,《阿福讲白搭》冠名及插播等项目共计拍出620万的好成绩。[18]
  • [18]
  • 阿福讲白搭主持自述: [19] ; 廣電局文章見:
  • 在台州,《阿福讲白搭》不仅使众多的当地中老年人成忠实观众,还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喜欢上这个节目,结束语“明天晚上十点钟,别忘记了”也成了老少皆知的一句话。.....让老年观众觉得亲切,青年观众觉得熟悉,少年观众觉得好奇。.....[20]
  • 方言式微: 《阿福讲白搭》的主持人更像一位隔壁邻居,他的语言是我们从小听惯的,也是你每天在讲的,他说的事也是身边发生的[20]
  • 每档方言类节目每天播出的时间总量不超过半小时。/ 广告节目原则上不使用方言播出。/少儿频道不得开办方言类新闻节目,其他频道的少儿节目不得以方言作为主要用语。[21]
  • 2004年1月-2007年7月,浙江省共播出方言節目42檔[22]

從最初的欄目劇、配音劇、新聞欄目page=163.

  • 少儿频道=4-14岁為目標觀眾
  • 民族語/粵客潮閩語直播閱兵. [23]
  • 国航空姐微博暗讽温州人普通话不标准[25]</ref>

郭鎮之和張小玲在雲南昆明的田野調查中同樣發現,有觀眾將方言節目和分裂主義聯繫起來,批評「昆明電視台有支持昆明獨立的嫌疑」(2012:309). 清華大學郭鎮之和諾丁漢大學張小玲(2012)刊於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Hegemony and counter-hegemony: The politics of dialects in TV programs in China”


  • reserved sources:
  • 小學生觀眾多
  • incidental (連帶/被動) learning > intentional learning [26]
  • home television better than at school: [27]
雙語者

[28] [29] [30]

Tom and Jerry

拍出《猫和老鼠》的他,把Tom and Jerry永远留给了我们 2020年04月20日 15:19 PingWest品玩 http://web.archive.org/web/20210129071831/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4-20/doc-iircuyvh8838457.shtml

方言配音动画的前前前世 动漫杂谈 2018-8-14 https://archive.is/3pXhP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49365/

others

为方言走上银幕点赞, 光明日报[31]

  • 而「年轻人喜欢时尚新潮的东西,虽然不会排斥方言新闻播报,但由于从小受普通话教育的影响,听起方言来总不是那么顺耳。」[15]
  • 四川編導崔倩:"现在中国一直是推广普通话的,作为官方的宣传阵地,电视台本身就应该使用普通话"[32]
  • 上至革命领袖,下至田间百姓,都说着一口地道普通话也是不现实的。虽说推广普通话工作任重道远,但在艺术创作中,还要讲究美感、艺术性和真实性。[33]
  • 内蒙古晨报: 这些节目以新闻和娱乐类为主,很受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追捧,节目的收视率都排在当地所有电视节目的前列。而且这些方言类的节目并没有出现广电总局相关官员所说的“群众意见很大”那样的后果,反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最新消息是,一直采用客家话和普通话双语播出的广东梅州电台,因为经常有听众写信来反映,该台客家话节目大概占节目总量的四分之一,嫌客家话节目不够,所以广东梅州电台应听众要求,准备在4月份进行改版,增加客家话节目的比重。[34]
  • 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何为多民族?无非就是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风俗和习惯。然而,在现代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干掉荧屏方言,除了将导致人们群众更进一步对本已恶俗虚假的电视荧屏继续保持怀疑之外,我实在看不出它还能起到一些别的什么作用。[35]
  • 罗尘,作家,纪录片导演, 2009: 无论广电总局禁不禁播方言剧其实都无所谓,方言照说,电视照看,无非是打发个时间,谁还真信了。关了电视睡觉,说的梦话不还是“娘打拐”(湖南本地方言,感叹事情糟糕不如意)吗?普通话早就不流行了[36]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新闻社区,对55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影视剧掀起方言热 58.2%的人认为东北话最火[37]
  • 搜狐娱乐就此致电了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搜狐娱乐询问,如果一部电视剧特别优秀,必须通过方言才能精确表现人物,总局会否对此有破例时,王卫平回复称:“对于方言使用的各类情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38]
  • 7月17日《宁波晚报》报道中,某位著名艺术家的经纪人高大宽这么认为:“东北话是普通话的一种,趋于普通话,没有太难懂的成分,不会影响观众的理解”。.......东北话是地方色彩非常浓厚的方言,她绝不是特殊的“普通话”,也不是什么“亚普通话”,如果把东北话加以“特殊对待”,那么,唐山话、天津话又怎样对待呢?他们大多听得懂,但是,他们又该怎么对待呢?所以,东北话不能人为地“搞特殊”,这种文化特殊的办法,实不可取。///我们应该像保护好东北方言一样,保护好其他各地的方言,全国七大方言区,我们应该像保护好东北话一样,允许各地方言区的母语文化充分发展,这是积极的人文政策,和普通话推广一点也不矛盾。我们也要像爱护赵本山一样,爱护其他方言艺术家![39][40]
  • 从来没有哪一部方言剧中是完全没有普通话的.........我们应该正视母语文化复兴的现实,消除对母语文化的“品味歧视”。.........裴钰先生认为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描述影视作品中“失度、过滥使用”的说法不准确。...裴钰还生动的引用了一个例子,“东北人看不懂粤剧,不能说粤剧就不好;广东人也看不懂秦腔,也不能说秦腔不好。我们不能要求粤剧第一得让东北人看得懂,也不能要求秦腔就一定得让广东人看得懂。”如果用“影响传播、观众听不懂”为由来限制一个具有地域特点的艺术作品是不合理的。[41]
  • 拿今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两部电视剧《四世同堂》和《我的兄弟叫顺溜》来说。《四世同堂》改编自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名著,拥有黄磊、蒋勤勤等超强的演员班底。而阵容班底稍微逊色的《我的兄弟叫顺溜》却超过前者取得了傲人的收视率。裴钰认为造成这两者收视率差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方言”的使用。//《四世同堂》原著小说的作者老舍最被人称道的就是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世态人情还是习俗时尚,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而新版《四世同堂》则为了迎合现代观众,刻意舍弃了这种“京味”,事实证明这种刻意的做法也遭到众多非议。[41]
  • 方言剧就是我们的母语剧。方言是文化语言,是生活语言,是母语,所以,“母语剧”让大家感到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在方言区放映。国语剧和母语剧,如今双峰并起,齐头并进,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41]
  • 保护好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作为政策指引下的具体实践,方言剧和国语剧也从来不是矛盾的,从来不是彼此水火不容的。我们主张“方言剧”,并不是和国语剧相矛盾的。如果一定说有矛盾,那么,我认为那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矛盾。[39]

趙半山靠東北方言賺大錢, 其他方言區例子?

  • 赵本山身家过7亿 靠“东北方言文化”致富[43]


內蒙

包头师范学院刘老师:前两年有音像公司出版了《猫和老鼠》动画片的东河方言版,虽然没在媒体上放,但碟片的销量很大,这说明,方言的节目还是很受市民喜爱的。“禁播方言”莫名其妙。[34]

广电总局决定从今年起启动电视剧捐赠活动,号召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每年向西藏、新疆两地分别捐赠1000集电视剧。今年共有26家电视剧制作机构捐赠了44部、共1027集电视剧,其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陈云在临江》《天下*楼》《神医喜来乐》《抢滩大上海》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目。

近年来,在“西新工程”的推动下,西藏、新疆两地的广播电视建设和覆盖工程迅速发展,其中西藏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新疆均达90%多。但随着广播电视科技设备的不断发展,如何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日渐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西藏电视台藏语卫星频道开播后,人口覆盖率很快达到83%,藏语节目却显得更加缺乏,现存的节目在一年内就可播完。而且电视节目的重复率很高,如《西游记》已重播了30多次。

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总量不足在新疆同样存在,突出的表现是译制片源短缺和自办节目数量有限,目前3个维语频道每年译制电视剧1100集,勉强能保证每天播出1集新剧。电视节目重播率达到30%,影视片的重播率更是高达50%以上;而现今的自办节目每天平均的正播时间只有29分钟。

[44]


領導人方言

Reconciliation?

Cantonese, Taiwanese, and Hakka -- have received little offi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the nations where Chinese is spoken; they are not mutually intelligible with Mandarin, and are often deeply stigmatized. Although China's language wars have paralleled cold war hostilities, unofficial forces in the 1990s are rapidly enhancing dialect prestige, as an economic boom increasingly links the "Greater Chin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aiwa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45]

雲南

方言版《春光灿烂猪八戒》下月云视热播 2004年10月30日11:05 春城晚报 10月28日下午,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热心观众在云南电视台方言故事看片沙龙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方言配音版电视连续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片断。从11月1日起,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将于晚间21:45强势推出这档方言剧。由于接到了广电局“关于禁止播出改编引进境外影视作品”的通知,云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方言剧场》及时对播出计划进行了调整,方言版的《说老公坏话》、《粉红女郎》等也即将热播。云南电视台负责人表示,《方言剧场》以后会经常性地举办这样的沙龙,想要参与沙龙的观众可以登陆bbs.yntv.cn上网报名。 高 凡 翟春霞(春城晚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4-10-30/11054087054s.shtml

湖北

再看看武汉的一些报纸,《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等报纸中方言的运用比较常见。《武汉晚报》开辟“九头鸟”专栏以方言报道社会新闻,每日一篇;《楚天金报》设“街巷故事”一栏,读者来信来电多以方言叙事;《楚天都市报》逢周四推出副刊“汉味茶馆”,“汉味茶馆”栏目具有浓郁武汉地域特色、历史特征,包括“湖北大鼓”、“汉货小品”、“扯野棉花”、“汉味快板”、“讲点把古”、“吹哈子牛”、“汉腔趣话”等多个小栏目。其中“汉腔趣话”栏目就成为非方言言说者学习当地方言的平台。该栏目以调侃、诙谐的方式解说一些武汉方言,如《“濮存昕”兼“田克兢”》中用濮存昕和武汉当地说唱演员田克兢的语言分别朗诵了两首诗:濮存昕版的“大地/我的、母———亲/我、是您的、孩子!”到田克兢这里成了“大地,我的姆妈唷,我、我是哪个? 我是您家的伢!”让人读后忍俊不禁。这些栏目让非方言言说者增长了一些方言知识,同时领会到更多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归属感。[46]

春晚: 欠缺湖北四川etc西南官話

  • 沈阳日报: 每每春晚前,传媒娱乐版也会谴责北方有点儿“霸权”,为广大的南方鸣不平。.......(不過)....以2007年为例,南方地域来自的武汉小品《招聘》和来自四川的小品《粑耳朵》亮相春晚,虽然其包装成“汉普”“川普”之后失色了很多,演出“笑果”总的还是不及北方小品,但他们代表南方冲击春晚成功,还是令人欣喜的,也值得鼓励。  虽然,春晚的歌舞没有分成南方歌舞和北方歌舞,也没见将歌手分成南派歌手和北派歌手,但从语言类节目的特殊性考虑,从南方观众对语言类节目的需求考虑,还是有南、北小品之分,对南方小品,还更应该宽容些。[47]

電視台

  • 电视剧除了特殊需求,要用普通话这一点我想没有任何异议,但是明显现在走偏了,不但是用普通话,还要用带有强烈北方词汇口音的普通话,目前全国,尤其是南方诸省卫视(包括官话和非官话区)的节目,不只是电视剧,所有的节目,包括新闻主持,都在急速的“北京/东北化”,东方卫视被调侃成东北卫视可不是单纯因为它不讲上海话的原因。估计中央台是唯一坚持标准普通话的电视台了。其实这个现象就是宣告了普通话人造化的失败。无论你是你是8成自然2成人造老国音也好,还是9成自然1成人造新国音也罢。只要你是自然成分更多,就天然造成了某一个以这种自然语言为母语的族群在文化上获得了天然的优势,目前看来就是华北-东北集团。[50]


  • 2005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川内致力于发展方言剧的导演、演员大部分都不认同,甚至闹情绪。《通知》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李伯清,他筹备已久的方言剧《石码头》可能就此搁置。[4]
  • 好不容易筹拍方言电视剧《石码头》的李伯清最激动:“文艺栏目怎么能禁止方言?还好电视剧不是我的专利,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在舞台上讲评书。”[4]
  • 而《王保长新篇》的导演陈福黔对这种“一刀切”表示遗憾:“好莱坞的电影还专门要求演员用某个州的口音,借此表现艺术特色。所以方言剧不应该搞一刀切。在西南地区,四川方言剧很受欢迎,广电总局应该考虑到观众的需求。”[4]


  • 广电总局再次向媒体解释,“方言跟口音不同,在电视剧中有一些地方口音应该是一个特色,为全剧增加些看点,而通知中规定的方言主要指地方性很强的语言[51]
  • 在全国已经大红大紫的赵本山一直没改乡音,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口标准的东北话,即使是在舞台上,他也是不改本色,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说的话哪个中国人听不懂,那他肯定是马来西亚人。”[51]
  • 像川剧等一些地方剧将大受限制,采访中记者获悉,大批四川导演、演员对此《通知》大喊遗憾。[51]
  • 资深导演杨亚洲,“如果想针对一个地区播,那就用方言,如果像全国播,那就用普通话,两者并不冲突啊. // 《山嫂子》的主演媛凤: 我觉得在四川本土播放的话就应该用方言版本[51]
  • 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1930-40年代)[52]
  • 关于方言节目的“一方之言” (brief summary below)[53]
  • 地方电视台播放方言节目、方言电视剧,是民众应该享受的文化权利。每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这种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权利去接触和欣赏,东北人有权欣赏东北语言风味的影视作品,湖南人也有权从电视中品味潇湘风韵。有关方面似乎应该更加尊重人们这种快乐的权利。[53] (這個觀點早前出於[54] )

新聞、民生、綜藝節目

  • 用杭州话说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地化的思考[55]

自2004年1月杭州电视台杭州話「戲說」新聞欄目《阿六头说新闻》大熱,2004-2005年浙江各市冒起十餘檔「戲說」新聞、社會民生情景短劇方言節目[註 2]浙江省語委2005年4月座談會批評此風氣。[63]浙江省宣传部副部长、省语委副主任高海浩山東人,母語中原官話)認為吳語方言節目朝「戏说新闻」发展是低俗的,指「媒体要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来看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3]2007年,《丽水日报》记者撰文《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理念》指出方言節目令外地人被排斥,為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一起構建和諧社會,應推廣普通話節目。[64]母語為溫州話金鄉話殷作炎教授指「不少外来人口都受困于听不懂杭州话,杭州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增多会显出城市的小家子气,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63]

2006年12月25日,浙江頒《省政府令第228号》規定「新闻媒体用语[...]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第十二条「广播电视播音确需使用方言的,应当报经国家或者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并在规定时间内播放」,[65][7]具體執行為「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类节目」[7],引起輿論。新华社浙江分社對此發起網上投票,499投票者認為合理與不合理各佔41%。[66]

四川

  • 迫于"广电总局禁令" 四川方言版《潜伏》被停播[67]
  • 《死水微澜》是方言剧中的异数,它里边没有搞笑、没有噱头,就如一切正剧样徐徐展开,却用成都话完全再现了李劼人这部作品的精髓。//  李伯清把成都方言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成都方言艺术方式,并冠之以“散打”之名。提起这个名字,有文化没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你对此俗文化是鄙夷不屑也罢,是会心微笑也好,但凡你生活在成都,你就无法回避“李伯清效应”。既而,电视方言节目从零敲碎打到专门的创作班子,从方言评书到方言电视剧,从方言社教节目再到方言新闻,方言顽强地向电视节目类型全面渗透,从地方媒体向全国性媒体扩展(如2001年央视3套播出《李伯清散打法轮功》)。[68]
  • “假老练”万喜、“闷墩儿”陈利亚等尝到了甜头,后来所出专辑《市井百态串串香》销量一路飙升。据悉,《市井百态串串香》上市两个月来,就以12万张的销售总量创下四川销售纪录。...出川话专辑、开演唱会、签约唱片公司,忙得不亦乐乎。川话音乐专辑的特殊品质以及它的成功吸引了外地唱片公司入川,抢购这一“绩优股”,更发誓将川话打造得像东北话一样妇孺皆知。[69]
  • 牙尖帮小王飞哥...发行于四川2004年12月24日。四川影音制作人吕品推出了第一张歪唱专辑《牙尖道》[70]

江蘇南京

  • 《决战南京》改方言损失30万 不满禁令还得照办[71]

蜀狂: 2001年高考

  • 网上曾经流传得非常广的一个笑话,说是某年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用10到20个字给推广普通话做个广告策划”,于是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这就映证了2001年的那道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笑话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回答的:“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为普通话,二者皆可抛。”
  • 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普通话,掌握好汉语,我认为是应该的,把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掌握好,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好的。个人认为,学好普通话的确比学好外语更有意义。但是,广电总局的这个规定就有点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因为有了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在里面,地方方言,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72]
  • 自从接触到网络后,我就很少看电视了,但是每天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动地看上一会电视。你知道,这才叫受罪啊,刚刚把一口饭吃进嘴里还没有咽下去,电视里就开始吼肛泰克,接着又是胃必治,跟着来的又是卫生巾,更少不了治疗性病的,或是几个大胸女人在那大喊丰乳,本来胃口很好的,结果就被这些广告给吓没了,真恨不得马上就去把电视砸了。可是这又关电视什么事?忍了,反正我又不常看电视的。可是现在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禁播方言剧,我就在想,是不是想把这些垃圾广告整顿一下更有意义呢?规范语言,倒不如先规范内容。[72]
  •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对四川的方言钟爱有加。[...]成都还有一个把四川方言和艺术结合起来的人,那就是李伯清,[...]李伯清组织人把《猫和老鼠》改编成四川方言版的,创造了又一个收视率的奇迹,[...],后来其他地方的人还效仿他,做出其他方言版的《猫和老鼠》。重庆电视台曾经推出过的一系列方言剧,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不是曾经也靠赵本山拍的那几部方言剧来提高收视率吗?说禁就禁,难道你是霸王不成?如果广电总局能够让赵本山不再在春晚里操那口东北口音,我就说你NB。[72]
  •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如果在拍关于邓小平的电影电视里,你让他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拍毛泽东的电影电视,你也让他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就明显的不合符历史事实,所谓的重大也就不显得重大了,倒像是在儿戏。以前拍过的很多关于他们的优秀电影电视,你这通知一出,就把他们全部否定了。[...]就说现在国家领导人,有几个把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你规定电视里的领袖伟人们必须说普通话,倒不如先让他们把普通话说话吧。[72]
  •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他都是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艺术,就应该让艺术家们自由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和想象力,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艺术,才具有生命力。广电总局现在却要凭借他的权利,硬要把艺术装进一个死的框框里,限制艺术的自由空间,不知道这是在扼杀自由还是在扼杀艺术,真不知道他们安的是什么心。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中国后,也灭了他们的文字和方言,统一货币与度量衡,莫非广电总局在以秦始皇自居?[72]

湖南

在这个时段里,地方台的节目要用硬新闻去和电视剧争夺观众,显然是一种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做法。有鉴于此,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把节目内容定位在社会新闻上,以软新闻为主,走大众化道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一切大小事情,这正是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73]

在地方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中,将内容定位在社会新闻上,不独湖南卫视一家,《晚间新闻》何以获得巨大成功?首先,这档节目成功在于尽可能对新闻现场回归,这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对电视最本质的特征——现场同步记录功能的回归。就象《晚间新闻》节目中所穿插的口号——“听我讲新闻”一样,我们从节目中可以听到真正来自民间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新闻当事人用不同的方言在讲新闻。《晚间新闻》现场采访的记者并不出境,而是将电视画面留给了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本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场同期声,用新闻事件中人物自己的话来报道新闻,记者的提问只是起穿插作用。正是这些朴素的方言土语、电视画面和现场的环境音响,使得每一条新闻都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使得每一条新闻更具有真实感和电视质感。[7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註:後世修改了魯迅的發言),类似的,我们也可以说,只有地方的,才是全国的,地方性的新闻做得好看,同样可以吸引全国的观众。一方面,湖南卫视是一个省级电视台,在省内拥有大量的观众,用湘方言讲述发生在三湘大地上的新闻,节目自然充满了湘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湖南卫视是一个省级上星台,许多省外的观众都能收看到湖南卫视的节目,大量的省外观众使得新闻报道的地域性渐渐淡化,节目制作者不仅仅关注三湘大地,全国各地的新闻也开始出现在《晚间新闻》的节目中。例如在2002年1月14日的《晚间新闻》中,头条新闻就是用沪方言,讲述上海的一位好护士张贤玲十五年义务照顾病人王金兰的故事。在1月17日的《晚间新闻》中,播出主持人李锐在长春的一户农家采访的故事,新闻标题也起得饶有东北味:谁说东北只有猪肉炖粉条,俺那旮旯生活条件高。正是这种地域性与非地域性的统一,使得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独具一格,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观众收看。[73]

高一飛

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高一飛[註 3]
  • 1996年,我刚从另一个城市重返重庆,那时重庆电视台正在播放《山城棒棒军》,每到开播时间,万人争睹,也是每二天议论的快乐话题。地道的重庆方言让我更加爱上了这座城市,因为只有通过方言,我们才能了解重庆人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热情[76]
  • 有人强调方言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这固然没有错。其实,文化多样性,只是保护方言的一个表面的理由,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方言文化产品能够给理解这种方言的人带来特有的快乐。快乐 ,就可以是唯一的理由,所以在地方电视台,拍摄和播放方言电视剧,是民众快乐的权利,它是文化权利的一种,就如民俗、宗教,它不需要太多功利的理由,精神上的快乐 ,可以成为它存在的全部意义。[76]
  • 广电局限制方言文化产品,就是用国家权力干涉人们这种快乐的方式。自从1955年10月中国开始推广普通话,方言的话语权逐步被削弱。在之后的城市化进程中,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了搞笑的工具。这种做法,表现出强势文化对老百姓快乐的不理解和浅薄;而权力的介入,则表现的是文化权力部门对文化的无知和傲慢。[76]
  •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西部基地常务秘书长郭宏称:他说:“虽然国家出台了主持人的相关规定,但并不是要禁止方言节目。[77]
  • 全禁止方言节目 (when?)

庄礼伟:港台话也是中国话

庄礼伟(暨南大學,江西井岡山人,祖籍汕頭[78])港台话也是中国话[79]

  • 因为我从来就不喜欢广播电视中的忸怩作态、拿腔捏调、刻意模仿、邯郸学步、老牛装嫩、集体发嗲。但是对于这样大一统的、绝对的训令,我觉得还是有可商榷之处。我坚决拥护在新闻、教育类节目中使用标准普通话,但是在生活类、娱乐类节目中,在主流的标准普通话之外,出现一点点方言和地方普通话,有何必要“严禁”和“查处”?各种方言元素的存在,体现出中国在语言方面的博大、宽容、多元。[...]什么是好的语言,不是靠有关部门“训导”出来的,而是由大众选择、由时间淘洗出来的。[79]
  • 在青少年中,那些“哇”、“耶”之类的新潮腔调,只要已经不是刻意,而是已融入内心,发乎自然,就没必要去强行管制。今天有关部门规定的表达高兴的种种“统一用语”、“规范用语”,在清朝的“有关部门”、德育权威、古文专家们看来,不也是离经叛道、浅薄浮滑一类的东西么?////如果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在表达高兴心情时,都非得采用普通话或京腔普通话,那真是一种很恐怖的场景。让北方人说句“蛮好”,可能确实比较做作,可是在南方,说“蛮好”就不存在做作问题,所以不要用地域眼光、中心眼光来教导什么是“做作”。[79]
  • 听到张国荣的《风再起时》和Beyond的《光辉岁月》,听到加菲猫的邻家大叔式的粤语配音,听到麦兜在说“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我们会为中国拥有如此出色和有趣的地方语言而由衷高兴。[79]
  • 标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并不存在高雅与低俗之分。有些人对地方、民间俯视惯了,总想搞出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来,排除任何杂音,这才是非常低俗、要不得的做法。[79]
  • 港台腔的“入侵”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不反省和摈弃大陆广电媒体中的生硬腔、训话腔、文件腔,那么其他平民化的、鲜活的替代物自然就会“入侵”进来。普通话中大量的泛政治词汇和腔调,就像一块块语言石头,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在重大节日到来或重要指示下达后接受电视采访时,大多是以“我特别特别激动”开始,以“关怀、温暖、正确、及时”过渡,最后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结束。而西安小学生夸张的对“连爷爷”的欢迎词,更是这种电视腔的“极限版本”。[79]
  • 再回到港台腔的问题上,一队高中生赢了球,一组大学生攀上了雪山之巅,在人生的这种快意时刻,对他们击掌时说句“耶!”有什么必要去指责和“取缔”呢?难道非要他们说“今天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心情特别特别激动,特别特别地振奋,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将来……@¥%#◎%&*!”?[79]
  • 港台话也是中国话。我赞成推广普通话,但我也赞成保护地方话,保护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基因。这二者并不矛盾。[79]
  •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地方话,都是人民的语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说普通话还是地方话,而是不要说违背事实的假话、言不由衷的套话、千人一面的废话、盛气凌人的霸王话,不要说训导腔、岳不群腔,把这些东西统统拉出去废掉,那么,无论是普通话还地方话,都会是受欢迎的人民语言,都“要得”(川)、"蛮""晓得"(湖南)“好嘢”(粤)、“爽”(台)、“中”(豫)、 “珍贵、八爪”(超级女声)、“好,很好”(葛优)。[79]

Four different sources

  • 方言濒危 城市规模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80]
  • 2004年7月,韩沛玲来到了江苏常熟。作为汉语方言研究专业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她关注方言已经很久了。在常熟市的辛庄,韩沛玲耐心地和多年前嫁到这里的唐惠珍一起读字,做方言调查。“饭咸了的‘咸’怎么说?”“帮助的‘帮’怎么念?”韩沛玲认真地记录着她的发音,津津有味地体验着吴侬软语的妙处,也惊讶它与自己家乡话间(韩是山西人)的差异。[80]
  • 唐惠珍对自己有可能起到的作用无从知晓,那些连她自己也瞧不上的土得掉渣儿的辛庄话将被注明国际音标,然后装订入册,“很多年后,如果辛庄方言不存在了,按照现在这些音标,也还是能够把它读出来”,韩沛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只是一次例行作业,但她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客观上能够起到保护方言的作用。只是,韩沛铃认为自己的力量太有限。她无奈地承认,方言的萎缩几乎是不可阻挡的。[80]
  • 无论是文字的传说者还是研究者,无论是无形的预警还是有形的抢救措施,对于方言的保护而言,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是汉语方言的尴尬现状。“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在这个一切都被简化、被‘缩减’的时代,要走入一个方言的世界,对我们来说谈何容易。方言的死亡,差异的寿终正寝,意味着鲜活的感性缩减为干巴巴的、号称为理性的方程式以及电脑键盘上的符码。”1996年,当时还在读书的敬文东就在一篇评论韩少功《马桥词典》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方言的隐忧。(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敬文东
  • 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敬文东对方言式微的趋向已然有了宿命般的忧虑,在其出版的《被委以重任的方言》一书中,“方言”符号转化为弱势文化的全权代表。“方言的出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的较量,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80]
  • 尽管认为语言最鲜活的成分还是蕴涵在方言当中,但是和同龄人一样,敬文东所有读写和思维的语言也早已经是普通话的意境,他能够保留的只是对于家乡话的尊重,“四川‘方言’天生的能力是,不用我们费力,就能把我们领进锣鼓喧天、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的沸腾生活,那是茶馆与火锅代表着的人间事件……我终生热爱这鲜活、生动、充满野性的一幕。”[80]
  • 方言的危局早已是学界的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主任周垒认为,[...]要具体到哪一支小的方言语种在消失,还无法做出确切的统计。[...]“中国地方太大,语言太复杂,我们现在能够摸清楚的只是以县城为主的方言”。周垒说,县以下的乡村,正是方言流失的源头。只有在普查的时候才能知道方言的处境,而上一次大型方言普查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情。[80]
  • 周垒说,表面上看,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仍然有千万以上的人在说上海话,而实际上,使用上海话的范围越来越窄。任何来自书面或者媒体的信息,都要用普通话表达。上海话只能用在几乎没有文化层次的吃饭、睡觉之类日常生活狭小的范围内。他认为,上海话正在走向名存实亡的不归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上海方言的词汇贫乏。
  • 专门研究上海方言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举出了佐证,根据他的统计,上海话中有特色的、而在普通话中没有的单音动词,其中有74个词在现今大学生一代中已消失不再用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闽南话、粤语,以及其他几乎每一个应用方言的环境。
  • 浙江金华市曾经做过一个金华方言的调查,在6岁到14岁孩子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但52.03%的人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能用金华方言较好交流的仅占22.65%。学好方言不如学好英语,成为金华小学生与家长间的默契。
  • 西安外国语附中初三学生吴雨婷运用方言要稍微好些,她用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80%的时间都是说普通话,但在给老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会说陕西话。
  • 和吴雨婷一样,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经常是“刚说完普通话,又要说老家话,有时候都有点变不过来”。
  • 富有独特魅力的汉语方言正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在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周垒把目前的方言濒危比做是物种消失,这个过程的消亡,有可能只是几年的时间。
  • 对于使用人数众多的方言存在的萎缩现象,周垒则建议实行“方言普通话”的尝试,他认为实际存在并流通的是各种具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即一种方言的变体,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应该是“普通话既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
  • 不过,周垒也表示,语言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目前,保护濒危语言,也仅仅限于用笔记录下来,有了录音技术后,可以留下录音资料,但也不能够维持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存在。其原因是在语言的发展、消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Quote
"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了一些小品演员搞笑的工具"
  • [76] direct quote: (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了搞笑的工具。这种做法,表现出强势文化对老百姓快乐的不理解和浅薄;而权力的介入,则表现的是文化权力部门对文化的无知和傲慢。)
  • 拿什么拯救你 舌尖上的乡愁[81](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了一些小品演员搞笑的工具。)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方言风暴”及其成因[82] (随后的城市化进程,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为小品、相声、喜剧等艺术形式的搞笑工具。)

電視劇、外購節目方言配音

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绝对OK》以杭州話配音譯制海外電影、電視劇和動漫(2005年9月5日-2006年末)[83],節目初期辦「配音PK大赛」邀觀眾參賽。[84]

浙江钱江都市频道普通話與杭州話並用电视剧《开心一家门》(2006年3月20日-?)[87][88]


  • 恰好今天是期末考前一晚,有点焦虑就上网搜青春门五号想怀旧一下。只可惜土豆网上的视频清晰度很低,集数也是不连贯的,似乎关注的人也不是很多,否则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整理。而在B站上根本没有查到青春门五号。在百度上,就连“青春门五号停播”这一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也只有寥寥几条,似乎像是石沉大海一般,消散在了杭州人整体的回忆里。不过万幸土豆网上还有一些完整的剧集,得以让我一窥这一部我小学时代最着迷的情景剧(不意暴露年龄)。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到礼拜五,我就一定要住奶奶家,为的是晚上可以无限量的看青春门五号看到很晚,然后可以直接睡在沙发上,而这两者都是在自己家爸妈不让我干的。对我而言,青春门五号始终与我的小学回忆交织在一起,“如何评价青春门五号”这样一个问题总是会成为对那个时代记忆追溯的一种觥殇。相应的,当青春门五号这样一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再次从我们记忆深处泛起的时候,我们所审视的 以至于怀念的 就不仅仅是电视剧本身,而也是那个时代的杭州,那个静谧、包容、雅致 安于一个旅游城市的小省会城市 杭州[89]
  • similar viewpoint: douban[90]

杭州影视频道的方言综艺节目《金海岸快乐七点档》、杭州少儿频道的方言栏目剧《青春门5号[91][92]等等

國家廣電總局2005年10月《广发剧字[2005]560号》[93]禁止地方題材電視劇使用方言。[94]2009年7月广电总局发言人朱虹說「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95],至此禁令全國嚴格執行。[96]

  • 人民網評論摘要: 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97]

other

  • 特型演员消亡史[98]
  • 2013年唐国强第30次演毛泽东有点困惑 [99] /// 其後2001年電視劇《长征》裡各領導人角色,包括唐国强主演的毛澤東,不講湖南話。<--- evidence is streaming video on various sites.
  • full script of original speech: 广电总局发言人:电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100]


这是广电总局继去年禁止播放用方言配音的外國影视片、今年年中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以及夹杂外语、方言之后 [...]去年禁止播放方言配音的外國影视片遭到了一些地方方言电视制作者的抵制,有的省份的艺术单位甚至组织了座谈会对通知提出意见,早先“禁止港台腔”的通知则被人看做“打南不打北”,有方言歧视之嫌疑。这回的通知刚下发,四川即有媒体报道,“大批成都导演、演员对此《通知》大喊遗憾”。[...]去年禁播方言译制片时,制作上海话版《猫和老鼠》的上海滑稽剧团一位团长对媒体说,上海小孩子连上海话都不会说了,他强调上海话也是一种文化,他们的制作就是出于保护方言的目的。[...]比较实事求是的说法是,和北方方言及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以极富进攻性的姿态侵入南方相比,南方本土的地域文化正在呈消退之势。[...]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是,禁止方言电视,北方方言是否在此列?字典里对“普通话”是这么解释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可见普通话并不能和北方话画等号,而是在后者基础上的提升。然而,事实是,大量操北方方言或者夹带北方方言词汇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的屏幕上都很流行,北方方言在优秀的电视人宣传下成了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方言。然而语言学家会告诉你,没有哪种方言比另一种高级。再看看一次次重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每次都会收入“大腕”、“蹦迪”、“大款”、“托儿”、“神侃”、“宰客”这样出自北方方言的新词,而新近的再版中,“白相人”、“吃讲茶”这样源自南方方言的词汇则被剔除。相信其中损益,电视剧居功不小。[...]《大明宫词》里傅彪说的陕西话是不是也要重新配音呢?[101]


  •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2]
  • 类似的禁令出台之后,综观荧屏还是收效甚微,一些主持人照样在"发嗲",照样在使用"家乡话"。这次对方言电视剧的限制恐怕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每一次禁令似乎都有个"例外",譬如开演唱会明星不准假唱,但又说电视晚会可以"原则上通过"。眼下针对方言剧的限令,广电总局有关士又解释说,方言和口音不同,有些地方的口音还是一个特色,并表示东北味的电视剧《马大帅》不在禁令之列,赵本山还可以说东北话,明年贺岁剧《马大帅》第三部照样可以拍。[2]

这样的解释大有“你不说我还清楚,你一说我就糊涂了”的感觉,难道东北话是地方特色,四川话就不是地方特色?听不懂东北话是“马来西亚人”,听不惯四川话就是“坦桑尼亚人”?赵本山的《马大帅》可以纵横荧屏,凭啥重庆的《山城棒棒军》就该“胎死腹中”?[...]既然限令出台,就该有其威信和“杀伤力”,大家都应该遵守才行。如果无名小辈“难逃一劫”,名流大腕就“网开一面”,这无疑使强者俞强,弱者俞弱,非但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也影响法规的尊严。因此,在同一标准之下,赵本山们不该“得瑟”,更不能成为例外。[2]

[104] 著名邓小平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卢奇的妻子唐萍,她表示从真实性上来讲还是说方言较好:“要是从反映当时的真实性的角度来讲,当时的领导人还是说各自的方言的。卢奇以前扮演邓小平的时候都是说四川话的。” [105]

朱绍华(1972年—,土家族,湖北恩施州巴东人)

  • 有些地方话虽然听不懂,好在文字都是一样的,可以打上字幕,这也是港台及国外影视剧的通行做法,大多数的人还是能够懂的,这些问题只能加以引导,现在却是“明令禁止”,可有必要?[106]
  • 我们大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方言很多,许多方言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自然消失了,和方言同时消失的还有很多地方文化及民间艺术,这是许多历史学家深为痛心的,要抢救这些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必须要精通方言,可以说,对有些地方方言,我们不仅不该禁止,还应该挖掘和保护,而且现在许多方言已经形成它们特有的风格,如东北话、上海话、广东话等,在影视艺术上,我们不但不该全面禁止,还应该给它们留下适当的发展空间,毕竟这也是人民的需要。[106]


  • 像我这种极少看国产电视剧的人,都晓得《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说话带有浓重的陕西口音;《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则一口河南腔,以至于我一直误以为许的扮演者王宝强是河南人;《我的团长我的团》简直是各地方言的大杂烩;近期热播的《我的兄弟叫顺溜》里,三营长说的是湖北方言[107]
  • 方言电视剧的风生水起,以及方言在地方电视节目当中的大行其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背后的缘由其实并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喉咙,只发出一种声音,其话语自然是代表中央权威的普通话;等到各个地方都有了发言的欲望和声道,而且主要是说给地方人民听,方言便会复苏,重新展开对普通话话语的反抗。中国改革开放的要义之一,即是让各个地方自己发声,同时聆听、接纳外来的声响。声音和话语的多元化,指向文化和权力的多元化。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普通话的诞生正如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统一,实质上意味着一种中央权威的确立,它的推广乃是中央对地方的同化与支配。与此相应,如果普通话受到了方言的威胁和挑战,很可能暗示地方对中央的分化。[107]
  • 与其对方言剧搞一刀切,还不如交给市场经济进行优胜劣汰。很容易想像,有多少东北人会喜欢观看闽南语的电视剧?[107]

2015—10—08

  • 说到方言剧,《马大帅》系列应该算是典型的用东北方言拍摄的了,那么很多人都能听懂的东北话究竟合不合乎规范呢?记者把电话打给了正在拍摄之中的《马大帅3》剧组,赵本山正在忙着,他简短地告诉记者:“东北话大家都能听得懂,接近普通话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编剧白铁军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普通话也是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我们在拍的时候只要注意一下少使用一些土语之类的,观众们都会听得懂的。我想说不让用方言,应该是指那些河南话四川话之类的大家都听不懂的话吧。”[...]记者问到“因为这个规定会不会导致《马大帅3》在后期制作时特意用普通话配音”,白铁军说应该不会。在他看来,东北话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也是电视剧的一个特点。[108]
  • 東北話马大帅3》最終放獲行.[109]

[110]

  • 中国的语言原本就丰富多彩,有八大语系。而方言有着自己的特色,北京有大量的北京土话,上海人也是听不懂的。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多姿多彩的语言,影视作品拍出来才能更搞笑。[108]
  • 东视文艺频道总监滕俊杰告诉记者:“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老娘舅》、《开心公寓》以及《红茶坊》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都不属于电视剧范畴,都只是电视栏目而已。电视剧投拍、播出需要相关的许可证、拍摄证等,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这个通知和我们没关系。”而《红茶坊》的制片人梁定东也表示:“的确很难确定情景剧应该属于哪个范畴,参与评比的时候,我们都是放在短片类的。[111]
  • 《红茶坊》的制片人梁定东: 在电视剧中规范、提倡普通话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方言有其地方特色,举例说,北京话最接近普通话,但是大量的北京土话外地人就听不懂了[111]
  • 我们的节目曾经卖了40集到台湾,他们的目的是把我们上海的情景剧当作学习上海话的教材,这说明方言剧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优势的,也有大量的观众和比较大的广告市场。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推广普通话、传承上海话。[111]
  • 谈到如果情景剧也被划入电视剧范畴,那还会不会用普通话继续制作节目时,梁定东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肯定要执行了。但是要用普通话来继续做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情景剧的地方性太强了。”[111]
  • 如何区分电视剧和情景剧,却是又一个让业内人士困惑的问题。SMG节目研发中心主任鲍晓群告诉记者:“情景剧、栏目剧都是新剧种,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严格、明确的界定标准。像《老娘舅》这一类剧,更多是当地的主持人参与演出,利用的是电视台的本地资源,从结构上来说,也更加本土化。”[111]
  • 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早就在做这个尝试了。拍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时候,还曾经引发了争议,很多观众认为领袖人物的声音和形象是一体的,不能丢掉。但是我们认为,应该更多的做到神似,摆脱了声音这个条件的束缚,才能更好去揣摩领袖人物的内心。”

[111]

  • 1999年,唐国强主演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首次做出了领袖不讲方言,完全讲普通话的尝试。[112]
  • 刚刚(2005)热播的《吕梁英雄传》完全采用方言拍摄。[112]
  • 方言剧《王保长新篇》在四川地区大受欢迎。[112]
  • 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化研究所专家徐舫州教授。他表示:“方言电视剧其实不会形成泛滥,只是属于个别现象,它的发行渠道肯定不如普通话电视剧那么受欢迎,不应该由广电总局下达命令禁止,而是让市场选择,自然淘汰它。”[112]
  •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付程向记者介绍,方言指的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有较明显差异的语言,像《刘老根》、《马大帅》这样的电视剧中的语言基本属于普通话,不过是带有东北方音的普通话。[...]未来的方向还是标准的普通话,实际在理论上也是语言越规范,自由度越大,传播范围越广。”[112]
  • 央视影视部汪国辉主任认为:央视非常欢迎广电总局的新规定,这是符合国家“推普”的精神的,而且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也一直坚持用普通话广播,因此《通知》的执行不会对央视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汪主任同时也表示,现在有不少优秀的方言电视剧,像之前在央视播出的《吕梁英雄传》就是采用山西方言拍的,受到了观众朋友的喜爱。[112]
  • 《吕梁英雄传》中,剧中演员一口的山西话曾经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导演何群表示,让观众能听懂是第一位的,“这个文件在实施中肯定会有一定困难,其实很多方言里有它独特的幽默的成分,是不一样的效果,电视剧要讲求大众化、娱乐化,我觉得在创作上还是多样性好一点。”[112]
  •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李培森主任对记者表示,"电视剧中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不能一刀切,因为用的方言还是有它独特的幽默和魅力,“这个只能是提倡,如果硬行还需要时间。”[112]
  • 在《八路军》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朱德将军的王伍福认为,对于讲普通话还是方言,这两方面都不能太绝对,“其实观众还是喜欢方言,因为它来自生活,毕竟现实中也是各地的人都有,再讲普通话也会流露出自己家乡的味道,当然纯粹的方言观众也听不懂,我觉得可以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在某些对白字尾上有一些典型的方言味道。”[112]
  • statistics:
  • 在广东,方言剧《外地媳妇本地郎》根据央视索福瑞对广州地区2003年收视率的调查,收视率最高曾达到22个点,并在收视率前40名的排行中高居榜首。[112]
  • 在成都,方言剧《王保长新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8.0,位居当地同期播出电视剧榜首。《王保长抓壮丁》的续集也准备在10月开拍,投资将会增加到1000多万元,主演仍由李保田担任。[112]
  • 在重庆,重播了10多次的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收视率依然很高。11月还会开拍续集。[112]


  • 举措却引发国人一片反对声潮[113]


  • 在主要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的电视剧中,用方言和用普通话,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在有关反映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电视剧中,人们已经习惯于毛主席讲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话,如果让毛主席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仅不符合他本人的实际情况,也失去了许多特别的味道,无疑会大大削弱人物的真实感,降低电视剧的吸引力。[114]
  • 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使用方言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推广普通话,应该说,从大道理上来说,这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用错了地方。推普工作重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也同样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推普工作,让社会主义文艺受到损失。[...]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方言的存在是客观现实,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最为深厚的土壤,如果我们为了推普,将这块土壤铲除掉,无疑是相当于自断生路。[114]
  • 近年来在全国火得一塌糊涂的东北小品,其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广泛使用各地方言,让人们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试想,如果让赵本山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的小品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114]
  • 谁也不知道当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怎样说话,因此《汉武大帝》中陈宝国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观众觉得失真,去计较两千年前长安人不是这样说的。《大决战》中那些来自山东江苏的基层军官、普通士兵,没必要说他们的家乡话,因为他们的身份特征在影视中并不很重要。[115]可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说的话都带有自己家乡的口音。这样的艺术处理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大人物,就该享受“特殊待遇”,而是基于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趣味。因为这些大人物说家乡话,现在的成年人还有起码的记忆或者了解。他们知道毛泽东在开国典礼上讲的是湖南话邓小平1984年国庆阅兵时讲的是四川话。如此处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呈现真实的历史。[115]
  • 全面封杀小人物在电视剧中说方言的权利,未必符合语言与艺术的发展规律。[...]《马大帅》中演员的大米查子味,能更真实地体现黑土地上老百姓的生存状况。[115]
  • 支持封杀方言的人可能会找出诸多理由,比如说推广普通话,统一文化市场,或者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等等。但在遥控器完全由观众掌握的今天,大可不必替广大观众作如此细致的考虑。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最强有力的,没有几个人愿意掏钱去拍没人看的戏。一些电视剧中加入方言元素,或者干脆用方言拍摄能够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说明有人喜欢这些。我并非川人,前些日子却喜滋滋地观看重庆卫视播出的方言剧《麻辣冤家》,我觉得剧中周富贵一家人说着重庆话,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演绎得太精彩了。[...]相信拿着遥控器的广大观众吧,讲讲方言没啥大不了的[115]
  • 电视剧中的方言其实并不妨碍普通话推广。方言的形成是漫长的,其消亡也有一个过程,由政治的因素决定,更由经济的因素决定。中国人讲过多少种彼此听不懂的方言,语言学家们也未必了解。古代只有那些做买卖或做官的人,才有讲“官话”的需要,因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体系下的农民,不需要通用语言。可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方言的影响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减弱。因为统一市场的形成、人员资本商品流动的加快,人们舍其方言而学普通话,是一种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多少年来王朝或者政府,用行政力量提倡讲通用语言,抵不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巨大的能量[115]
  • 秦始皇为统一六国,不用政府强制力则不能书同文车同轨。而今不仅全国且全球都形成了统一市场,交通和资讯又这样发达,学习通用语言往往是不得不如此。中国偏僻山乡中学里孩子拼命学英语,自然不是由于美国的压力,而是出于与其交流的需要。

[115]

  • 许多经典红色影视剧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浓重的乡音,给人们很强的亲切感和历史的真实感,如果都改成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54]
  • 如果今天以“推广普通话”为由理直气壮地封杀影视方言,明天是不是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要求地方戏曲“都必须用普通话演唱”呢?[54]
  • 以一纸禁令对待文化领域中许多争议性问题,表面上看是懒惰,是不愿耐心细致地对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处理,而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其实是公权机关对公民“文化多样性”合理诉求的不尊重和漠视。[54]
  • 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这种多姿多彩文化的存在,有权利去接触和欣赏,有权利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比如,东北人有权欣赏东北语言风味的影视作品,湖南人也有权从电视中品味潇湘风韵。同时,全体国民也有权利接触和欣赏任何一种他喜欢的地域语言与特色文化。[54] (類似觀點其後被[53]引用)
  • 以推广普通话为例,真正有价值的作为,并不在于对方言做出了多少封杀,而在于对推广普通话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54]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涛. 浅谈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7). 
  2. ^ 2.0 2.1 2.2 2.3 查俊.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检察日报. 200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摘要版由人民網輯錄於:18日集粹:那一刻,我惊诧于自己的贪婪与无耻. 人民网. 2005-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检察日报20151018”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 封杀影视方言怎能“打南不打北”. 文摘周報. 200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此文摘是綜合了兩份稿,包括: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国青年报.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人民網——轉自新京報.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2). 
  4. ^ 4.0 4.1 4.2 4.3 李姝; 范东波. 广电总局禁拍方言剧 《王保长新篇》改说普通话. 新浪娱乐——轉自华西都市报. 2005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8).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华西都市报20051015”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可以和谐并存. 中国广播网. 201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6. ^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省政府令第2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 200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7. ^ 7.0 7.1 7.2 朱小红. 4月1日起浙江规范语言文字,晚上7点-9点电视台不允许播方言类节目. 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都市网. 2007年0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8. ^ 沈伟光. 沈伟光在全省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会讲话提纲. 又轉載至:沈伟光. 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全面实施.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摘錄版亦刊於新華網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 浙江在线——轉自新华网. 2011年11月0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6日). 
  9. ^ 王树瑛. 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东南学术》. 2017, (4).  全文公開於: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媒体语言已经渗透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各级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应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重视方言的推广和使用。可以适当调整部分时间用方言来播报本地市的新闻, 通过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方言节目来引起观众 (听众) 对方言的重视。......优秀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国》等, 都可以提供方言对译配音版本, 以增强优秀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互动;还应适当增加方言影视娱乐节目, 可以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明星嘉宾的影响和效应, 引导年轻人重视对方言的关注和使用。此外, 如果该地的方言比较难懂, 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方言的节目, 满足更多人学习本地方言的需求。  作者是湖北恩施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0. ^ 钟舟海; 凌汉华. 从文化生态学看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客家俗语为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4, (4): 1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1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李军林201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Kuppens, An H. Incidental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media exposure.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0, 35 (1): 66-67, 79-80. Thus, media technologies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 but also for incidental language acquisition. (...) In addition to these studies on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elevision, there is research that confirms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i.e., by bilinguals; see, e.g., Uchikoshi 2005, 2006a, 2006b) and of a native language (e.g., Krcmar, Grela, and Lin 2007;Rice et al. 1990; Wright et al. 2001) from television viewing. (...) Incidental and inten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very different processes when it comes to, for instance, the object of focus of the learner's attention (meaning vs. form), the amount of exposure needed (more vs. less; see, e.g., Gass 1999, 322), and the degree of (teacher)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none vs. some). 
  13. ^ Koolstra, Cees M.; Beentjes, Jonannes W. J. Children'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watching subtitled television programs at hom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9, 47: 59.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may even be right when they claim to learn more English from television than in school (Vinjé, 1994).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stimulated through watching subtitled television programs. 
  14. ^ 宗珵; 周科娜. 小宁波人只说普通话不说宁波话(图). 搜狐新聞——轉自现代金报. 200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15. ^ 15.0 15.1 罗昕; 陶丽. 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闻知识》 (陕西日报社). 2012,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16. ^ 莊梅茜. 方言節目與大陸新時期的地方媒體政治:以〈百曉講新聞〉為例 (PDF). 《傳播與社會學刊》. 2016, 3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2-22). 
  1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台州日报200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18.0 18.1 用品牌引领客户——从黄金资源广告拍卖看台州影视文化频道的品牌价值.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官方网站.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結集於《创新之源:优秀论文集(上)》,江琴宁(主編,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長),屬《五年飞飏》系列丛书.
  19. ^ “阿福”马占胜讲述:“阿福讲白搭”幕后的故事. 台州日报. 2007-02-09. 
  20. ^ 20.0 20.1 吕净净. 《阿福讲白搭》的接近性优势. 《视听纵横》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辦). 2007年5月, (3).  全文公開於:从《阿福讲白搭》谈方言新闻栏目的接近性优势.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官方网站.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21. ^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的通知(浙广局发〔2007〕138号).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2007-08-15.  全文公開於:政策经典:加强方言类节目管理. 安徽亳州市电视台副台长冯大鹏的新浪博客. 201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22. ^ 浙江省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的理性审视.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 (6): 12. 
  23. ^ 大阅兵现场解说怎么完成?粤语解说什么味道?揭秘总台直播“隐身人”. 觀察者網——轉自央視《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24. ^ 罗赞. 地级台方言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视听纵横》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辦). 2017, (1).  全文公開於:地级台方言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台州电视台《阿福讲白搭》为例.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官方网站.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25. ^ 国航空姐微博暗讽温州人普通话不标准引网友热议. ——轉自温州都市报. 201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6).  該事件被以下論文討論:莊梅茜. 方言節目與大陸新時期的地方媒體政治:以〈百曉講新聞〉為例 (PDF). 《傳播與社會學刊》. 2016, 37: 16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2-22). 
  2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uppens201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7. ^ Uchikoshi, Yuuko. English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What are the best predictors? (PDF).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6, (9): 3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2-20). 
  28. ^ Uchikoshi, Yuuko. Narrative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Can Arthur help? (PD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5, (41): 464–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8). 
  29. ^ Uchikoshi, Yuuko. Early reading in bilingual kindergartners: Can educational television help? (PDF).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2006, (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3-21). 
  30. ^ Uchikoshi, Yuuko. English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 What are the best predictors? (PDF).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6, (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2-20). 
  31. ^ 为方言走上银幕点赞. 新华网——轉自光明日报.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32. ^ 崔倩:“方言禁令”是在防止电视剧低俗化. 搜狐文化. 2009年07月30日. 
  33. ^ 普通话占领影视方言领地,你支持吗?. 搜狐文化——轉自[[]]). 2009年07月29日. 
  34. ^ 34.0 34.1 郝芳芳. 广电总局为推广普通话禁方言引争议(图). 新浪新闻——轉自内蒙古晨报). 2006年0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3). 
  35. ^ 罗尘:普通话早就不流行了. 2009年0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4). 
  36. ^ 罗尘:普通话早就不流行了. 2009年0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4). 
  37. ^ 王聪聪,史小宁. 影视剧掀起方言热 58.2%的人认为东北话最火 (and many more stats). 中国青年报. 200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2). 
  38. ^ 黄杰. 广电总局“刹车”方言 献礼剧“领袖”说普通话. 搜狐娱乐. 2009-07-17. 
  39. ^ 39.0 39.1 再回应:要像爱护赵本山一样,爱护其他方言. 200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40. ^ 裴钰: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可以和谐并存. 中国广播网. 201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41. ^ 41.0 41.1 41.2 广电总局欲整顿方言剧 文化学者称要对其宽容. 网易娱乐专稿. 200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又轉載至:专访裴钰:对方言剧要宽容 保持平衡度最重要. 新民网. 200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2). 
  42. ^ 空引用 (帮助) 
  43. ^ 传赵本山身家过7亿 靠“东北方言文化”致富. 搜狐文化——轉自中国经济网). 2009年02月03日. 
  44. ^ 广电总局向西藏、新疆分别捐赠千集电视剧. 慧聪网 ——轉自新华网. 2005年1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45. ^ Erbaugh, Mary S.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as a Medium for Reconciliation within Greater China. Language in Society. March, 1995, 24 (1). 
  46. ^ 邵培仁、杨丽萍. 《媒介地理学: 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第209頁. 
  47. ^ 蓝恩. 选择小品应更宽容些(图). 搜狐文化——轉自沈阳日报). 2007年12月06日. 
  48. ^ 空引用 (帮助) 
  49. ^ 屏蔽方言:“王宝强们”会消失吗?. 搜狐文化——轉自东方网-文汇报). 2009年07月29日. 
  50. ^ 怎么看现在电视剧中的南方人一口北方方言的现象?. 知乎.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51. ^ 51.0 51.1 51.2 51.3 宁玲. 广电总局规范方言电视剧 “马大帅”还说东北话. 新浪娱乐——轉自沈阳今报. 2005年10月13日. 
  52. ^ 崔明海.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国语统一”的思想争论——兼论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的理论话语与策略转向 (12).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53. ^ 53.0 53.1 53.2 蔡尚伟; 王淑萍. 关于方言节目的“一方之言”. 人民網 (人民日報社). 2005年11月0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54. ^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端木. 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国青年报 (共青團中央).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其摘錄版收於人民網兩份報導: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网.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1). 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55. ^ 顾芳芳,韩燕,王健. 用杭州话说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地化的思考. 《新闻实践》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200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0). 
  56. ^ 在杭州你可能没听过“小热昏”,但一定知道《阿六头说新闻》.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57. ^ {{cite journal|author=陆琴芳|title=地方电视台情景剧的生存状态—以《本塘第一剧》 为例|journal=《青年记者》|date=2010||url=http://www.cqvip.com/qk/82782x/201011z/681787490201032041.html%7C
  58. ^ 李安娜. 民生节目品牌的塑造与提升策略——以《我和你说》为例. 《传媒评论》. 2016, (6). 
  59. ^ 庄小蕾. 钱江频道品牌栏目纷纷“换血”, 我爱杭州佬告别观众. 今日早報. 2008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60. ^ 60.0 60.1 60.2 60.3 60.4 电视方言节目火爆浙江各地 方言名嘴争说新闻. 钱江晚报 . 200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61. ^ 罗昕,陶丽. 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闻知识》. 2012,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62. ^ 陈建平. 电视娱乐节目与地域文化——以金华电视台《二十分可乐》为例 (5). 2010.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63. ^ 63.0 63.1 63.2 標題不詳. 《浙江日报》. 2005-04-07.  轉載至方言类节目引出的争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200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64. ^ 张涛. 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理念. 《青年记者》. 2007, (7). 
  65. ^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省政府令第2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 200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66. ^ 在浙江省语委、语言文字专家及相关单位举行座谈会,探讨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今后,黄金时间晚上7点到9点,电视台不得播出方言类节目,在播出的方言类节目中,应当加上汉字字幕,对这项规定你觉得合理吗?. 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都市网. 2007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67. ^ 肖姗姗,段祯. 迫于广电总局禁令 四川方言版《潜伏》被停播. 新浪娛樂——轉自天府早报). 2009年07月22日. 
  68. ^ 陈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69. ^ 陈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70. ^ 陈昱.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搜狐文化——轉自新民周刊). 2009年07月30日. 
  71. ^ 《决战南京》改方言损失30万 不满禁令还得照办. 搜狐文化——轉自扬子晚报). 2009年07月22日.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蜀狂. 禁播方言剧?. 人民网文化. 2005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5).  後來摘錄於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73. ^ 73.0 73.1 73.2 湖南卫视的“怪味豆”--《晚间新闻》. 新華網湖南頻道——轉自傲视论坛,原稿件不晚於2003年3月6日). 200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05). 
  74. ^ 大頭照: 维盈顾问. 上海维盈律师事务所.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75. ^ 高一飞. 广西大学法学院. 2020年0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76. ^ 76.0 76.1 76.2 76.3 高一飞.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的无知. 中国法院网 (人民法院报社). 200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全文轉載於:高一飞.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红网 (湖南省委宣传部直属事业单位). 2005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該文被摘錄於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77. ^ 四川荧屏起方言工程 主持人乡音一片要不要得?. 新浪影音娱乐——轉自华西都市报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 2004年08月0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16). 
  78. ^ 张雅婷; 庄萍萍. 追忆泰国车祸离世的暨大教授庄礼伟:是高考状元也是“不老男神”. 南方都市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1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79. ^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港台话也是中国话,庄礼伟,2005年,出版物不詳。全文免費轉載至港台话也是中国话. 新浪博客. 200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 該文被摘錄於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已忽略文本“work人民网文化专题” (帮助) 後來全文投稿於庄礼伟. 港台话也是中国话. 《视野》 (兰州大学主辦). 2006, (1). 
  80.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罗雪挥. 方言濒危 城市规模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 新浪新闻——轉自《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社). 200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14). 
  81. ^ 赵庆国. 拿什么拯救你 舌尖上的乡愁. 《中国改革报》 (中国改革报社).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82. ^ 李艳梅.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方言风暴”及其成因.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主辦). 2009,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83. ^ 《绝对OK》全新改版. 今日早報 (杭州). 2006年4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84. ^ 9月5日零点,省级频道集体变脸 将强化城际联动. 浙江在线. 2005-08-31. (原始内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帮助)存档于2005-12-06). 
  85. ^ 汪庄. 继方言译制片后广电局又禁方言电视剧--痛惜地方文化被抹杀. 天涯论坛 > 娱乐八卦 > 灰常点评. 2005-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86. ^ 周海文. 方言节目热探析. 《视听纵横》. 2006, (4). 
  87. ^ 浙派情景剧尝试 《开心一家门》收视一路飙升. 新浪娛樂. 2006年12月14日. 
  88. ^ 杭州主持人拼演技. 新浪娛樂——轉自今日早报. 2007年12月22日. 
  89. ^ 如何评价电视剧“青春门5号”?.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90. ^ 一只眼睛. (找到啦!青春门5号!)有杭州本地小lv吗?小时候.... 豆瓣拉踩小组.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91. ^ 李文,大宝. “青春门5号”海选演员啦. 杭州网.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92. ^ 丰峰. 情景喜剧《青春门5号》 深受到杭州观众的欢迎. 钱江晚报. 2007年01月23日. 
  93. ^ 廣電總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广发剧字[2005]560号),2005年10月8日。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200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94. ^ 李岩. 特型演员是怎样淡出历史舞台的. 騰訊文化【禁区年谱】系列. 2014-09-05.  . 又轉載至:中共领导人的替身是如何淡出历史舞台的?. 亚洲新闻周刊. 2014-12-10. 
  95. ^ 广电总局发言人:电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 华商报. 2009年07月17日. 
  96. ^ 肖扬,杨文杰,张玉洪. 广电总局再出新规管制方言 “领袖”要讲普通话. 北京青年报. 2009年0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1). 
  97. ^ 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98. ^ 江岳. 特型演员消亡史. 新浪科技——轉自首席人物观).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99. ^ 石月. 唐国强第30次演毛泽东有点困惑 想饰演晚年诸葛亮. 人民網——轉自长沙晚报. 2013年05月07日. (原始内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帮助)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100. ^ 广电总局发言人:电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 华商报. 2009年07月17日. 
  101. ^ 牛文怡.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2). , 轉載至牛文怡. 各位名嘴主持人:好好说话 也要有个性地说话. 南方都市报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200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0). 
  102. ^ 封杀影视方言怎能“打南不打北”. 文摘周報 (四川日报报業集團). 200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該文是綜合了兩份稿,包括:端木. 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 中国青年报 (共青團中央).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牛文怡. 方言电视,你来自哪一方.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02). 
  103. ^ 余少平. 面对禁令,凭啥赵本山是个例外?. 湘里妹子. 200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104. ^ . ——轉自[[]]).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05. ^ 电视剧中领袖需说普通话 卢奇妻子:方言更真实. 新浪——轉自成都商报. 2009年0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106. ^ 106.0 106.1 朱绍华(土家族). 不讲方言的赵本山还是赵本山吗?. 红网 (湖南省委宣传部直属事业单位). 2005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107. ^ 107.0 107.1 107.2 羽戈. 普通话与方言之争的权力隐喻. 东方早报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2009年0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108. ^ 108.0 108.1 108.2 王丽君. 广电总局限制方言 《马大帅3》拍摄不受影响. 辽宁侨联.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109. ^ 京华时报》,2005年10月14日第A34版,赵楠楠。轉載於电视剧要以普通话为主 <马大帅>等方言剧获绿灯. 人民網.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又轉載至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用方言 《马大帅》获绿灯. 新浪娱乐. 2005年10月14日. 
  110. ^ . ——轉自[[]]).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11. ^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用方言 沪上情景剧继续搞笑. 新浪娱乐——轉自新闻晨报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0). 
  112. ^ 112.00 112.01 112.02 112.03 112.04 112.05 112.06 112.07 112.08 112.09 112.10 112.11 112.12 刘玮,孙倩. 电视剧再次"拒绝"方言 专家:不该禁止让市场选择. 網易商業頻道——轉自北京新京报). 2005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6).  網易網友回應17則應收錄於該網頁.
  113. ^ 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网讀者互動專題.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1). 
  114. ^ 114.0 114.1 114.2 卧槽马. 电视剧禁方言失去许多特别味道. 人民網——轉自信息时报)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又摘錄於人民網讀者互動專題: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网.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1). 
  115. ^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十年砍柴. 电视剧讲方言不必“一刀切”. 人民网——轉自新京報. 2005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又摘錄於人民網兩篇報導:媒介批评:电视剧“说”方言,该不该“赶尽杀绝”?. 人民网. 2005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1). 张帆(編)、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文化眼】放过方言和港台腔,围剿废话与套话. 人民网文化专题. 2005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7).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