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有关此條目的讨论易发展成激烈的争论。請在討論和编辑時保持冷靜,遵守礼仪,文明讨论,寻求共识,不要人身攻击。 |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的任务列表: | |
---|---|
由蒼穹之丘加入 | Talk!:
由User:ChungTingLo加入| talk,基於下列原則,中幅度修裁內容:
由User:pupss2200加入| talk:
|
野人獻曝一下
2006年國共經貿論壇這個條目架構算是我建立的。不敢說寫的多好,可是可以看到此一條目裡的各方評論,全都是引用不同立場人士的說法,完全沒有維基人自己的評價,加以分段分類後,誰說了什麼都很清楚。反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卻是以貌似中立的偏頗口氣,以第一人稱來做評論,明顯非中立作法。所以在政治性條目上,「述而不作」應該是最重要的。至於聯合報和中時的資料庫雖然要錢,可是在台灣各地圖書館電腦上都可以免費取得,這實在不夠格當只引用自由時報言論的藉口。—獵戶座 留言給我 2007年7月14日 (六) 06:03 (UTC)
- 注意,哪有 只 引用「自由」言論?還有「東森」呢!怎麼故意把她略而不提呢?她也是跟「聯合」與「中時」同樣屬泛藍背景的。—Yyk 2007年8月5日 (日) 10:44 (UTC)
- 引用自由跟東森的次數根本不成比例。自由佔絕大多數。事實敘述中還參雜自由時報的新聞評論,事實與評論應該分開在不同節,而且正面與負面評價應該符合比例。目前完全是一面倒。—User:Orion-留言 2007年12月30日 (日) 09:53 (UTC)
關於名稱的選擇
由於「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是活動總部正式使用的名稱,而「百萬人民反貪腐運動」則是發言人范可欽表示為了防止挺扁人士把「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簡化為「逢扁必反」而使用的名稱。參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網頁。--胖虎 23:05 2006年9月1日 (UTC)
关于“倒扁”一词重定向到条目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有一定争议,倒扁一词由来以久,在国民党的造势宣传中经常被引用,而“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只是一次最近爆发的运动,并不完全代表“倒扁”--P2p 06:38 2006年9月2日 (UTC)
國際媒體的報導
「國際媒體報導」的報導中,所引用的來源是「二手資料」,也就是由東森新聞間接取得的資料。然而,實際查詢後發現東森新聞的資料並不正確。
例如文中所指「英國BBC主播:『數十萬抗議群眾佔據台北街頭,要求陳水扁總統下台,台灣總統被嚴重的貪污指控給困住。』」在BBC原文[1]卻寫道「组织者指出,参加运动的群众达到二十万人,警方就表示,大约10万人参加了抗议示威。」明顯在數字、語氣上有很大的落差。
由此可知「二手資料」應盡可能少用,很有可能有數據或立場上的爭議(畢竟,台灣媒體多少有些政治立場,並會反映在其報導上),建議應早解決,並請求協助查證其他資料來源(目前我先行補上(Template:Not verified),感謝。--Koika 22:26 2006年9月10日 (UTC)
引用二手資料確實不好,但直指「東森新聞的資料並不正確」卻也未免主觀。同意以列表方式呈現關於「人數」上的估計,並以官方公布數據為主文內容。--ChungTingLo 14:00 2007年01月14日
“陳水扁總統的回應”段落是不是太长了?
这一段落比前面描述运动本身的正文还长哎-_-|||,其中的大多数根本不是正面回应这个运动的呀。而且从头到尾都反复用“陳水扁總統”,后面只要说名字就可以了吧,难道等两年后他下台了还要都改成“陳水扁前總統”?涉及到人物的条目一般是不加称谓的,一来每个人都有多种称谓的可能,比如马英九既是党主席也是台北市长,说哪一个好呢?二来不管哪种称谓都有不中立之嫌,所以一般通用的做法是上来第一句话说,xx总统xxx,后面就只用xxx而不加称谓。试想一下如果涉及到胡锦涛的条目里言必称“胡锦涛主席”,读者不恶心的直吐才怪。--3dball 15:15 2006年9月13日 (UTC)
你刪了很多陳水扁的回應耶,而且改了很多地方,看你用簡體字,你是大陸人吧?其實陳水扁的回應很多都意有所指地針對倒扁活動,很多都有在暗諷,對照日期,其實都看得出來的,結果你都把他刪掉了,會不會不太好呢?謝謝。。--[[User:59.114.196.205] 14:29 2006年9月14日
- 麻煩不要因為他寫簡體字就先有成見,請就事論事討論如何完善此條目,感謝!--Ellery 14:46 2006年9月15日 (UTC)
倒扁圍城人數統計
中天:五十萬
東森:七十五萬
年代:一百萬
中正一分局:十二萬
台北市警方最後修正為三十五萬以上.
统计来源 | 统计人数 |
---|---|
年代 | 一百萬 |
東森 | 七十五萬 |
中天 | 五十萬 |
中正一分局 | 十二萬 |
台北市警方最後修正為三十五萬以上. |
建議以官方數據(市警局統計)為準。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6:42 2006年9月16日 (UTC)
中天:「總部估計人數突破百萬,警方估計三十六萬人」http://www.ctitv.com.tw/new/news/news02.html?sno=290064
「五十萬紅衫軍昨日晚間擠爆台北城」http://www.ctitv.com.tw/new/news/news02.html?sno=290084
自由:「倒扁總部估計人數突破百萬人,台北市警察局今日凌晨零時召開記者會,公佈昨晚十點截止遊行總人數共三十六萬人」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16/today-t1.htm
「數十萬身著紅衣、手持紅色發光物體的群眾走上街頭」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16/today-fo7.htm
東森:「根據台北市警局估計,遊行人數最新數據達36萬人,在台灣史上排名第三,但這個數字與倒扁總部估計的超過1百萬人次相距甚遠」http://www.ettoday.com/2006/09/16/138-1991738.htm
其他資訊一時查不到可茲引用的網站資訊,請諸位幫忙補充。官方資料應以36萬為最可信;台北市警局網站新聞,並未有該資訊公佈。--ChungTingLo 15:22 2007/01/14
要不要加入游錫堃在美國對倒扁活動的看法
畢竟是民進黨主席講的經典之話,其中也被很多人批叛
- 留言後請簽名,若您認為可加入,歡迎自行在條目內加入。--Ellery 05:14 2006年9月16日 (UTC)
能不能加入多些画面?
我不会加画面,是不是有人能帮个忙呢?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4/16/53/14165349.html?/politics/20060919.html http://news.webs-tv.net/index.php?type=content&id=480575 http://www.ettoday.com/2006/09/17/301-1992057.htm http://www.ettoday.com/newspic/1048/i1048465.jpg http://www.ettoday.com/newspic/1048/i1048475.jpg http://news.hakkatv.com.tw/2006/09/17/11382-1992237.htm
「陳水扁總統的回應」一直被惡意竄改
「陳水扁總統的回應」裡面大部分都是我編輯的,可是很多句子一直被惡意竄改,尤其是裡面這一句:「2006年8月19日,陳水扁上午出席臺北市臺南縣同鄉會會員大會時說:『再大的困難,我絕對會忍耐,再大的攻擊與抹黑,我一定會勇敢堅持下去,阿扁絕對不會倒下去。』」裡面有一句一直被改成「我一定會堅持貪污下去」,已經被改了三四次了,我真的很火大,這樣惡搞很好玩嗎?而且很多陳總統回應的句子都被惡意刪掉,甚至連許多條目都被刪掉,讓我很灰心,不想繼續編輯陳總統的回應了。也請大家注意,很多人都會亂改陳水扁的回應,這種胡鬧行為真的要好好注意一下。218.175.175.212 01:23 2006年9月20日 (UTC)
- 會幫忙注意這方面的編輯(過去幾天我也幫忙回退了幾次這樣的胡鬧),還請您不要灰心,繼續幫忙編輯。另外,鼓勵您可以在維基百科建立帳號編輯,會更容易幫助大家與你對話並且互相幫忙編輯上的處理,感謝。--眼鏡虎 (討論|貢獻) 17:02 2006年9月20日 (UTC)
臺南、高雄新聞侵權
這兩篇新聞是原封不動複製,而且電視台的內容也不見得正確。(例如兩方人馬都是合法集會,但報導未寫明),請求關注。
另外,這兩場活動不是倒扁總部發起,屬地方政治人物發起,放在這裏是否恰當?--Koika 15:46 2006年9月20日 (UTC)
- 施明德今天在電視上說這些地方政治人物發起的活動他無法控制,也與倒扁總部無關,個人認為應該可以列成此活動的影響而非活動本身。--眼鏡虎 (討論|貢獻) 17:04 2006年9月20日 (UTC)
- 是否能賜教出處呢?--Koika 13:22 2006年9月21日 (UTC)
倒扁 VS 反倒扁
新聞上所謂的「挺扁」,其實本質為「反制倒扁」或「反對倒扁」。「反倒扁」不可全然的等於「挺扁」。因為社會上還有一種是「認為扁『應』下台,但不認同倒扁行動」的人。 --無盡藏 02:52 2006年9月22日 (UTC)
- 你說「不認同倒扁行動」,就是「反對倒扁行動」,那不就是「反倒扁」?我認為「挺扁」與「不認同倒扁行動」,都是「反倒扁」--中華民國維基人(☎) 23:24 2006年9月24日 (UTC)
- 這樣等於亂扣帽子,比喻不恰當。還有,這已經離題了。--Koika 21:56 2006年10月6日 (UTC)
「爭議」段落似乎有點失控了
「爭議」段落似乎有點失控,已經變成媒體報導的摘錄集,有許多過多記者或社論作家個人的意見被引用。應該要進行清理,列舉出幾項重要的爭議就夠了吧。--Mike 19:28 2006年10月10日 (UTC)
- 「爭議」失控?不對吧!「爭議」只不過隨著這項運動持續日期的增長而呈「正比例」成長而已,你該關注的是這項運動的「過程」怎麼嘎然而止,怎麼沒人再繼續補充其內容,以致造成頭重腳輕的現象,總不能「過程」停滯,「爭議」也要跟著「當機」,這就有點「揠苗助長」的味道了,你該致力於讓「過程」隨運動持續而繼續增長才對,而不是回過頭阻止「爭議」的成長。至於這些評論事實上也正指出一些所謂的「爭議現象」呢!--Yyk 04:07 2006年10月11日 (UTC)
- 我指的是爭議段落已經過於繁亂,充滿了各種媒體文章引用,而沒有一個整理過的內容。這裡不是維基語錄。應該要經過整理、歸納出幾項爭議的重點。引用評論不是不好,只是目前的引用實在「過度」,看起來也很累的。--Mike 07:59 2006年10月11日 (UTC)
- 我贊成將爭議整理好,包括分類及更改描述方式,維基百科作為百科全書應該用敘述式的語句來描述事實,而非丟一堆未經整理過的資料,讓讀者自行消化,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爭議的來龍去脈,只看到一堆「剪報」。--Theodoranian|虎兒 =^-^= 08:03 2006年10月11日 (UTC)
- 各位的意見很好,今天也有人針對此項建議開始作去蕪存菁的整理工作。但該事件仍在進行中,各種我們無法預測的爭議也跟著隨時衍生出來,所以在目前這個仍屬動態的時期,好像不宜馬上下固定結論,故只好暫以「紀事」方式隨時紀錄各種爭議,或等事件塵埃落定後,再做歸納或總結,似乎比較可行,這是我的看法。--Yyk 14:11 2006年10月11日 (UTC)
- 如果真要說要等塵埃落定的時候再開始歸納總結,那是來不及的。就例如每年的二二八事件都會有新的評論出來,難道二二八事件這個這個條目就要一直塞新聞嗎?這件事情畢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是您回應的10/11,也已經可以整理所有的圍城資料、評論及回應了。)評論的部份挑主要論述,也就是將各方面的評論做內容上的分類,事實上爾後的炒冷飯也經常就是那幾種內容在講,一向都是了無新意的,沒有新增條文的空間。也因此同理,衝突的部份不應該把每一件衝突都寫下來,各政治人物講的話也應該有所取捨。至於誰被打、誰又怎樣了,基本上只要不是政壇天王大概都可以不用刻意特別指出。同時,我很訝異我在上一對話編輯了半年之後,依然沒有人整理這篇文章感到驚訝。Candy79729 2007年6月19日 (二) 16:15 (UTC)
- 那「評價」呢?好不容易有人已化繁為簡,現在卻又有人反其道而行了!--Yyk 14:36 2006年10月12日 (UTC)
- 現在的詞條裡的參考資料,有些格式不夠好,像1,44~64...等,比較好的如122,建議進行清理。--海海人生 01:59 2006年12月14日 (UTC)
「陳水扁總統的回應」被刪光光了
有人把「陳水扁總統的回應」全部刪光光了。我認為編輯此條目,陳水扁的回應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畢竟「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訴求明顯是針對「陳水扁」這個人而來,既然如此,若全部都是倒扁運動的陳述,而沒有「陳水扁」這個最主要角色的回應,是不是很奇怪呢?就像在法庭上,至少也要讓被告有陳述自己意見的機會吧?這樣我們也才能明瞭這個運動裡主角「陳水扁」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麼?做什麼回應?有什麼作法?後續動作如何?我想這些紀錄都是「百萬人民倒『扁』運動」這項條目很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不應全部刪除光光,抹煞了主角的回應。-Gendonix 17:50 2006年10月21日 (UTC)
- 我所做的是將陳總統的回應加以精簡融入相對應的事件中,並沒有刪除,我認為這樣的寫法可能好些,比較容易知道為何陳總統會做那樣的回應,而且原來的寫法使得條目變成剪報及陳總統談話彙集,可能不太合適,不過您仍然可以繼續修改與增加內容,我只是做初步的整理而已。--Sangye 00:47 2006年10月22日 (UTC)
- 哈!「爭議與日誌」內原本諸多內容被刪(其都引自媒體,有網址可查),我想這只不過為了成就「『美化』倒扁運動」罷了吧!--Yyk 04:23 2006年10月23日 (UTC)
- 在精簡「爭議與日誌」時,我盡量將原有的資料保留並選擇重點句子,移動到各個事件中綜合敘述,也盡量讓每個事件均有倒扁、反倒扁及阿扁等三方的觀點。有些我認為沒必要的會加以完全刪除,刪除前我也考慮蠻久的,以儘可能保留您及其他編者的貢獻,不過這全是我個人的初步撿選,您仍然可以繼續修改與增加您認為應該存在的內容,整理這一堆剪報及陳總統談話彙集對我這個老人家而言也蠻累的,我喝了不少烏龍茶提神才整理好(^o^),不滿意的地方還請見諒。整理後我還將國慶鬧場那段內容擴充,有意無意的批判了幾句,例如貽笑國際、嚴重損傷台灣的形象、感到「相當」不可思議、此活動並未經合法申請等,我盡量不美化和醜化倒扁運動,而是柔和化與美化版面,故也增加倒扁及挺扁文化一欄,寫寫輕鬆點的內容,也煩請多多補充。--Sangye 09:35 2006年10月23日 (UTC)
- 很多爭議是跟此「運動」持續有關,並隨機出現,現在改編成以每個「活動」為主的敘述方式,根本無法呈現全貌。另「美化」施明德部分最為顯著(就是將有關他的負面報導大部分都刪除),這還敢在此侈言「公正」?!?--Yyk 00:43 2006年10月25日 (UTC)
好一篇作文比賽
我國的政治領域條目充滿了這種東西。連「貌似」的中立性都沒有。一點點貌似是「東森」的消息來源,大概三成吧,主要都是東西南北社和自由時報的口吻、觀點。對「愛台灣」、「建立台灣國家」這一正確歷史方向倒是貢獻卓著。幾位維基人應該在建國後獲得最高榮譽「一級新高山勳章」。
這種條目,根本修不了、改不了。算是言論自由吧。Sub105 17:48 2007年2月28日 (UTC)
全篇通是「東森」話,「自由」論?!?怪就只能怪「聯合」、「中時」或「蘋果」的新聞網頁,其連接等過一段時間都會「無疾而終」。既然他們想利用其資料庫來賺錢,所以在維基的影響力也就只能嚐嚐「ㄧ落千丈」的滋味了!—Yyk 15:47 2007年4月17日 (UTC)
- 現在有一個解決連結失效的替代方案,就是用webcite。—资讯呆呆 (留言) 2008年1月30日 (三) 12:36 (UTC)
- 請避免將線上可即的資源作為唯一的參考來源,舊有的報紙新聞可以至圖書館查閱,在維基百科附上日期與頁數即可。—Jasonzhuocn 2007年4月24日 (二) 04:35 (UTC)
- 想必閣下有讀過國中歷史課本吧?我想您不論是哪一個年代的人,應該都知道紀傳體史書。為什麼紀傳體可以成為正史?因為它相較於其他兩大體裁:編年體、記事本末體來說,它很明顯是可以去蕪存菁的,因為有明確的方式來界定「什麼事情跟這個人有關」。同理在這個條目當中,先天上的限制使他無法單用「陳水扁」「施明德」來界定,因為這運動已經是一個事件了。那我們只能用較為具體的各式倒扁活動,來加以界定:也就是這件事情「只」是因為各式倒扁活動產生的,是對「整件」倒扁活動有深遠的影響的。(注意引號中的字;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換成某名政治人物某甲倒扁,改在元旦大典天下圍攻等等之類的,應該還是會出現的東西)相對的,很多在這時間同時發生的爭議,例如說是北高兩市市長的選舉問題,有很多是與其不相關的,例如「橘營『因為宋楚瑜在北市的選舉問題』所以放掉黨產條例」(請注意雙引號),所以也就沒有寫上來的必要。另外拉出來題(也回應你之前的發言),施明德的負面報導經常是施明德個人的事務,與其他例如賀德芬之類的人完全沒有關係,如果今天是許信良倒扁就完全不會發生,就算要寫也不是寫在《倒扁》條目裡面,頂多是寫到《施明德》條目,開一個「施明德在倒扁之後所遭到的負面攻擊」而已。當然如果今天是有關於紅衫軍的事情,那我不會反對寫出來,只要他不只是施明德或者是總部自己的事務就好。告訴樓上,寫維基「百科」絕對不是大雜燴就叫做所謂的「公正」(這樣就只是比聲音大),重點是要去蕪存菁,「有關係、有影響,同時也有內容」的才寫,不要扯一大堆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別忘了這是維基「百科全書」,但這條目不叫「《施明德倒扁》」。Candy79729 2007年6月19日 (二) 16:15 (UTC)
- 你錯了!這個事件有兩位主角,一位是「陳水扁」,另一位是「施明德」,其他人員通通都是配角,知否!?!—Yyk 2007年8月9日 (四) 00:15 (UTC)
- 描述請正確一些,是「受到政敵刻意政治鬥爭的陳水扁」以及「長期接受國民黨資助施明德」。114.26.21.168(留言) 2014年9月26日 (五) 16:3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百萬人民倒扁運動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newtaiwan.org.tw/index.php?stat=News&DAId=293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11091824/http://www.newtaiwan.org.tw/index.php?stat=News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