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台灣南北差距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關和南北差距有關的一個文獻

我在「Talk:重北輕南/存檔1#"重北輕南"和"南北差異"不一定是同一件事」有提到,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內文的第4頁(pdf檔案15頁)中的一段話

因此「重北輕南」和「南北差距」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意識型態,不過在此條目中似乎看不到這類的論述,條目中的「台灣南北差距」似乎單純變成了「重北輕南」下的結果。--Wolfch (留言) 2018年5月18日 (五) 16:08 (UTC)[回复]

瞭解, 謝謝你--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5月19日 (六) 04:59 (UTC)[回复]

有關台灣南北差距的原因

本條目開頭引用海峽對岸的文獻將台灣南北差距歸因於「中華民國政府長期以來的重北輕南政策」,其正確性頗值得商榷;至少與臺北市條目所述「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奠定臺北至今為臺灣政治中心的地位」有相當程度的差異。--Kolyma留言2018年11月22日 (四) 18:16 (UTC)[回复]


引言爭議

原有引言並不中立且有引導結論:

台灣南北差距指的是在國民黨政府長期以來的重北輕南政策因素影響下(主因、近因)和清朝時期和日治時期的背景因素下(間接原因、遠因),導致台灣的政治、社會結構、經濟水平、公共資源、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與發展,南北分布嚴重不均的現象。[1]:1

我把它改寫成較中立且包括已有觀點的章節:

台灣南北差距多指臺灣新竹以北和嘉義以南,自清朝以來、經日本統治、二戰後至今中華民國時期,因政府政策和國際政經環境的變化,所造成的政治、社會結構、經濟水準、公共資源、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發展上的重大差距 [1]:1。而這發展差距又在臺灣南部,因感到相對剝奪感,引發了重北輕南,這在南臺灣政治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情緒。

但被It's gonna be awesome屢次回退,且引用明顯不適用的維基方針為回退依據,需要第三方評論。--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06:26 (UTC)[回复]

需確認參考資料是如何描述「台灣南北差距」的,新的引言若是有其他參考資料支持,建議也一併在此列出(另外,已針對此條目申請保護,大家討論有共識後,再修改條目吧)--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12日 (五) 07:11 (UTC)[回复]
瞭解, 謝謝你--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4月12日 (五) 07:26 (UTC)[回复]
我覺得這原在「重南輕北」條目的引用來源可以支持我的首段版本:[1]--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18:29 (UTC)[回复]
另請注意現有引用來源並無把台灣南北差距原因指向單一國民黨政策原因。--Will74205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18:29 (UTC)[回复]
論文中哪裡?--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4月13日 (六) 03:12 (UTC)[回复]
謝謝Will74205在其他條目參考資料中找到了來源, 另外, 也請Will74205提供一下參考資料中的段落, 這樣比較方便討論。--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03:31 (UTC)[回复]

"臺灣南北差距"改為"臺灣城鄉差距", 以及相關的問題

@Df910105此條目從臺灣南北差距改為臺灣城鄉差距,但其中許多的內容及參考資料是以北部和中南部的對比作為比較,直接將相關內容改為「臺灣城鄉差距」不一定合適,台灣的城市除了台北市外,台中市、高雄市……也是城市,南北的差距不一定適合用「城鄉差距」來表示。--Wolfch (留言) 2020年4月28日 (二) 16:09 (UTC)[回复]

建議改名:“台灣城鄉差距”→“台灣南北差距”

台灣城鄉差距” → “台灣南北差距”:在[2]討論的結果,此名稱較符合條目內容--Wolfch (留言) 2020年5月30日 (六) 15:35 (UTC)[回复]

完成。--Kolyma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03: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