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學
语言学 |
---|
基礎領域 |
語言變化 |
理論框架 |
应用语言学 |
其他 |
音系学(英語:phonology)又稱音韵学[1][2]或音位学[3][4],是語言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特定語言的音位[5],或者對於手語,研究它們的符號組成部分。「音系」一詞亦可指代特定語言的語音或符號系統。
音系學家針對某一語言的語音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研究不同的聲音元素是如何被串接、組合起來而形成一個特定的語言(如英語),並且表達出特定的意義。在漢語語境下的「音韻學、聲韻學」通常指漢語音韻學,然而其內涵並非針對漢語所做之音系學,而是漢語之歷史音系學[6]。
音系學是研究音結構的兩大學科分支之一,另一分支為語音學,二者的區別在於音系學側重研究語音的功能,語音學側重研究語音的產生[7]。
簡介
英語中,「phonology」除了可以指音系學此一學科領域之外,還可以指一個語言的語音系統。[8]音韻系統也被視為語言的基本系統之一,與句法、形態和詞彙並列。「phonology」的詞源來自古典希臘語φωνή,phōnḗ「聲音」和表示學科的後綴-logy(來自古典λόγος,lógos「詞、語」)。
音系學常與語音學比較,音系學主要處理一個語言系統中語音的功能,後者則涉及聲音或語言符號的物理性質、聲音傳輸和 感知等描述。[9][10] 二者亦多有聯繫,如在音系學的分析中會利用語音學的基本知識。
- 語音學:
- 研究方向:發音與人體生理結構的關係,較近於語音的具體層面
即人類如何運用其口、鼻等器官與組織來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元素,如英語的各個母音與子音。[6] - 側重於發音部位、發音方式,以及語音特徵的研究。
- 特徵:只注意語音的實質不同,不考慮語音在整個語音系統裡有無意義。
- 音系學:
而音系學定義亦依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詮釋而有細微的差異,尼古拉伊·特魯貝茨科伊(Nikolai Trubetzkoy)在他的著作《音系學基本概念》(1939年)中將音系學定義為「與語言系統相關的聲音研究」,而語音學則是「與語言運用相關的聲音研究」。這樣的區別基本上取自索緒爾對語言和言語二分的概念。[11]
而近期研究,拉斯(Lass,1998)將音系學分為廣義及狹義二種,廣義的音系學是廣泛指涉語言聲音的次領域,而狹義而言,音系學本體關注的是聲音作為語言元素的功能、行為和組成。[9]克拉克等人(Clark et al.,2007)的研究則認為,音系學意指在任何人類口語中,有系統地使用聲音對意義進行編碼,或對此項使用進行研究的語言學領域。[12]
研究對象
音與音位
結構語言學派將音位定義為「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是抽象的且本身不具有含義;音位可具化為實際的音,該過程稱為音位的語音體現(英文)。一個音位可能包含著幾個不同音值的音,因而可以體現為一個音、兩個音或更多的同位音。[13][14]:3
- 語音:即音,泛指人類所發出的聲音。
- 音位:亦稱音素,某一語言中用於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
- 音系:某一語言中語音的組織規律,包括語音的對立及互補分佈、配列規則及語素的變體等。[15]:2-3
- 語音學:研究人類語音的學問。
區別特徵
歷史發展
音位系統理論的發展主要經歷古典音系學、區別特徵理論和生成音系學、線性過渡理論、非線性音系學與後線性音系學六個階段[16]。
歐洲的結構主義音系學
20世紀初,在索緒爾的影響下,由法國結構主義學派立場出發的現代語言學開始興起,各式各樣學派也就此出現。代表的有布拉格學派(以特魯別茨柯依、雅各布森為代表)、哥本哈根學派、倫敦學派(以弗斯為代表)等等。這些學派也獨自進行了不同的音系學研究。
俄羅斯前蘇聯時期的音系學,雖然在俄羅斯革命以前與歐洲結構主義音系學有密切的關係,但在俄羅斯革命以後遂獨自發展。代表學派有莫斯科學派以及列寧格勒學派。
美國的結構主義音系學
在美國,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對20世紀初的音系學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布龍菲爾德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受他影響的學者被稱為布龍菲爾德學派。
另一方面,布拉格學派的主要學者之一的雅各布森,因二戰而逃亡美國,並將布拉格學派的音韻學帶到了美國。到美國後,雅克慎發展了區辨性特徵理論,並與范特和莫利里·哈雷合作出版了《語音分析導論》。 這亦對後來的生成音系學產生影響。
衍生音系學
標準理論(ST-SPE)
- 代表學者:诺姆·乔姆斯基與莫里斯·哈勒
- 代表作:《英語音型》(SPE-1968)
- 對古典主義音系學和區別特徵理論進行批判和繼承
- 以英語音型為基礎提出「語音潛在表達式理論」,是現代語音學的誕生標誌
- 四個特點:
(台灣學者:湯廷池(2000)《極小主義分析導論:基本觀念與原則》)
後標準理論(post-SPE從線性到非線性音系學 [17]
非線性音系學(non-linear非線形音韻論)
- 自主音段音系學 (ASP)
- 節律音系學 (MP)
- 依存音系學
- 支構架音系學 (CVP)(台灣學者:鍾榮富(2002)《台語的語音基礎》)
- 管轄音系學
- 特征幾何理論
- 不充分賦值理論
- 韻律音系學(PP)
- 優選論(OT)(台灣學者:蕭宇超(2006)「台灣發展中的語言形式理論」)
音系特徵理論(PF) 音節(syllable)地位的確立
- SPE-1968概括所有構成音節峰的音段
- Wang-1967(王士元)將音節作為聲調負載單位(TBU)
- 節律音系學(1976)重音節律:證實音節
- 莫拉理論(Mora1984-1989)
- 優選論(OT)也是在研究音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韻律音系學(prosody-phonology) 音系表層制約(PSC) 後線性音系學(PLP)
優選論OT(最佳化)
參見
腳註
-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830ccad51c74ed1415d132937f500a56/?seq=1
-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830ccad51c74ed1415d132937f500a56/?startswith=zh&seq=1
- ^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語言學組碩士班課程地圖 (PDF).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3月22日).
- ^ 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班】專業必修科目一覽表.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24日).
- ^ 余光雄 1993.
- ^ 6.0 6.1 Johnson and Braber.
- ^ 音位學,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 ^ Definition of PHONOLOGY. www.merriam-webster.com. [3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英语).
- ^ 9.0 9.1 Lass, Roger. Pho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ncepts. Cambridge, UK; New York; Melbourne, Austra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 [8 January 2011]. ISBN 978-0-521-23728-4Paperback ISBN 0-521-28183-0
- ^ Carr, Phili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n Introduction. Massachusetts, USA; Oxford, UK; Victoria, Australia; Berlin, German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8 January 2011]. ISBN 978-0-631-19775-1Paperback ISBN 0-631-19776-1
- ^ Trubetzkoy N., Grundzüge der Phonologie (published 1939), translated by C. Baltaxe as Principles of Pho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 ^ Clark, John; Yallop, Colin; Fletcher, Janet.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3rd. Massachusetts, USA; Oxford, UK; Victoria, Australi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8 January 2011]. ISBN 978-1-4051-308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Alternative ISBN 1-4051-3083-0
- ^ 語音學與音位學的區別,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 ^ 洪惟仁. 第二章 音位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漢語語音與音韻.
- ^ Zhang, J. Experimental Phonolog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3.,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 ^ 顧世民 2007.
- ^ 顏寧 2009.
<references>
标签中name属性为“web3”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