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英語:Legion Pod),是洛克希德·馬丁為軍用飛機設計的瞄準吊艙英语Targeting pod[1][2],能快速適應不同的飛機,同時也很適合裝備於F-15C/D鷹式戰鬥機F-16C/D戰隼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復仇者無人駕駛戰鬥機,可利用IRST21長距離被動紅外線感測系統輔助雷達並偵蒐150公里外目標所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信號,能提早偵測到來襲的敵軍軍機、無人機、飛彈等威脅,並為武器系統提供目標資料,最大目的就是戰鬥機能在越來越不確定的未來空戰中,具有關鍵且重要的被動搜索能力,戰時紅外線搜尋追蹤系統(IRST)掃描戰鬥機前方的空域,若發現敵機機尾後燃器的熱信號與氣動摩擦產生的蒙皮發熱,便可進行獨立鎖定或指揮戰鬥機火控雷達對目標進行鎖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抗隱形戰機時,紅外線搜尋追蹤系統的被動搜尋方式並不會像雷達發射電磁波後製造雷達散射截面而易遭敵方發覺,同時也不容易受到電子干擾,近期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已發展其探測距離可達到中距範圍,並可同時跟蹤多個目標,甚至能把目標數據通過數據鏈傳輸給編隊中的其他戰鬥機,此時隱身戰機的低可偵測性技術將不復存在[3][4],眾多特點讓其成為可幫助非隱形戰機在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以及對抗隱形戰機的利器[5][6],吊艙已於2018年開始陸續交付中[7][8]

設計

任務功能

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採用直徑16吋的結構,其基本配備包括IRST21長距離被動紅外線感測系統與先進處理器,用於高精準度偵測與追蹤空對空目標,由於專為靈活性而設計,可在當前結構內容納額外的感測器,充當同步感測器套件,無需進行昂貴的飛機或系統修改,於F-15C/D鷹式戰鬥機F-16C/D戰隼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復仇者無人駕駛戰鬥機上完成了整合與飛行測試,成功展示了其在代表性威脅環境中的偵測及追蹤能力。

即裝即用介面

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具有通用接口,這代表其可輕鬆整合到任何飛機上,而不會影響飛機的運行飛行程序。

感測器有效負載

因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使用開放式架構,所以可根據不同的要求同時容納與操作多個感測器。

測試

2021年8月5日,美國空軍第53聯隊英语53rd Wing第85測試與評估中隊英语85th Test and Evaluation Squadron的飛行員駕駛F-15C鷹式戰鬥機使用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進行標定試驗,成功標定QF-16無人靶機並發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將其擊毀[9][10]

整合

2022年4月19日,美國空軍於埃格林空軍基地宣布,掛載軍團紅外線搜索與追蹤吊艙的F-15C/D鷹式戰鬥機F-16C/D戰隼戰鬥機,已透過資料共享功能,聯手對空中目標進行「被動式三角定位」,進一步展現該型莢艙的先進能力[11],未來不排除與F-15EX鷹II式戰鬥轟炸機英语Boeing F-15EX Eagle II進行整合。

可用軍機

使用國

[12][13]

[14]

參見

參考資料

  1. ^ Legion Pod: Multi Function Sensor System. Lockheed Martin. 
  2. ^ LEGION POD (PDF). Lockheed Martin. 
  3. ^ 美售台「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 學者:加強我戰機這能力. 中時新聞網.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4. ^ 殲-20危險了! 美最新軍售含「這系統」 百公里外鎖定敵機 解放軍隱形優勢不再. Newtalk新聞. 
  5. ^ 洛馬新一代紅外線搜索系統 鑑別力更佳. 青年日報.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6. ^ MQ-20+Skyborg+軍團吊艙 美國空軍先進裝備一次到位總測試?. Newtalk新聞. 
  7. ^ 軍團莢艙勝出 洛馬獲 美空軍F-15C機隊 IRST合約. 青年日報.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8. ^ 紅外搜索跟蹤決戰殲-20 美軍駐日F-15C首掛軍團吊艙. ETtoday新聞雲. [2022-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9. ^ 85 TES F-15C fires first IRST-cued AMRAAM. dvidshub.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10. ^ 美軍F16被自家F15戰機擊落 美媒歡呼. 香港中評網.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11. ^ 美「軍團」莢艙展現跨機種定位能力. 青年日報.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12. ^ Legion Pod reaches IOC. AIR FORCE.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13. ^ 美F-15新偵搜利器「軍團莢艙」達IOC. 青年日報.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14. ^ 新世代戰機標配 強化遠距偵蒐能力. 青年日報. [202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15. ^ 美再批准5億美元對台軍售 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中央通訊社.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16. ^ 美售台F-16戰機追蹤系統 國防部:大幅提升空戰效能. 中央通訊社.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17. ^ 專家:美售台F-16搜索追蹤系統 有效反制匿蹤共機. 中央通訊社.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18. ^ 美批准對台價值161億台幣軍售 F-16加裝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莢艙. 上報.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19. ^ 【韜略談兵】捍衛領空新利器 IRST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 青年日報. [202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3). 
  20. ^ 美國批准對台出售F-16搜索與跟蹤系統 直接瞄准殲-20. 巴士的報. [2023-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