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梨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梨頭(葡萄牙語:Patane),澳門一地區名,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林茂塘以南,白鴿巢公園以北一帶。最初指的是白鴿巢公園所在山丘,因山形或水岸大石形似沙梨而得名。[1]另有一說指頭原是「兜」,是疍家人對海灣的稱呼。[2]

歷史

沙梨頭作為聚落,根據耆英一本奏摺記載:沙梨頭等村居民,「均係世守祖業,並不輸納夷租,相傳三百餘年,由來已久」。亦即至少自明以來已經有人聚居於此。

至於村名見諸文獻,則首見於雍正九年編成的《廣東通誌》卷三澳門圖,而雍正十年廣東總督鄂彌達覆奏中也已提到沙梨頭。

而沙梨頭的葡文名Patane,根據金國平考證,可能源于暹羅北大年[3]。另外葡國人1624年在沙梨頭附近的山坡上曾修建炮台,至1640年明政府下令拆除。

交通

清乾隆時期沙梨頭有碼頭,可乘船至石岐。道光《香山縣誌》西環圖中,沙梨頭更建有「稅館碼頭」。另外乾隆《澳門紀略》附圖中,已標出「沙梨頭門」,在今沙梨頭的麻子街、石街附近。到道光時,沙梨頭、水坑尾、小三巴三道城門已經堵塞,以阻止華人隨意入城。不久沙梨頭門經擴建重新開通,稱為「新開門」,但使用時間不長,又被堵塞。

街道

同治二年(1863年)澳葡當局越過城牆,佔去沙梨頭、新橋、沙崗等地,並開始填築海灘,擴建形成沙梨頭海邊街。後來的林茂塘,就是在沙梨頭海邊街旁邊建成的。

至1869年已有沙梨頭街、沙梨頭石級、沙梨頭斜巷等街巷。1999年回歸前,又建成沙梨頭新街、沙梨頭南、北街。2003年《澳門特別行政區街道》又有沙梨頭海邊大馬路。

重要地點

參考資料

  1. ^ 澳門雜誌,《沙梨頭地名說根由》,總89期(2012年9月》。
  2. ^ 袁令軒,《澳門街人》,2016年,頁109。
  3. ^ 沙梨頭與北大年. 澳门日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