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慘案
沙基惨案 | |||
---|---|---|---|
省港大罷工的一部分 | |||
日期 | 1925年6月23日 | ||
地點 | |||
起因 | 聲援五卅慘案罷工遊行 | ||
目標 | 要求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 | ||
結果 | 雙方發生衝突,軍隊向遊行群眾開機槍掃射、英國軍艦向北岸開炮 | ||
衝突方 | |||
人數 | |||
| |||
傷亡 | |||
死亡 | 至少61人 | ||
受傷 | 至少170人 |
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稱六二三事件,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周恩來策划的示威和罢工行动,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共产国际的计划也随之失败。
背景
1925年5月,英日镇压在上海游行工人引发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的省港大罢工。
经过
6月21日,为声援上海的罢工工人,香港、广州工人也进行罢工,工人纷纷离职返回广州。23日,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以及持槍的黃埔軍校學生在东较场举行集会,要求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并游行到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下午3时,当游行队伍行经沙基西桥口时,雙方發生衝突。有學生声称法國兵首先開槍[1],也有人目擊俄國軍官忽然向天開槍[2],也有说沙面维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楼上有外国人用手枪向游行群众射击。而据北京美国公使向美京的机密报告,一个美国人亲目看到苏俄军官指挥黄埔学生军先行向沙面的英、法守军开枪[3]。
沙面内的英军、法军士兵听到枪声后,从沙面向游行群众开机枪扫射,驻扎在白鹅潭(今白天鹅宾馆)的英国军舰同时向北岸开炮。游行队伍毫无防备,四散躲避,当场死亡五十多人,包括东征军一團三營營長,共产党员曹石泉。周恩來僅以身免,身邊的衛士都被打死。一百七十多人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至10月3日为六二三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仪式时,死亡出殡人数为61人。死者中包括有13岁儿童1人、学生4人、教师1人、商民9人、工人6人,以及黄埔军校师生27人(另有兩名俄羅斯人死亡)。廣州私立嶺南大學之學運領袖曹耀亦受槍伤。
后续
惨案发生后,廣東國民政府立刻以广东省长胡汉民的名义向英国和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提出抗议,26日又再次提交抗议,提出各国派大员向广东革命政府谢罪、惩办相关军事长官、各国军舰撤离、沙面租界交由广东革命政府接管、赔偿死伤人员以抚恤金等要求。但遭到驻粤英、法领事的拒绝。29日,广州各团体提出对英实施经济绝交。同日,香港25万工人开始全面总罢工,并有13万人撤回广州。7月11日,广州市民公祭死亡的烈士。次年,在沙基修成马路,命名为六月二三马路,后改名为六二三路。
英国的对华政策主要目在保护与华通商和香港的利益。在1925年,中国各地反英情绪达到最高潮,英国认为其起端,如上海五卅惨案,广州沙基惨案等事件,都为苏俄阴谋在后煽动而发生的。英国自此不愿支援中国“温和派”,而增加中国“激进派”对英的恶感[4]。
達姆彈的使用
据当时亲历惨案者回忆,受伤与死亡的中国人傷口极大,难以救治。有传闻指当时英、法军队使用了達姆彈。[5]
纪念碑历史
1926年1月,广州市政府将沙基马路改名为六二三路,并在沙面东桥头六二三路上竖立“毋忘此日”纪念碑,同年6月23日,举行路名和纪念碑落成典礼。1949年中共建政后,1950年因东桥扩建,将原碑拆毀,迁移东桥脚,改建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立于桥头,改名为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现时的纪念碑为2001年10月18日重新修建而成。[6]。
参考文献
- ^ 《華僑日報》,民14年6月25日
- ^ 蔡榮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4. ISBN 0-19-592778-8.
- ^ 美国外交部档案USDS893-6554,1925年7月25日,北京美国公使
- ^ 英国外交部档案FO371-10949,页79,1925年9月24日,北京英公使密电伦敦外交部
- ^ 张采庵,“沙基惨案”亲历见闻,《广州文史》第三十五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4-18.
- ^ 广州沙基惨案纪念碑小了?新立的碑引来争议. [200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