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應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汝應元(?—17世紀),善長松江府華亭縣[1]明朝南明軍事人物。

生平

汝應元年少就懂得文書,壯偉有膽略才幹,在張肯堂屬下勞役,獲賞識;張肯堂任職福建巡撫,他因補盜積功而擔任都司僉書。張肯堂的孫子張茂滋在家居住,肯堂命他前往探視;松江起兵,他就以肯堂命令發散張家家丁,傾出家產成立一隊軍隊,夏允彝陳子龍都前來參見說:「四十年領袖的東林錢尚書都不肯做的事,你做到了。」因此汝應元名聲大震。不久軍隊戰敗,他護送張茂滋到福建隆武帝得知後非常高興,授予他都督同知、御旗牌總兵[1]

之後他跟隨張肯堂到舟山黃斌卿不接納監國魯王,他請求讓死士刺殺黃斌卿,奪取其部下迎接魯王。張肯堂說:「這非常危險,你暫且停止吧。」張名振響應吳勝兆,汝應元也打算參與,肯堂又說:「事情未可知,我現在不可離開你一天。」他又安撫張茂滋道:「我大臣應該為國而死,你是一線寄望!他日希望不要忘記我。」張茂滋回答明白。某天突然颳起風雨,張肯堂呼喚他,但他的已經不知所終。之後有來自普陀茶山的書信,信上寫著:「閣下完髮以報國,應元削髮報答閣下。我不敢忘記息壤之約。」舟山失陷,張肯堂一家被殺,只有張茂滋出逃。汝應元入城,已找不到茂滋,就向清朝將領金礪請求安葬故主。金礪說:「你不怕死麼?」他回應:「我帶著帶頭顱來,願下葬而死,雖死也不怨恨。」於是殮葬張肯堂和其家人遺骨建立大冢,又秘密派人偵察茂滋行蹤,聽聞他被羈押在鄞縣監獄,於是請求自己代替,不准許。適逢陸宇燝等人全家保全才獲釋,杜兆芝送還松江,汝應元終身守在張肯堂墓旁,於普陀老死[2]

引用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二十五》:汝應元,字善長,嵩江華亭人。少通文筆,魁碩有勇幹,為張肯堂役,肯堂奇之。及撫福建,往來海上,以補盜積功,官都司僉書。肯堂孫茂滋家居,命應元歸視之。嵩江兵起,遽以肯堂命,盡發張氏家丁,出家財,為支軍一隊。於是夏允彝、陳子龍納袍笏列拜營前曰:「斯四十年領袖東林之錢尚書所不肯為,而君為之。」應元名遂大震。未幾師敗,護茂滋入閩。上聞之,大喜,即授都督同知、御旗牌總兵。
  2.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二十五》:已從肯堂舟山。黃斌卿不納監國魯王,應元請使死士刺之,奪其軍迎王。肯堂曰:「此危道也,汝姑止。」張名振應吳勝兆,應元亦踴躍欲赴,肯堂曰:「事未可知,吾今不可一日離汝。」嘗撫茂滋謂之曰:「我大臣宜死國,一線之寄,其在君乎!他日幸無忘。」曰:「謹受命。」忽一日大風雨,呼之,則以空閣不知所往。已而自普陀茶山書來,曰:「公完髮所以報國,應元削髮所以報公。息壤之約,非敢忘也。」舟山陷,肯堂闔門死,獨茂滋出亡。應元入城,則已失茂滋所在,乃詣清將金礪求葬故主。礪曰:「不畏死耶?」應元曰:「固帶頭來,願葬而死,雖死不恨。」乃殮肯堂並諸骨為大冢,密遣人四出詗茂滋,聞其羈鄞獄,乃請以身代,不得。會陸宇燝等以一門保之,乃得出。杜兆芝送歸嵩江,應元終身守肯堂墓下,老死普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