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御蕃
楊御蕃(?—17世紀),字漢威,兗州府沂州人[1],明朝、南明軍事人物。
生平
楊御蕃是都督楊肇基的兒子,擔任沂州鎮撫,跟隨父親平定鄒縣、滕州的妖寇,俘獲首領夏太師,遷任曹州守備;州內有流寇黃步雲帶領數百人劫城,被他偵查得悉,率領二十名騎兵掩護襲擊,斬殺對方百多人,生禽黃步雲,歷任遊擊、靈州參將,以副總兵鎮守通州,范景文很是倚重他[1]。
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攻打北京,他統領京營防禦,到崇禎七年(1634年)和朱大典防護祖陵。次年(1635年)張獻忠攻打鳳陽,楊御蕃與盧九德統領四川士兵三千人支援保護皇陵,崇禎九年(1636年)時劉國能從滁州進攻,他用槍砲還擊才讓對方離去。孔有德在登州叛投清朝,楊御蕃擢官總兵,統領山東軍隊,和保定總兵劉國柱、天津總兵王洪趕路前進;軍隊在新城遇到流賊,王洪逃走,他力拒未勝出,突圍到萊州,與韓璽協助巡撫徐從治、謝璉守城。賊人拉著西洋大砲挖洞攻城,他投火灌水入洞,殺死無數敵軍,又命令死士掩護毀壞砲台。堅守五十天後,徐從治中砲而死,孔有德假裝投降,謝璉主張招撫,令他一同出城。他堅持不可以,說:「軍人知道殺賊,怎知到招撫!」謝璉出城後果然被對方擒拿,他更加固守萊州;到七月十朝廷加他官為都督同知,改鎮登萊[2]。
同年九月,張獻忠再次攻打鳳陽,楊御蕃和朱大典在祖陵列陣,流寇不敢侵犯;張獻忠計劃順流東下,他用烽火通知淮揚和南京,隨范景文守備,留都得以安寧。崇禎十二年(1639年)他調官山東,次年(1640年)流寇攻入濮州,他連同參將馬岱合共斬殺五千人,再次年(1641年)剿滅曹州及濮州的盜寇,屯駐臨清,與張汝行駐在通州、天津;東阿降寇李青山在東平殺掠,他率領萬人到東平責罵要求賠償,不久誘降對方擒獲而獻俘。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南下,他在沂州擊敗敵軍;弘光帝繼位,晉官太子太傅、左都督,統領京營,到南京失陷後被抓獲,投降清朝[3]。
引用
-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九·列傳第十五》:楊御蕃,字漢威,沂州人。都督肇基子。任沂州鎮撫。從平妖寇鄒、滕,禽夏太師,遷曹州守備。州有黃步雲引眾數百劫城,御蕃偵知,以二十騎掩擊,斬百級,生禽之。歷遊擊、靈州參將,以副總兵鎮通州,范景文倚重之。
-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九·列傳第十五》:崇禎二年,清兵攻北京,統京營防堵。七年,與朱大典護祖陵。八年,張獻忠攻鳳陽,與盧九德統川兵三千援剿,護皇陵。九年,劉國能自滁州潰犯陵,以銃拒之,寇解去。孔有德反登州,擢總兵,盡將山東兵。與保定總兵劉國柱、天津總兵王洪兼程進,遇賊新城。洪先走,御蕃力拒不勝,突圍入萊州,與韓璽助巡撫徐從治、謝璉城守。賊輦西洋大礮日穴城,城多頹。御蕃投火灌水,穴者死無算,使死士時出掩擊,毀其礮臺,斬獲多。凡堅守五十餘日不下,從治中礮死,有德偽降,璉主撫,令同出城。御蕃不可,曰:「將家子知殺賊,何知撫事!」璉出果見執,御蕃益固守。七月,加都督同知,改鎮登、萊。
-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九·列傳第十五》:九年〔月〕,獻忠復攻鳳陽,同大典列陣陵下,寇不敢犯。獻忠將順流東下,烽火通淮、揚、南京,隨景文守禦,留都以安。十二年,調山東。十三年寇攻濮州,與參將馬岱斬合斬五千級。十四年,剿曹濮寇,屯臨清,與張汝行駐通州、天津。東阿降寇李青山殺掠東平,以萬人至東平,詰責賠償,已誘降之,而執以獻俘。十五年,清兵南牧,逆擊沂州破之。安宗立,晉太子太傅、左都督,領京營。南京亡被執,降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