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壽祺 (香港電影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壽祺(1920年8月14日—2004年12月31日),原名李海明,祖籍廣東鶴山,出生於新加坡[1],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從業者,曾擔任編劇、導演等崗位,後長期擔任特約演員,並積極爭取特約演員權益。1970年代後期參與電視演出,後曾移居東南亞。父親靚元亨粵劇名伶。

生平

李海明生於新加坡,學名李澤材。其父靚元亨粵劇名伶,早年跟隨父親在香港廣州兩地來回居住,曾於廣州市立第三職業學校修讀美術製圖科。1936年,李海明冒名頂替一個名為李壽祺的人,入讀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自此便一直使用李壽祺為名。他從軍校畢業後擔任軍官,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排長,後曾於稅局工作。[1]

1949年移居香港,因與導演珠璣粵语珠璣是舊識而加入當地電影界。早期主要追隨珠璣及另一導演陳皮,從事場記、副導演、編劇等幕後工作,並兼任特約演員。1955年首次執導電影《紫霞杯粵语紫霞杯[註 1],其後多與他人聯合執導,獨立執導作品亦有數部。[1]

後因感到導演工作壓力過大,決定專注從事特約演員,演出了大量電影。他也是為特約演員爭取合理權益的「香港電影演員影業公司」(成立於1960年代)之活躍成員[1][3]。李壽祺多演出富豪或奸角[4],最知名的角色是在《如來神掌》(1964年)中飾演大反派「三絕掌」中的赤煉人魔冉九洲[1][5]

曾與其他十位主要從事製片、劇務等幕後職位的電影工作者,包括林甦、關秀天、溫勝、李江、江曼、關志中、趙英魂、郭少泉、黎波、周忠,結拜為「十一斧頭」。[5]

1968年至1977年期間成為邵氏兄弟公司旗下合約演員[1][4]。後進入電視界,與麗的電視簽了兩年演員合約,約滿後以自由身演員身份遊走於電影界與電視界。[1]

又曾擔任鄧碧雲鄭碧影麥炳榮等藝人的經理人。[1]

1984年有報道指他已移居馬來西亞,在當地開辦娛樂公司安排香港藝人前往演出[6],同年又有報道指他在新加坡的電視台工作。[7]

2004年12月31日,於香港病逝。[1]

幕後作品

年份 作品名稱 職務
1950 花王之女 書幕[1]
緣盡今生 場記,兼任演員[1]
1952 飛來豔福 編劇[8]:423
新夜吊白芙蓉 編劇[8]:476
呂布戲刁嬋 編劇[8]:501
火燒阿房宮 編劇[8]:518
歌王美眷 編劇[8]:529
歌唱十二釵 編劇、副導演[8]:533
晨妻暮嫂 編劇[8]:553
1953 火網梵宮十四年 編劇[9]:12
行正桃花運 編劇[9]:32
1954 桃紅柳綠燕嬉春 編劇[9]:43
蝴蝶夫人 編劇[9]:53
乞米養狀元 編劇[9]:57
夜弔秋喜 編劇[9]:58
情賊沙三少 助導[9]:63
夜祭金嬌 編劇[9]:73
1955 歌唱羅卜救母 編劇[9]:78-79
繅絲女 編劇[9]:79
鴻運喜當頭 編劇[9]:82
鸞鳳換香巢 編劇(與藍菲合編)[9]:84
陳姑追母 編劇(與藍菲合編)、副導演[9]:85
癲婆尋仔 編劇、副導演[9]:88
蘇小妹三難新娘 編劇[9]:88
狡婦疴鞋 編劇、副導演[9]:89
姑嫂情深 編劇(與藍菲合編)[9]:91
璇宮春色 編劇[9]:97
梁寬與林世榮 編劇[9]:98
危城鶼鰈 助導[9]:101
花都綺夢 副導演[9]:102
紫霞杯粵语紫霞杯 導演[9]:104
菱花夢 導演(與林川合導)[9]:113

家庭

  • 長子李國慶,1968年有其結婚的報道。[10]
  • 次子李國強,曾在導演張徹手下擔任副導演[1],後曾擔任導演[11]
  • 幼子李國維,曾任童星[1]
  • 幼女李國香,1967年有李壽祺寓所被匪徒行劫的報道,當時她抵抗劫匪而受傷。[12]

備註

  1. ^ 按《紫霞杯》片頭,導演只有李壽祺一人,但屢有錯誤記載。香港影庫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個別文獻[2]誤將羅寶生也列作導演之一,他的職務當為撰曲,從未擔任導演。《香港導演大全1941-1978》網頁版明言《紫霞杯》是李壽祺首部獨立執導作品,但作品列表中也誤將「聯合導演:林川」置於《紫霞杯》一列[1],與林川聯合執導的,實為下一列的《菱花夢》。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李壽祺 LEE Sau Kei (1920-2004).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14-1978. 香港電影導演會. [2024-06-22] (中文(香港)). 
  2. ^ 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戲曲電影片目 (PDF).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4-09-07 [2024-06-23] (中文(香港)). 
  3. ^ 善農. 按王瑞祺、陳子良訪問李壽祺內容整理. 憔悴江南老客星. 電影雙周刊. 1983-02-09, (105): 22-24. 
  4. ^ 4.0 4.1 康清. 江雪再入廠拍初歸新抱 馬笑英李壽祺邵氏羅致. 工商晚報. 1968-04-18: 3 [2024-06-22] (中文(香港)). 
  5. ^ 5.0 5.1 連民安; 吳貴龍 (编). 六十年代影圈結誼憶往. 星光大道:五六十年代香港影壇風貌. 香港: 中華. 2016: 224–225. ISBN 978-988-8420-06-3. 
  6. ^ 本港粵語片甘草演員 李壽祺落籍馬來西亞 組公司邀藝人走埠. 華僑日報. 1984-02-22: 第六張第二頁 [2024-06-22] (中文(香港)). 
  7. ^ 李壽祺力邀赴星 梁漢威昨招待記者 感謝劉洵夫婦跨刀. 華僑日報. 1984-07-30: 第四張第三頁 (中文(香港)).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傅慧儀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三卷(1950-1952).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0. ISBN 962-8050-08-7 (中文(香港)及英语).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郭靜寧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3. ISBN 962-8050-18-4 (中文(香港)). 
  10. ^ 李壽祺 新翁之喜. 華僑日報. 1968-03-09: 第四張第四頁 [2024-06-22] (中文(香港)). 
  11. ^ 李壽祺之子國强 導演殺手龍虎鬥. 華僑日報. 1979-03-07: 第六張第二頁 [2024-06-22] (中文(香港)). 
  12. ^ 導演李壽祺之女抗賊受傷 藉詞送禮行刧 匪徒被囚五年. 工商日報. 1967-03-21: 5 [2024-06-22]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