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尼·弗里斯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朗尼·弗里斯比
出生朗尼·雷·弗里斯比
(1949-06-06)1949年6月6日
科斯塔梅薩,美國
逝世1993年3月12日(1993歲—03—12)(43歲)
橙縣 (加利福尼亞州),美國
职业靈恩派传道者和牧师
活跃时期1966–1991

朗尼·雷·弗里斯比(Lonnie Ray Frisbee ,1949 年 6 月 6 日 - 1993 年 3 月 12 日)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的美国灵恩派福音传道者;他自称是“有洞察力的先知”。 [1] [2]他有著嬉皮士的外表。 [3] [4]他是耶稣运动中著名的部長和福音传道者。 [5] [6]

2007 年的纪录片《弗里斯比:一个嬉皮传教士的生活和死亡》记录了他的传教经历,其中描述了弗里斯比的形象;他成为了点燃查克·史密斯的加略山教堂和葡萄园运动崛起的魅力火花。它们是两个世界性的教派,也是当时最大的福音派教派之一。 [5] [7]据报道,“他并不是嬉皮传教士之一,而是獨一無二的——弗里斯比”。 [8] [9]他的传道事业被命名为“有力的福音传道”。后来,他因过分关注圣灵和圣灵的恩赐而受到严厉批评,批评者往往是他共同创立的教会中的一些人。 [10]

弗里斯比影响了乔纳森·兰德、马克·杜邦、吉尔·奥斯汀等几位先知传教士。 [10]弗里斯比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奇迹屋公社,并找到了许多皈依者。奇迹屋发展成为十九个公共之家;他们后来搬到俄勒冈州,成立了示罗青年复兴中心,这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耶稣人公共团体之一。

在从事福音传教事业之前和期间,弗里斯比曾是一名福音传教士,同时私下里也是一名同性恋者,尽管他在采访中表示,他从不认为同性恋在上帝眼中是一种[5]他所帮助的两个教派都发现禁止同性恋行为,后来他因活跃的性生活而被教派逐出教会。他们先是解除了他的领导职务,随后又解雇了他。 [5] 2023 年的电影《耶稣革命》中,乔纳森·鲁米 (Jonathan Roumie)饰演了他,这部电影重点讲述了他与查克·史密斯 (Chuck Smith)一起的事工以及他对格雷格·劳格理 (Greg Laurie) 传福音的影响。 [5]

早年生活和事业

弗里斯比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童年时就接触到了“阴险、危险的人物”。 [6] [11]在制作纪录片《弗里斯比:一个嬉皮传教士的生与死》时,电影制片人大卫·迪·萨巴蒂诺表示,弗里斯比的哥哥声称朗尼在八岁时被强奸。影片还透露,弗里斯比在15岁时曾多次离家出走,并与朋友进入拉古纳海滩的地下同性恋圈子。迪·萨巴蒂诺进一步评论说,所谓的强奸等事件“会使身份碎片化”,他认为弗里斯比的同性恋倾向是一种缺陷。 [4] [6]在弗里斯比童年时期,他的父亲离开了家,弗里斯比从此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后来找到弗里斯比父亲与之有染的女人的前夫并娶了她。

朗尼·弗里斯比对艺术和烹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画作曾获奖项,甚至在 60 年代中期凯西·卡塞姆 (Casey Kasem) 的电视节目 Shebang 中作为特邀舞蹈演员出现。 [12]他表现出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性格,经常离家出走。 [12]青少年时期,他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涉足毒品文化[12] 。15岁时,他和朋友一起进入了拉古纳海滩地下同性恋圈子[6] [11] 。他的高中教育并不完善,几乎不具备读写能力。 [11] 1967 年,18 岁的他与数千名花童和嬉皮士一起参加了旧金山“爱之夏”活动[13]他将自己描述为“裸体主义者-素食主义者-嬉皮士”。 [10]

弗里斯比的非官方福音传教士生涯始于一次自我反省的LSD 迷幻之旅,这是他定期的“「激發熱情、內向探索、脫離體制」(Turn on, tune in, drop out)吸毒过程的一部分。 [6]他经常在旅途中阅读圣经[12]在与朋友前往棕榈泉外的塔奎兹峡谷朝圣的途中,弗里斯比没有再从神秘主义和神秘学中寻找意义,而是开始向大家朗读约翰福音,最终带领大家来到塔奎兹瀑布并为他们施洗[6]后来,他在同一地区吸食迷幻剂时产生了“一个幻象,看见一大群人向主呼喊救赎,弗里斯比在前面宣扬福音。” [12]他因為“向大众传播基督教的宏伟愿景”而疏远了他的家人和朋友。 弗里斯比搬到了旧金山,并获得了旧金山艺术学院的奖学金。 [12]他很快就见到了海特-阿什伯里客厅传教团的成员。当时他谈论不明飞行物,练习催眠术,并谈到涉足神秘主义和神秘主义。 [14]当史蒂夫和桑迪·希夫纳以及泰德和康妮·怀斯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们说他在谈论“耶稣和飞碟”。弗里斯比皈依了基督教,并加入了他们的第一个街头基督教社区“客厅” (The Living Room),这是 1967 年在旧金山海特-阿什伯里区由四对夫妇组成的店面咖啡馆公社[15] [16]他退出了艺术学院,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诺瓦托,希夫纳和怀斯在那里建立了公社,后来与前女友康妮·布雷默重新联系,并最终结婚。该社区很快被称为“使徒行传之家”,以纪念《使徒行传》中早期的基督教徒社区。弗里斯比设计了一个标志放在房子外面,但被告知如果他给它一个正式的名字,它将不再被视为一个单纯的客房,并且需要进行翻修。社区将标牌拆除以避免承担经济负担。弗里斯比继续创作精细的油画,其中包括几幅任务画。 [11]

耶稣运动,加略山教堂

当查克·史密斯 (Chuck Smith) 遇见弗里斯比时,他正计划利用位于科斯塔梅萨附近的圣安娜市的一栋剩余校舍建造一座教堂。史密斯女儿的男友约翰·尼科尔森曾是一名瘾君子,后来皈依了基督教。当史密斯说他想见一个嬉皮士时,约翰就把弗里斯比(當時正在搭便車)带回家,这样他就可以和人们见面谈论耶稣和救赎。 [11]弗里斯比和他的妻子康妮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加略山礼拜堂教众,史密斯被弗里斯比的魅力所震撼。史密斯说:“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散发出这样的爱。” [15] 1968 年 5 月 17 日,史密斯让这对年轻夫妇与约翰·希金斯和他的妻子杰基一起负责科斯塔梅萨康复之家“奇迹屋”,弗里斯比成为了教会中最重要的牧师之一。一周之内,该教会就拥有了 35 名新皈依者。车库里搭建了双层床,为新皈依者提供住所。 [11]弗里斯比主持了星期三晚上的圣经学习,这很快成为教堂夜间的主要活动,吸引了数千人参加。 [15]弗里斯比对五旬节灵恩派风格的执着在教会内部引起了一些分歧,因为他似乎更注重获得皈依者和体验圣灵的存在,而不是向新皈依者传授圣经教义。 [5]查克·史密斯接管了教学工作,并欢迎飞斯比加入他的教堂。 [17]弗里斯比的出现有助于吸引嬉皮士和那些对青年文化感兴趣的人,他相信青年文化将在美国基督教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引用了先知珥的话,并保持乐观,尽管这对年轻夫妇认为弗里斯比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为弗里斯比从未得到过报酬,而且还雇了另一个人担任史密斯的全职助手。 [9]

加利福尼亚州为中心,一场青年运动席卷了整个国家。 [18]嬉皮士和冲浪者的反主流文化在海滩四处蔓延;音乐和随着音乐跳舞是主要的交流方式。 [18]白天,弗里斯比在海滩上行走,为年轻人带来福音;晚上,他带他们去教堂参加礼拜。 [18]

奇迹屋发展成为由 19 个公共房屋组成的一系列社区房屋,这些房屋后来迁移到俄勒冈州,形成了示罗青年复兴中心,这是耶稣人民社区团体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团体之一,拥有 10 万名成员和 175 个公共房屋,遍布北美[19]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基督教社团团体。 [19]

从 1968 年到 1971 年,弗里斯比是耶稣运动的领导者,带来了数千名新皈依者,并影响了加略山礼拜堂的领导者,其中包括他指导过的迈克·麦金托什和格雷格·劳格理。 [6] [15]

名声

“耶稣狂人”,或通常所说的“耶稣人”,在媒体中都有记载,包括凯瑟琳·库尔曼的《我相信奇迹》节目;弗里斯比是该节目的特邀嘉宾,谈论耶稣、先知,并引用经文。 [20]到了 1971 年,耶稣运动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 《生活》《新闻周刊》《滚石》等主流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由于弗里斯比在该运动中的突出表现,他经常被拍照和接受采访。 1971 年,弗里斯比和史密斯也因神学观点上的分歧太大而分道扬镳。史密斯不相信五旬节派,坚持认为圣灵最伟大的体现,而弗里斯比则积极参与以精神礼物新约经验为中心的神学。弗里斯比宣布他将彻底离开加利福尼亚州,前往佛罗里达州参加由德里克·普林斯和鲍勃·芒福德领导的运动,该运动教授金字塔式的牧羊式领导风格,后来被称为牧羊运动[11]

1973年,弗里斯比夫妇离婚,因为弗里斯比的牧师与其妻子有染。弗里斯比在他去世前几年于丹佛葡萄园教堂的一次布道中提到了这一点。 [2]康妮后来再婚,朗尼也离开了该组织。

葡萄园运动

与此同时,1977 年 5 月,约翰·温伯 (John Wimber)为葡萄园教会协会(也称为葡萄园运动)奠定了基础。他目睹了加略山教堂的爆炸式发展,并想要建立一座教堂,来宣扬治愈和奇迹,而他之前所学的这些已经不再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來源請求]</link>[需要引文]他开始教导和宣讲属灵的恩赐和医治,但温伯认为,直到 1979 年 5 月,弗里斯比在当时的约巴林达加略山礼拜堂运动分支(后来的阿纳海姆葡萄园基督徒团契)的一场晚间礼拜上作了证词,圣灵的超凡魅力才在教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21]

自从在科斯塔梅萨的加略山礼拜堂工作初期以来,弗里斯比将重点从传福音转移到了圣灵力量的戏剧性和示范性体现。演讲结束后,弗里斯比邀请所有 25 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走上前来;他邀请圣灵将上帝的力量带入他们的生活。目击者称,现场看上去就像战场,年轻人倒下,开始发抖,并发出怪异的声音[22]这些孩子大多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充满了圣灵”,很快就开始在镇上的热水浴缸和游泳池里为朋友施洗。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教会迅速发展,这次活动被认为是葡萄园运动的发起者。 [23]此后,弗里斯比和温伯开始周游世界,游览了南非欧洲。弗里斯比是一位备受追捧的传教士,他那“耶稣般”的外表让他从南非到丹麦都立刻获得了认可。 [6] [9]据称,他们在那里为许多人治愈了病患,并创造了许多奇迹。 [10]据许多在场的人说,弗里斯比对于后来成为温伯的“神迹奇事神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性取向揭秘

尽管弗里斯比的同性恋倾向被记录为“教会社区中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他会在周六晚上“聚会”,然后在周日早上讲道,但教会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其他生活”。 [24]最终,一些教会官员认为弗里斯比无法克服性不道德行为,这对他的事工造成了阻碍。 《橙县周刊》上有一篇题为《第一个耶稣狂人》的文章,记述了弗里斯比的一生,马特·科克写道:“查克·史密斯二世说,有一天他和温伯一起吃午饭,他问牧师如何接受与弗里斯比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同性恋者一起工作。温伯问小史密斯是怎么知道的。史密斯说,他接到一位牧师的电话,这位牧师刚刚听到一个年轻人承认与弗里斯比有过六个月的恋情。第二天,温伯打电话给史密斯,说他已经质问了弗里斯比,弗里斯比公开承认了这件事,并同意离开。” [6]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 [25]六年前,弗里斯比被一名参加过朗尼复兴会的男子强奸。朗尼说:“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这个男人开始散布他与朗尼·弗里斯比发生性关系的消息。他告诉人们,包括教会领袖,他与我发生过性关系。这不是真的。我被人用刀威胁,完全违背了我的意愿。他的谎言让我多年无法传道,因为这个指控传遍了整个基督教社区。”他接下来描述了一些后果。 “我屈服于毒品和性诱惑。我被欺骗和压制。我经常被指控犯下罪行,但大多数都是我没做过的——那么为什么不对得起我的名声呢?这或多或少是我潜意识中越界的借口。我责怪所有人,包括教会。”

然而,弗里斯比表示,他从未将自己描述为同性恋者:“...在我人生故事的最后部分,我说那是假的。但我想在这次更深入地讨论这个话题...我说过‘我从来没有过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我想补充一点,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尽管我小时候被性骚扰多年,作为叛逆的‘自由恋爱一代’的一员,我曾进行过性实验...而且在 80 年代中期,我也有令人失望的倒退时期。” [26]

2005 年,电影评论家彼得·查塔威 (Peter Chattaway) 为《今日基督教》采访了大卫·迪·萨巴蒂诺 (David Di Sabatino)(纪录片《弗里斯比:一个嬉皮传教士的生与死》的导演);他们谈到了与家人谈论弗里斯比的同性恋倾向。迪·萨巴蒂诺说:“我揭露了一些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我曾和他家人待在一个房间里,我不得不告诉他们,很久以前他就将自己定义为同性恋。没有人知道这一点。这其中有很多傲慢,他来到爱他、为他祈祷的人面前,站在那里说,‘你真的不知道这一点,但是......’” [4]在同一次采访中,迪·萨巴蒂诺还说:“他早期在加略山礼拜堂的证词是,他已经摆脱了同性恋的生活方式,但他觉得自己像个麻风病人,因为之后很多人都离他而去,所以他从证词中删去了这一点——我认为这是对教会的控诉。” [4]迪·萨巴蒂诺评论说弗里斯比的同性恋是一个缺陷。 [4]

死亡

1993 年他去世时,死因被认定为脑瘤。有消息称,弗里斯比感染了艾滋病,并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并发症; [11]水晶大教堂的葬礼上,加略山礼拜堂的查克·史密斯称赞弗里斯比是“上帝的精神之子”,并称他为参孙般的人物,说上帝通过他做了许多伟大的事情,但他也是自己挣扎和诱惑的受害者。 [27]一些人认为这进一步诽谤弗里斯比的工作,并对该服务进行了不恰当的描述。 [5]其他人,包括弗里斯比的朋友约翰·鲁特凯 (John Ruttkay),都认为参孙的比喻非常恰当,并在参孙的葬礼上发表了同样的看法。 [5]弗里斯比被安葬在水晶大教堂纪念花园。 [28]

流行文化

弗里斯比:嬉皮传教士的生与死

大卫·迪·萨巴蒂诺 (David Di Sabatino) 制作并执导了视频纪录片:弗里斯比:一个嬉皮传教士的生与死。该剧由吉姆·帕洛萨里(Jim Palosaari) 讲述,获得了美国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旧金山/北加州分会) 颁发的艾美奖提名。

《弗里斯比》于 2005 年 3 月完成,首次被接受参加纽波特海滩电影节,在丽都剧院的放映门票全部售罄。剧院距离蓝顶公社不远,蓝顶公社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弗里斯比帮管理的年轻嬉皮士信徒组成的基督教社区。这部纪录片还被米尔谷电影节(2005 年)、Reel Heart 电影节(2005 年)、Ragamuffin 电影节(2005 年)、旧金山国际独立电影节(2006 年)、纽约地下电影节(2006 年)和费城同性恋电影节(2006 年)接受。电影的剪辑版于 2006 年 11 月在旧金山的KQED 电视台播出;该电影于 2007 年 1 月以 DVD 形式发行。

2007 年 5 月,电影原声带发行,其中收录了The All Saved Freak Band 、 Agape 、Joy 和Gentle Faith的音乐[29] DVD 的预发行版本包含 21 首拉里·诺曼作为独唱艺术家录制的歌曲[30] ,另外还包括兰迪·斯通希尔(Randy Stonehill) 、 Love Song 、弗雷德·卡班 (Fred Caban)、马克·赫德 (Mark Heard ) 和 Stonewood Cross 演唱的歌曲。但由于授权问题,大部分音乐在最终发行时都被更改了。 [31][需要較佳来源]</link>[更好的 来源 需要]

耶稣革命

2023 年的电影《耶稣革命》由乔纳森·鲁米 (Jonathan Roumie)饰演 Lonnie Frisbee,凯尔西·格兰莫 (Kelsey Grammer)饰演牧师查克·史密斯 (Chuck Smith)。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耶稣运动的兴起,弗里斯比是电影的主角之一。

參見

  • 耶稣音乐
  • 杜安·佩德森
  • 特洛伊·佩里
  • 梅尔·怀特

参考

进一步阅读

  • Young, Shawn David. Hippies, Jesus Freaks, and Music. Ann Arbor: Xanedu/Copley Original Works. 2005. ISBN 1-59399-201-7. 

外部链接

  1. ^ Frisbee, Lonnie. Lonnie Frisbee ministering at Vineyard Church in Denver, CO; Senior Pastor Tom Stipe. [May 18, 2007]. 
  2. ^ 2.0 2.1 Jansson, Erik. Lonnie Frisbee ministering at Vineyard Church in Denver, CO. [October 18, 2007]. 
  3. ^ Annette Cloutier, Præy To God: A Tasteful Trip Through Faith: Volume One, ISBN 1-4363-1555-7, ISBN 978-1-4363-1555-5, p. 437.
  4. ^ 4.0 4.1 4.2 4.3 4.4 Chattaway, Peter. Documentary of a Hippie Preacher. [May 1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1, 2007).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David di Sabatino. Frisbee: The Life and Death of a Hippie Preacher (Documentary movie). United States: David Di Sabatino. 2001.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Frisbee documentary”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Coker, Matt. "The First Jesus Freak"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August 31, 2008,.. OC Weekly, March 3, 2005. Retrieved May 17, 2007.
  7. ^ Glen G. Scorgie, A Little Guide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 Three Dimensions of Life with God, Chapter 8-"An Integrated Spirituality", Zondervan, 2009, ISBN 0-310-54000-3, ISBN 978-0-310-54000-7.
  8. ^ Barkonsty. teaser for the documentary FRISBEE: The Life & Death of a Hippie Preacher. YouTube. [May 1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9. ^ 9.0 9.1 9.2 Coker, Matt. Ears on Their Heads, But They Don't Hear: Spreading the real message of Frisbee. Orange County Weekly. April 14, 2005 [October 21,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4, 2007). 
  10. ^ 10.0 10.1 10.2 10.3 John Crowder, Miracle workers, reformers and the new mystics, Destiny Image Publishers, 2006, ISBN 0-7684-2350-3, ISBN 978-0-7684-2350-1, pp. 103–6.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Greg Laurie, Ellen Vaughn, Lost Boy: My Story , Gospel Light, 2008, ISBN 0-8307-4578-5, ISBN 978-0-8307-4578-4, pp. 81–3, 85–9, 106.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David W. Stowe, No Sympathy for the Devil: Christian Pop Music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Evangelicalism, UNC Press Books, 2011, ISBN 0-8078-3458-0, ISBN 978-0-8078-3458-9, pp. 23–9.
  13. ^ Don Lattin, Jesus Freaks: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adness on the Evangelical Edge, HarperCollins, 2008, ISBN 0-06-111806-0, ISBN 978-0-06-111806-7, pp. 31–3.
  14. ^ Bill (Wam957). The Son Worshipers, 30-minute documentary on the Jesus Movement circa 1971. Edited by Bob Cording and Weldon Hardenbrook.. YouTube. [May 1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15. ^ 15.0 15.1 15.2 15.3 Balmer, Randall. The Encyclopedia of Evangelism, page 227, 303, 532. January 2002 [May 18, 2007]. ISBN 9780664224097. 
  16. ^ Stephen J. Nichols. Jesus Made in America: A Cultural History from the Puritans to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InterVarsity Press, 2008, ISBN 0-8308-2849-4, ISBN 978-0-8308-2849-4, pp. 124–5.
  17. ^ Larsen, Peter. 'Jesus Revolution' tells the true story of Christian hippies and an Orange County church. Daily News. February 22, 2023 [2023-02-23] (美国英语). 
  18. ^ 18.0 18.1 18.2 W. K. McNeil,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gospel music, Psychology Press, 2005, ISBN 0-415-94179-2, ISBN 978-0-415-94179-2, p. 59.
  19. ^ 19.0 19.1 Richardson, James T. Regulating Religion: Case Studies from Around the Globe, (2004) Springer, ISBN 0-306-47887-0. 2004 [January 9, 2008]. ISBN 9780306478871. 
  20. ^ Bill (Wam957). Jesus Freaks 4 (part of my collection of rad videos of early 70's Jesus freaks on the Kathryn Kuhlman show). YouTube. [May 1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21. ^ John Wimber. Power Evangelism (Stodder and Houghton, London) - Page 36. 
  22. ^ David A. Roozen, James R. NiemanBalmer. Church, Identity, and Change: Theology and Denominational Structures in Unsettled Times - Page 134. May 2, 2005 [May 18, 2007]. ISBN 9780802828194. 
  23. ^ Jackson, Bill. A Short Hi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of Vineyard Churches. May 2, 2005 [May 18, 2007]. ISBN 9780802828194. 
  24. ^ Barkonsty. trailer for documentary FRISBEE. YouTube. [May 1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25. ^ Lonnie Frisbee with Roger Sachs, Not By Might, Nor By Power:Set Free,ISBN 0-9785433-5-1, p23-24
  26. ^ Lonnie Frisbee with Roger Sachs, Not By Might, Nor By Power:Set Free,ISBN 0-9785433-5-1, p210-211
  27. ^ Video of Lonnie Frisbee Memorial Service at Crystal Cathedral, Chuck Smith, Phil Aguilar and guests.... YouTube. [May 1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28. ^ GARDEN GROVE : Funeral Services for 'Hippie Preacher'. March 18, 1993 [April 11, 2019] –通过LA Times. 
  29. ^ Documentary on Hippie Preacher Receives Emmy Award Nomination. [May 17, 2007]. 
  30. ^ Mike Rimmer, "Larry Norman - Frisbee", Cross Rhythms (September 8, 2005 ), http://www.crossrhythms.co.uk/products/Larry_Norman/Frisbee/13328/; Jim Böthel, "Frisbee (2005)", http://www.meetjesushere.com/Frisbee_CD.htm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June 1, 2013,.
  31. ^ Jim Böthel, "Slinky (2005)", http://www.meetjesushere.com/slinky.htm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June 1,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