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中,敬,是一種內心的修養,保持戒慎恐懼的謹慎心態。在理學中,敬是一個重要的討論課題,程朱學派主張應持敬,陸王學派則以主敬為主,形成長期的爭議。
概論
在先秦時代,敬就是儒家強調的重點[1],與仁[2]、禮[3]、義[4]有緊密相關。
在宋朝,理學興起,程頤將敬提升為內心修養的重要功夫,與致知併列[5]。
各派學說
註釋
- ^ 《論語》〈衛靈公〉:「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
- ^ 《論語》〈子路〉:「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 ^ 《禮記》〈樂記〉:「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 ^ 《周易》〈文言〉:「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 ^ 《二程全書》:「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