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戴季陶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季陶主义孙中山1925年3月去世后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对三民主义的阐释。[1]

内容

1925年4月至7月间,他发表了《孙文主义文哲学基础的演讲词》、《民生哲学系统表并说明》、《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等,对三民主义进行阐释。[2]戴季陶本人使用“纯粹三民主义”一词。在1925年5月廣州所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戴季陶提出要确定國民黨之“最高原則”。[3]戴季陶提出了“三、三、一”的理论系统,即“三达德”(“智、仁、勇”)、“三达道”(“民族、民权、民生”)和“诚”(“决心”)。[4]戴季陶主张,三民主義就是继承仁慈忠孝、繼承堯舜禹湯周孔的道統,国民党的宗旨是“發揚光大這種中國文化”,他又提出“民生哲学”或“民生主义”,反对阶级斗争。[3]

有学者认为戴季陶主义融合了“佛教民族主义[5]保守民族主义的内容。[6] 经过戴季陶、蒋介石的阐释,三民主义出体现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特征。[7]

评价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陈独秀对戴季陶主义持负面态度。[8]

戴季陶主义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共鸣,为1927年的“清党”奠定了理论基础。[9]

中国共产党在1926年末曾有一漫画,画中孙中山站在孔庙与世界公园之间,批语“孙(中山)本应在世界公园,戴(季陶)却想要他在孔庙”。[10]

参考资料

  1. ^ 吕厚轩, and 马望英. "“戴季陶主义” 与国民党实权派的意识形态." 北方论丛 4 (2008): 92-95.
  2. ^ 韦杰廷. "戴季陶主义论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1983): 23-28.
  3. ^ 3.0 3.1 中國國民革命與戴季陶主義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 
  4. ^ 郑佳明. "论戴季陶主义的主要特征." 求索 1 (1993): 108-113.
  5. ^ Scott, Gregory Adam. "The Buddhist Nationalism of Dai Jitao."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39, no. 1 (2011): 55-81.
  6. ^ Zhang, Jing. "China's Conservative Revolution: The Quest for a New Order, 1927–1949 by Brian Tsui." Twentieth-Century China 44, no. 3 (2019): E-17.
  7. ^ 程广云.孙中山的道统论与知难行易说[J].阅江学刊,2021,13(02):25-37+120.DOI:10.13878/j.cnki.yjxk.20210303.001.
  8. ^ 位红. "瞿秋白对戴季陶主义批判的再审视." Master's thesis, 吉林大学, 2007.
  9. ^ 孙宗一. "戴季陶的三民主义观." 贵州文史丛刊 2 (2012): 45-49.
  10. ^ 芮玛丽. 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The T'ung-chih Restoration, 1862-1874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由房德邻翻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382–383 [1958]. ISBN 750043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