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意大利号铁甲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91年左右“意大利”号的绘画
历史
意大利王国
艦名 Italia
艦名出處 意大利
使用者 意大利皇家海军
建造者 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英语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a]
動工日 1876年1月3日
下水日 1880年9月29日
完工日 1885年10月16日
除籍日 1921年11月16日
结局 1921年,拆解
技术数据
艦級 意大利级
艦型 铁甲舰
排水量
全長 124.7米(409英尺1英寸)(o/a
全寬 22.54米(74英尺)
吃水 8.75米(28英尺8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速度 17.5(32.4公里每小時;20.1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达5,000海里(9,260公里)
乘員
  • 37名军官
  • 719名水手
武器裝備
  • 4门432毫米(17英寸)炮
  • 7门149毫米(5.9英寸)炮
  • 4门120毫米(4.7英寸)炮
  • 4具356毫米(14英寸)鱼雷发射管
装甲
  • 甲板:76至102毫米(3至4英寸)
  • 炮座:480毫米(19英寸)
  • 指挥塔:300毫米(11.8英寸)

“意大利”号铁甲舰Italia[b]是一艘意大利皇家海军旗下的铁甲舰,也是意大利级铁甲舰首舰。本舰及其姊妹船“勒班托”号的建造周期都很长。“意大利”号于1876年1月开始铺设龙骨,1880年9月下水,直到1885年10月才竣工。主炮组为4座安装在中央炮座中的17英寸(432毫米)火炮,最高时速可达17.8(33.0公里每小時;20.5英里每小時)。与同时期大多数主力军舰不同,“意大利”号配备了装甲甲板,而不是典型的水线装甲带

“意大利”号服役生涯的前二十年一直隶属于现役和预备舰队,并与其他舰队一起参加年度训练演习。1905年,本舰由于需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而退役。1909年重新服役后,“意大利”号被用作训练舰。在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战争期间,本舰曾为守卫利比亚的黎波里的意大利军队提供火力支援英语Naval gunfire support。1915年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号被用作布林迪西水上炮台英语Floating battery。1917年12月至1918年6月,“意大利”号被改造为谷物运输船。之后“意大利”号仅服役了很短一段时间,于1921年11月被除籍并拆解

设计

意大利级铁甲舰由贝纳德通·伯林英语Benedetto Brin设计,作为应对奥匈帝国海军的海军扩张建设计划的一部分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订购[2][3]。本舰级以之前的卡约·杜里奥级设计方案为基础,融入了多项重大改进[1]。这些改进包括更强大的主炮,更高的干舷和更快的航速[1]。本舰级的舰体仅配备了轻型甲板,牺牲装甲防护为代价以确保更高的航速[1][4]

意大利级铁甲舰的侧视图和俯视图[1]

“意大利”号全长124.7米(409英尺1英寸),舷宽22.54米(74英尺),平均吃水深度8.75米(28英尺8英寸),常规配置排水量为13,678長噸(13,897公噸),满负荷时排水量可达15,407長噸(15,654公噸)。舰上配有37名军官和719名水手。[5][6]

“意大利”号的推进系统由4台复式英语Compound steam engine蒸汽机组成,每台蒸汽机驱动一具螺旋桨,蒸汽由26台椭圆形燃煤火管锅炉英语fire-tube boiler提供。废气通过两组共6根烟囱排出,每组各有3根烟囱,分别放置在桅杆前后甲板中轴线上。本舰的发动机能输出最大功率为15,907匹指示馬力(11,862千瓦特),最高速度可达17.5(32.4公里每小時;20.1英里每小時)。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以续航5,000海里(9,300公里;5,800英里)。[5][7][8]

“意大利”号的主炮为两组安装在斜线布置于中央炮座中的4门17英寸(432毫米)火炮。其中3门炮是26倍径炮,第四门炮则是稍长的27倍径版本。副炮为7门149毫米(5.9英寸)26倍径火炮以及4门4.7英寸(119毫米)23倍径炮。与当时的其他主力舰一样,“意大利”号在舰体水线以上装备了4具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每各两具。[1][5][9]

与当时建造的其他舰船不同,“意大利”号没有采用装设在舰体侧面的垂直水线装甲带。伯林认为当时的钢合金无法有效抵御穿甲弹,因此在“意大利”号的设计方案上彻底放弃了水线装甲带,取而代之的是装设了3至4英寸(76至102毫米)厚的装甲甲板。舰体上方的指挥塔侧面装甲为300毫米(11.8英寸)厚的钢板,炮台则由19英寸(48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保护。[5][6]

服役历史

建造至1902年

“意大利”号在下水仪式上

“意大利”号建造时间接近10年[c]。本舰于1876年1月3日在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英语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安放龙骨,最初名为“意大利之星”号(Stella D'Italia)。随后该舰在船架滑道英语Slipway花了四年半多的时间进行建造,并于1880年9月29日下水。之后工程又持续了五年时间,最终于1885年10月16日完成。尽管如此,“意大利”号还是比其姊妹舰“勒班陀”号提前22个月完工,而后者的建造工程耗时近11年[5]。从1885年12月一直持续到1886年3月,“意大利”号进行了海上试航。由于锅炉蒸汽容量不足和通风不良,该舰未能达到设计预期的速度[11]。完工后不久,“意大利”号上又增加了几门小口径火炮,包括两门75毫米(3英寸)炮,12门57毫米(2.2英寸)40倍径火炮,12门37毫米(1.5英寸)霍奇基斯转轮炮英语Hotchkiss gun以及两挺机枪[5]

“意大利”号于1886年1月10日服役,并于4月进行了首次训练巡航。在返回拉斯佩齐亚海军基地之前,“意大利”号访问了多个意大利港口,包括那不勒斯巴勒莫卡利亚里里窝那帕尔马斯。接下来的5月至6月期间,“意大利”号又访问了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多个港口。同年7月11日,“意大利”号被编入了意大利海军的主力部队——常备舰队,并于8月1日成为舰队旗舰。10月,“意大利”号随舰队访问了希腊和奥斯曼帝国。1887年,“意大利”号被编入预备役,整年未参与实际行动。[12]

1888年1月,“意大利”号重新投入使用,并回归常设舰队[12]。1888年“意大利”号参加年度舰队演习,一同参加演习的还有铁甲舰“卡约·杜里奥”号“勒班托”号“恩里克·丹多洛”号“圣马蒂诺”号、一艘防护巡洋舰、四艘鱼雷巡洋舰以及众多小型舰艇。演习包括密集编队演练以及模拟对拉斯佩齐亚的进攻和防御。同年晚些时候,该舰参加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问意大利期间举行的海军检阅。1890年,“意大利”号再次被归入预备役[12]。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意大利”号在现役和预备役之间交替轮换[12]。1893年的舰队演习中,“意大利”号与铁甲舰“安德烈亚·多利亚”号、鱼雷巡洋舰“伊里斯”号以及四艘鱼雷艇一起组成现役分舰队第2总队,并担任旗舰。演习从8月6日一直持续到9月5日,现役分舰队的舰艇模拟了法国对意大利舰队的攻击[13]。从1894年10月14日起,包括“意大利”号在内的意大利舰队在热那亚集结,参加为国王翁贝托一世举行的海军检阅,同时庆祝新式铁甲舰“翁贝托国王”号的服役。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14]

1895年,“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与铁甲舰“劳利亚的鲁杰罗”号“翁贝托国王”号一起被编入预备分舰队[15]。同年,“意大利”号担任预备分舰队第三总队的旗舰,主要进行训练巡航。在这一年的舰队演习中,“意大利”号与“勒班陀”号险些相撞。“意大利”号一直在这支舰队内服役到1896年,期间还曾担任过炮兵训练舰。7月,意大利舰队进行了重组,“意大利”号成为了机动舰队的旗舰[12]。1898年,“意大利”号未被分配到现役或预备舰队,但仍参加了当年的年度舰队演习[16]。在1890年代初,意大利海军曾考虑按照“恩里克·丹多洛”号的装备方案对“意大利”号进行改造,前者将原本的432毫米炮换装成了新型10英寸(254毫米)速射炮。按照计划意大利级两舰将火炮将换成新式的13.4英寸(340毫米)毫米火炮[17][18]。但到了1902年,该计划就因成本过高而被放弃[19]

1905至1921年

1908年改装后的“意大利”号

1905年,“意大利”号进入干船坞进行大规模改装,改装工作持续到1908年。期间,舰上原有的6根烟囱被减少为4根,还增加了第二根桅杆,1门150毫米火炮、6门57毫米火炮和8门37毫米转轮炮被拆除。1909年到1910年,“意大利”号重新服役,在拉斯佩齐亚担任鱼雷训练舰[1]。1911年,又被改为宿舍船[5][12]。1911年至1912年意土战争爆发时,“意大利”号、“勒班陀”号和“恩里科·丹多洛”号一起被编入意大利舰队第五总队[20]。1911年12月,“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准备被派往的黎波里,以取代三艘翁贝托国王级铁甲舰。两舰在的黎波里支援占领这座城市的意大利驻军。意大利海军之所以计划派出这两艘舰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大量的432毫米炮弹[21],但这一计划未真正实施[12]

1912年12月,“意大利”号被用作士官训练舰,1914年时又被作为警备舰英语Guard ship派驻塔兰托。“意大利”号于1914年6月1日被弃置,并于三天后被从海军名册中除籍。尽管舰上所有副炮都被拆除,“意大利”号仍于1915年4月20日(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被拖至布林迪西以保卫港口。5月23日(即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的那天),“意大利”号正式重新登记入海军名册,并于6月1日作为“一等辅助舰”重新服役。此后,“意大利”号一直留在布林迪西直到1917年12月16日后被带到拉斯佩齐亚并改装成一艘谷物运输船。此时的“意大利”号仅保留了两门119毫米炮。到了1919年6月1日,“意大利”号被调至意大利交通部,但很快在1919年7月27日被重新分配给国家铁路公司。1921年1月13日,“意大利”号再一次返回海军。“意大利”号最终于1921年11月16日除籍,随后被报废拆解[5][12][22]

脚注

注释

  1.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1]
  3. ^ 相比之下,在此之前建成的“卡约·杜里奥”号用了七年时间,而在这之后的“劳利亚的鲁杰罗”号仅用了不到六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10]

引文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张恩东 (2018),第241頁.
  2. ^ Greene & Massignani (1998),第394頁.
  3. ^ Sondhaus (1994),第50頁.
  4. ^ Vinogradov (2020),第49頁.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Gardiner (1979),第341頁.
  6. ^ 6.0 6.1 Vinogradov (2020),第51頁.
  7. ^ Vinogradov (2020),第51, 61頁.
  8. ^ Vinogradov (2020),第60–62頁.
  9. ^ Vinogradov (2020),第51, 59頁.
  10. ^ Gardiner (1979),第340–342頁.
  11. ^ Vinogradov (2020),第61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Vinogradov (2020),第64頁.
  13. ^ Clarke & Thursfield (1897),第202–203頁.
  14. ^ Garbett (1894),第1295頁.
  15. ^ Brassey (1896),第65頁.
  16. ^ Garbett (1898),第200–201頁.
  17. ^ Gardiner (1979),第340–341頁.
  18. ^ "Italy" (1895),第46頁.
  19. ^ Garbett (1902),第1076頁.
  20. ^ Beehler (1913),第10頁.
  21. ^ Beehler (1913),第47頁.
  22. ^ Gardiner & Gray (1985),第255頁.

参考书目

期刊来源

  • Brassey, Thomas A. (编). Foreign Naval Manoevres.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89: 450–455. OCLC 5973345 (英语). 
  • Brassey, Thomas A. Chapter III: Rel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96: 61–71. OCLC 496786828 (英语). 
  • Garbett, H. (编). Naval and Military Notes.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November 1894,. XXXVIII (201): 193–206. OCLC 8007941 (英语). 
  • Garbett, H. (编). Naval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898, XLII: 199–204. OCLC 8007941 (英语). 
  • Garbett, H. (编). Naval and Military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902, XLVI: 1072–1076. OCLC 8007941 (英语). 
  • Italy. Notes on the Year's Nav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1895: 445–448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