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惡作梵語Kaukritya巴利語kukkucca),又譯變悔,意為後悔、憂慮,是一種心所,為五蓋之一。

概論

惡作是指因為到對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帶來憂慮、罪惡感與後悔等情緒,讓心無法平靜,成為進入三摩地的障礙[1][2]

註釋

  1. ^ 《大乘廣五蘊論》:「云何惡作?謂心變悔為性。謂惡所作,故名惡作。此惡作體,非即變悔,由先惡所作,後起追悔故。此即以果從因為目,故名惡作;譬如六觸處,說為先業。此有二位,謂善、不善;於二位中,復各有二。若善位中,先不作善,後起悔心,彼因是善,悔亦是善;若先作惡,後起悔心,彼因不善,悔即是善。若不善位,先不作惡,後起悔心,彼因不善,悔亦不善;若先作善,後起悔心,彼因是善,悔是不善。」
  2. ^ 玄奘譯《成唯識論》:「悔謂惡作,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惡所攝。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業。是我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