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彎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示意圖岩解説岩石圈(灰色)因受載重(綠色)在地殼均衡作用下的垂直運動)

岩石圈彎曲(英語:Lithspheric flexure;也稱為區域均衡 (regional isostasy)),又称岩石圈挠曲,是岩石圈由於受力作用向下彎曲。這些力可能來自造山帶的重量或來自大陸冰帽厚度的變化。岩石圈位於軟流圈之上,而軟流圈是一個粘性層,在地質時間尺度上,軟流圈能像流體一樣地緩慢流動。因此,當岩石圈被加載重量時,如同阿基米德原理一樣,岩石圈逐漸下降而達到地殼均衡 [1]

在 19 世紀後期岩石圈彎曲假設首次被提出。這假設被用來解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海岸線的抬升原因。由於在最後一次冰期積聚的大陸冰帽冰的融化而抬升。 G. K. Gilbert 也用岩石圈彎曲來解釋邦納維爾湖岸線的隆起[2],直到 1950 年代,這假設才被Vening Meinesz 重新採用。

岩石圈彎曲的幾何形狀通常使用純彈性薄板方法建模(一般使用重力異常擬合方法而不是根據直接數據)。板塊厚度的計算是根據與觀測的岩石圈彎曲最佳擬合。這計算厚度稱為岩石圈等效彈性厚度,它的計算與岩石圈的剛度或硬度有關。這些岩石圈彎曲計算一般是 按照 Euler-Bernoulli 彎曲公式或拉格朗日方程 (Love-Kirchhoff) 進行。

參考文獻

  1. ^ Watts, Anthony Brian (2001). Isostasy and Flexure of the Lithospher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2277/0521006007. ISBN 9780521006002.
  2. ^ "Lake Bonneville" US Geological Survey Monograph No. 1. 1890. 438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