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观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大观帖》拓本,可见“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字样

大观帖》 是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所刻丛帖,共十卷。它在《淳化阁帖》的基础上,修改了部分帖子的次序并更正了错误信息。宋徽宗后来将它与《秘阁续帖》《书谱》《十七帖》收藏于太清楼,合称《太清楼帖》。[1]

这部丛帖刻工精湛,曾宏父说“大观之本愈于淳化”。其拓本基本仅做赏赐之用,世上流传不多,原刻石在北宋亡后失蹤,但至今尚有七卷[2]宋拓本存世,見於故宮博物院[1]中國藝術研究院[2]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3]等地。

内容

《大觀帖》是在《淳化阁帖》的基礎上,由宋徽宗下令龙大渊主持修訂、蔡京主持刻石,原貼上標題等處為蔡京手書。[3]

《大观帖》共十卷,每卷末尾都有楷书“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字样,因此得名“大观帖”。宋徽宗依照内府所藏法帖,修改了《淳化阁帖》部分帖子的次序并更正了错误信息[1]。其开本比《淳化閣帖》更大,但由於修改了原貼排版,如每行增添字数[4],打断了原贴运笔行气,此外也仍存在个别摹寫出錯的地方[5]

其第一卷收錄的是歷代帝王書法,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法,五卷為其他書法家作品,六七八為王羲之,九十為王獻之[6]

流傳

其拓本基本仅做赏赐之用,世上流传不多[1],原刻石在北宋亡后被金人擄走,金时在开封,金亡后失踪[4]开禧之后曾有《大觀帖》拓本在榷场出现,可能是金人拓本,后世俗稱“榷场本”,但字跡已有殘缺,如为避完颜亮讳磨去“亮”字,拓工也不好[4]。到明清時期,十卷全已很難見到,残本也流传很少。[2]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宋拓《大观帖》[J].紫禁城,2022(07):10-11.
  2. ^ 2.0 2.1 2.2 金石拓本系列之《大观帖》. 中國藝術研究院. 2021-11-08 [202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3. ^ 3.0 3.1 蒋赞初.谈南京大学所藏宋拓《大观帖》卷六榷场本[J].书法,2004(02):19-21.
  4. ^ 4.0 4.1 4.2 大观帖 (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 
  5. ^ 葛春蕃.《大观帖》所用底本及其与《淳化阁帖》的优劣——以《大观帖》第七卷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05):112-115+124.
  6. ^ 宋拓大观帖. 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