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重定向自國軍松山總醫院)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 |
---|---|
國防部軍醫局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 Songshan Branch | |
基本信息 | |
地址 |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松山區健康路131號 |
组织结构 | |
经营性质 | 公立医院 |
醫院类型 | 軍醫院、綜合教學醫院 |
醫療劃分 | 區域醫院 |
附属机构 | 國防部軍醫局 |
机构代码 | 0501010019 |
院长 | 蔡宜廷(空軍軍醫少將) |
医疗服务 | |
急诊室 | 中度級(不含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醫療) |
床位数 | 423床 |
雇员数 | 本院:399人 護理之家:10人 居家護理所:4人 |
歷史 | |
建立时间 | 空軍總醫院:1958年 |
联系方式 | |
網站 | songshan |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舊名空軍總醫院,編號國軍第八○七總醫院,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在臺北市的軍醫院,目前下轄於國防部軍醫局的一所區域暨乙類教學醫院。
概要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是臺北市松山區代表的大型醫療機構之一[1],以臺北市松山地區居民及台北、宜蘭地區國軍人員為主要核心服務範圍。平時負責臺灣北部地區官兵健康維護,戰時支援第三作戰區收療受傷官兵及民眾,並執行各項醫療任務。
歷史
- 1945年12月1日:第四空軍醫院成立於南京。
- 1949年1月20日:隨空軍總司令部遷臺,更名臺北市空軍總醫院,位於臺北市蘭州街。
- 1958年4月1日:更名空軍總醫院,同年12月1日遷入健康路現址。
- 1959年11月25日:舉行落成典禮[2]。
- 1970年6月12日:小兒科病房落成,由陳香梅與飛虎隊盟友普萊斯柯德等捐贈,以普萊斯柯德亡子小彼德之名命名為彼德·普萊斯柯德紀念兒童醫院(Peter Prescott Memorial Children Hospital Unit)[3]。
- 1995年7月1日:依國軍兵力整建及精進軍醫組織案,原隸屬三軍總部之四、五級醫院取消軍種番號,改直隸參謀本部,更名國軍八零七總醫院。
- 1998年7月1日:實施精實案,國軍醫院番號改地區命名,更名國軍松山醫院。
- 2002年3月1日:原隸屬參謀本部之國軍醫院,改隸為國防部軍醫局之附屬機構。
- 2003年5月5日:奉命為SARS專責醫院[4],5月19日改裝完成,設置102間負壓式隔離病房,成為SARS病患治療的中繼站[5]。至同年9月16日,始恢復正常門診。
- 2005年11月1日:依精進案規劃,國軍松山醫院提升為軍陣醫學之總醫院型態,更名國軍松山總醫院。
- 2013年1月1日:依國防部「醫療機構整合」計畫,更名為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組織架構
行政單位
- 院本部及附屬單位
- 院本部
- 行政室及附屬單位
- 行政室
- 醫勤室及附屬單位
- 醫勤室
- 批掛組
- 病歷組
- 疾分組
- 資訊組
- 社工組
- 營養組
- 衛保室及附屬單位
- 衛保室
- 主計室
醫療團隊
- 外科部
- 外科部
- 一般兼乳房外科
-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
- 泌尿外科
- 胸腔血管外科
- 骨科脊椎外科
- 腦神經外科
- 整形兼手外科
- 心臟血管外科
- 內科部
- 內科部
- 一般內科
- 心臟內科
- 皮膚科
- 風濕免疫科
- 神經內科
- 胸腔內科
- 腎臟內科
- 感染科
- 新陳代謝科
- 腸胃內科
- 血液腫瘤科
- 各大科部及其附屬單位
- 小兒科
- 牙科
- 耳鼻喉科
- 身心科
- 放射科
- 急診醫學科
- 家庭醫學科
- 婦產科
- 眼科
- 麻醉科
- 復健科
- 臨床病理科
- 臨床藥劑科
- 航空醫學暨體檢部
- 社區醫學部
- 護理之家
- 外籍人士體檢中心
- 護理部
院區
-
正門。
-
西南方遠景與公眾停車場。
-
醫療大樓西北面。
-
急診中心。
-
西口與國軍松山福利站。
參見
參考資料
- ^ 潘明賜.軍民健康守護者 軍醫專業團隊獲肯定.青年日報.2008-01-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空軍總醫院落成典禮.好望角·中央社數位照片平臺[永久失效連結]
- ^ 空軍總醫院小兒科病房落成 由賴名湯夫人剪綵.好望角·中央社數位照片平臺[永久失效連結]
- ^ 陳水扁戴口罩了 松山醫院成專責醫院今啟用.Nownews.2003-05-19[失效連結]
- ^ 總統到松醫 全程戴口罩.自由時報.2003-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