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历史年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商朝历史年表按时间顺序列出商朝发生的重大事件。商朝可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早商遗址有郑州二里冈偃师商城,中商遗址有洹北商城和郑州小双桥等,晚商遗址为殷墟遗址

另一种分期方法是将从上甲微至示癸称为先公时期,自大乙汤至帝辛纣为先王时期。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1]

先商

少康十一年,商部落[2]先公被派去治理黃河。夏十三年,冥在黃河身亡[3]

夏泄十二年,商族先公王亥有易國被杀害[4]。后来王亥之弟王恒继位,从绵臣手中夺回牛羊。王恒死后,其子上甲微又联合河伯氏讨伐有易氏,杀死绵臣[5]

上甲之后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五公先后即位,合称为“三匚二示”。

早商

晚商

参见

参考文献

脚注

  1. ^ 一版新缀卜辞与商王世系.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 ^ 依《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夏》第一章明言夏人商人周人三者「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形成發展而來的宗族」,又據《中國傳統「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一文分析,在《尚書》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獻中,「夏」並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為「蠻夷」的泛指,當時「夷夏之辨」並沒有成為普遍的觀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據文化傳統把「天下」的人群分做兩大類的區分,而不是一個「多種類」(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並存的分類框架,若以中原地區為文化中心來看,「夷夏之辨」表現的僅僅是「教化之內」和「教化之外」的區別,並不是什麼依據血緣、體質、語言的差別而固定不變的「民族」差別。故商并非民族,而是部落或部族。
  3. ^ 《今本竹書紀年·夏紀·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4. ^ 《今本竹書紀年·夏紀·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5. ^ 古本竹书. 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6. ^ 史記.殷本紀》:“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7. ^ 竹书纪年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