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隱之
出生
東晉
逝世413年
東晉建康
职业東晉光祿大夫

吴隐之(4世紀—413年),处默,小字附子[1]濮陽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曹魏侍中吳質的六世孫。東晉官員,以清儉而聞名,並曾在廣州刺史任內一革當地風俗。盧循之亂時因不敵盧循軍而被俘,後獲釋回京,在晉官至光祿大夫

生平

吳隱之早年以孝聞名,其父在隱之十多歲時去世後,隱之為其哀傷號哭,感動眾人,亦更努力去伺奉母親;而母親去世後隱之亦於守喪期表現得十分傷心,期間吃過咸菜後更因它太美味而不吃。當時隱之的鄰居是殷浩外甥韓康伯,康伯母殷氏每次聽到隱之思念父母的哭泣聲都會吃不下飯,為他哭泣,並對康伯說:「日後你若果當上選拔人材的位置,就該提拔這一種人。」後來康伯當上了吏部尚書,就選用了吳隱之為官,做過輔國功曹和參征虜軍事。東晉四年(369年)冬,豫州刺史袁真寿春(今安徽寿县)叛变,吴隐之兄吴坦之为袁真功曹。及至太和六年(371年)桓温攻下壽春,吴坦之将连坐被杀,吴隐之请求代兄一死,桓温感动,释放吴坦之,並拜隐之为奉朝请尚书郎。後隱之又歷任晋陵太守、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右衛率、散騎常侍領著作郎、守廷尉、秘書監、御史中丞領著作、左衛將軍等職。

當時廣州產有珍寶,但因為人們不適應南方水土,故此只有一些貧困不能自立的人願意到廣州任官,而他們也都貪圖當地物產帶來的財寶,形成廣州官員貪黷不已之風。朝廷為了革除此弊,就於元兴元年(402年)任命了為人簡樸的吳隱之做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領平越中郎將[2]。吳隱之到離廣州治所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二十里外的石门,特別去喝當地传说能使人贪婪的“贪泉”的泉水。吴隐之在廣州任內仍然力行儉約,成功改革當地官員的風習,朝廷以其“革奢务啬,南域改变”之功進其位為前將軍。

元興三年(404年),卢循進攻番禺,吴隐之坚守城池,拒守百余日,长子吳曠之战死。十月九日深夜,城陷,吴隐之當時想帶著家人逃回京師,但被盧循所俘。當時朝廷剛剛討平篡位的桓玄,無暇南顧,遂讓盧循任廣州刺史。當時盧循選用了王誕做自己長史,但王誕正想北歸,於是勸說盧循讓他北返,順道也勸他放了隱之,隱之遂與王誕一同北歸[3]。官拜度支尚书、太常,後轉中領軍。义熙八年(412年),隱之请求退休,獲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给钱十万,米三百斛。义熙九年(413年)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性格特徵

  • 吳隱之姿貌俊美,擅長談論,亦博覽群書,以儒雅著稱。除了至孝外,他亦為人節儉,雖然早年家境貧困,生活清貧困苦,但也不會吃其他人的食物,即使沒食物也不會以非法手段取食。後來吳隱之當了官仍然保持節儉之風,俸祿都會送給親族,冬天也沒甚麼厚衣服,要洗衣服時也只披上蘆絮衣,就像貧苦大眾一樣。一次吳隱之嫁女,謝石就知道吳隱之貧約,特別派使者為他送上些酒菜和廚子做準備,但使者去到後除了看見吳府婢女在拖一頭狗去換錢外,就真的沒有點籌備嫁女的樣子。上任廣州後更加力行儉約,吃的只是菜和魚乾,物資都會交給府庫保存。原本當地人以為他只是在裝模作樣,但吳隱之始終如一,妻子劉氏一次拿著沉香回來也給他丟進水裏,最終成功改革當地官員風習。經歷過盧循之亂後,吳隱之回京後仍然不改儉樸,回去後屋子其實都很殘破了,難以住人,劉裕想要送他車牛及為他重修房子,但隱之卻推辭,只用竹篷做屏風,連給坐的坐席的和氈子都沒有。每月得俸祿後僅僅留著些應付必須開支外其他都送給宗族,家人就自己織布應付開支,有時真的沒錢更需要兩日吃一天糧,十分艱苦。不過他這種行為很得當時人們稱許。

家庭

父母

兄弟

  • 吳坦之,字處靖,小字道助,隱之兄,官至西中郎將功曹。[4]

子女

  • 吳曠之,長子,盧循進攻廣州時戰死。
  • 吴延之鄱阳太守,亦保持父親節儉之風,吴延之的弟弟和儿子等也保持了清廉谨慎孝悌的品德。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90》,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書目

  •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1. ^ 《世說新語·德行篇》劉注:「附子,隱之小字也」
  2. ^ 《晉書·安帝紀》:「以右將軍吳隱之爲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廣州刺史。」
  3. ^ 《宋書·王誕傳》:「盧循據廣州。以誕為其平南府長史,甚賓禮之。誕久客思歸,乃說循曰:『下官流遠在此,被蒙殊眷,士感知己,實思報答。本非戎旅,在此無用。素為劉鎮軍所識,情味不淺,若得北歸,必蒙任寄,公私際會,思報厚恩,愈於停此,空移歲月。』循甚然之。時廣州刺史吳隱之亦為循所拘留,誕又曰:『將軍今留吳公,公私非計。孫伯符豈不欲留華子魚,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於是誕及隱之並得還。」
  4. ^ 4.0 4.1 4.2 《世说新语注·德行第一·47》:《吳氏譜》:「坦之字處靖,濮陽人。仕至西中郎將功曹。父堅,取東莞童儈女,名秦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