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特·內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娜特·內弗
Ginette Neveu
演奏者
出生(1919-08-11)1919年8月11日
法國法國巴黎
逝世1949年10月28日(1949歲—10—28)(30歲)
葡萄牙葡萄牙亚速尔群岛聖米格爾島
职业小提琴家
音乐类型古典音樂

吉娜特·內弗(法語:Ginette Neveu,1919年8月11日—1949年10月28日)是一位法國的小提琴家[1][2]

生平

1919年8月11日,吉娜特·內弗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音樂家庭[3],她的音樂啟蒙則來自母親[3]。7歲時,內弗已能公開演出布魯赫第1號協奏曲[4]孟德爾頌協奏曲[3]。之後,她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師從儒勒·布胥里,此外她也向埃内斯库布朗热弗莱什等人[3],弗莱什更表示願意不計代價收她入門[a]。1935年,內弗贏得了維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自此聲名遠播[4][b]

大賽首獎加身後,內弗展開了繁忙的巡迴演出活動,其足跡遍佈德國、波蘭、蘇聯、美國與加拿大等地。二戰限制了她的演出活動[c],使其遲至1946年方於倫敦登台[3]

猝逝

1949年10月20日,內弗在巴黎演出,四天後她乘法航009號班機前往紐約,遭遇空難而不幸死亡。她的遺體被運回巴黎,葬於拉雪兹神父公墓[5]

作品

首演

商業錄音

內弗留下的錄音數量有限,包括西貝流士勃拉姆斯的協奏曲,拉威爾《茨岡》(Tzigane),蕭頌《詩曲》(Poème),德布西奏鳴曲,以及一些演奏會小品等作品。當中,又以西貝流士協奏曲錄音(與愛樂管弦樂團瓦爾特·薩斯坎德合作)最受矚目[d]

獲獎與榮譽

評價

如果閉上眼聆聽,你會訝異於這樣滿溢活力的演奏竟是來自一名小女孩!—新維也納日報德语Neues Wiener Tagblatt

個人生活

家庭

內弗的哥哥讓·保羅(Jean-Paul Neveu)是一位鋼琴家,後來成為她的鋼琴合作,這對組合曾參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亦同時不幸因空難而死。

作曲家夏爾-瑪麗·魏多是她的叔公。

軼事

注釋

  1. ^ 內弗12歲時參與了維也納國際音樂大賽(Vienn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在250名參賽者中名列第四,傑出的天分使弗莱什大為驚豔。
  2. ^ 在初賽的180名參賽者當中,內弗名列第一,且決賽輪的表現依然傑出,強壓廿七歲的蘇聯希望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亨利·提密安卡則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內弗一家當時其實無法負擔前往華沙參加比賽的旅費,在弗莱什的慷慨之下才得以成行。
  3. ^ 據瞭解,戰時期間,內弗回絕了德國方面的演出邀約。
  4. ^ 西貝流士本人表示,「對於吉娜特·內弗多元、敏銳且令人難忘的詮釋,我尤其必須表示至深的謝意。」(I particularly wish to speak of my feeling of profound gratitude when I think of the inspired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performance of my Violin Concerto which Ginette Neveu rendered unforgettable.)

參考資料

參照
  1. ^ Ginette Neveu - The Complete Recordings. Presto Classical.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英语). 
  2. ^ Judd, Timothy. Ginette Neveu: Three Historic Recordings. The Listeners' Club. 2019-08-09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美国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Wright, David CF. Ginette Neveu (PDF). 1965 [8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03). 
  4. ^ 4.0 4.1 Ginette Neveu. www.wieniawski.com.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5. ^ Frey, Jean-Paul. Une robe rouge pour Ginette, verte pour Amélie. Journal L'Alsace / Le Pays. 2007-02-14 [2008-11-10] (法语). [失效連結]
文獻
  • M.-J. Ronze-Neveu, G. N.: LA FULGURANTE CARRIÈRE D'UNE GRANDE ARTISTE (Paris, 1952; Eng. tr., London, 1957).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