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學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傷寒學派,是以研究或闡發張仲景傷寒論》的醫學流派。自清代起,此派自稱為經方派,主要以《傷寒論》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思想為主,稱其他學派為時方。迄今有七百餘家,相關傷寒著作千餘種。

歷史

傷寒學派,發端於晉、唐,形成於宋、金,興盛於明、清。其形成與發展,主要是《傷寒論》有很高的理論意義與臨床價值,和歷代注家不斷地充實與發揮。《傷寒論》其學術理論源於古醫經家,其治法方藥源於古經方家,經作者總結自身臨床經驗而得。雖談論外感熱病,但其治法治則有普遍意義,總結漢代以前的醫學成就,被尊為「方書之祖」,書中所載之方稱為「祖劑」。此書經歷代注家整理、編次、校刊,融入臨症經驗,使傷寒學說內容不斷地充實,傷寒學派也因此歷久不衰。

在清朝中期,出現溫病學派。溫病學派認為,並不是每種疾病都是因為傷寒而引起,例如溫病,因此,溫病類型的疾病,不適合用《傷寒論》的治法,提出三焦辨證來加以取代。此派在中國南方得到不少支持者。

傷寒學派醫家則認為,溫病也被統攝在《傷寒論》中,認為溫病學派違反傳統,反對溫病學派,自認為經方派。形成了傷寒學派。

代表醫家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