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凹齿龙属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9月20日)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9年9月20日) |
似凹齿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
晚 |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亚目: |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
科: |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
亚科: | †賴氏龍亞科 Lambeosaurinae |
属: | †似凹齿龙属 Pararhabdodon Casanovas-Cladellas, Santafé-Llopis, and Isidoro-Llorens, 1993 |
種 | |
伊索納似凹齒龍 P. isonensis |
似凹齒龍(屬名:Pararhabdodon)意為「類似凹齒龍」,是種衍化的鴨嘴龍超科,或是基礎鴨嘴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西班牙的Tremp地層,年代為上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似凹齒龍的化石大部分為脊椎,並且因為牠們的分類歷史而著名。
歷史
在1987年,M.L. Casanovas等人敘述了一批發現於西班牙東北部萊里達省Tremp地層的化石,包含一個頸椎、一些部分背椎、一個肱骨、以及一個破碎的肩胛骨,牠們將這些化石敘述為凹齒龍的一種(Rhabdodon sp.)[1]。在這個地點新發現的化石,造成了新的重建,而M.L. Cladellas在1993年根據一個中段尾椎(編號IPS-SRA-15)將這種動物命名為伊索納似凹齒龍(Pararhabdodon isonense)[2]。在當時,似凹齒龍被認為是類似凹齒龍的原始禽龍類恐龍[2]。
在1994年於同一地點發現了新的化石材料,而M.L. Casanovas等人與Laurent等人在1997年先後將種名修正為isonensis[3][4]。在Tremp地層第二個採石場發現的一個齒骨(編號IPS SRA 27)曾被歸類於似凹齒龍,現在被認為是種基礎賴氏龍亞科恐龍[3]。Laurent等人將發現於法國奧德省的白堊紀最上地層的化石歸類於似凹齒龍,這些化石來自於不同年齡、不同個體,包含頜部碎片、脊椎、以及四肢骨頭[4],但並未包含在最近的研究中[5]。此外,《The Dinosauria》書籍的第二版省略了似凹齒龍。
Head在2001年提出將似凹齒龍歸類於賴氏龍亞科的爭論,並認為牠們極可能是比賴氏龍亞科與鴨嘴龍亞科還原始的恐龍[6]。Prieto-Marquez在2006年也做出相同的結論,並認為似凹齒龍是賴氏龍亞科與鴨嘴龍亞科的姐妹分類單元[5]。Prieto-Marquez則將編號IPS SRA 27的齒骨建立為個別的屬,匙龍(Koutalisaurus),是一種更為衍化的鴨嘴龍科恐龍[5]。根據Prieto-Marquez與Wagner的近年研究,匙龍可能是似凹齒龍的異名,而似凹齒龍則可能是種原始賴氏龍亞科恐龍,與中國的青島龍屬於同一次演化支[7]。
古生物學
似凹齒龍可能是可用二足方式或四足方式行走的草食性恐龍,完全成長的個體身長可達6公尺[5]。似凹齒龍的背椎與薦椎延長,因此牠們可能擁有高大的背部,如同其他鴨嘴龍科恐龍。因為化石的稀少,不能做出更多的科學結論。在西班牙發現的化石包含:一個上頜骨頭、四個頸椎、四個背椎、以及一個尾椎、一個薦骨、坐骨末端、以及一個肱骨[5]。
參考資料
- ^ Casanovas, M.L, Santafé, J.S., Sanz, J.L., and Buscalioni, A.D. (1987). [Archosaurs (Crocodilia, Dino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the Tremp Basin (Lleida, Spain)]. Estudios Geológicos. Volumen extraordinario Galve-Tremp:95-110. [Spanish]
- ^ 2.0 2.1 Casanovas-Cladellas, M.L., Santafé-Llopis, J.V., and Isidoro-Llorens, A. (1993). [Pararhabdodon isonense n. gen. n. sp. (Dinosauria). Morphology, radio-tomographic study, and biomechanic considerations]. Paleontologia i Evolució 26-27:121-131. [Spanish]
- ^ 3.0 3.1 Casanovas, M.L, Pereda-Suberbiola, X., Santafé, J.V., and Weishampel, D.B. (1999). First lambeosaurine hadrosaurid from Europe: palaeobiogeographical implications. Geological Magazine 136(2):205-211.
- ^ 4.0 4.1 Laurent, Y., LeLoeuff, J., and Buffetaut, E. (1997). [The Hadrosauridae (Dinosauria, Ornithopoda) from the Upper Maastrichtian of the eastern Corbières (Aude, France)]. Revue de Paléobiologie 16:411-423. [French]
- ^ 5.0 5.1 5.2 5.3 5.4 Prieto-Marquez, A., Gaete, R., Rivas, G., Galobart, Á., and Boada, M. (2006). Hadrosauroid din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Spain: Pararhabdodon isonensis revisited and Koutalisaurus kohlerorum, gen. et sp. nov.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4): 929-943.
- ^ Head, J.J. (2001). A reanalysis of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Eolambia caroljonesa (Dinosauria, Iguanodont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1(2):392-396.
- ^ Prieto-Márquez, A.; and Wagner, J.R. Pararhabdodon isonensis and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a new clade of lambeosaurine hadrosaurids from Euras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09,. online preprint. doi:10.1016/j.cretres.2009.06.005.
外部链接
- 恐龙.NET——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