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日情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3年出现在云南丽江古城的反日标语:“日本人禁止入内,违者后果自负。”

当今中国大陸的反日情绪一般根植于民族和历史冲突,而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靖国神社參拜爭議釣魚台主权爭议等话题,更刺激民众情绪。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長期倡導爱国主义,也是大部分中国大陸人反日的因素之一[1]

歷史背景

清末至二战时期

中日关系史中,除了明朝末年的倭寇萬曆朝鮮之役以外,一直至清朝中期中日双方并无剧烈利益冲突。随着明治维新,日本成为现代化强国。清朝末年,日本逐步吞并清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國朝鲜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除攫取种类利益外,亦在中国各地区获得众多租界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廷,更图谋分裂中国北洋政府建立后,日本意圖佔領青島及山東,脅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条》,对日本政府要求的不满,中国引发抵制日货风潮、抗議活動(五四運動)。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日本藉此出兵占領济南,爆發五三慘案。在蒋介石的主导下,国民政府為避免冲突消極應對,使得中国民众反日情緒更高漲,他们在对日行动上更为积极主动,成立對日委員會、反日運動委員會等,竭力争取国际舆论支持[2]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很快控制东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隨之掀起抗日學潮,在新生事件中,民众表达了对日本强权以及国民政府懦弱无能的不满。而因國共內戰,国民政府至1936年方停止剿共对日宣战,開啟長達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2]

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強硬將中國平民押進坑中準備集體活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战争阶段。12月13日,南京保衛戰南京失守,日本遂進行南京大屠杀,據南京軍事法庭調查有20萬至30萬中國平民和戰俘遭到日軍殺害。日本侵華期間,實行三光政策,燒毀並搶劫資源、殺戮當地居民。在满洲国,日军731医疗部队研究生物战争时利用中国平民作为测试对象。另外日本迫使包含中国在内被占领的亚洲国家女性從事軍妓(即慰安妇[2]。歷史上因日本的戰爭暴行以及日本政府規避戰爭責任,普遍認為是中國大陸人民反日的主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時期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為爭取國際地位,積極建立中日關係。在1970年代后,日中共同對抗蘇聯為維繫良好關係而出现了“蜜月期”。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建交,發表的《中日联合声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對日本的战争赔款。從1979年起,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達30年之久[3][4]。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西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制裁,日本率先在1990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打破制裁,恢复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投资和贷款[2][5]

但中国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历史认知分歧,一直使两国民众关系紧张。1978年,日本靖国神社正式將甲級战犯入祭,供奉過去战死的军人。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开创参祭靖国神社的先例。这一举动,引发了中国领导人胡耀邦的抗议,激起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又進行正式參拜,受到中國政府與韓國政府嚴厲批判。而在多种因素之下,中日关系的蜜月期终在1990年代中期结束[2]

一件写有”小日本不讲理的“黑陶罐,制作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战后问题

广州一酒家张贴的标语:“日本人与狗禁止入内”。这句话暗示出上海公共租界的标语:“中国人与狗禁止入内[6]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違反國際公約多次使用化學武器。1945年日本投降時,為掩蓋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日軍將大量化學武器掩埋地下或棄之於江河湖泊之中。1999年,中日兩國政府簽署《關於銷毀中國境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的備忘錄》,日本承諾儘快解決問題[7][8][9]。2003年毒氣事故中,導致黑龍江吉林等多個省份民眾中毒,但中国原告起诉日本政府遺留毒气事故賠償,很难获得日本法庭的保障[10][11]。另外,日本法院拒绝提交二战战争犯罪受害者的大多数索偿[12]

2005年發生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日本文部省審定教科書,淡化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妇制度。引發中國各地大規模的反日游行。借由互联网,包括即时消息服务,组织示威团体参与的抗议活动,许多人上街呼吁抵制日本产品,砸毀日貨店面,襲擊日本大使館。但由于中国政府不允许未经政府批准的示威,事後逮捕幾十名反日組織領導。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慰安妇”问题引发争议。安倍所在执政自民党中的120位国会议员希望修改官方的道歉。议员表示,沒有證據證明是國家組織性強徵慰安婦[13][14]。遭到世界各地的谴责后,安培晋三提出道歉:“我对他们所遭受的艰难表示同情,并就他们发现他们自己所身处的状况表达我的道歉。”[15]

由於日本政府及右翼政治人物否認南京大屠杀遇難人數[16]、参拜靖国神社[17],逃避戰後責任以及淡化侵華歷史[18]。且民間普遍規避相關内容,例如流行媒体漫画[19]、书籍、电影、纪录片等避免描繪日軍暴行;反對者要求撤销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发行,在日本电影院上映《末代皇帝》时删除南京大屠杀场景等,使得中國反日主義日益高漲[20]

当代问题

2010年代後,中日領土主權問題逐漸分歧。釣魚臺列嶼主權東海油氣田問題、以及中日撞船事件保釣行動等,引起民間抗憤。此外在抗戰紀念日等時間點,中國大陸媒體長期宣傳日軍侵華暴行,電視媒體頻頻播映抗日戰爭的相關題材節目。中國政府近年來也高喊“文化抗戰”以抵制日本文化,藉由媒體渲染民族仇恨,更進一步激化反日情緒。隨著反日主義升溫,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鼓吹民族主義,是為了轉移國內政治矛盾,藉此向在中國經商的日本企業施壓[21],並且民族主义在中国公民社会逐漸形成同温层,隨之而來引起寒蟬效應[1]

文教及言論審查

文娛

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1980年代,由於中國與日本當時仍然處於外交關係的蜜月期,中國國内甚少有反日題材的文娛作品。當時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大量日本影视剧、电影和动漫,大大丰富了當時百姓民衆的文化娱乐生活[22]。日本電視劇作品如《追捕》、《望乡》、《生死恋》、《远山的呼唤》、《人证》、《砂器》、《寅次郎的故事》、《华丽家族》受到喜愛;另外日本動畫片如《聪明的一休》、《花仙子》、《恐龙特级克塞号》、《变形金刚》、《七龙珠》等亦在國内大受歡迎。

至1990年代起開始,在六四事件釣魚臺主權爭議愛國主義教育的共同影響下,中日關係開始轉坏;與此同時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指導下,抗日戰爭逐漸成爲中國电影及電視劇的主流題材。在2000年代起,抗日戰爭題材的作品數量亦不斷上升;而與此相對的,廣電總局開始嚴格審查有關日本文化題材的影視作品。2006年中国审查部门禁映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决定,被认为是出于对反日情绪的担忧。中国女演员扮演日本艺妓的事实,经常被错误认为妓女是中国人,造成了相当大的争议[23][24]。2008年,广电总局發佈《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禁止各地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放外國動畫作品,使日本動畫退出歷史舞臺[25]。甚至B站以及Niconico社群網路服務被批評为「日本帝國主義」,認為日本動漫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2010年起,隨著中國反日情緒到達改革開放后的高峰,中國每年平均出產數百部抗日電視劇和電影,全國一半以上的電視頻道都在播放抗日題材電視劇。有大陸媒體曾經表示,在中國「抗日是一个永恒的创作题材,因为可以驰骋想象,怎么弄都不过分。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个前提,一切就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挥洒,甚至胡编乱造,反正可以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抗日剧因此在当下的电视剧领域,显得异常强势,甚至泛滥。一打开电视,电视剧节目十有八九都与抗日有关。」[26]。据路透社援引日方人员的信息,光是在2012年中国就制作超过200部抗日电影[27]

近年,由於中國反日主義被視爲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所以經常發生藝人因涉及日本政治話題而遭受輿論批評與攻擊。比如演藝界人士趙薇曾於2001年在雜誌上刊登身著和日本軍旗旭日旗極為相似的服裝的照片,掀起口誅筆伐。12月28日晚,趙薇在現場演出時,遭到男子的潑襲擊。在2021年,藝人張哲瀚因在日本旅遊賞櫻拍照的背景一角出現靖國神社,引起大範圍批評並被造謠政治立場,後遭行業抵制[28]

教育

2021年,一名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教師宋庚一,他認為想要主張南京大屠殺死亡三十萬人的數據就需要史料支撐,引起網上強烈抨擊,後遭學校革職。

宗教

2022年,玄奘寺供奉涉及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牌位,引發中國社會反日情緒。南京幾名民族宗教事務官員遭到懲處,供奉者吳啊萍遭刑事拘留[29]

民間反日活動

体育赛事中的反日主义

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在中国举办期间,中国球迷在日本队对阵几个国家的比赛中奏国歌时对日本队抱以嘘声,除了对阵巴林的比赛中日本球迷被当地警方告知不要使用“条幅、彩旗、乐器或穿队服”,避免欢呼之外[30]。飞往决赛举办地北京的航班也因有中国示威者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抗议,而推迟两个小时。之后,卫冕冠军日本在决赛中以3-1击败中国,冲突随之爆发,日本大使的车子遭到严重破坏[31]

在杭州举办的2007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赛A组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数千名现场中国观众为德国队欢迎,并对日本队抱以激烈的嘘声。德国过早地在比赛中击败并淘汰日本队。日本球员随后在比赛结束时拉出横幅“谢谢”中国,得到观众的赞扬。该事件在中国引发轻微的争议,比赛显示出中国民族主义和反日情绪[32][33]。比赛原计划于九一八事件当天进行,但由于该日在中国有敏感性质,比赛提前一天举办[34]

2008年东亚足球锦标赛期间,日本对阵朝鲜的首场比赛于2月17日在重庆举办,中国球迷在奏日本国歌时再次对日本队报以嘘声。中国球迷的态度并没有因为赛前警方的警告而改善[35][36]。2月20日日本队对阵中国队的比赛过后,一小群中国球迷焚烧日本国旗,贬称日本队为“小日本”[37]

钓鱼岛反日示威遊行

2010年發生中日撞船事件,日本控制的钓鱼岛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民间与中华民国民间反对。为了回应中国对日本持有冲绳岛台湾之间的一群小岛的说法,数万名中国公民透过网络论坛组织举行大型反日抗议[38]。日本品牌汽车和日本企业遭到破坏[39]

2012年,在香港啟豐二號船員登上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决定从一日本家族购买钓鱼岛[40]。中国大陆再次爆发大型反日示威和抵制日货的活动,日资企业被砸[41][42]。在深圳,骚乱民众试图占领市政府大楼,要求中国政府对日本宣战[43]。还有多个报道指出使用日本产品的人士遭袭[44][45]。有一篇报道称,海南一男子因朋友称中日如果爆发战争日本可能会赢而将其刺死[46]

安倍晉三遇刺的反日主义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槍擊身亡,中国大陆社交媒体微博上涌现大量关注声音,有关话题占满热搜排行榜[47]。新闻相关的留言中有大量「慶祝」言論,也有网民表示“勿幸灾乐祸”[48][49];据《纽约时报》报导,大部分舆论观点都没有被删除或屏蔽[50]。但也有人表示,安倍晋三在首相任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执政时期中日关系恶劣,中国大陆的网民对安倍遇刺拍手称快是正常的现象[51]

部分中國商家因安倍死亡推出了「慶祝活動」,如商品打折、買一送一等慶祝優惠[52][53],举办安倍灵堂电音趴等活动[54][55][56],还售卖枪击案中犯人山上徹也使用的自制双管手枪的枪支模型[57][58]、印有犯人图像的T恤和人偶[59],在漫展上模仿山上徹也的型像,还自制一把玩具枪摆出被抓時的相同姿势,身上甚至貼著犯案時的照片,以及一句「日服第一男槍」示意。一些新聞評論區的留言將安倍晉三遭槍擊事件與發生於相近日期的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七七事變聯繫起來[60]

反日本文化浪潮

进入2000年代以后,和服文化和動漫展覽,逐渐成为一个争议性话题。相关事件涉及九一八國家公祭日等敏感時間點尤為引起反日情緒。

受到南京玄奘寺牌位事件影響,2022年7月16日,中国大陆网络爆发反“夏日祭”浪潮,除首场南京A-3夏日祭漫展因“雷暴天气”取消外,南京其余场次的漫展以及大陆地区其它城市的部分漫展均因“不可抗力因素”及“政治原因”被迫取消。截至7月27日,大陆地区已有超过60场漫展被取消。[61]中國網友在微博上發文表示,朋友在武漢的動漫展中裝扮成《原神》中的角色「雷電將軍」,遭人用刀捅了右邊胸口 2 下。許多參展的民眾也警告大家不要亂吃動漫展的食物,有些 Coser 表示自己叫的外送食物裡有刀片或是針[62]。2022年8月中旬,一位女Cosplay在苏州淮海街身穿和服拍照,被警察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带离,引发中国大陆舆论关注[63]。2024年,南京某商场因贴有红点,被网红博主举报。[64]焦作某街道因挂了白灯笼被举报。[65]南宁地铁因图案问题也被举报。[66]

民調統計

2014年BBC世界服务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大陸人抱有的反日情绪最强烈,90%的中国大陸人對日本反感,只有5%表达了好感。自2006年开展首次民意调查以来,中国大陸的反日情绪在2014年最为高涨,同比去年上涨了16%[67]。2017年,民調顯示民眾對日反面印象下降15%[68]

(資料來源: [69][70][71][72][73][74][75][67][68])

另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中國反日情緒升高 專家:鼓吹民族主義轉移政治矛盾 | DW | 29.08.2022. DW.COM.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2.3 2.4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共同編寫委員會 (编).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2005. ISBN 962-04-2496-4. 
  3. ^ Joint Communique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 Asia Times Online - News from greater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5. ^ Japan'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89 P30
  6. ^ Fitzgerald, John. Awakening China: Politics, Culture, and Class i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0. 
  7. ^ Budget for the Destruction of Abandoned Chemical Weapons in China. MOFA.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5). 
  8. ^ WWII Japanese Chemical Weapons in China Explained: An Interview. China.org.cn.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9. ^ Search - Global Edition -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9-03-29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6). 
  10. ^ JURIST - Paper Chase: Japan court refuses to award damages in WWII-era chemical weapons leak case. Jurist.law.pitt.edu. 2007-03-13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5). 
  11. ^ Japan off hook for China gas weapons ills: court | The Japan Times Online.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12. ^ ZNet |Japan | Japan's Top Court Poised to Kill Lawsuits by Chinese War Victims.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3. ^ WWII sex slavery issue revived - Los Angeles Times. 
  14. ^ McCurry, Justin. Japan to study wartime 'comfort women'.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3-08 [201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15. ^ A qualified Abe apology - Los Angeles Times. 
  16. ^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就日本自民党议员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答记者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17. ^ 外交部就安倍晋三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当然等答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18. ^ 东京杉並区23所学校决定采用歪曲历史教科书. 新浪网. 2005-08-12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19. ^ Haldenby, Andrew. Article.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7-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5). 
  20. ^ Joseph Chapel, "Denial of the Holocaust and the Rape of Nanking" (2004).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1. ^ 日中建交50年在即中國各地頻傳“文化抗戰”反日事件. 美國之音. 2022-08-03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22. ^ 谁记得曾经有过“中日蜜月期”,日本电影在华引进记事. www.sohu.com. [2022-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中文(中国大陆)). 
  23. ^ "海南一医院挂牌称“日本人拒不认罪禁止入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南方都市报, July 15, 2005)
  24. ^ "深センのバーで 「日本人の入店お断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人民網日本語版, May 23, 2002)
  25. ^ 广电总局:5月1日起境外动画片禁播时段延长一小时. www.taiwan.cn (中文(中国大陆)). 
  26. ^ 每年死于中国抗日神剧的鬼子有10亿,这些编导早生几十年抗日何须一年_电视剧. www.sohu.com. [2022-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中文(中国大陆)). 
  27. ^ Special Report: Why China's film makers love to hate Japan. Reuters. 2013-05-25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3). 
  28. ^ 呼延朔. 張哲瀚捲「崇日」風波星途堪憂 以愛國之名窮追猛打不可取. 香港01. 2021-08-14 [202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中文(香港)). 
  29. ^ 南京日本戰犯牌位供奉者是女居士 已被刑拘 | 兩岸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中文(臺灣)). 
  30. ^ 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之际警察加强戒备. BBC中文网. 2004-08-06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31. ^ 日本蝉联亚洲杯中国球迷场外抗议. BBC中文网. 2004-08-07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32. ^ なでしこ日本「謝謝」に中国で大論争. Daily Sports. 2007-09-21 [200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1) (日语). 
  33. ^ 被民族主义狼奶毒化的中国愤青 刘晓波 日本女足展开横幅向中国致谢. Observe China. 2007-09-19 [200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中文(中国大陆)). 
  34. ^ サッカー女子W杯日独戦、満州事変の日はずして実施. 中国情報局. 2007-09-18 [200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1) (日语). 
  35. ^ 4年前の教訓生かされず、日朝戦でブーイング サッカー東アジア選手権. Sankei Shimbun. 2008-02-17 [200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日语). 
  36. ^ 市局部署2008年东亚足球锦标赛决赛安保工作. 重庆市公安局. 2008-02-05 [200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7) (中文(中国大陆)). 
  37. ^ 日の丸燃やし、敗戦悔しがる=騒乱防止へ3000人動員-中国当局. Jiji Press. 2008-02-20 [200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1) (日语). 
  38. ^ 中国的反日示威是政府组织的,大家怎么看. 天涯论坛. 2012-12-24. [永久失效連結]
  39. ^ 9·18反日示威活动. 新浪网. 2010-09-20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40. ^ 东京购钓鱼岛捐款破5亿 或已达到购买价位下限. 腾讯网. [2012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2日) (中文(中国大陆)). 
  41. ^ 中国网民“发起多个城市反日游行”. BBC中文网. 2012-08-16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42. ^ 大陆网民继续号召举行反日大示威. BBC中文网. 2012-08-18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0). 
  43. ^ 《催淚彈鎮壓》深圳反日示威演變成騷亂. Youtube. 2012-09-16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44. ^ 中国好声音学员李昊翰(山野)开日系车被群殴. 豆瓣. 2012-10-17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45. ^ 西安市民开日系车被钢锁重击头部 颅骨被砸穿. 腾讯网. 2012-09-21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46. ^ 男子因朋友坚称“钓鱼岛开战”日本赢将其刺死. 腾讯网. 2012-10-16 [201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47. ^ 中国「微博」検索ランキング 安倍元首相銃撃が上位を占める. 每日新聞.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日语). 
  48. ^ 中国「微博」検索ランキング 安倍元首相銃撃が上位を占める. 每日新聞.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日语). 
  49. ^ 安倍遇刺中國網友狂歡 相關話題占據微博熱搜. 中央社.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中文(繁體)). 
  50. ^ Xiaoqing, Rong. 有关安倍之死,中国网友的反应这次够真实?. 纽约时报. 2022-07-14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中文(简体)). 
  51. ^ 胡锡进:安倍遭刺杀,一些势力想利用我们网友的率意表达黑中国. news.sina.com.cn. 2022-07-09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52. ^ 安倍晉三遇刺中國商家慶祝促銷 民間批評反省對比強烈. 中央社. 2022-07-10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臺灣)). 
  53. ^ 木风. 安倍遇刺:世界为之震惊,中国却有人为之狂欢. 美国之音. 2022-07-09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54. ^ Chong, David. 横批则是「死得好」 中国有夜店搞安倍灵堂电音派对.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新闻网. 2022-07-10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中文(简体)). 
  55. ^ 沒下限! 中國夜店竟放安倍遺照狂歡開趴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56. ^ 【安倍遭槍擊】中國夜店辦「安倍靈堂」電音趴 辣妹舞池狂歡引網友撻伐.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57. ^ 奥窪, 優木. 「祝逝去」「抗日英雄」安倍元首相銃撃事件に沸く中国ネット民の声. 週刊現代 (講談社).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日语). 
  58. ^ 開嗑血饅頭!中國淘寶玩具槍 竟以「男孩吃雞安倍」介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7-08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中文(繁體)). 
  59. ^ 山上容疑者のTシャツにコスプレ、死亡お祝いセット…中国当局が人民の “歪んだ愛国心” にダメ出し. Smart FLASH/スマフラ[光文社週刊誌].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日语). 
  60. ^ 뉴스, SBS. [월드리포트] 아베 피격 소식에 '좋아요' 누르는 중국인들. SBS NEWS. 2022-07-10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韩语). 
  61. ^ 10余地宣布取消夏日祭!B站已关闭、延期漫展超60个. 未来网. 2022-07-27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62. ^ 蔡浩騰. 動漫節|中國抵制夏日祭、竟威脅Coser人身安全 傳有人被捅數刀|科技玩物. 香港01. 2022-07-29 [2022-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1) (中文(香港)). 
  63. ^ 許祺安. 女子穿和服被逮捕引熱議 內地網民質疑愛國KOL賣日本品牌避孕套. 香港01. 2022-08-17 [202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繁体中文). 不過亦有個別KOL,批評時間點敏感,更指證背後有「推手」,如微博KOL「拆台CT」舊稱,「女性+和服+諸如九一八、國家公祭日等敏感時間點,持續不斷的試探背後,為的或是脫敏,或是沖淡紀念日的氛圍。」該KOL更稱,事情其實發生在8月10日,而其在輿論場上發酵的時間,實際上是8月13日,也就是淞滬會戰85周年,質疑有幕後推手。[……]女子穿和服街頭拍照,被警方帶走調查。(掌聞視訊) 
  64. ^ 这事发生在南京,真讽刺!商场贴满旭日旗遭怼. 网易新闻. 2024-01-21. [2024-01-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4-01-25.
  65.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9OJROA0556125Z.html
  66.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484541464066291&wfr=spider&for=pc
  67. ^ 67.0 67.1 2014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 Poll (PDF). 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 21. 2014-06-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31) (英语). 
  68. ^ 68.0 68.1 2017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 20.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30) (英语). 
  69. ^ 2006 BBC Poll: Attitudes towards Countries. web.archive.org. 2007-01-18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8. 
  70. ^ 2008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web.archive.org. 2012-10-21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71. ^ 2009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web.archive.org. 2010-09-23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3. 
  72. ^ 2010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web.archive.org. 2013-06-04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4. 
  73. ^ 2011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2011-03-07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5). 
  74. ^ 2012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web.archive.org. 2013-04-21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75. ^ 2013 BBC World Service Country Ratings Poll (PDF). web.archive.org. 2015-10-10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