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褒忠萃英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萃英社

褒忠萃英祠位在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的道教寺廟,主要奉祀文昌帝君

歷史

  • 道光十五年(1835年),監生張克厚、舉人丁捷三、增生張嘉言倡建[1]
  • 光緒七年(1881年),監生張銘玉、附貢生張銘獻倡修[2]
  • 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的影響,總督府要消除台灣民間信仰,不得祭拜中國神明等,大力掃蕩,所有神像要燒毀。當地居民就將文昌帝君金身藏起來,歷經波折後暫時宮奉於土地公廟,後來文昌帝君顯靈又遷奉於張公館
  • 民國77年(1988年),褒忠鄉長蘇錫王、地方人士的努力下,遷回原址(現址)。當時廟身破舊不堪,第五屆委員會、各界信眾的群策群力及的贊助下,進行修復。
  • 民國94年(2005年),12月竣工,終有今日的新貌。

簡介

  • 文昌帝君亦稱梓潼帝君。據民間傳說是唐代人士張亞,原居越州,後遷居四川梓潼縣,死後因種種因緣而為「 文昌帝君」。主司考試運途及幫助讀書人的文昌帝君,科舉時代讀書人莫不虔誠祭祀,而客家地區大多將關聖帝君、朱衣星君、魁斗星君、孚祐帝君(呂仙祖)及文昌帝君合稱為「五文昌)。
  • 每年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聖誕,除了一般善信可自由祭祀,廟方也要隆重舉行祭祀典禮。祭拜文昌帝君時善信常備祭品:
    • 蔥:以祈求孩子聰明。
    • 芹菜:祈求孩子勤學。
    • 蒜苗:希望孩子算術精通。
    • 桂花:可得富貴。
    • 蘿蔔:諧音「菜頭」,求得好彩頭。另外也備五牲、水果、清酒等祭品祭祀。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1. ^ 雲林縣採訪冊-卷三452.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中文(臺灣)). 
  2. ^ 雲林縣採訪冊-卷三452. [2017-03-21] (中文(臺灣)).